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法师: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三)
空海法师: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三)
但是你还是在自我的苦海里面浮浮沉沉,而且如果错用功夫的话,则会形成:你是你,外境是外境。会觉得:我的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怎样去看?怎样去觉受?怎样去体悟?你跟这整个境界还是没有溶为一体,甚至有的还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外界种种是敌人,如果我的六根没有守护好,就是「六根漏」,觉得现在六根漏掉了,又不断的在谴责自己。这样你与整个外面的环境是怎么样呢?因为我们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外境的六尘--色、身、香、味、触、法,你的心还是在跟六尘接触,但是常常会认为这些六尘境界,处处都是你的敌对,因此称之为「有漏」。
为什么会「有漏」?因为你的「自我」跟外面的境界还没有统合,认为外面的境界还是你的敌人,也就是「心」与「境」分离,一边是能观,一边就是所观,能、所都还对立的。慢慢要能够来到统合而超越这条界线,你当然必须要吃过很多的苦,知道在这五蕴身心里面怎么绕,还是绕不出来,我这“一”还是不知归何处。
纵使修行的境界功夫再怎么高超,再怎么用功,仍然是在苦海里面,内心还是存在苦及不安,总认为外面的境界处处都是导致让我「有漏」,六根在那里收不完,这样要断除我的贪、瞋、痴,还是永远断不完。如果你没有跳脱,就会在那里白白耗费一辈子的时间,没完没了,如此下去十年算是很短了,连廿、卅年都可能一直在那里耗费着,这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听得懂上述这一席话,真的可以减少廿、卅年生命的浪费,此话绝对不夸大,要不然你光是在这个关卡里面,有得让你修、让你绕卅年。虽然你来到身心统合,但是跟境界还是一样一直在拉扯厮杀。由于你的「自我」还是不敢放开,还没有决心要大死一番,还想要有所成就,还要怎么样…。
为什么这一条界线不容易超越?因为你还有很多想要的梦幻世界,不愿意真正来到与外境溶为一体。有的修行人甚至会认为只要在五蕴身心上面修练即可,修行跟外境、法界及大自然是无关的,假如你认为是无关的,你的生命就继续用「自我」的金钟罩保护起来,就继续跟整个法界再隔离起来,继续再构筑你的梦幻世界吧!
所以,身、心跟外境要能够统合,要撤离消失这一条界线,你一定要吃过很多的苦,才会真的愿意放下,身、心才会真的柔软下来,才会打开智慧眼慢慢去看到整个法界,这时才能够真的见法,身、心才会柔软而才会来到「超人格的层次」。
「超人格的层次」就是佛教所讲的证初果、二果、三果层次阶段,如果身、心没有统合,你休想谈证果,证果不是比(拼)功夫、不是练功夫,不是我是、我能,越标榜「我是」、「我能」,你离证果越远。你必须要让这个有机生命体跟整个外界(境)溶为一体,身、心越来越柔软,去体悟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并体会法界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无我、无私特质。
「我见」、「身见」的破除,不是在禅修的禅相里面,而是要你慢慢从「自我」的世界走出来,然后去看到外界环境,包括一切的人、事、物都是,你的心跟众生的心才会真的在交流,你也才会真心真诚的善待一切众生。你那个「我」跟「非我」的界线才会慢慢的破除。如果这一个层面没有突破掉(当然要突破、完全断除,那是证果的证量,现阶段你只要慢慢的这样连结起来、慢慢去体悟;如果你没有突破,这个界线还很严),你看不到这整个法界外面的这些,你连初果都绝对证不到,因为我慢、身见是不会断除的。
在修行上,如果四念住的内身、外身没办法统合,于是我还是我、众生还是众生,以一个修行很厉害的我,去看凡夫、去看到别人,以一个修行很厉害的我背着一把剑去“砍”别人,跟别人较量功夫。
必须要慢慢去看到你跟众生、跟法界是一体的,就会愿意去打开你的心量慢慢与众生交流,你的身、心就会柔软下来,这时候才能够来到「超人格的层面」。真正的慈悲、四无量心也是在「超人格层次」所展现出来的,我们以前所自以为的这些慈悲心,还是在「自我、我是、我能」的世界里面所展现出来的慈悲,当你慢慢去体悟到整个法界跟我们生命是有重要的连贯性时,这时候所展现出来的慈悲,才会是渐渐学习到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我所、没有我慢的那种慈悲及爱心,才算是开始迈向「超人格层次」,亦即佛陀所称为的「入圣者之流」亦即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阶段层次。
当心灵层次慢慢再成长、慢慢再酝酿,因为这时候你的心量能够真正展现出四无量心出来,是真正展现无条件、无所求的慈悲心出来,你是会超越宗派、超越宗教、超越种族及超越国家,逐渐破除掉种种界线。所以前面这一关很重要,如果有机生命体跟外面这些环境的界线没有慢慢破除,你心中所设定之宗派、种族、宗教及国家的种种界线,都是很分明的。
如果你的界线能够破除掉,才能够来到像德雷沙修女所展现出来的,没有宗教的色彩、没有宗派的色彩、没有种族的色彩,这才是真正「四无量心」的展现。包括孔子所主张的「有教无类」,也都是来到「超人格的层次」,孔子的心量是来到「超人格的层面」,德雷沙修女也是来到「超人格的层面」,我们能不能问自己真的有这种心量?有没有真的展现四无量心?无条件、无所求超越宗派、宗教,如果没有超越宗派、宗教的界线,你想要寻求究竟解脱,要到达涅槃彼岸,那是痴人说梦话,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心灵的成长都有一个次第顺序,有深、有浅,有一个必经的层次过程,你要这样有次第逐步的提升上来,才会来到真正四无量心的展现。这时候你会把你的解、行实际应用、展现出来。当你闻思精进之后,慢慢要应证在生活的历缘对境中,处处都要去应用、去展现,这样才能够慢慢去淡化我们的贪、瞋、痴。「身见」的破除是来自于你跟外境、外界环境的慢慢融合,外界环境就是我们的外身,更深入的诠释「外境」就是我们的法身。真正的包容及慈悲是要有智慧,不是长养众生欲贪「滥慈悲」,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我们所处的外界环境,就是「四念住」所讲的内身、外身的外身,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讲的就是整个外界的环境、大自然法界。当界线慢慢的淡化掉之后,你才会慢慢的去体会到「法身」,也才会展现出来,你必须有这样的突破及超越,才能够来到「超人格层次」。
「法身」就是「自我」跟整个法界慢慢融合了,这时候你才会真正展现「法身」,「身见」也才会破除,不然你的「身见」要怎么破除?!不是在那里一直经行…,然后一直修、收摄六根、修四念处,修练种种功夫…,然后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面修行,修练到后来自以为「我的『身见』已经破除了」。你认为你的「身见破」,事实上却不知道你的「我慢」很大啊!真正「身见的破除」是身、心来到很柔软,对法界种种越来越臣服,而且对众生--外面的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身见」就是我,你跟众生的界线慢慢的模糊掉了,这不是禅相!也不是想象!而是你真正体会到我跟一切众生,原来与我们都是同一体。
对「一体意识」有所体会到之后,你的「身见」慢慢跟众生的隔阂才会渐渐的减少,这时候也才会真正展现出四无量心,不然以前所谓的「慈悲心」都是想象、造作、作意的,以前的慈悲也不是真正由衷流露出来的,还是矫柔造作而不是发自于内心的,现在慢慢来到无造作、自然流露,这时候你的人格才会一直的提升上来,这就是佛陀所谓的「入圣者之流」,亦即来到「证初果」阶段。
如此继续不断的跟整个法界慢慢一直再融入、再去体会,当你体会越深,四无量心就会越具体展现,你的证量就会越来越提高。而所谓的「结缚」也就是那个界线,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之后来到「证悟三果」阶段,然后继续迈向「四果阿罗汉果」境界。
「超人格」跟「一体意识」的区别,就在于「超人格」层次还是有「自我」。以孔子为例,孔子当然是非常伟大,也值得我们尊敬,但是我们如果以修行层次及整个心灵成长的层面来论断,可以暂时做这样的一个界定,也就是孔子是属于「有为法」世界里面的至圣先师,孔子所讲述的是可以协助你来到德行很有修养,亦即「超人格」的层次,但是孔子所讲述的这些,还是没有超越二元对立,诸如:君君、臣臣、忠、孝、仁、爱、礼、智、信…。
以「忠」为论,历史上记载关公是一个忠臣,很忠心于刘备,但是若以老子的观点来讲,关公却是杀人无数,你自认是一个忠臣,但还是没有跳脱二元对立,还是属于「超人格层次」方面。当然,这是一个心灵成长必经的过程,当最后真的跟整个宇宙及整个法界溶为一体的时候,你真的来到前面所讲的「法身」展现,慢慢的去体悟到了、慢慢的去溶合了,这就是体证的过程。
当你慢慢越来越深入之后,就是来到真正的「无修」阶段。前面的层次还是属于「有修」阶段,是属于初果、二果、三果的阶段过程,还是有修、有为。「一体世界」就是「自我」完全消失(消融),五蕴身心完全统合,来到真正的「无我」。前面的阶段都还是头脑知见所理解的「无我」,还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唯有来到真正的「无我」,跟整个法界、宇宙溶为一体,你的「法身」即遍一切处,就是「法身具足」,此时就是真正来到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
「虽然超人格经验与一体意识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两者仍不可混为一谈」意思就是一个是有「自我」,一个是「无我」;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的世界。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伟人、圣者,他们可以来到「超人格层次」,就像佛陀所讲的「初果、二果、三果」世界。但是「一体意识」讲的是阿罗汉的世界,亦即【心经】所指称的境界,是「无我」的世界,是佛陀、老子及耶稣他们所达到的境界,就是在一体意识的世界,个人是与无所不包的绝对整体认同。
「不同的层次各具不同性质的界线,这些界线向下延伸,直到『一体意识』世界,便消失了。因为在那个终极的世界,「自我」与「非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第21页)这就是来到真正是体证「无我」、做到「无我」,前面有讲说「这些界线向下延伸」,事实上,如果我们以实际修行来讲,是怎么样?向内、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反观。当你的心越宁静,就可以觉知得越深层,只要有向内反观「自我」常常在矛盾冲突的世界里,「自我」就会慢慢的统合。
当你的内心世界慢慢整合,然后会跟身体慢慢再整合。你越向内反观,就会看到我们的内心,因为只要有界线存在,就会是战争冲突的导火线;只要有界线,就有苦的存在。所以,你的内心有没有界线的存在?都是需要自己回来向内反观检视,如实回来面对自己,检视自己内心有没有冲突?有没有矛盾?有没有苦?有没有深层的不安?如果有,就是让你照见到苦谛的机会,那个苦就是在警示你的内心世界里有在构筑一条界线,你要敢去如实面对、反观,才会看到那个界线的存在,也才能够把那个界线去除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要回来向内反观,你越向内心里面深入观照,心灵的成长就越加提升,就会来到体证越深的世界。
本书第26页的《图二》「意识层次与心理治疗的对照表」中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角色」跟「阴影」,「角色」的层次就是「自我」戴着很多的假面具,设法只要维护它们所想要的形象,这种人格会形成四分五裂、内心摆不平,有可能成为一个表面上看似很有修养的人,但是内心却充满着冲突、痛苦、矛盾与不安。人前展现的是一面,但人后呢?当私下独自沉静下来的时候,又是不敢面对如实的自已。因为他一直在谴责自我,一直不希望他有某种负面心理现象的存在,只要在内心深处一浮现他的阴影及那些境界、现象,就会被他压抑打入潜意识里面,然后一直躲在他内心世界的阴影之中。
那种只着重表面修养功夫的人,是比较容易形成这种情况;有些一直构筑完美主义者,也常常容易形成我只要「我要」的这些,然后一直排斥掉很多「我所不要的」,慢慢的,你会感受到那些都只是一种苦海。因为他的内心常常会陷入死胡同的苦海里面,所以像此书图表左边所叙述的,就是在讲「对治」方面,像一般谘商、鼓励性的心理治疗。如果需要比较深层的愈合治疗,诸如心理分析、角色分析、人际分析、实现自我疗法及自我心理学…,亦即一般心理学领域方面,都是可以帮助这方面的复合。
愈合表面意识与潜意识,让我们能够渐渐接受丑陋的自己,这是治疗心灵的分裂。其次,当内心慢慢统合之后,但是我们对这个身体还是有很多的谴责,就好像车子的二个轮胎,你只要一边却不要另一边,你只要这个心就好,却谴责这个身体的存在。这样你的生命潜能是不会真正发挥出来的,因为你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就如「生物能量分析法」,包括后面所讲的「完形治疗法」,由于你身、心没有统合,身、心是分裂的情况之下,生命的潜能是不会发挥出来的。包括「存在主义」,让你敢于自我表现,敢于成为一个真实的我--宁愿「真的丑」,前面讲是要「假的美」,这里是来到「我宁愿真的丑」、「我不要假的美」。这时候就敢于自我表现、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会愿意接受丑陋的自己。
例如有人要向我借钱,以前当我很爱面子的时候,有可能我并没有钱,但我会向别人借钱去借给你。但是当我借钱给你,内心又在那里很苦,认为「我们是好友、我们的关系很好、我对你多么“死忠”、对你是多么好…」要维持一种形象。但是你本身就是没钱,还要去借钱借人,眞的是很不真实,这个苦就会让你继续活在苦海里面。
当你愿意真实面对自己的时候,假如有人要跟我借钱,而我确实真的没钱,就坦白说「我没钱!」当然有时候要看情况,慈悲不能没有智慧,慈悲不是长养众生的欲贪,以前也许你是滥好人,人家要借钱,于是就借给他,因为想要博得别人的好感,称赞说「这个人很慈悲、做人很好、很有义气」的我们所要的「角色」及称许。换做今天,你就不会博取虚名了,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我觉得这种情况可以帮上忙,我就帮忙;不能帮忙,我就说帮不上忙;会渐渐来到「真实」。宁愿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那是别人的事。别人认为我是穷光蛋,也没关系啊!认为我是吝啬、穷酸,也没关系啊!随便别人怎么讲啊!就是敢展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作为出来。
但是跟身体方面,如果你还分裂,你还是一样,还是在矛盾不安的世界里面,像心理治疗方面、生物能量的潜能发挥,包括身、心、灵的整合方面,让身、心能够成为一个完整体,你的生命能力才会发挥出来,这时候来到接受完整的自己。当然,真的要能够接受完整自己,也要经历过佛陀所讲的「无常」、「无我」这方面的闻思修证基础。
当你慢慢能够去接受「无常」,慢慢能够去了解「无我」,才会真正接受你自己啊!身、心、灵要能够整合是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真正「无常」的正知正见,不会真正接受你自己的,你会抗拒「无常」、会抗拒「无我」,包括要身、心、灵方面的整合,都要有佛法这些对真理实相的闻思基础,要慢慢了解精进之后,才会真正接受。
为什么你以前不接受呢?就是因为你不了解嘛!你在抗拒嘛!你要真正能够接受,不是别人灌输给你,你就要接受啊!那还只是你现在头痛,我给你一个对治的药治疗一下,没多久还是旧疾复发,并没有从根本去治疗。要从根本身、心、灵的整合,必须要对真理实相、对「无常」、「无我」这些,有相当深入的体悟,才能够来到身、心、灵的整合,也就是对根、尘、识、五蕴、六根、六界这些,要有相当的体悟,才能够来到整合。
佛教所讲的,都是更深入把生命的这些根本问题解决,不只是这样而已,还要能够让你再去看到内身、外身、内外方面的,让你的有机生命体跟外界环境慢慢的整合。再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机生命体虽然整合了,但是你跟整个外界没有整合,还是在很苦的世界里面。如果你认为这个外面的世间是五浊恶世,就会继续在无边的苦海中,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好的、是业报的业报身,我们是罪业深重才来到这世间。因为你当下没有找到真正的净土,还是没办法安心自在,所以你的内心还会绷得很紧,还会继续去找你所要的梦幻世界。
你否定所身处这个实相世界的存在,然后继续再构筑你所要的梦幻世界,你当下的生命跟外界是分离的、是对立的、是分开的,如果你这个层面没有突破,是不可能来到「证初果」。因为你处处都活在跟境界是对立,跟境界都是在拉扯着,你处处活在抱怨,不满意、不知足、不知感恩,你的身、心怎么柔软下来?「身见」怎么破除?
有机生命体跟外界环境必须慢慢的整合起来,你才会迈入「超人格的层次」,也才会来到「证初果」,才能够继续再往上提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这个过程就如同像荣格心理学、综合心理学所叙述。事实上,佛教对上述的整个过程都有完整的解析,更重视的是后面一体的境界,原始佛法都是要直接慢慢让你契入一体神圣的世界,就是「涅槃彼岸」。
佛陀所讲的「涅槃」、「涅槃界」,贪、瞋、痴的止息,你的瞋心要怎么止息呢?因为一切界线消失、消溶了。只要你还有界线,就一定有对立的存在。只要你有界线,就会有你的「要」跟「不要」;有你的「要」,你就有贪;有你的「不要」,你就有瞋;贪、瞋要怎么止息?必须要界线完全的消除,这是真的!所以,十个结怎么淡薄?就是要慢慢去体悟到那些界线,就是导致痛苦战争的肇因,以及内心的痛苦不安、苦海无边…这些。当你真的慢慢愿意一一去破除,来到有机生命体跟外界环境的整合,这就是当你慢慢去认清之后,然后渐渐的接受。
你所认为是五浊恶世的世间,要完全慢慢的去接受,慢慢去体会法界的重要,此时你所展现出来的「四无量心」,才会来到超越那些种种格局,来到「超人格层次」。你一定是必经这样的心灵成长过程,才会来到真的溶入一体世界。「自我」消失了,你就见法越深,这一定要透过实修实证去体悟,实修实证越深、见法越深,人生的历练越多,你看的越具体、越清楚,就真的能够很快的来到溶入法界,与「道」合一。
所有任何宗教的终极目的都是要来到那种宇宙神圣的层次。诸如:大乘佛教、禅宗,包括道家,这里的所讲的道家,不是一般宫庙的“道”、道术,而是老子的所阐述的「道」,都是要协助大家溶入宇宙一体的世界。包括回教、基督教、犹太教这些真正的智慧者,他们来到体证无我、无私的世界,也都是来到一体的世界。大家可以慢慢去探究这整个解脱之路,就会更清楚了。
「我发现每种层次的治疗法,大抵都能认可接受比他肤浅的层次,但是却常否定比他更深邃的层次」(第27页)这句话很重要,大家慢慢去看到、慢慢去消化,每一种层次的治疗法大抵都能够认可接受比他肤浅的层次,却常否定比他更深邃的层次。当然嫉妒心也有啦!但是最主要是因为他的意识层次没有来到超越的层面,于是他体悟不到,所以他就会排斥。人们通常对于不能够了解、不能够体证到的这种层次,他就排斥、攻击,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这是不对的。
所以,井底青蛙所能够看到就只有井底里面小虾米的世界,牠会跟这些小虾米劝说应该怎么样提升、要怎么样…。但是,当你跟井底青蛙讲述井底以外的整个大海、法界这些,牠就会说:「你在“膨风”(夸大其词),你在胡扯…」。因为他的视野、他的视线就是在这样一个狭隘的世界,体悟不到整个法界的宽广开阔。
如果你的修行层次只是着重在个人的五蕴身心方面,只是着重在内身、内受、内心、内法方面,很容易会形成「井底青蛙」之见,形成一种「以管窥天」,这方面你要清楚看到。佛陀要帮助我们破解五阴以及四念住,是要让我们对五阴身心的如实了知、如实了悟,但是在实证实修方面,一样告诉你要内身、外身,内、外身都是修到、都要觉察到,你才能够突破、才能够超越,而不是说修了四念住之后,你就马上能够证果。纵使你整个四念住阶段都是很认真的在修,还是未必能够证果,除非你能够看到法界的这些种种,真的能够看到活生生的法、处处都能够见法,不是只有在禅坐、禅修区里面才见法,你要处处都能够见法。
这时候在你生活的历缘对境之中,不只是在禅修才有外境,生活中的历缘对境都是在跟境界在接触,你要处处去见法,才能够真的来到证果。如果你没有超越的话,就只是在「见树不见林」的阶段,当然不是说个人五蕴身心方面的修练不重要,那的确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的「自我」没有完整统合,你是没办法来到对外界的「如实观」,你自己的内心世界就都在里面摆不平,「自我」都在那里厮杀拉扯了,你怎么能够去看到法界的奥妙呢?你是看不到的!
如果你一直在「自我」展现,想要构筑你的梦幻世界,这时候告诉你要看到真实的法界,你也会不敢看、不敢面对,因为「自我」是很狡猾的,它总是要逃避的,它不敢面对这个法界。为什么呢?因为它怕见光死啊!因为自我、小我跟整个法界一比较起来就相形见拙,它原本认为:我是、我能啊!结果跟整个法界一比起来,当然就不敢照见,所以就躲避起来了。
如果没有真正要历经大死一番,这一个关卡你就突破不了,就不敢去看法界的这些法。你一直要在「自我」成就、我是、我能…,就会不敢去看到整个法界,你会去否定。就算你去看,还是用「自我」去看,会故作态势的说:这没什么啊!还是以自我封闭的世界在看,一样不是否定,不然就是看不到(视而不见),因为他不敢掀开「自我」的金钟罩,当他一掀开看到这整个法界,就变成小巫见大巫,他原先所巩固的「自我」就没有存在的余地,那个「自我」就赶快躲回去。如果你真的决心要大死一番,就不一样啦!这时候真正的智慧才会开启,你的心量才会真正打开,你的十个结也才会真正的一一松开、断除,这就是要协助大家把解脱之路探究得更清楚。
「所谓的成长,通常是指个人的眼界在内在的深度或外在的广度上的扩展,这正是意识层次图向下取向意思,向下深入一层,便表示他的心灵领域又扩大了一层。成长就是重新分配、重新划界、重新组合。是自我迈向更深、更广、更丰富之境的心路历程。」(第27页)这一段描述非常好,我们讲说「心灵成长」,你的心灵要怎么成长?真正佛教所讲的「证果」、「解脱的境界」,就是整个「心灵成长」的过程。当你的视野不断的开展,你的心胸不断的开展,你的智慧不断的提升,而这个开展及提升这些,根源是来自于你有向内反观,你越有内观,越深入你的内心世界去觉察,就可以把那「十个结」一一去除,去除一个结,你的心灵就成长一分。
所以,「成长」指的就是个人的眼界,也就是我们的六根、我们的心,在内在的深度或是外在广度上的扩展,这个眼界不光是讲「眼根」,是我们的智慧眼。你的心要不断的明觉,然后越向内看,你的深度会加深,广度也会加深。「向下深入一层」便表示他的心灵领域又扩大了一层。「心灵成长」就是心灵上重新分配、重新划分、重新组合。是「自我」迈向更深、更广、更丰富之境的心路历程。
「成长」就是从这样的界线越来越向下延伸,因为在越上面,就表示界线越多,就是生活在越狭小的世界,你的苦海越无边。成长的过程就是你越向内看,越向你的内心里面深层去看,看种种的界线、种种的隔阂、种种的痛苦、冲突、矛盾、不安,然后慢慢的如实去面对、逐渐的超越,这就是「心灵的成长」。
如果我们以太极图来讲,众生如果越向下,视野就越狭小,心胸就越狭小,当你越向下,会怎样呢?无边的苦海啊!包括修行也是这样,如果你要在支流末节上面绕,会修个没完没了。如果你一直在那里对治,看到什么,就对治什么!看到什么,你就对治什么!把外境认为是贼,把外境认为跟你是对立的。所以,当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时,常常都会在自责:「我又有漏了」有漏,就要去对治!要怎样啦…。你都是在这支流末节上一直耍弄,这样外境的种种还有很多等着你去应付呢!
因为你的「六根」每天都会跟「六尘」接触,如果把外境的一切种种际遇认定是你的敌人,你的心跟境不能够统合,就有修不完的行,甚至还有可能修个三大阿僧祇劫、三十亿年,你都还在修个没完没了。所以,当你慢慢去体悟之后,真的要不断的提升,你如果提升一层上来,你的视野就越广,而且也就越省事。如果你能够慢慢的一直提升上来,就是「心灵智慧的成长」。从井底青蛙狭小的视线慢慢的提升,提升一层所看到的范围世界就越广,你越提升一层,「自我」就不断的成长突破,如果能够来到「终极意识」、来到「一体世界」,也唯有「无我」,才能够来到这个层级。
只要你还有「我」,就有「我」跟「非我」,只要你的内心世界还有「我」,如果还没有来到「一体世界」,你顶多是来到「超人格」的极致层面,因为你还有「我」的存在,这时候你的心量虽然已经是非常广大了,是人间所称许的圣贤、圣人,但是你还有很多的「另一半」,只要你还有「自我」,就没有真正溶入「一体世界」里面,所以你必须一定要有真正大死一番的决心,才能够真的来到「无我」的世界。
整个修行之路就是不断的「心灵成长」,不断的超越提升,不要只是以头脑知见在听闻修练,不只是装填一些知识、知见而已,而是要用心灵来听闻体会,真的要「归零」,把过去的知识、知见放下,随时「归零」,才能够不断的跳脱、提升、超越,要有让自己大死一番的决心与魄力,当「自我」大死一番之后,你才会超越、才会跳脱啊!不然,你就只是一直在原来狭小的世界框框里面运转。如果真的能够「归零」,你每次的闻思精进、修行都会是不断的在成长,再加上又不断的亲身去实行、去实践,你就是一直在提升、提升。如果能够真的「归零」,身心柔软下来,你就会不断一直的脱胎换骨、大彻大悟。所以,什么叫做「成长」?就是不断的让自己有无限的可能,让自己真的展现无限的可能,把视野心胸扩大、再扩大。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