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六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六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十六张DVD
卯七 显见无碍,这一段在显示见性是无所障碍的。看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辰二 如来显性无碍 (分五)]
[巳初 明不定由尘]
[二 教忘尘自遍]
[三 以反显难谬]
[四 出成碍之由]
[五 教转物自在 今初]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佛对阿难这么说:一切世间,只要是缘起的,不管是大的相;或者是小的缘起的相;或者是分内、分外,这一切凡所有相的大小、内外,包括诸虚空,诸所事业,这种种的现象、情形,各属前尘,全部都是虚妄的,不是实在的东西。前尘,都有因为我们着相,于内分大、分小、分内、分外,这个一切世间林林总总就会起争执,就会障碍我们的见性。所以,不应说言,你不应当说:我们能见的见性,这个见性舒缩。[舒]就是伸展开来,把它展开来,也就是拉长距离的意思。[缩]把它缩小,凡所有相,有分大小、内外,一切世间;但是,我们的见性并没有这一些,你只要于相上不住着,如如不动。所有外界的境界,各属前尘,无关于见性。
[以下如来,显性无碍,此总示大略。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凡所有事相业用,该上下方圆等类],[该]就是包括,包括定位在上或者是下;或者是形状的,方跟圆形的等类,[皆属前尘而有留碍],[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种相,它不是缘起生灭、无常的假相,皆属于前尘而有留碍,就是说:这些外面的对凡夫来讲的假相,就会障碍了这些凡夫。所以,凡夫会争得头破血流、不可开交,就是不知道生死无常、缘起缘灭的道理。[非关见性也]。如果你懂得这个见性,不生不灭的见性,那么,你便抓到了修行的根本。[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者]:你可以讲外面的假相有大小、内外;但不能说:我们的见性是展开,或者是缩小,不应当这样子。那么,这个另一个角度讲:我们的见性并没有拉长,也没有缩小,并没有这样子。[舒缩意该断续],这个伸展开来的舒,还有缩小,[意]就是:当然它的意思是包括断,就是被夹断;[续]就是连接、继续下去。所以,该断、续,这个意思更清楚。[应知见性不变,不因境碍,而有缩有断。又见性随缘,在大见大,处小见小],很明显的就是:见性其实不受外尘的干扰;我们之所以受外尘的干扰,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执着、强大的分别、强大的颠倒的力量,太强了!如果我们这些执着、分别、妄想、颠倒,都没有的时候,如如不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见性并没有大跟小啊,是因为我们妄想、颠倒、执着、着想,立大小、内外。[亦非尘之所能碍也]。只要你认识了这颗心,彻底的了解能见的心,只要无所住,能这么样做,而且他懂得坚持,开始分分秒秒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些外在的存在的,有等同于无。修行无关外在,但是,对凡夫来讲:没有外在却很难去配合内在,毕竟凡夫功夫、能力都不够,所以,修行,它需要慢慢一步一步来;但是,需要抓到了根本,就是明心见性。[而众生妄见],这妄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执着,分大分小、分内分外,所以,他的烦恼、痛苦就不会断掉,这个妄见,它就是知见立知,真如自性本来就无见,头上不安头,般若智慧从开始到现在,亘古以来都存在,涅槃的妙心,从来没有减、没有增;没有大、没有小,可是我们不懂,我们在相上强加大小、来去、增减,所以,我们不得不辛苦的过日子。[大小之迁],[迁]就是生灭流动,看大的时候,譬如:钱多我们就很高兴,或者房屋很大,就很高兴。如果小的话就起烦恼,圣人不会这样,要是圣人的心境,你一个蒲团,家里俭朴,他一样心安理得的过一辈子。[别有元由],是不是有什么原因?[下科自明]。下面那科讲得很清楚。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
佛陀要用比喻,要阿难自己审定、理解。譬如方器,就是方形之器,那是正,四方形的意思。譬如:在四方形的器具中空,中见方空,中间你会看到方形的虚空。吾复问汝,我现在问你:佛陀就问阿难了,此方形器具当中,你所见到的四方形的这个虚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这个四方形的虚空,是一定是四方形的吗?还是不一定是四方形的。这个就是世尊要阿难自己审定。
再讲一遍:譬如方形的器皿当中,中间你可以看到方形的虚空,我现在问你:你这个四方形式器具当中,所见到的四方形的虚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这四方形的虚空,是固定呢?还是不固定。佛要阿难自己审定。
[此以喻明尘],就是来用这个比喻,说明外在的尘境无关于见性。[大小不定],因为这个外在的世界不是大就是小,[全由于尘],都是一个外在的尘。[但得亡尘],这个[亡]不是说消灭它,但得亡尘,也就是了解这个尘自生灭,自性本来就空,你只要了解这个万境,懂得放下它。[自然无碍。今以见性譬虚空],用这个见性来譬如虚空。[尘相譬器皿,尘相有大小内外,而见性无舒缩断续],完全没有的,因为这一段是在讲我们的见性无碍的,也没有展开来;也没有缩小;也没有把它夹断;也没有接续。[其犹器有方圆],这个器皿有方、有圆。但是,我们这个虚空是没有一定的相。[空无定相。先举方器,中见方空,分开定方与不定方两义]。两个角度来讨论。
[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
先解释一下:如果说空已经被你的方形的器具定位了,说:这个虚空是方形的,那么,再安下一个圆形的器皿,这虚空应该不会变成圆形的,因为虚空已经被你的四方形所定位了。如果这个虚空被方形的器皿所定位,说它一定是方形的,那么,别安圆器,空应不圆?好!把笔记下来,看我这里,这个是方形的,他这个意思是说:这个是方形的虚空,外面是器皿,里面是空的。如果说:这个虚空被器皿所固定,它变成一个方形的。我们在方形的中间,再加一个圆形的,就是比方形的还小;方形的大,在中间加一个圆形的,这样观想。如果方形的虚空已经被固定了,我们再放进去一个圆形,就应怎么样?空应不圆,这个虚空不一定是圆的,应该不会变圆的。反过来讲,就是虚空没有被固定变成方形的,所以,圆形的器皿放下去的时候,它才会变成圆的。听《楞严经》,他思惟的理念要非常强,反应要非常的快,才有办法,否则你根本就转不过来。
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如果这个方形的并有固定,好!放这个方形的器皿,如果没有固定的方形,则,如果不一定的形状,则在方器当中,就见不到方形的空。这段意思是讲:说不定的形状也是不对,器皿方形的,就见到方空。讲定也不对,如果定的器皿,见到的这个虚空,就是一定是长方形的话,安圆形就不会变圆。换句话说:定,一定形状是不对的;不一定的形状也是不对的。再讲一遍:如果一定说是方形的虚空,虚空是方形的,中间再加上一个圆形的器皿, 空应不圆,虚空被固定了。若不定者,则在方器中,应无方空。如果这个是不一定的形状,在方器当中应该没有方空,也就是说:它的形状不一定,为什么会有跑出一个方形的虚空呢?因为不定形故。所以,不一定,虚空并没有一定什么形状。这个虚空,在这里是表示我们的如来藏性,方、圆都是尘,比喻都是外在的。
[此明二义皆非。若言定方者,易以圆器],[易]就是改变。[空应不圆],如果你把这个虚空固定变成方形的,那么,改变一个圆形的器具放进去,这个虚空应该不会被你变圆,因为它已经是四方开了。[既随圆现圆],那就表示[是不定方];说不定方也不对,如果不定方的话,那么,放长形的就会变成圆形的;放圆形的就变成长方形的,也不对。[],这就表示讲不定形若言不定者,则在方器中,应无方空之相状也是不对;讲一定的形状还是不对。[今既器方而方,是又定方矣]。若言不定者,则在方器中,应无方空之相,现在空上器皿是方形的,而这个方形就是因为器皿的关系,好象又被固定了,所以,是又定方矣。[两应字,皆读平声]。
所以,这一段在强调什么?虚空本无相,所以,说一定的方、一定的形状,不对;说不定,也不对。因为它随相而有方形跟圆形的,而虚空本身并没有增减,这虚空是比喻我们的见性并没有增减;而分大、分小、分长、长方形的、分圆形的,其实都是外在的六尘。
[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你所说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见性突然变大?斯义就是:一下见性变大;一下子见性变小;一下好象缩小;一下子又好象被夹断,不知道斯义就是:一下子变大、变小、变缩小、或者是被夹断,不知道斯义所在。义性如是,大小之义,见性为何有大小之义,就是如此。义性如是就是:我们一下大、一下小,就是这个道理,义性如是。见性其实没有大小,而是因为众生的执着,是因为缘起的假相把它隔开来,隔成大、小等等。所以,义性如是,云何为在?云何为有定,有一定的形状。云何为在?哪里有一定的形状在呢?就像虚空,虚空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啊。
[汝先言,不知大、小、缩、断之义所在,而见性大小之义,与定不定之性,如虚空者是也]。虚空本来就没有什么增减,就像我们的见性,并没有增减,[虚空随器而现方]、注意这个[器]在心法表示分别心,随你的这一颗执着和分别心,它就会变大、变小、变圆、变扁的。因此万法唯心现量就是这个道理。虚空本来就没有,我们的见性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修行,它的根本大法就是明心见性,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个道理。虚空随这个器皿,而现方形、圆形之相,[云何为有定在耶?初不定由尘竟]。怎么一定是方形或圆形,没有的!
[巳二 教亡尘自遍]
只要你放下外在不实在的虚妄的假相,你的见性就会周遍。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阿难!如果你想要欲令进入没有所谓的方形,也没有所谓的圆形,意思就是:你想要进入见性的功夫,你想要进入佛陀的菩提究竟的涅槃,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阿难,若复有人想要欲入无方圆,但除器方,[但]就是只要,只要把这个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除掉,让这个虚空之体性显露,你会发现,空体无方,虚空并没有被固定。所以,空体就是空之体,虚空之体性并没有被固定。所以,不应说言,更除虚空,你更不应该说要把虚空除掉,[除]就是除去虚空。所以,虚空本来就没有方跟圆,所以,更除虚空,就是更除去虚空里面的什么方形、圆形的,虚空里面本来就没有方形和圆形的,方形、圆形是因为器皿所造成的,虚空本来就没有这些方、圆,你为什么要除去虚空里面的方跟圆呢?你不需要除去虚空中之方圆,方相所在,方相就是指方和圆,方相之所在。因为虚空本非方、非圆,不必除去虚空,虚空本来就无相,本来就无碍的。我们的见性也是一样,但懂得无心是道,直下无心便是道,就不需要除去外在的大小、方圆。所以,见性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很多了,你看到任何一种假相,你都了解那是虚妄的不实在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过现实的生活,也不能讲得太理想主义。所以,当我们在面对这个现实的生命当中,你会有种种的挫折、逆境、痛苦、病苦、没有钱、被人家谩骂、扭曲、毁谤,这种种的挫折;乃至于你也会活在一种很有钱、地位很高、学历很高这些种种,但这些都是缘起的假相。见性,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生命的底层,智如涌泉,我们有这个智慧的深泉,只要你肯开采出来,就在当下,放下意识型态;放下种种的语言、文字,进佛陀的无诤的世界。所以,《六祖坛经》里面,为什么讲那一句话呢?说: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过,自非却是左。如果一个真正修行人,了解万法唯心现量,了解万法唯心所造。那么,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就一定不去看人家的过失;若见他人过,如果发现众生有过失了,你动个念头去非,自非却是左,[自非]自己动个念头,去毁谤别人;[左]就是不对,自非却是左,左就是:这样子你也不对。这样你就不了解尘自生灭,自性不动的道理。为什么我叫你们八大宗派都一律尊重,每一个道场、每一个法师,都有他的风格,因为时空、背景不同,经典的依据、修行的法门、方法都不一样,我们明心见性的时候,这个不关我们的事情。为什么如此一再的强调?就是要开发我们的见性。等我们开发出来了,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就是极乐世界,什么都能忍受;什么都能看得很开;什么都进入无诤的状态,彻底的解脱。因此,佛经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很难;但是,一句话就可以搞定!你想要脱离苦海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这句话。你能够彻底的看破这个色身五蕴皆空,那么,所有的痛苦都可以超越,就是不要把它定位说:这个是我的、我所拥有的,你会争就是因为有一个[我]嘛!
[此辗转解释,见性无碍。故谓阿难,汝今欲令虚空之入],想要进入[无有方、圆之相,但除器之方、圆,空体本无一定方、圆,不应说言:除器之方、圆外,更除虚空方、圆相之所在也]。你只要放下外面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见性自然显现,放下外尘,见性自然显现。更不应该讲说:我要除去见性里面的什么假相,没有相可得啊!要除去心中的假相,那叫做头上安头了,自性本来就空啊。如果你了幻即离,佛法,一句就可以搞定它!了幻即离,这个《圆觉经》讲的,如果你能够了这个种种的幻化的,直下无心,[离]就是放下,那么,你就进入菩提之道。[法合欲令见性无大、小之相,但除尘(界空色尘之相)之大、小,见性本无一定大、小,不应说言;除尘之外,更除见性大、小相之所在也]。[界]就是分清楚,但除尘,尘,那么就职界,分清楚什么是空,什么是色尘之相之大小,见性本来就没有一定大小,不应说言,除尘之外,更除见性的大、小之所在,那是不对的!你把见性除掉,你怎么修行?所以,修行他搞错方向,他会拼了老命往外一直奔驰,设定一个极乐世界,好象离我们很遥远,然后一直设定一个目标,拼了老命要去追求极乐世界,也不懂得说我这一句佛号,就在心性当中显现,不知道这个道理,即心就是佛,即心就是净土的道理。你要牢牢记住!心外无净土,心外无佛,心性以外没有佛的;心性以外也没有极乐世界的。所以,念念要从心起,要记住这个。[大、小由尘,但得亡尘,而大、小之相自泯]。这个亡尘就是:你只要肯放得下假相,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这样。你只要肯放得下这个缘生缘灭、无常假相,那就没障碍了!而大、小之相自泯,[泯]就是灭,就没有了。[则见性廓周法界矣!二教亡尘自遍竟]。你只要放下缘起缘灭的生灭无常的假相,我们的见性,它就会周遍,没有缺陷的。
[巳三 以反难显谬]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佛陀:就像你阿难所问的,见性一下大、小;一下圆、方,假设说,你不了解,所以告诉你,就你的观点来找出你的问题。所以,这一段叫做反难显谬,显示阿难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像你这么样问我佛陀,说:入室之时,缩见令小,就是当你来到这个室内,会发现缩这个见性令小,假设你这样的角度来论断。佛反问,那么, 我们抬头仰观日时,我们抬头看这个太阳的时候,难道你也拉长了你的见性?这个[挽],见性拉长。难道你同时拉长你的见性,齐于日面?到达太阳的表面,难道是这样子吗?佛陀的意思就是说:见性并不是因为你进入室内变小;也不会说跑到室外看到太阳,见性就变得大了,无关于大、小、远、近的,在小见小,在远见远,在近见近,在大见大,大、小、长、远,无关见性的。若筑墙宇,好!如果说:筑这个墙宇,能夹见断,见性让它断掉,穿为小窦,宁无续迹?你看看我们左边是公园,我们这一堵墙壁,在没有建文殊讲堂的时候,这里面跟外面的虚空是平等的,是的!现在把这个筑一道墙,把文殊讲堂跟公园隔开来了。阿难的意思就是说:这一道墙把我们的见性夹断了,我们的见性变成一段在里面的见性,一段在外面的见性。佛陀说:好,你这样子的怀疑,筑一道墙,让它分里面的见性还有外面的见性。穿为小窦,窦就是说:我们把这个墙壁挖一个孔,宁无续迹?怎么找不到见性接续的地方呢?如果有分内跟外,打一个洞,我们打一个洞的时候,墙壁挖一个洞,你有没有看到痕迹?墙壁有啊,墙壁可以看到痕迹。见性有没有痕迹?没有啊!见性当然没有痕迹!
讲堂有的人摇头,有的人点头。这里这是一张纸,分你那边,还有我这边。如果是有形状的东西,它可以看到接续的地方。把这张纸中间挖个洞,好!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卫生纸挖洞地方,外面接里面的痕迹啊?很清楚的,纸张分内跟外,这里有痕迹,这里没有痕迹,你怎么知道破一个洞?怎么一直摇头?这里没有一个痕迹,你怎么知道破一个洞?这有痕迹嘛,相有痕迹。现在,我们的见性有没有分里面跟外面?没有啊!就是说:这一张纸遮起来,我们有分外面、里面;如果假设这个见性被夹断的时候,分外面里面,那么,现在打一个洞,你看看这个见性应该有痕迹吧?意思就是:见性没有分里面跟外面,相有分内外,有种种的痕迹,见性没有啊,要不然你怎么找到见性的痕迹,说你的见性痕迹在哪里,你怎么找得到?是义不然,佛陀说:这个道理是讲不通,不是这样子的。
再解释一下:若如汝问,就像你阿难问我佛陀的,进入这个小小的室内的时候,缩小了你的见性,让它为小。我们假设你这样的问,这样的观念,就以你的观念来讨论,那么,出到门外去看太阳,难道你也拉长了你的见性,达到太阳的表面?如果筑这个墙,把它围这个墙壁起来,能说夹断了我们的见性,能说我们的见性,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如果挖一个洞,就能够看到见性的痕迹?事实不然,我们见不到见性的痕迹。[窦]就是小孔、孔穴;宁无就是:怎么会没有接续之痕迹呢?是义不然,这当然是不对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此之反难,要当机自审,以显其谬。若如汝先所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则汝仰观日时],跑到外面去看太阳,[岂能挽引长也],就是拉长,难道你拉长你的见性与太阳等齐?[见齐于日之面前耶?此乃令审,观日非舒],观看这个太阳的时候,我们这个见性并没有特别的拉长,[舒]就是展开来,拉长。[自知入室非缩矣]。就了解,我们进入室内,我们的见性并没有缩小。[若筑墙宇,能夹汝见令断],变成一段的见性断在室内;一段的见性断在墙壁的那一边,表示被截成两段了。那么,截成两段的时候,[则将墙宇穿为小窦(孔穴也)时],怎么样?[宁无接续之迹耶]?怎么会没有接续的痕迹呢?[此亦令审穿无续迹],[续迹]就是接续的痕迹。譬如说:我这两只手,二食指相接,你会看到接缝,它中间的痕迹。[自知夹无断痕矣]。所以,这一段是食审穿无续迹,自知夹无断痕。[而疑缩疑断],疑就是疑这个见性被缩小了;或者是怀疑这个见性被夹断了。[俱非正义]。都不是正确的。[故斥之曰:‘是义不然’]。所以,佛陀反过来问阿难,告诉他观念是错的。叫做[三以反难显谬竟]。
[巳四 出成碍之由]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
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迷己为物,对自己不了解。我们真心被迷惑了,无明业力转换出来的这个色身当中,把它变成一种假相,一种执着的、分内、外的一个对象。而不知道此身是生灭、无常、必坏之相,不知道这个色身是缘起、缘灭的、是强幻的。迷已为物,把自己的真心变作了万物,叫做迷已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我们迷失了真心,这一颗无所住的真心如如不动,我们现在被物所转,所转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就是:全部都受到影响了,没有一时一刻不在重复的执着、分别、痛苦,想要解脱这个痛苦,又找不到方向;想要修行又碰不到明师;想要解脱,又没有碰到正法,这个就是福报跟因缘不够。所以,学佛就是彻底的认识自己,我们失去这个本性,被这个外境影响,故于中,在这个真心当中,变成妄动,里面观大观小。
[此出成碍之由,由于法执]。因为我们这个色身叫做我执;离开我们这个色身,外边统统叫做法执,根、尘、识十八界所建立的,统统叫做法执。[众生法执未亡,执心外有法],不知道万法乃是心性所影现出来的。[动成有碍,法执一亡,自可同佛作用,惟妙觉明,圆融照了,无有少法可得,夫复何碍?一切众生,总该]包括凡夫、外道、权位菩萨、小乘等等,[凡、外、权、小而言,夫见本不可碍,而物亦不能碍,而凡、外、权、小,毕竟成碍者,皆从无始无明住地而来,迷己真心,而为万物,不了万物皆己,遂失本来一体之真心,而执心外有实法。迷字即是法执,乃为成碍之由,不达万法唯心,遂有心、物之分,非惟物不随心转],不但这个万物不能随心而转,[而心反被物碍矣]。就看什么着什么,[故于是中,即是于一体之中],就是在这个真心一体当中,[观大观小,逐境迁移],心情每天都受影响。[动被物碍]。[动]就是只要妄念一起来,就被物所障碍。[又不仅观小,是为物转,即观大亦然。以界相尚在,尘相未亡,总成有碍]。其实要亡这个尘相,你只要无心,照见五蕴皆空,从内观,所以,佛法叫做内观法。[须知物本是心,迷之为物,则能碍心,亦如冰原是水,结之成冰,则能碍水;果能返迷,自可转物矣]!这个要返迷,不认识自己,就没有办法,不认识、透视自己,太不了解自己,就会形成障碍。
有一个自称为高音歌王,世界级的高音歌王叫做帕华洛帝,这个高音歌王有一点胖,自己称为胖胖洛帝。有一天他的好朋友来,他就跟好朋友讲,说:我这个歌声救了我一命。好朋友说:唱歌也能救你一命?他说:真的,不骗你的!为什么呢?胖胖洛帝这样描述说:有一天,我在练习歌喉的时候,高音的时候,突然唱得很高。我们对面住了一个凶神恶煞,我突然拉高嗓子的时候,他突然跟我讲:你再唱下去,我就割断你的喉咙!他朋友问他,你怎么回答?他说:我从此以后就不敢唱了,就这样救了我一命了!这个好朋友就说:那你就把那段唱给我听听看。胖胖洛帝就开始拉高嗓子,唱得很高,然后,问他朋友说:你感觉怎么?他朋友说:我确实想杀掉你!那胖胖洛帝就说:我唱的这么好,为什么你们的感觉都一样呢?就是太不了解自己的歌声了!所以,他的歌声是的的确确救了他一命,意思台语说:自己多烂不知道,再唱下去,人家就要杀他了![转物者,即转万物为自己,如融冰为水,水自不至碍水也。四出成碍之由竟]。只要把冰融成水,水自然不障碍水。记得!你把万物看作是自己,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心显现,万法都是我们的心性所影现出来的,你会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你会珍惜一草一木,因为那一草一木都是你的心所影现出来的;你会珍惜现在每一种对你有帮助的,你会很感恩!你也会感恩那一些对不起你的人,因为他让我们成长;你也会感谢到那一些极恶劣的众生,因为他让你见识到可恶的一面,他就是一面镜子。当悟道的人,会把大地转换成感恩的时候,你便懂得菩提之道,全在心性里面,完全不离当下。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你动什么念头,就会得什么结果。因此,一个人能够掌控自己,就是真正修行人。
这个转物并不是把这个物相转过来,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一句最主要是对凡夫来对衬说法,我不是要把山河大地转过来,不是这个意思。转物的意思是:你只要不受假相的影响,从此以后,不再住着,也就是转万物为自己[的心性],这三个字加下去,才知道原来万法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也就是转万物为自己的心性,如融冰为水,水自不至碍水也。所以,万法融入你的心性,你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起烦恼,也是我们的心自已烦恼,分内、外才起烦恼。
[巳五 教转物自在]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这一句可是修行的关键!诸位!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句话,很多人会误解。就说:能够把它转动!不是这个意思,你只要保持如如不动,不受假相的影响就转动。所以,转物变成心性,是这个意思,不是要去转外面的境界,那坏了!那就变成外道了!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有很深的含义!万物不需要去转,万物,你只要把它转入你的心性,记得这样转,不要往外转,要往内转。就是:一片森林是我们的心性,看虚空当中的星球、月亮,也是我们心性所影现出来的。科学家,当然让我们了解宇宙的深奥,但是,到最后就会变成数目字,星球的长短、大小、方圆,其实都是心性的东西。说:地球离月亮三十八万公里,我们地球到太阳,光来跑的话,八分三十六秒,光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地球的七点五倍,地球的一周差不多十万公里。三十万公里乘以八分三十六秒(五百一十六秒),太阳距离我们地球。现在科学家是这样子,没有错。给我们有一个距离的观念,但是,在佛的心性来讲,那个只是一个数目字,那个距离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数目字,在心性当中,只是一个符号,三十万公里是一个符号,一百万公里、二千万公里,还是符号,都是符号。所以,完全都是我们的心性,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如果你能够把假相转入都是你的唯心现量,不受影响,喔!原来都是你的心,那么,这个就是佛。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没有内跟外。
[转物之功,须凭妙智],绝对要有妙智慧,[悟圆理,破法执,悟明心外无法,法法唯心,转万物为自己,则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皆吾一体,此由事法界]的角度来说,[而悟入理法界也],理法界就是无生。[继起]一切法无生,圆满[圆修],就是圆心性而修,圆满心性的修法,叫做圆修。无一法不会归到自己圆满的心性。所以,[亡尘入性],放下这个外尘,[以性融尘,则同如来。以妙明不生不灭之自性,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就是理,无理就是事相;一就是平等不分别,无量就是分别、差别。所以,无量的差别相就是平等相,一个平等的相,就是无量差别相。[而证入理事无碍法界也。则同如来者,法身如来也。法身以理为身,圆融无碍,随举一法,体即法身。由理事无碍,然后身界无分],身是内、是小;界就是外,是大。那么,内外、小大,内身的小,外界的大,根本就没有分别,因为同一个心性。[尘毛相即],[尘]是指刹尘,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尘。这个[尘]不是指颗粒微尘,这个[尘]是指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无尽的世界叫做尘,也就是大了。[毛]就是小,大跟小相即,互相摄入,有的讲:无尽的虚空摄在一毛;一毛能融摄无尽的虚空,无尽的世界。[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而证入事事无碍法界,即同如来],无一种事相可以障碍他,这个事事无碍法界,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其实都是同一个心性、如来藏性。这一句话意思也可以讲:少许一点点的般若智慧,就是全体的如来藏性,就是包括三无量三千大千世界,这一颗颗粒微尘的道理,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证入事事无碍法界,即同如来,[称性作用,一切自在矣]!所以,学佛就是学自在。
[昔]就是过去,[僧]就是出家人。问什么?[问谷隐聪禅师]过去有出家人,问谷隐聪禅师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万象是物,如何转得?]万相存在,它是硬邦邦的外在的物相,你如何转它呢?谷隐聪禅师说了,[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就能转物。吃了饭,你只要平常就吃了饭就没事,无些子,没有一点点,意智是指心中的挂碍、执着的意思。这个[智]不是指智慧,指分别心,没有一点点意识心、分别心。假设说:你能吃了饭,就在这么当下,没有执着和分别心、没有挂碍,就是转物。[若有意智],如果有执着和分别,[意]指执着;[智]指分别,为物所转,[为物转也。又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韶国师就问,[韶曰:汝唤甚么作物?][唤]就是把它叫做,本来是唯心现量,如来藏性,你把这个心性当作物来看,意思是说:你怎么这样问?万法唯心所造,哪有外在的假相?什么物可以转啊?整句的意思说:[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若有意智,则为转物。[又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韶曰:[你唤甚么作物?]就是你把它当作什么来说呢?万法本来是唯心现量,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当作是一种东西呢?
就问了,[曰:恁么则即同如来也?][恁么]就是要怎么样,要怎么样才能像佛陀如来?[韶曰:莫作野干鸣],野干,它不是狮子,如同狐狸,比狐狸小一点,群形动物,就像狗,叫声像狼。野干鸣就是:不是真正的狮子。狮子是指佛陀、大彻大悟的。意思就是:你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还在这样问!莫作野干鸣,千万不要把不是狮子的野干乱叫,当作是狮子吼。[拟同如来],这样可以象如来,是不可能的!你一问,便落入语言、差别意识状态。[即千里万里]。千里万里就是差之千里万里,差太多了!意思是说:明心见性是见证的功夫,不是你用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可以去接触到的,除非你有证量,否则你怎么问,统统不对;你怎么讲,统统勾不到佛的心境,永远不可能!你不是狮子吼,你只是冒充狮子的野干,野干只是像狮子这样叫,可惜不是狮子。你这样问,看起来又好象你有修证,事实不然,完全没有内证的功夫。意思就是:见性这种东西,不是你可以拿来讨论的,任凭你怎么讲,统统不对,除了你也有内证,法法相同。
[又此两节文,若按相宗解释,一切众生,从无始一念妄动以来,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诸位!其实这个是方便说,这个是不得已的,没办法,这样讲,有合的、分合的话,那就不是绝对了,是方便说,为了次第性的解脱。所以,相宗的解释是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一念妄动以来,不生不灭跟生灭和合,[成阿赖识。此识有见、相二分,不知见、相二分,本来不离一心,以能见之见分,取所见之相分,如下文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自心就是说:用这个妄想心,去取这个自心所影现出来的这个外在的境界,事实上,身、物同一体的,我们现在不知道,真心迷了,就变成用妄心,妄心就起这个妄心所现的境界。非幻成幻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性,我们现在迷了非常严重,回不去,本来是真,非幻就是真,成幻法。[此为迷己为物,既迷为物,则失本心,将心认作物,不了是心,则非失似失矣]。我们把天地万物,这一颗真心所影现出来的假相,也是真心,我们却把它误认为是物,不知道就是如来藏性。[由是心、物两分,见分恒被相分所转,逐物意移,故于相分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者:见、相二分,如蜗牛二角],这个在唯识学我们有讲过,蜗牛伸出二只触角,看起来像二只触角,但是,缩回来却同一个身体。我们见分跟相分,看起来是分开的,我们身心跟外在的世界,看起来是敌对的;但是,佛陀大悟以后,却发现身心、世界本是一体的。所以,迷妄以后,故于相分当中观大观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见、相二分,就像蜗牛二只角,[出则成双,收则归一],成双就是见相二分,归一就是自体分。[现要转物,相分即是物,必由见分去转他,如何转法]?唯一的修行的关键就出现了:[但要见分不取相分],只要你的精神作用,把这个意识心化作如来藏性,不取相,就变成真如心,因为了悟妄心、妄境界不可得,这个就用真如藏、如来藏性,所以,只要见分不取相分。[不取无非幻],这个[非幻]就是真。如果你不取相,则连真也不存在,无[非幻]就是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取相,也无有真心可得。不取则无非幻,[无非幻]就是没有真,叫做不立真心。你只要不取相,亦无真心可立,不可以立一个真心,叫做不取无非幻,只要不着相,也没有一个真心可安立。[非幻尚不生],连真心都不生,就是不可以头上安头,如来藏性本来就是真心。
非幻,就是真心尚且不立;[生]就是立,连立这个真心都不行,因为它是绝对。[幻法云何立]?这个虚幻的法,如何能够存在、安立呢?所以,[则无物可转矣]!真的是没有东西可以转动。[如性宗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诸位!这八个字,是修行的最快速的指导原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稳住了这八个字,一切成就!修行能理解同时实践这八个字,你就是菩提道上的眷属。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则同如来矣。相既叵得],就是不可得,[碍从何来]?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此明体自在,属理事无碍法界]。这《华严》的思想,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众生迷时,妄认四大为自身相],诸位!没有一个人不错认为这个缘起的四大是自我;认识这个四大是假我,还要放得下它,这可不是这么容易,因为那个惯性意识太强。[则被四大留碍而不圆;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什么叫缘影?就是六尘投射出来的假相,我们认为:那个就是我的心啊!自心相,其实这个就是妄识的意思,妄识为主人。四大假我,把它误认为真我,不知道这个色身会烂、会死、会长虫、会变成一堆骨灰,不知道。妄认执着、分别的意识心,这个就是自己的心啊![则被六尘障蔽而不明;即是认物为己。又妄认诸法,心外实有,即是迷己为物],为什么迷已为物?因为定位一个:这个叫做[我]!这内;妄认诸法是心外是实有,分一个内跟一个外嘛,就分内外。[所以动被物碍],你只要动念,就被外物所障碍。被物相、假相所障碍。[今既转物,则身为法性身,圆照周遍,心为妙明心,灵明洞彻,万物身心,本来一体,即所谓澈法底源,无动无坏,身心即是法界,不动之道场矣]。记得!对众生要慈悲一点,就是对自己很好,善待众生,就等同善待自己。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此明用自在,属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我们在《华严经》有讲过。[广狭自在无碍门也]。我们准备把它整理出来。[亦即第四卷,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之义相。毛端即一毛头上,属正报之最小者;国土即佛刹大千世界,属依报之最大者;毛端含国土,即以正摄依];因为毛端是正报,国土是依报。即以正摄依,[正]就是正报,摄这个依报。[国土在毛端,即以依入正],以依报入于正报。[毛端看国,而国不小,即小中现大也;国外观毛],就是国土外来观小的毛,[而毛不大,即大中现小也]。他用一个比喻,很容易了解,[如一尺之镜],只有一尺的镜子,[而现千里之境,境在镜而不小],[境]就是外境,那么广大的外境在小小的镜子里面,所以,外境在镜子里面没有小;小小的镜子含有广大的外境,[镜含境而有余,依正相涉,不相妨碍,小大相容,无不自在,即广狭自在无碍玄门也]。
[前文故于是中,观大观小,乃是正报被依报所碍,见性被境界所迁。此则非独不碍不迁,且能相即相入,而成无障碍之妙用矣]!佛有,我们众生没办法![又较前亡尘境界,更是甚深,彼但圆照法界,而得理事无碍,此则大用自在,而得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所以,这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不管你在哪里念,哪里就会感应。[见性之妙,无以加矣!此科以见性无碍而论,观大观小,转物自在无碍,是四义中妙义,又兼具如来藏,不动周圆二义。七显见无碍竟]。愈来就愈圆满了。
[卯八 显见不分 (分二)]
[辰初 阿难疑身见各体]
[二 如来明万法一体 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果这个见精就是我的妙性,那么,这个妙性现在刚好就显在我的眼睛前面。现在我前,就是现在我的眼前。
[此领前义,以生疑难也。前佛要当机,认见为心,多与发明,见性超然独立,身境无干]。前面是这样讲。[无还科中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说:那一些可以归还的,当然不是你的真性;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这个没有来去、增减、生灭的,不是你的真性、真心,要不然是谁的?你为什么不敢直下承担呢?显见不杂科中这么说,[不杂科中云:此精妙明,诚汝见性。又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阿难遂从分别心中,变现一种昭昭灵灵光景,湛然盈满目前,唤作见性,似与身心,判而为二。阿难前疑见性,与万物混杂,此疑见性],跟身心分开了,各有各的体性,叫做[与身心各体]。不知道身心就是见性。所以,这一段叫做显见不分,身心不离见性,见性就是身心。[故白佛言:世尊!若此现前周遍万物之见精,必定是我妙精明性者,今此妙性,现在我之眼前,则离我身矣];诸位!他的语病就在这一句,今此妙性,现在我之眼前,阿能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眼前],认为见性就在眼前,是离我身体的,是离开我的色身的。譬如说:这个毛巾,毛巾现今就是在我的眼前,就变成见性离开我这个色身了,离开我的身体了。[既然是我妙性,岂有反在身外耶]?
[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
这一段是阿难讲的,就是:这个见性就在眼前,那么,这个身心世界到底是谁?解释一下:见必我真,[见]就是此见性;[必]就是必定,此见性必定是我真性的话,假设说:现在我眼前的见性,此见就必定我的真性的话,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今身心,复是何物?我现在这个身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阿难把见性放在身外。而今身心,分别有实;而我现在身心分别,很清楚的,事实分别,这里强调就是:事实就是在作用,能分别,而有实在的作用,叫做分别有实。我今身心,的确能分别,很清楚的,就是我的心;很清楚,这就是我的身,有实在在作用啊!彼见无别,分辨我身,现在我眼前,那个[见]就是见性,[彼]就是那具现在我眼前的见性,没有能力分别啊,无别就是没有能力分别的功能。那个现在眼前的见性,没有能力来分辨我这个身。意思就是:我的身这个见性尚不能分辨,何况能分辨万物呢?
再讲一遍:这个见性必定是我的真性的话,那么,我现在身心到底是什么?那个现在眼前的,才是我的真性,我现在这个身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而现在这个身心,是有能分别,而有确实在作用的啊;那个眼睛,现在眼前的见性,根本就没有分辨能力、功能,来分辨我这个色身;连我这个色身尚且没有办法分辨,何况能分辨外在的外物、万物?怎么连我这个色身都没有办法分辨,如何能够分辨外在的万物呢?
[此恐认见必遗身心。意谓湛然满前之见,必定是我真性,则我现今之身心,当然非我,究竟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此约分别以起计]。就是用分别心这个角度以起计,来执着。[谓:现今身心,为能分别,有实在作用,彼在前之见,无有分别功能,来分辨我身],连一个我身尚且没办法分辨,[我身尚不能辨],何况能够分辨更广大的外在的万物?[况能辨万物耶?此正同世间凡夫情见,以有分别者为我,无分别者非我,不知恰堕意识窠臼],窠臼就是因为沿旧制,以前的制度,不能别出心裁,仍然离不开以前的意识型态的陷阱。窠臼就是类似一个陷阱,没有办法创新,仍然框在以前的意识型态。意思就是:一样堕入意识的巢窠、巢臼里面。[与前执缘心有用],执着的意识心、攀缘心才有作用。而[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不得其用],反而不得其用。这样看起来,语气上下连贯。[故不敢认为本元心地,如出一辙]。不敢认识如来藏性,答案是一样的,就变成意识心在作主了。
[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
若实实在在我的真心,若实我真心,如果那个眼前的见性,实在是我的真心。令我今见,它现在眼前,见性在眼前,如同外物,让我看得很清楚!反过来,此身是被所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变成了见性才是实实在在的我,而现在的身心变成非我了。在外面的见性让我看得很清楚,是实我;而我这个色身、身心变成非我了。再讲一遍:如果实在我的真心,让我前面看得很清楚,那么,变成见性才是实我的话,而反过来,变成这个身心不是我了?
[此约能见以起计。谓在前之见,若实在是我真心,令我现今,此身反为所见,则见性在我之前,如同外物在前;若实在是我,而今此身竟成所见,反非是我矣]?到底是现在身外的那个见性是我?还是现在的这个身心,可以作用是我?阿难弄不清楚。
[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何殊]就是何异于,没有什么不同啊!如来前面那一段,说:难言,[难言]就是说问难。物能见我,见性在外面,那么,这见性可以往内看,变成见性在外面,我这个身心世界反而被见性所看,变成物能见我,外物,现在眼前的见性,反过来可以看到我,就等于物在外面。若物是见性,毛巾如果是见性,见性反过来也可以看到我,这跟前面讲的,又不是一样的吗?见性如果在前面,那个跟前面那一段,物能见我,道理是一样的!现在起矛盾的,前面被佛陀所破,现在又变成说见性在眼前,弄不清楚!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此解承上前一解,见性既已离我同物,反能见我身,即同物能见我],跟这个物能见我。何殊(异也)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然物能见我,佛先不许],佛一开始是不允许的,[已斥其谬,惟愿再垂大慈,开导发明,令未悟者,可以得悟,认见何得不遗身心],了解了这个见性,[何得]就是怎么样才能,[不遗]就是不离当下这个身心。如何开导发明,令未悟者,可以得悟,悟什么?能够了解当下这个见性,怎么样才能够不离开这个身心?[见身何得不同物见也]。[见]就是真心,了解这个真心的见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怎么样才能不同于物?[物]就是物见,就是说:见性跟物见是不同的。所以,真心之见身,何得不同于物见,就是这个意思。[总会前文,佛则谆谆责之,警其不可认妄为真]。千万不要认这个妄想意识心,当作是我们的涅槃真心。[阿难则种种疑之,反恐认真遗妄],认识这个真心,又恐怕遗失了妄心,就弄不清楚了!认真心就是认识眼前这个见性,却遗了身心这个妄,[诚为颠倒之甚!良由不达认妄者,必至遗真],你只要妄认为这个身心,不了解四大是假合,意识心、攀缘心不是真心,如果实在不了解,认妄就一定会遗真。[而识真者,自能融妄],你只要认识这颗真心,慢慢学习放下;这个怎么融?记得!放下就融;这一句也是多余的。没有东西可以融来融去,性相本一如,寂灭法就是涅槃妙性,对境寂然,常不离佛。所以,[你懂得放下],是不得已的讲法,就是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来,学习如如不动,咦?没有妄啊。
诸位!融这个妄,是做功夫次第的片段性来讲的;真,妄当体即空就是真,没有妄可以融的,达妄本空,空即是妄,如何让你融?还没有悟,这一句,只好这样讲,你只要认识这一颗真心,当然就可以融化这个妄心,会归到真心。[何至有所遗哉?详佛答处,自见真妄遍融之旨趣矣]!后面佛回答的时候,你很清楚的就可以了解真跟妄,遍融是当下。[又见性灵明洞澈,身心世界,外物顽碍],处处是障碍。[岂具能见功用,物不是见,前已辨明]。物绝对不是见,物是被见啊!但是,物不离见,见也不离物。所以,佛法困难就是,一下讲,我们的明心见性是绝对独立,迥脱根尘,灵光独耀,一下讲明心见性是单独存在的;现在又讲:明心见性不离身心,现在弄不清楚,愈来愈困难。[初阿难疑身见各体竟]。阿难怀疑这个身体、见性是各有自体性,底下佛讲得很好,了不起!
[辰二 如来明万法一体 (分六)]它是不二的。
[巳初 直斥妄拟]
[二 正遣是见]
[三 转遣非见]
[四众惧俯慰]
[五 文殊启请六如来慈示 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你现在所说的:见性只有在你前面,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不是这样的。是义非实,你现在讲的是不对的,[非实]就是不正确的。佛告阿难:你说你的见性只有现在你的眼前,这个道理这样是不正确的!
[前阿难谬执,见性与身心各体,故有见性在前之疑。佛不即约身心见性,无有二体以释之,而独约万法一体以破者,中有二意:一者、易于施破:见性如果在前],这个见性[应同万物分明可指],什么东西现在你的眼前,当然你讲得出来啊![既于万象中,竟无是见非见之可指],是见,你指不出来;非见,就是指不出来。[则是非双绝],你是见性,那就指出来给我看看见性是什么?非见,就是离开见性也没有可以看东西,我眼睛离开见性,怎么能看到东西呢?能够看到山河大地呢?如果我们的见性不存在,树现在你面前,我们怎么知道是树、是山?所以,是见非见都指不出来,[了无前相,而见性万物,自成一体]。佛法是不二法门,[以此例观,疏远之万物,与见尚属一体,而至亲之身心,与见岂复为二耶]?意思就是:离开我们那一些星河大地,还是我们的本体所影现的呢?何况 我们的身心,可以离开我们的见性吗?
[二者、兼除二执:盖身心者,我执之亲依];你为什么会有我执,就是认为有这个身心啊![万物者,法执之显境。阿难祗恐认见],现在眼前的见性,反过来[必遗身心,则我执正自炽然],就是很强烈的执着这个[我]。[而法执尚犹微隐],[隐微]就是难明,还没有很明显。[若但说见性身心一体],如果但说见性与身心是一体的,[彼将更执见性身心,合为我体],那么,他将更执着见性身心合为我这个体,[而以万物为他体]。所以,就是讲这样也不对,讲那样也不对,对阿难没悟到,佛也很难讲。合为我体,而以万物为他体,就把万物排在如来藏性以外了,而把外在万物为他体,不是如来藏性了。[非惟法执不能兼破],而我执、法执,[而二执益增上矣]!更加强。[故佛总对万法,悉显其无自无他],无自性,也无他性,就是自己的性本不存在,自性不可得;他性也不可得,就是也没有借助其他的缘起,这个就更进一步的难,无自性、无他性,叫做空无自性。意思就是:诸法本来就空,没有合来合来,根本就没有自,也没有他,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要你体悟缘起自性本来就空,没有东西合来合去的。诸位!讲因缘合和是佛不得已的,对二乘人善巧方便的开示;若着缘起法是实法,那么,你会死在语言、文字上,就进趣不了这个菩提。佛陀告诉我们:讲缘起是为了破外道,执着一个缘起,就没有办法进入如来究竟藏性,没有办法进入萨婆若海。所以我们了解,佛陀讲缘起法是破外道,是给二乘人或者凡夫,让你了解缘起法它就是有因果的法则;但是,你着一个缘起法是实,那也是摆脱不了他性,借重外在的种种条件。佛陀说:连自性不可得了,哪有他呢?诸位!无一法,包括颗粒微尘,自性尚不可得了。所以,我们讲:我们今天有能演讲的师父、你们听讲的一切众生,方便叫这缘起法。但是,如果我们体悟到空无自性,没有能说,亦无所说,万法、诸法本来就空。你今天有来讲堂,讲堂本来就空;今天回归到你们家,讲堂本来就空;讲堂本来没有增,本来就没有减。你这个色身当体即空,如果这样体会不出来,讲缘起法,好!
诸位!现在把大家都化作是骨灰,你们桌上摆的,就是你们每一个人的骨灰,还包的好好的,上面都放着一件往生被,好!你现在好象很清楚,我们就在讲经说法啊!没错!佛陀说:缘起如幻,当体即空。现在把这个时空往后退,一百年后,所有的骨灰都放在你们桌上,一片静悄悄。所以,把那个百年后的情况,摄归到当下来,因此我们修学佛法善用我们的心。我们了解,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化作一堆白骨,这个是必然的,你不必等到那个时候再讲解脱,你要回归当下,现在你就很清楚,这个就是一堆白骨,没有任何例外的。在佛的透视的般若妙智里面,即一切相,离一切相的,讲因缘生、因缘灭,这是佛陀让二乘人中途依靠的,所以讲缘起法,如来藏它就是绝对,绝对不能缘起,缘起即空就是绝对。
我们说:因加缘等于果。我到韩国去的时候,这个法师来跟我谈论,他就是一直讲因果……佛法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因当体即空,就是非因;缘当体即空,就是非缘;果当体即空,就是非果,讲因加缘等于果,是为了让众生不可以脱离因果的法则,免得修行落入断灭;讲当体即空,让你推上无上究竟菩提,不留任何的善巧方便,就是绝对,就是空。没有什么好谈论的!所以,如果你功夫够,来,师父一拍桌子,双手一摊,OK!没东西可以讲,好!下课!用这样的方式,对你们根器这么好,行吗?哼!我从台南坐车来,你竟然一句话都没讲?这不行!无有能说所说,你就是善巧方便说,就是要这样子说。因此我们知道,缘起法就是空。[则二执荡然矣]!修行就是在去除执着。[如灸病者,须得其穴],就是针炙,你要得到那个穴位。[阿难种种谬执,惟此见性在前,是其谬本,故佛首夺云:见在汝前,是义非实。]你说你的见性就在眼前,这个是不对的![初直斥妄拟竟]。
[巳二 正遣是见 (分三)]
[午初 如来问]
[二 阿难答 三 佛印证 今初]
[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解释一下:若实汝前,这个无形的见性,实实在在现在你的眼前,叫做汝前。如果这个无形相的真心,实实在在现在你的眼前的话,假设说是这样子,汝实见者,那么,会让你实实在在的看到。譬如说:茶杯、毛巾现在我的前面,我一定可以看到茶杯、毛巾。让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这个见精既然摆在你的前面,一定既有方所,即有方所就是长短、方圆,就是物相了。就是物相,非无指示,就应当可以指得出来;这个是我的眼镜、这是灯、这是布、这是桌子,只要现在我的眼前的,都很清楚啊!既是物相,那么,就表示可以指得出来,绝对可以指出来。为何指不出来呢?为何指不出见性何在呢?
[先阿难妄拟见性在前],把见性当作物,放在眼前。[佛已直斥其非。此下辨无是见,与无非见],无一处是见,无一处非见。所以,你要找见性,没有一处是见性;但是,也没有一处不是见性。你指不出来,但是,不离万象。[此科双用即物离物],即物,同时离物,加[同时]意思更清楚。即物离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佛法即现实,离物就是超越,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佛法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的生活可以过得很超越。[而单遣是见也]。无是见,也是非见。[如来问云:若此见精,实在汝之眼前],就在你的眼前,[汝实实可以看见者,则此见精,一定有地方所在,既有方所,必有相状,非是无可指示?此决断定属可指,下方令对物指出]。佛陀告诉你:指出来!什么是见性?
[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着]。
现在今跟你坐在祇陀林,你注意看,看出去林渠与殿堂,上到日月,前面是恒河,汝今在我狮子座前,把手举起来:指指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阴]者是暗处,这是森林;[明]就是明亮处,借重于阳光;[碍者]就是壁;[通者]就是空,就是虚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就是细小,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可有形,无不指着,只要它是有形状的,没有一种东西不可以指出来。那是山、是林、是树,这很清楚,这是亮的、是暗的,很清楚。只要它是有形相的,没有一处不能指出来。
[此先以物皆可指为例。下令指见,且今我之与汝,坐此祇陀林。周遍观看,近处林渠(水也河流之类),及与殿堂,高处上至日月宫,远处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但是目之可见,举手皆可指陈,是种种相,分别明白,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若草若树,纤细毫末],[末]就是细碎的物体。[大小虽殊,但可以有形,无不可以指着也]。只要有形状的,就可以指得出来。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如果这个见性就在你的眼前,你用手指看看,哪里是你的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
[此教其指见。若必定见精,现在汝之眼前,汝应以手,确确实实指陈,何者是汝眼前之见]?
[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
阿难,你当知道:如果无形相的虚空就是你的见性,外在的虚空既已成见,外面的虚空既然已经成为你的见性,[又]何者是空?那么,又什么叫做虚空?虚空是你的见性,那什么叫做虚空呢?若物是见,如果外在的物相就是你的见性,那么,[物相]既已是见,物相如果是你的见性,何者为物?那么,又何者是为物相的本身呢?意思就是:见是见,物是物,要弄清楚!
[此有两节文,乃佛立成格式,要阿难依此解答,不至混滥。先所谓双用即物离物,单遣是见,即在本科。此节格式,乃即物,须不坏物之本相];所以,诸位修行,诸位法师,护法居士,修行叫做不坏物相,就是说非得用某一种格式,千万不要去破坏现在所存在的现实的东西,叫做修行。须不坏物之本相,[下节乃离物],即物也不对,离物也不对;即物也对,离物还是对。[须当显见之自体]。
[当知二字,要阿难注意着眼,何者是空,何者是物。此语莫作是见无空,是见无物解释]。意思是说:这个见性是离于虚空;这个真心之见是离于物相,不要这样解释。[佛要阿难,依所定格式,物、见双指,不坏物之本相]。意思是:当下万象来谈解脱,不必去破坏它,不必去毁坏它。[先约空说]就虚空来说:[若空是见],如果虚空就是你的见性,虚空[既已成见],则破坏了虚空,对不对?你不要去破坏虚空嘛![须当不坏空之本相,何者仍旧是空]?意思是:空已经变成你的见性,那么,什么又叫做虚空?[再约物说: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亦当不坏物之本相],譬如这杯子,这杯子是见性的话,你不可以破坏这个杯子,这个杯子就是杯子啊!不可以坏物的本相。[何者仍旧是物]?杯子就是杯子,毛巾就是毛巾。[此种格式,譬如即壁成画],墙壁上画画,要须墙壁存在,画也存在,[要须壁画双存,方成物见各体之义]。现在是:物见是一体的。所以,我们精神跟物质是一体性的。[此顺阿难迷执]而说的,以为[见性与根身万物,各皆有体,故作斯解],才这么样来解释。[若是见,即便无空无物],若是见就是:如果只存在见性,因为物见是一体的。即使无空无物,那么就变成否定了虚空跟外面的物相。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只存在见性,那么,就没有虚空跟物相了,即变成了否定虚空,也否定了万象了。我们需要不坏虚空、不坏万相,来讨论一体。所以,[遂成一体],这样才变成一体。意思是说:如果你只存在见性,而否定了虚空跟物相,那么,这样才叫做一体啊![则与阿难语意相违]。阿难认为怎么样?见、物各有体性,物跟见是各个体性,是分开的,现在又变成一体。[又既成一体,自不容更说是见],因为见变成物了。当然不容更说是见了,因为见变成物了。一体就是这样,一体,见就是物。[如下文‘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此种解释,是《正脉疏》,交光法师],说:我就是只有一个绝对的文殊,没有另外一个多或减、或对或错、肯定或否定的文殊,没有!我真文殊,这个文殊师利菩萨就是绝对,没有是,[是]就是指非,无是,也无非文殊,这个[是]就是没有是跟非文殊,这头上安头,我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于其文殊师利菩萨的本身,不可安一个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我非文殊师利菩萨。对不对?我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就绝对嘛!此种解释是《楞严正脉》,交光法师,[特出手眼,能见人见不到之处。能会佛立格本意,殊令人心悦诚服也]!
我再解释前面: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说:你一定认为这个见性现在你的眼前,你以手指示看看,指陈看看,哪里是见?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果虚空是你的见性,虚空已经成为你的见性,那么,又什么叫做虚空?如果物相就是你的见性,物相既已是你的见性,又何者是物相的本身呢?说一体不对,说二体也不对!
[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你可以好好的微细思惟,把它剖析这个万象,把它剖析出这个精明,净妙见元,就是说:你把它剖析出什么是见性,你分析出来给我看,指陈示我,拿出来给我看看。哪里是见性?指出来,同彼诸物,分明无惑,跟那一些外在的物相,很清楚的指出来看看,意思就是:阿难!你根本就指不出来,见性不可以离开物相;物相也不可以离开见性,说一是不对,一就变成一体;说二还是不对,佛法就是这么妙!分明无惑就是很清楚的。
[上节即物索是见,此节离物索是见。乃离物须当显见之自体,故嘱阿难:汝可更加一番微细工夫,披剥万象,即剖开万象,分析出此见元,此即离物索是见也]。离开物你看看能不能找得到见性,叫做离物索是见,离开物相,你找找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见性,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精、明、净、妙见元者:万象不能混曰精;万象不能敝曰明;万象不能染曰净;万象不能变曰妙;此四乃见元义相],就是本元清净的义相。[即本觉所具性功德相,此曰:‘见元’,上曰见精,有曰见性,名虽各出],名相虽然不同,[乃随语便]。讲见精也可以、讲见性也可以,随你方便。同样指众生[同指众生识精元明,即二根本中真本,与物同体。如果物见各体],外面的物相跟见性各个有体性,也就是二个体了。那么,[必须离物以显见之自体],因为它二个体。[同彼诸物,历历分明,无所疑惑,指陈示我。初如来问竟]。
[午二 阿难答]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阿难说:我现在在这个重阁讲堂,重阁讲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好几层。远洎恒河,远处达到了恒河;上观,往上看有日跟月,阿难!你把手举起来,举手所指,指指看,纵目就是放眼看天下,叫做纵目所观,看出去,好好的放眼看。你看到的,指皆是物,你所看到的都是物,无是见,就是你找不到见性,因为见性是无形相的。你找到的、看到的,都是有形相的这些物,你绝对看不到有形相的见性。见性是无形相的。因为见性是无形相,是无可指,你指不出来;见性指不出来,你就会发现全部都是物相,无一处不是物相。
[此阿难答,即物无是见]。即物就当下这个物,你找不到见性,后面讲:离物也找不到见性啊![谓举手所指得到,纵目(即放眼)所观(见也)得到,指者皆是物,不能坏物之本相]。不能离一切物,不可以坏物之本相,意思是:不可以破坏物的本身。[更指出何者是见也]。更怎能指出哪一个是我们的见性呢?意思是:完全指不出来,你所看到的,根本就是物相。[故曰:无是见者]。
阿难回答说:[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说:世尊!就像佛所说的,何况我只有证初果的有漏的实学声闻,乃至菩萨,也不可能在万象当中剖析出什么叫见性,根本就没有办法剖析。譬如说:这个是毛巾,眼睛见这个毛巾,我们这个见性,投射在这个物,如果是二个体的话,我是一体,物是另外一个体,见性投射出去,你能不能剖析,我用刀子把它刮一刮,看看见性能不能刮得出来?不可能嘛!物就是见性;见性不离物。说一体不对,说二个体还是不对啊!离一切物而别有自性,怎么这个见性能离开一切物,而另外找到一个自性呢?另外可以找到见性呢?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离开一切物相,而另外有一个见性。诸位!你就了解佛法有多难了!我看到诸位的眼神就知道!那个外道的就不用说了,佛道,你们进入佛门几年了?拜佛、礼佛多少年了,我这样一直讲,你就是两眼发直了!你就可以知道,栽培一个法师,二十年都没有办法的道理;栽培一个牧师,三年就可以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在座诸位,老参的多少?可是,就是不知道在讲什么,我一直讲,他一直摇头:怎么会这么难?就是这样子没有错,摇头是对的,点头就错了,因为你骗我!听不懂它是很正常的,证阿罗汉果都听不懂,何况凡夫俗子?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法,就知道它有多难!为什么人家信佛以后,到最后不想要信佛?实在是听不懂!我向上帝祷告,他很快就给我糖吃,比较快。以前小时候就是向这个圣诞老公公祈祷,这袜子时面有装礼物,那些小孩子半夜就真的起来祷告,第二天就真的收到礼物了,所有的礼物都是他爸爸、妈妈装在袜子里面的。
[此阿难答,离物无是见]。离开这个物相,根本你就找不到见性。[如佛所说,即指上文佛立格云:‘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况我乃是有漏初学人,那能离物指出是见,即罗汉、辟支佛,亦所不能,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象前,剖析出精见],就是见性,[离一切物,别有见之自性也。是离物亦无是见之可指矣]!离开物相,你也找不到见性。[此双用即离],即物有见性是不对的,离物有见性也是不对,叫做双用即离。[单遣是见也。二阿难答竟]。
[午三 佛印证]
[佛言:如是如是]!
指不出来,也不能离开一切物相,说一不对;说二还是不对,一就是一体的,统统不对!佛言:如是如是。经过佛的印证,就不得了了!
[此佛言印证]。我们现在也是讲求印证。[重言如是者,以阿难所答,即物无是见可指],即物就是:当下跟物要剖析出见性,指不出来!这是毛巾,那你指出什么是毛巾?什么是见性?指出来?指不出来,就是这个道理。[离物亦无是见可指],离开了这个毛巾,你找得到见性吗?见性,物相的时候起作用啊!所以,离物也无是见可指陈,[二者皆是,故言:‘如是如是’。良以见性,量括十方,体周万法,其与万法非即非离],什么叫非即非离?它叫做不可思议的绝对,即,不对,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即。诸位!虚空哪里有东南西北?哪里有从东边跑到西边?虚空哪里都是绝对啊!非即非离在强调什么?在强调绝对。说任何语言,统统不对,语言、文字统统不对。即也不对,离还是不对;即是言说,离还是言说,全部不对;但是,全部对![惟其非即也],[非即]就是离。因为能够离,[故能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身界无干],见性、大悟的人,心性是寂灭的,[生死不系,众生不达斯义,则混淆真妄,沉溺轮回;惟其非离也],非离就是,当下就是。[故能尘刹普融],尘刹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万物一体,用弥法界,色心不二,众生不达斯义,则沉空滞寂],陶醉在二乘人的空里面,[中止化城]。沉空,证到一点点空性,就认为很知足了。中止化城,化城是善巧方便,不知道佛陀叫你连那个善巧方便都要离。中止就是:你却停留在缘起的善巧方便二乘人之法,不能趣向大菩提涅槃。[如来自指见是心以来],自指出见就是心,显见是心嘛!前面第一:显见是心以来,[多约不即之义],不即就是:见不能就是物,大部分多约不即,就是见不是物,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多约不即。如来自指见是心以来,从第一个:显见是心以来,大多就见性不是物的角度来解释的。来分清楚什么是真心,[分真],剖析出什么是妄心[析妄]。
诸位!凡夫俗子,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都弄不清楚了,哪里知道什么叫做绝对呢?所以,只好带妄显真了。[以决择离尘独立之体]。只好来让你决择,不受所有的物相影响的,就是你独立存在的见性,就是不即,因为它不是物,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今此科合下无非见],没有一样不是见性。[乃约不离之义],不离就是即物;不即就是离物。乃约不离这一点,现在就是即物,不可以离开这个物相讲见性之义。[泯妄合真],泯这个妄心为真心。[以显泄乎],这个[泄]就是出,以显示出见性[与物混融之妙],以显示出[见性]与物相混融就是圆满的,没有互相障碍的。所以,大悟的人一切境界统统是修行,顺逆、逆境统统在修行,没有一样不是增上缘,赞叹、毁谤,无关于自己的见性。[以释阿难身见各体之疑。二正遣是见竟]。[身]指身心,以及见性,身、见,各体,就是各自有一个体性。[见]就是现在眼前的见性,各自有体性是不对的。但是,二个体也不对,各自有体性还是不对。远离一切即、离,这些语言、文字不相干的东西,不必头上安头。什么是虚空,虚空就是绝对,虚空你可以安排、安插,更加上一个虚空吗?不可能!用刀子一直割,能够把虚空除掉吗?也不可能!虚空无关于你的物相啊!你把这一栋建筑物打掉,虚空还是存在啊;建筑物建在这里,虚空也没减少啊!我们的心性,从来没有增、没有减,无关于这些缘起的假相,它就是绝对存在,善用心者,即能入无上大般若菩提涅槃,要好好理解,不可以停止在生灭缘起的善巧方便法。今天对不起大家,没办法,因为大家很[好],没办法。佛法的难,你可想而知!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