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16

  请掀开经本,卷二,第二十七面,从最后这一行看起,第四段看起:

  【用功最要是作观,作观即是改变想法、看法,凡夫见思皆不离执著,即是错误。】

  这部经讲了这么多天,诸位同修若是没有缺席的话,大概这个意思都能够体会到,知道妄想执著之严重。我们不仅是现前受到伤害,无量劫来,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最严重的,无过於此。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要想真有一个成就,成就实在讲是无比的殊胜。就以最现实的话来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会得到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就要把世尊的教诲,认真的去思惟,认真去想一想,想通了当然我们就会很认真的去奉行、去照做。世法、出世法这些名相都是假名,有没有这些事实?事实有的,怎么有的?都在观念上,一个错误的观念,你就制造六道轮回,永远不能摆脱六道轮回,这叫世间,世间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看破、放下,你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那就叫做出世间。所以出世间、世间,在乎我们一念之间。因此,修行用功最要紧的就是作观,前面讲观照、照住、照见,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大小乘佛法,各宗各派都离不开这个原则。

  什么叫做「作观」,这是佛学的一个名词,古人有种种解释,但是我们愈看愈迷惑,所以名相名词的术语,正确的解释对我们初学人来说,似乎相当困难。这个地方解释得简单,也容易明了,就是改变想法,改变看法,「观」实在就是观念。观念两个字,分开来讲,观是看法,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念是想法,你怎么个看法,怎么个想法。凡夫见思,见是见解,就是看法,思就是想法,皆不离执著,那个病就在此地,总离不开分别执著。佛在这一部经为我们指示出来,这是错误,严重的错误。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一切法所说的,都不外是这个事实真相,叫我们先要认识清楚,妄想、执著是错误的。实在讲见思烦恼之所由,它的根源就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知道之后,要认真去把它转移,也就是把它断除,断除不如说转移来得切实。

  请翻过经本,看二十八页,「吾人终日所闻」,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这些话特别是我们住在都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没中断过,所接触的境界。「然此实非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我们听到是车声、是人声,是许许多多很多种的这些音声,我们现在讲的噪音。修行人把观念转过来了,转过来之后,他们听的跟我们听的不一样,我们听的是许许多多的噪音,念头转过来,他们所听到的是说法的音声,法音宣流,果然就不相同了。

  【乃无常、苦、空、无我声】

  这种情形几乎有一点像佛经上讲极乐世界的状况,这看你能不能转得过来,你仔细观察音声。所以佛门用这个观字用得好,观是不用心意识,用你的清净心、真实智慧,你去观察,确实是无常,在这个境界里面展现出无常、苦、空、无我。

  刚才讲,这是举一个例子,我们所闻。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要深深体会到,不仅是所闻,我们所见到的,见到一切人,见到一切事,见到一切物,就摆在我们眼前,人事物是不是无常的,你能够看出无常,你比过去就进步很多了。过去你迷在里头,你不晓得,现在你能够看出无常,高明太多了!你看到苦空,不少人生活很辛苦,很明显的我们见到。这个世间有不少大富长者,他生活怎么样?你仔细观察,他苦不苦?他那个苦处比贫穷人还要苦,你有没有见到?不要以为他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住大房子,出门有名牌轿车,你要知道他那一点点享受,他要付出多少代价,他比一般人苦!我们一般人出门自由自在,那些有钱的人出门要请好多保镖,那根本就很苦!他哪有我们这么自由。你才晓得真苦,没有一个不苦!你有没有看出来?再往深处看,看到究竟处,一场空!这个空不是到他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才空,当下即空,你就看出来,当体即空!

  你要是把这些事实都看清楚,这些事实就在眼前。我们从早到晚一年到头,从来没离开,从来没有中断过;换句话说,就是在眼前,就是看不出来,这叫迷惑,这叫颠倒,我们不能不承认自己迷惑。诸佛菩萨为什么他看得那么清清楚楚,他看清楚了,他才没有妄想,才没有执著,他才能真正彻底放下,放得那么干干净净,显示出的生活,真正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真实的幸福美满,没有一丝毫的缺陷。我们要学就学这些,如何能叫我们现前的生活,过得跟佛菩萨一样,你学佛才叫真的学到,你没空过,真的学到,真得受用了。

  【乃是般若 波罗蜜声。】

  声是究竟圆满智慧之声。你的般若 波罗蜜,究竟圆满的智慧,从这个地方显现出来。眼见色,在色相里面显现出来,鼻闻香,在香味里面显示出来,显示出来是无上甚深的微妙法。金刚般若 波罗蜜,就在见色闻声之中。佛法到哪里去求,你想想到哪里去求?

  【此经经文,乃至一切大乘经。】

  不仅是《金刚经》的任何一句经文,实在讲只要是佛说的经,任何大乘经典。

  【无论何句,皆可作观。】

  我们都可以拿来,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想法、看法。佛说得太多太多了,所说这些法里面,也可以说有总有别,总就是从根本上说的,基本的原理原则,那个很好用;如果说「别」,那就是特别对治某一个毛病的。要知道世尊说法的善巧,说法的方便,我们在一些经典里面应当怎样来取舍。《金刚经》上,每一句都能作观。可是在本经最后,末了的时候,佛跟我们讲了一个总纲领,二句一偈,这就是总说,二句就是经末后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二句,真的它是总纲领,总治一切病,不是治一样病、两样病的,总治一切病。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对於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不要执著色相,耳闻声不要执著声相,鼻嗅香不要执著香的相,乃至於意知法不执著法相。外不著相,内如如不动,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成功了。真的是大乘佛法自始至终,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金刚经》上两句话说出来了。

  要怎样才能达到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就要问,我们现在为什么会著相,为什么会动心?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外面这些相是真的,以为自己这个身心也是真的,我可以得到它,我可以享受它,以为如此!所以你见色闻声,你就动心,你就要执著,毛病在此地,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又说一偈,让我们从这个偈子里面,去体会到一切万法的真相。这首偈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说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假的,都是比喻那个梦。露跟电短暂,说明这个假相很短暂,一刹那就没有了。你了解事实真相,你自然就不执著,自然就不会动心。不执著,不会被外境诱惑;不动心,你才能保持你真实的智慧,因为清净心起作用是般若 智慧,那是照见。晓得有总有别,我们抓住总纲领。对别说的这些经句,观察自己的毛病习气之所在,可以针对自己的毛病,选择几条来作观,这样下手功夫就会很得力,得清净心。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这一句很要紧!因为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思想,那个时间要长,要绵密不可以间断。必须要知道,我们的妄想、我们的烦恼,是无量劫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它的力量非常之强,我们今天念几句佛法,是若有若无断断续续,你要想把妄想执著打掉,那是做不到的。一定要坚持,决定不能放松,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则受用无穷」,你得的好处、得的利益,真是无有穷尽。什么时候得到?现在就得到,一用功夫就得到了。如果功夫要是坚持不间断的话,不夹杂、不间断,在一般状况之下,三个月,那个境界可以说是你自己完全能够觉察得到,三个月境界就转了,开始转了,你就得法喜,法喜充满你就得到。

  【读经,是经转我。作观,则为转经。经转我,则以经转移凡情。我转经,则常生智慧,更为重要功夫。】

  这一段里面讲了两个层次的功夫效果。我们入门下手,读经,从这里下手,读经的目的在哪里?就是前面讲的作观,改变我们想法、看法。用读经的方法,改变我们的想法、看法,这就是经转我。用经转变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这是初学,实在说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入门。至於我转经,要是入门就是这样的,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只看到一个人,六祖惠能大师。惠能以前没有,一个也没有,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发现一个,所以这个人不能学他。这三千年来,亿万人学佛才只有一个,我们怎么能跟他学?所以那是特殊的例子,那个不能学,我们还要循规蹈矩,从读经下手,从这个地方下手。功夫做到相当程度,也能够进入第二个层次,转经。

  所谓转经,就是教下里面所讲大开圆解。什么叫做大开圆解?大家都知道,参禅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用参究的方法,豁然开悟了,明心见性;教下教你读经,用读经的方法,读到功夫纯熟之后,也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样的。你要晓得,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样,那个功夫累积,那是定功,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就开慧了。所以教下讲大开圆解,到大开圆解的时候,就是我转经了,那就不是经转我。我们念佛,念佛,你用持名的方法,行!你用观想的方法也行,用观像的方法也行,你用读经的方法也行,我每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都可以,念经就是念佛,也行。念到事一心不乱,得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乱,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到那个时候就转经。转经的时候是什么现象?智慧现前。智慧现前的现象,那个样子,你没有见闻的时候,你心是清净的,心是不动的,你一听统统明了了,那就是智慧现前。

  像《坛经》里面六祖大师,六祖不认识字,《法华经》没听说过,法达是念《法华经》的,六祖没听说过《法华经》,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听了之后,好了!后头不要念了,全都明白了,那就叫「我转经」。世出世间法,今天科学家费多少心血,集多少人的力量,发现许许多多新科技的科学技术。如果是一个开悟的人,他一听、一看,他全都会了,不但会了,比你还会得多,你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他完全都晓得。我们要问,这些佛菩萨为什么不发展高科技给我们受用?佛菩萨真有能力,为什么不肯发展?这桩事情不要问别人,问诸葛亮就知道了,我说的话是真话。

  你们读《三国志》,《三国志》是《二十五史》里面的一部书,诸葛亮的确很有科学头脑,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机械化的运输,可惜没有详细记载,不知道他用什么动力。现在的车辆动力都是用石油,那个时候没有石油,他用什么东西做动力?能够用机械运输,虽然每天走的路不多,走三、四十里,那也相当可观。这些技术,他为什么不传下来?他死了,他也把它毁掉,为什么不留给后世?这是他的大慈悲心。如果科技从那个时候开始不断的发展,诸位晓得,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科技文明发展历史不到一百年,发展的结果怎么样?再过五十年人类就要毁灭了。如果在那个时候发展,这个地球早就完蛋了。他们大慈大悲,所以不愿意把这些东西说出来,道理在此地。这是诸佛菩萨,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心。科技给我们带来是一些方便,换句话说,我们付出的代价,诸位要是细心想一想,得不偿失。现在表面上所看到的,地球上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严重的污染,每天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有一百多种绝迹。每天都这样子,这还得了,有增无减!再加上这个社会人心,贪瞋痴慢,加速度的在增长,整个社会动乱不安,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人心惶惶,没有一丝毫安全感,哪里有生活的乐趣?这就是说我们付的代价太惨重,我们得到的便利太小,得不偿失。这就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他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不肯为的所以然道理,真正是慈爱一切众生。

  【古德说:但求息妄,莫更觅真。若一觅真,即成为妄。】

  这在修行过程当中,是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所以古人教人修行,就是说:你就一直去,不要回头,不要犹豫,自然就成功了。譬如叫你念佛,念佛会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你听到了,我认真念佛了。念佛求什么?先求功夫成片,念了几年,功夫还没成片,再念几年还不成片,念一辈子也不会成片。为什么原因?因为你有一个功夫成片的妄念在当中夹杂著,所以它不能成片。你有一个求一心不乱这个杂念在里面,夹杂在里头,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不能求真!妄去掉真就现前,你何必再求真?求真就是一个妄想。你要想证果、要想成佛,有一个念头「我要成佛」,你就决定成不了佛,你有个念头「我要证阿罗汉」,你算了,你这一辈子证不了阿罗汉。阿罗汉、菩萨、佛都是成就的正果,正果里面没有妄念、没有妄想,你老是还有一个妄想、妄念存在心里,你怎么能成正果?所以这个要紧,但求息妄,莫更觅真,妄去了就是真。

  【必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现。】

  像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五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就是那个妄一分一分的断,妄断一分,真就现一分。好像我们一面镜子,这个镜子盖了很多灰尘,都不起作用了,我们去擦它,我们擦掉一块脏的东西,那一块就现前,它就起作用,就照了,再多擦一点,它那光明又多透一点,就是这么个道理。只要除妄就行!妄一定是渐渐除,不可能一下就除干净,不可能,所以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是这样分的。愈是高位的菩萨,他那个妄就愈少,留得愈少;愈是位次低的,他那个妄还留得很多,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现。

  【妄心是无明、妄想、烦恼。】

  这个也要把它辨别清楚,哪是妄心?无明是什么意思?无明就是不明白。对人、对事、对物,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样样都不明了,这就叫无明。无明要是明了,明了就是智慧现前,就是样样都明白,样样都明了,那就叫明了。从一个自然现象上来说,因为我们有无明,真的是无明,我们的太空一片漆黑。现在太空人飞到月亮,到星球探险,知道太空是黑暗的,为什么是黑暗?无明!如果你的心明了,不需要太阳、月亮、灯光,不需要,这个天空,天空是光明的。所以天空为什么是黑的?我们的心黑,所以天空是黑的,因为无明!

  这个事实,诸位可以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看到。虚云老和尚禅定是有相当的功夫,开悟不开悟我们不晓得,禅定的功夫他是真有。他常常也打坐,十天半个月,一出定的时候,他觉得才几分钟。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年前,他住小茅蓬,在锅里面煮芋头,芋头煮在锅里面,还没烧开,他在旁边打坐入定,是真的入定了。这一入定就入了二十多天,年都过去了,他也不晓得。有一些别的人到他茅蓬来看他,来跟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了个引磬在他耳朵边敲,这一敲的时候他就出定了,出定看到他们来,你们来得很好,我刚刚烧芋头,来,大家一起吃。结果一看,那个芋头都长草、都长毛了。他想,怎么回事?人家就告诉他:年早已经过了。他说:不会吧!我觉得才十几分钟。他在定里面感觉得十几分钟,实际上过了二十多天。虚云老和尚生平像这些事情很多很多,常常一入定都很多天。年谱里头记载的,有这么一桩事情。我看《年谱》是刚刚学佛的时候,喜欢看这些东西。差不多有三十多年没看了,不过这一段故事印象很深,诸位要去查查,不晓得它在哪一年的。

  有一年也是,有一次他是黄昏的时候,回到他自己的茅蓬,回去,大概路相当长,他老人家年岁也大了,慢慢走,一个人走。走到半路,遇到两个出家人,彼此都认识的,在半路上碰到。这两个出家人,每一个人手上拿了一个灯笼,看到虚云老和尚,「老法师,怎么天这么黑,你还一个人走路!」虚云老和尚一直走,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所以那个光明永远保持那个样子。在他没有感觉到天是黑暗的,经过他们两个人一提,说天已经黑了,他一愣住,天立刻就黑下来。所以,天空的黑暗不是真的,你从老和尚这个经验,事实上,那个不是真的,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老和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那个天空永远是明亮的;人家一提,他马上又分别、又执著了,就黑暗了。

  所以佛经上说,诸佛菩萨所住的叫大光明藏,我们相信,佛菩萨那个虚空一片光明。我们今天这个光明是得自於太阳、月亮、灯光,这三样东西拿出来,太虚空真面目就显露出来了。一片黑暗,无明!无明要是断掉了,那个现象就很清楚,晚上跟白天一样明亮,不需要日月灯光,那个时候就是你的无明破掉了。这个不是普通菩萨,佛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不行,辟支佛也不行,权教菩萨也不行,没破无明,换句话说,他不藉日月灯光,他还是住在黑暗当中。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不需要日月灯光,不需要,自性的光明透露出来了。光明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光明被障碍住,透不出来,才看到一片黑暗的现象。所以妄心是无明,妄想是烦恼,这些东西的根都是无明。

  【真心是觉、正、清净。】

  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见,也就是说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是真实正确的,没有错误,没有偏差,这才叫做正知正见;经论里头也说之为佛知佛见,跟佛菩萨的知见完全相同。清净,清净心。这是真心,这是真实的智慧。

  【但不著相,则色即是空,相即是性。性相圆融,无碍自在。】

  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是真实的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迷失太久了,佛说的事实真相,我们听起来非常的生疏,要如何能够契入,也能够证得?佛教给我们,只要你不著相就行了,就像本经末后,「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著相就是不取相。能够不取相,不执著一切相,才晓得色即是空,色就是色相,包括所有一切现象,一切现象当体即空。这个空的确不太好懂,为什么?空不当作无讲,我们一般人讲空,空是什么都没有了才叫空。佛法里头这个空不是当作无,不是说没有。这个空,空是有,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相有体空,虽然是有相,但是它没有自体,体是空的,所有一切物相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所以说万法皆空,都是从体上说的。体与用从来没有离开,体用是一不是二,体虽然永恒不变,那个相刹那转变,所以它是转变,它也不会消灭的,它只是会转变。

  所以相就是性,性相圆融,为什么说圆融?圆融是没有妨碍。不变的性,不妨碍会变的相,不妨碍;刹那生灭的相,刹那生灭,生灭就是变,变得太厉害,变得太快速了,不妨碍永恒不变的性体,决定没有妨碍,这才叫圆融。所以清凉解释《华严》,为我们说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他所讲的是「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说了四个无碍,叫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说的什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现象是四种无碍,那是一真。回过头来观察我们的法界,这四样统统有碍,事有碍,理也有碍,理事当然就更有碍,事事的障碍就太大太大了,愈来愈严重。一真法界里头这四个都没有障碍,叫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那才叫自在,有障碍都不自在。无障碍才叫做解脱。大乘佛法里常讲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 、解脱,必须到无障碍才真正的解脱。说来说去,说真的都是自己性德圆满的显露而已;一真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全是自性本有的德能,不是从外面来的。实在讲境随心转,连太虚空都是自性变现的,都随自性来转。我们自性迷了,太虚空是黑暗的,自性觉了,太虚空是光明的,连整个太虚空都随我们的心在转。修行人不能不知道这个事实,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须菩提尊者听佛的说法,对於这些理事自然是彻底明白了,他得的是无量的欢喜。这向世尊请教,提出一个问题,这一问与我们大有关系。我们知道须菩提尊者是佛菩萨再来的、应化的,佛讲《金刚般若 》,他一接触就完全通达,这可想而知。我们有没有资格听《金刚般若 》?有没有资格学《金刚般若 》?我们今天这个疑问问谁?谁能为我们解答?尊者很慈悲,三千年前就晓得我们现在的心理,他老人家代我们启请,代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了。所以他问得好,他说:有没有众生听到佛在金刚般若 会上说的这些话,真相信吗?实信就是真的相信,这里头不带怀疑,真实的相信。我们看小注:

  【章句二字,指上文所说道理。】

  章是讲章法,我们今天讲的段落,大段落里面分中段落,中段落里面分小段落,叫章法,句是文句;通常我们称为文章。文以载道,文章里包含著许多道理在其中。这个地方章句两个字,就是指前面佛所讲的道理,所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原理原则。

  【实信,是能了解如是言说之真实义。】

  像我们每天讲经之前,我们要唱三声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礼节,表示我们不忘本。这个经典法门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今天研究、读诵、讲解,不能忘记他,念念不忘老师。更重要的我们的心行也要学老师,跟老师一样,希望得感应,老师来加持我们。如果得不到诸佛菩萨的加持,说实实在在的话,《金刚经》再有详细的注解,我们也讲不出来,不靠佛不行!要真心的投靠,这就是皈依三宝。真心投靠,一定是依教奉行。佛讲的你不明白,做不到,那依靠什么?一定是我明白了,我认真努力在做,尽心尽力的在做,这样才能够与佛菩萨取得感应,感应道交。道场这么多听众,如果得不到三宝的加持,不要说我来讲经,佛亲自来讲,你也听不懂。你今天能够听懂,听得很欢喜,谁的力量?三宝加持,这个很重要。当然我们自己有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这是基础,虽有善根福德,不蒙三宝加持,我们没有办法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你们能够听清楚、听明白,这个道场三宝加持。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这就是虔诚恭敬的求加持。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此地讲的实信。我们没有把佛的意思解错,没有会错意,这是实信。

  【世尊所说甚深甚深】

  这是真的,每一个字、每一句其深无底。

  【一切众生,闻者自然生信。】

  佛是大圣人,佛没有妄语,佛不欺骗众生,所以佛的话值得我们相信。

  【然能生实信者不多】

  这是真的。今天皈依佛门的人很多,学佛的人很多,为什么你不肯依教奉行?问你信不信佛?我信佛,我是佛教徒,我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佛讲的话不知道,佛教我怎么做我没做」,这能算是虔诚的佛教徒吗?所以你才晓得生实信不容易!生实信一定是彻底了解,依教奉行,那才叫真的信。

  【必上根利智】

  这不是普通人,上上根人,这个上根利智是两种人。上上根人是他有大福德、大善根、大福德。有一些,还真不少,自古以来就有,有没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一听佛这么说他就真做,不要说是净土经,《金刚经》都不少!自古以来听到《金刚经》上讲的,他真做!听说《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打妄想,他真干,他的心马上就清净,马上就生智慧。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古人真有。我们今天听说三心不可得,还照样打妄想,这个没有法子,无可奈何,这就是我们不是上根!所以这个上根不是指你受多少教育,你读了多少书,不是指这个,他真的一下就能领悟,立刻就能接受。利智是真实聪明智慧的人,他一听佛所讲的全都明白了。一个是听佛所说的并没有明白,没有明白他就肯做,那是真正可贵,真正不容易,他真得受用。这两种人得大利益,他能够生实信。尊者这一问,实在讲就是替我们问的。我们看底下世尊答覆的,就知道般若 会上的当机,所谓当机就是有资格学《金刚般若 》的,大概我们也有分。

  经【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这个答覆很好。告诉须菩提,你可别小看一切众生。不仅说现前大众,对世尊所说的能真正相信,即使到末法时期,这个后五百年指我们现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有没有能够真相信的?有,什么人真相信?佛在此地说出这个条件,持戒修福,这是佛所讲的条件。只要真正喜欢持戒修福,他就会真的相信。我们看底下详细说明。

  【莫作是说,不但现在大众能生实信。】

  这个现在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讲经的当时,在会的这些大众。

  【即如来灭后至后五百岁】

  后五百岁,在大乘经里面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五百年以后,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五个五百年,以五百年做一个段落,做一个阶段,第五个五百年叫「后五百岁」。所以这个经文不是「五百岁后」,如果说五百岁后,那当然是五百年以后。后五百岁:第一个五百,第二个五百,第三个五百,第四个五百,第五个五百,以后那就算是后五百岁了。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外国人考证的是二千五百多年,也正好五个五百年了。如果照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虚云老和尚、印光法师这些老法师们,他们都用中国记载。中国记载世尊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二年,换句话说,第六个五百年都过去了,现在是第七个五百年的开端,去佛的时间很久很久了。【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其他即不能。】

  换句话说,不能持戒、不肯修福,对佛所讲的这些,生实信的就不可能,必须他是一个持戒修福之人,那就很可能真的会相信。

  「为实」,以此为实。「言能明了此经道理」,他读了这个经,听了这部经,他真的明白了,真正觉悟了。

  【从此用功,全恃以此为实。】

  这就是说,这个人修行,在修行的原理原则,他完全遵守释迦牟尼佛《金刚经》上的教训,他遵守这个。遵守这个原则,以此为实。守住这样的原理原则,不会错,决定不会错的。「不可轻视众生」,当然须菩提不会轻视众生,怕的是我们轻视众生,须菩提代表我们。世尊告诉须菩提不可轻视众生,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了别人,小看了众生,这些众生里头真正了不起的,真正值得诸佛菩萨赞叹的,意思在这个地方。

  【莫作是说一语,正对弘扬大乘佛法之人而言。要竭力弘扬般若 法门。】

  在大乘经当中,自古以来这些法师们讲经说法,最怕讲般若 ,原因在哪里?般若 很难讲。讲得不好怕人家产生误会,一切都著空,那就真的糟糕了。佛门常说著有还有救,著空没救!怕的是讲般若 经,意思错会了就著空。堕恶取空,堕恶取空的人,因果报应都不相信。毕竟空,一切都空的,我今天造什么罪业也毕竟空,那他就可以无恶不造,那还得了?所以古大德,从唐宋,诸位就晓得,很谨慎,都很少讲这种经。可是般若 也不能不讲,般若 开智慧。这是极力劝著要弘扬大乘佛法、弘扬般若 。我们从世尊四十九年说法能够体会到,世尊讲般若 讲了二十二年,几乎占他一生讲经一半的时间,才知道这个法门的重要性。因此善讲般若 的古今大德们,都从般若 导归净土,这的确是高明,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空有两边都不著,而能够叫我们在一生当中得真实的利益。再接著看底下的小注:

  【拣择持戒修福之根基,从实践上用功,何虑闻者不生实信。】

  须菩提请问的言词的含义,是担心,怕没有人能够真的相信,辜负释迦牟尼佛的开导。世尊选择的对象,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接受如是的大法,他选择的是持戒修福。持戒修福,都是老老实实去做,从实践上用功,这样的人不会落空,不会堕在恶取空,不会拨无因果,这样的人是般若 会上的当机者。这个意思后面我们还要详细说。

  【如来灭后,正法一千年,初五百年,解脱坚固;次五百年,禅定坚固。】

  这一段我们要解释五五百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分三个阶段: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总共是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世间就没有佛法了,进入到灭法,没有佛法了。再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弥勒佛,弥勒现在是菩萨,等觉菩萨,到他将来再到我们这个世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这个世间才又有佛法。弥勒佛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间来降生?世尊有一部经说得很清楚,《弥勒下生经》,就讲弥勒菩萨将来下生时候的那个状况。经上明白告诉我们,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能降生。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诸位想想看,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这一比较才晓得,有佛法的这个时间好短!我们能够生在这一个段落里头,那就好幸运,真的是中了特奖,怎么那么巧就生在这个时候,不前不后。前面时间也非常非常长,后面也是那么长,没有佛法。没有佛法那个时候,纵然你得人身,你也是白过了一生,原因在哪里?没有机会脱离生死轮回,闻佛法最大的利益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你就没这个机会了。这是说明有佛法的时间很短,一万二千年太短太短了,我们要非常珍惜,要感觉到无比的幸运。

  世间无论什么事情,说老实话都不重要,没有佛法要紧。今天晚上这两小时,你不要来听经,有个机会今天一晚可以赚一千万,你要不要去?如果听说一千万赶紧去了,这两个小时不要紧,那你就依旧搞生死轮回,那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这样的事情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搞得太多遍了,那个经验还不够吗?不能再搞了,再搞不得了!了生死重要!没有比这桩事情更重要了。所以要晓得,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你要在那里面去执著,亏就吃大了,这是一定要觉悟。唯独佛法是真的,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认识一切事实真相。弥勒菩萨何以要那么久才到世间来?这是有道理的。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内院。兜率天人的寿命四千岁,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四千岁,也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算,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四千岁。可是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你一算就算出来了。他那个天的寿命到了,才下生到这个地方来示现作佛,所以四千乘三百六十五,再乘四百,他们一天我们人间四百年。所以诸位想一想,兜率天人看我们这个人间的人,纵然活上一百岁,要用我们这里来说才几个钟点,一天是二十四个小时,四分之一,六个小时,多可怜!我们常讲朝生暮死,朝生暮死还十二个小时,朝生暮死还要打个对折,何况你还活不到一百岁。如果是活个五十岁的话,那在兜率天看起来两个钟点,你想想看,有什么意思?这些地方都可以作观,你想人有什么意思?

  我到这边来几天,许居士很难得很照顾我,每天买报纸给我看,我展开报纸看什么?看每天那个告别,我看这个。你们看报纸,天天看,天天去翻,年轻人二十、三十的好多,七十、八十的很少,没几个!你这样子每天看,那也是作观,那也是作观想,提高你的警觉性。知道人生一场空!一场梦!在这里面再去追求一切享受,患得患失,那真的,佛说:错到底了!觉悟的人回过头来老实念佛,修我们自己的清净心,修清净心就是修金刚般若 ,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 智慧。

  世尊法运三个时期。正法一千年,前一半,五百年,解脱坚固,这个去佛很近,一般修行都能证果。解脱是讲证果,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真的有证果之人。后五百年,次五百年,禅定坚固,换句话说,证果的人就少了。为什么?愈来这个社会愈肮脏,污染愈严重,障碍愈多,他证果就很难。得禅定,行!他可以得禅定,得禅定将来就是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他能得禅定。

  像法一千年,第二个阶段是像法,去佛远了,法逐渐逐渐变质,法变质了,也就是不纯了;有一些东西后人掺杂在里面,有假的佛法掺杂在里面。虽然不纯,那个变质还不太大,所以像是相似,还满像样子,相似。在这个阶段当中,「初五百年,多闻坚固」,这就是得禅定的人不多。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正好是像法时期,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来。佛法到中国来是像法的初期,因此在中国禅的风很盛,都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但是在中国最辉煌的成就,就是多闻坚固。你看历代的高僧大德,讲经说法著书。我们今天展开这一部《大藏经》,连同历代古德的著书,差不多将近八万卷,而实际的经典没有那么多,实际经典大概不到五千卷,后来祖师大德著书分量就非常可观了。多闻,大家都在研究讨论,讲经说法,天花乱坠,多闻坚固。学问上成就了,自己真正修持上,连定都得不到,禅定都得不到。由此可知,如果禅定得不到,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的果报在哪里?在欲界天。这说明了,正法的末后五百年,多半都是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像法时期的人,那个功夫,色界天去不了,都是欲界天。再往后去,欲界天也没分了。

  次五百年,就是后五百年,「塔寺坚固」,盖庙,到处盖大道场,搞这个。经典也放下,不要去研究了,太麻烦,太费脑子了,我们天天盖庙庄严道场,就搞这个了。所以中国许多寺院丛林道场,这个时候盖的,真的跟佛讲的一样,没错!真被佛说中了。塔寺坚固,造寺、造佛像,这个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人天福报。这个福报是愈来愈低,从欲界天降下来,降到什么?这种福报好的是四王天、忉利天,次一等的人间享福。末法万年,末法一万年。

  【初五百年,斗争坚固。】

  我们只讲五个五百年,开始斗争了。现在第六个五百年了,第七个五百年开端了,那个斗争是愈来愈坚固。将来果报在哪里?如果不念佛求往生,果报就在三恶道,人道都没有了。这是从六道里面去观察,每况愈下,往下降,他不是往上升!这是说的事实真相,诸位想一想,可怕不可怕!必须理透彻,事实真相明白了,我们才会真正想到,我自己要走一条什么路,这个才有办法。今天除了念佛求生净土,没第二条路好走。证果不可能,得禅定也不可能,修福也不可能,眼看著摆在面前的,那就是三途。将来到哪里去?地狱、饿鬼、畜生,就这三条路。愈看愈可怕,你不念佛就不得了!不往生就不得了!这是真实的事情。

  本经后五百岁,正指此时,就是指斗争坚固的时代。这个斗争坚固并不只佛门一处,整个世界,每个角落都斗争。国家跟国家斗争,团体跟团体斗争,家庭里面夫妻两个都斗争,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真是严重!所以这样一个社会,作人都没有意思,这是事实。幸亏自己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能够闻到如来正法,这真是一线生机,一线的光明,我们要把握住。这真是大好的机会,我们可以摆脱六道轮回,真正的脱离苦海。出去再来了,那就不怕了,再来是佛菩萨,乘愿再来,来度众生的,不是自己来受罪的。底下则说条件:

  【凡夫能持戒,方能离外染。如不持戒,则心不清净。不能摄心一处,不能作观,如何能生般若 。则持戒修福,是成佛基本条件。】

  这个条件他具足了。持戒修福这四个字真正的意思,我们要懂。它真正的意思,持戒就是守法。现在这个社会,人都不守法,不但不守法,社会上反而鼓励你不守法,认为不守法才是英雄好汉,才是现代人;你要是守法,你头脑旧了、落伍了,你跟不上时代了。你说这麻烦不麻烦!这个问题多严重。在这么一个时代当中,你还喜欢守法,还情愿守法,你就晓得你的善根多深厚;这个我们讲是天性,没人教你,没人鼓励你。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无量无边的善根福德因缘。修福,喜欢做善事,喜欢做好事。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顾自己,自私自利,你还能够舍己帮助别人,这要不是过去生中,多善根多福德,你怎么讲法?说不出道理出来。这样人才能够接受如来的大法,大法就是一生成佛的修行方法,这叫大法。一生之中决定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大法。有这样深厚善根的人,他能够离外染,也就是说外面这个环境再恶劣,他不受影响,他能够保持他心地清净,能保持他的善良,能够保持著守法的信念。

  【如不持戒,则心不清净。】

  人不肯守规矩,不肯守法,他的心当然不清净。「不能摄心一处」,摄心一处是得定,那他当然不行。大乘法里面,修行的原则是讲观照,他决定提不起观照的功夫。也就是说,无论是佛法、是世法,他接触总是迷而不觉,总是染而不净,这就没有办法接受佛法。「如何能生般若 」,他的智慧决定不能现前。所以持戒修福,是成佛的基本条件。我们学佛能不能成就,看看自己有没有具备这个条件,守法的条件,欢喜修善的条件,愿意做好事,愿意行善事,自己心地清净一无所求。如果做好事还有条件,还有所求,那就不是好事,那个也不行,那个不是真的持戒修善。持戒修善是对自己一无所求,出自於天性,这才是真正的条件。

  【持戒,必少欲知足。】

  这个人烦恼轻。一个守法的人,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是全心全力在追求财富,追求享受,持戒的人他不求这些,他的生活能过得去就可以了。纵然福报很大,命里面有的,有很多,他也不享受,他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别人去享受,这是持戒的人。

  【修福,必深信因果。】

  修福的人一定相信因果报应。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缘果报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金刚经》教给我们原则,不住於相,行於布施。

  【不住於相,则持戒者最宜。】

  容易,佛教给他这个方法,他行,他能接受,他也很愿意做。他本身具备这个条件,他就相应,他做起来不难。

  【不入断灭相,则修福者最宜。】

  断灭是空,决定不落空。一个人喜欢做善事,喜欢做好事,这个人怎么会住空!住空是什么都不想做了,什么也不肯做了,那个人就住空了。所以修福的人,他天天都想做好事,天天做善事。

  过去了凡先生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他的条件也就是持戒修福,他确实是这个条件,他守法、守规矩,真的是少欲知足。云谷禅师也看到这个人可教!可教的那个条件,就是守规矩、守法、肯修善,这种人就可教。佛菩萨不肯舍弃他,一定要帮助他,要教导他,他具备这个条件。接受云谷禅师教导之后,真的他是日行一善。以后这个善的果报现前了,信心具足,有一天做十几桩善事的,他拼命做了,认真去做了,这就对了,决定不落空!心地清净,不图享受,知足常乐,不著有,不贪图了,不著有;又肯努力做善事,不著空。空有两边不住,与《金刚经》上所讲的理论与方法都相应,他怎么不相信!当然生实信。世尊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为什么会生实信,道理在此地。我们想想,确实很合情、合理、合法。要紧的,回过头来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反省,我们有没有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有具备,要认真努力,你有成就的可能。没有具备,你有缘听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经,也不简单。换句话说,你的善根福德虽然还没有成熟,接近成熟,好好努力培养一下就成熟了。我们大家统统都有分。今天就讲到这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