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修行三要素 见地 修证 行愿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修行三要素 见地 修证 行愿
学佛首先是“见地”,如果你的见地不正确、不到位的话,你千万不要迈步!
现在有许多修行人,一点见地都没有,误以为自己去找个法门修行,就能够开悟成佛。天下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不管你是哪个教派、哪个宗派,都是把“见地”摆在第一位,第二位才是修证,第三位是行愿。
有的人还不知道何为“见地”,如果把它解释得通俗一点,可以勉强理解为“方向”。譬如说我们要到北京去,你不知道走哪一条路,但是首先你要明白北京在哪个方位。如果你认为北京在南方,你面朝南走,只会离北京越走越远。尽管你不知道北京在哪儿,但是你首先要明白北京是在北方。你就朝着北方走过去,就会离北京越来越近。
过去按照宗下的要求,一个学生,乃至说一个接法的弟子,你的见地不超过师父,师父就不给你传法,不和你谈论佛法。因为你的见地赶不上师父,师父即便是给你讲法,你也听不懂!你只会越听越糊涂。
刚才讲到“宗下”,在这里我先岔一句:何为宗、何为教?“宗”是教理的核心、是纲领;“教”是对宗的更进一步的阐述。宗是宗,教是教。一个善知识,他一定是既通宗,又通教。老祖宗讲:“通宗不通教,开口瞎胡道;通教不通宗,好比独眼龙”。
过去宗门里有这样一句话:“三年学见地、一年学修证、十年来行愿。”这是修行的三步曲,见地——修证——行愿。光学见地、学正知正见,就要学三年。当你把佛理学通了以后,再去做功夫、直接去修炼,一年就够了,就冲上去了。
现在学佛修道的人,一窍不通,就想去闭关!你闭十年的关,也是傻乎乎的,门还没有入。结果搞得你自己的道心退失了,还说师父不对,说师父的法也不对,说佛法不是真的!
见地没有,你怎么去修证呢?何处去下手呢?纵然是你见地对了,你修证也达到了,你没有十年的行愿,你的禅定功夫也靠不住。你的智慧,仍然改变不了你目前的烦恼!
现在许多学佛的人,他也知道“烦恼即菩提”,“不要执著,要随缘”,可是当同参道友骂你一句、恶狠狠地瞪你一眼,你会心里不舒服老半天。你怎么不随缘呢?怎么不放下呢?为什么你的见地是对的,你也知道要看破、要放下,可就是放不下呢?因为你缺少行愿这一堂功课。
你花上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获得“根本智”,但是还需要花十年的时间去获得“后得智”。后得智你不学透、不掌握好,你的根本智站不住脚,生不起妙用。
学佛的人特别爱唱高调子,都知道一个学佛的人不要有贪心、不要有嗔恨心,实际上许多学佛的人,他比社会上的人还要贪、比社会上的人嗔恨心还要重!只不过他是表现在另外一种形式上面。他不像社会上的人,破口大骂、当面对打。
学佛的人是怎么表现他的嗔恨心的呢?他遇到一个对手,或者是到了一个地方,他斗不过对方、或者是斗不下去了,他走掉了!同时还有一个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掩盖的方法,说是“没有缘”,走掉了!
一个社会上的人,尤其是一个单位里的人,两个人合不来也要在一起工作,不是说你想走就可以走的。组织上没调你走,你自己走掉了,饭碗就砸掉了,没工作了。你必须要忍耐下去,包容对方,还是要在一起继续工作。
佛门里面就不是这样,天下的寺院多得数不胜数,天下的信徒多得不计其数,这儿不行,他会去找另外一个地方。而且他还可以冠冕堂皇地说“跟你没缘”、“跟你这个地方没缘!”实际上是他内在的嗔恨心没有消失,只是出现的方式、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
人的习气毛病是生生世世带来的。不是说你做“人”才能养成习气毛病,你做六道中任何一道的众生,都会养成一种习气毛病。既然我们的习气毛病是生生世世带来的、慢慢养成的,那就意味着你即使开悟了、见道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习气给消除掉!你必须还要出去行愿,经过长时间行愿的磨炼,来慢慢消除自己的习气毛病。
因为你的习气毛病是在累世的做人做事当中累积起来的,所以你要想把你的习气戒除掉,还必须要借助于这一世做人做事来对治它。也就是说,你的习气因什么来的,还要应什么而修掉!
譬如说,你这个人很贪财,你就不能够回避钱财,必须要接触钱财,才能对治你这个贪财的心;有好名的心,必须要借助于显赫的位置,才能够把你的好名心给对治下去。我们这一世之所以有某一方面的习气毛病,那就说明在前世这个习气就没有突破掉、消除掉。所以这一世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卡在我们修行的路上,障碍我们前进。如果你这一世不突破掉,同样还会带到来世,障碍你修道!
我经常说,学佛的人很多都是傻乎乎的!为什么这一世傻呢?说明前世就是一个傻瓜蛋,没有开智慧,所以这一世做人还是个傻瓜蛋。如果你这一世不开智慧,来世做人还是个傻瓜蛋!因为你这一堂功课没有突破掉。
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要开智慧、要解脱,可是我看到有智慧的人不多,解脱的人更少。倒是有许多人给人的感觉是:我行我素、没规没矩、独来独往!给傻瓜的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这种人是解脱了、是无碍了、是无拘无束、不拘小节!果真是这样吗?如果你有胆量,你搧他一个耳光,你看他是不是不在意?是不是看破了?是不是放下了?
为什么过去禅宗的老祖师们讲:“神通”跟“神经病”就是一对双胞胎,你根本分不清!“傻瓜”的人跟“老实”的人,他们也是双胞胎!你如果没有智慧,你还以为某个人很老实,实际上这个人不是老实,本身就是一个傻瓜蛋。当然他也不会调皮,他没有智慧,怎么会调皮呢?
一个人表现得无拘无束、独来独往、性情孤僻不合群,你误以为他解脱了、不依靠人了、独立性很强了!实际上是这样吗?许多东西不是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想改变自己的习气毛病、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纳入正确、正规的范畴里边来,你没有几年的强迫训练自己,根本不会改变自己内在的气质!
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这么一个现象?譬如说你想把长得很直的树枝弯下来,改变一个方向生长,你必须要用石头坠上一年,才能把石头拿掉。你如果坠上三、两个月就把石头拿掉,这个树枝仍然会直挺挺地冲上去!
为什么必须要用石头吊一年呢?因为你想要让树枝改变一个方向生长,你春天把它扳弯下来,必须要经过夏天、秋天、冬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这个树枝它才能固定,才能永远是弯的!因为春、夏、秋、冬,这是一个生命周期。如果你春天扳弯它,夏天再放开,第二年春天,它仍然会直着向上生长。也就是说要改变内在的现象,使其发生质的改变,必须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
那么人的生命周期是多久呢?七年为一个生命周期。所以我们的习气毛病,即使你很用心去改,你的见地、修证都达到了,至少也要通过七年的行愿,才能改变你内在的恶习。必须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
如果你这一个生命周期没有改变的话,对不起!你就必须要经过第二个生命周期。你说:七年不行,我通过十年。十年没有用!必须要十四年。就像这个树枝,你今年没有改变它的生长方向,你希望明年春天改变、夏天改变、都改变不了。必须从明年春天开始,再经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才能改变。
功夫是怎么圆满的?就是在行愿当中慢慢积累、慢慢圆满的。福报也是在行愿中修来的,智慧也还是在行愿中修来的。而行愿的前提条件——你必须见地正确。见地不正确,只能是徒费功夫,没有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学佛修道,功夫没少下、钱没少花,可就是没上路。师父也拜了很多、红包也送了很多,最后是门还没有入。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不喜欢向别人请教。大家现在都是小和尚,都是年纪轻轻的,你现在不向人请教,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成了老和尚了,甚至出家一辈子了,你更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了。
向别人请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恰恰相反,正说明你内在的品德高尚、胸襟博大、宽宏,你才敢向别人请教。如果你心量很狭隘,你就不敢向别人请教、不敢把你的内心敞开在别人的面前,怕别人知道你什么都不懂。
一个人“不懂”不丢人,你不懂不问,永远不懂;你问了以后,马上就懂了,这一辈子都懂了。人不会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所谓的“懂”,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才懂的。
为什么佛门里面的“次第”,《大般若经》里面论述得特别多呢?何为“观”呢?如果不理解这个“观”,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话把它讲出来,就是“察言观色”,观察种种现象变化。如果一个人不会察言观色、不善于观察现象,你永远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不善于观察外面的现象,也就不善于观察内在的心灵变化现象。
古人讲:有智慧的人吃智慧的饭,有力气的人吃力气的饭。问问我们自己吃的是哪一碗饭?要心量,都是小心眼儿,谁都不能包容。说你一句不中听的话,听不下去就走人了!说是跟这里没缘。如果你说什么,我都说“是”,哄死你不抵命!你还会说我们两个有缘。实际上我是在哄你!真话不能说,要说假话啊!
可是我们里里外外打扮的、装束的又是修行人、出家人。仔仔细细剖析一下我们的里里外外,哪里又像一个修行人呢?“三宝”,其中有一个是“僧宝”,我们哪一点能配得上这个“宝”字呢?
人家来到我们面前,要让人家受益。如果来到我们面前不能让人家受益、不能解答人家的疑惑、不能让人家心态安宁、不能给人家指导人生的方向,我们怎么称得上是“人天师表”呢?
可是你看那些学佛修道的人,口口声声都想成佛!年轻轻的都不愿意工作,都想靠别人养起来、供起来!你就是成了佛了,你要不要吃?要不要喝?要不要用呢?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马祖禅师、百丈禅师要创丛林、立清规呢?为什么要提倡农禅并重呢?就是要自给自足、自食其力。
社会上的人多辛苦!每天都要为家庭操劳,为工作、为温饱奔波。出家人不为温饱考虑,走到哪个地方、温饱都有保障。可是我们还不用心去修道!你不用心修道也可以,你做一个好人,为众生做一个榜样也行。问题是我们也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每天都是自由散漫、独来独往、无规无矩。而自己还满心沾沾自喜,说自己洒脱、自在、超越一切!
通过大家的眼神哪,就知道你的心态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常常说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眼神都没有方向,一团散光、找不到焦点。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六道中的哪一道众生不辛苦、不劳累、不付出呢?你们可以去看一看。等你仔细观察完了,发现还是人道最好。
你说做一只小鸟,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一不小心被人一枪打死掉,还有大鸟要吃小鸟!做鸟也要为食物去奔波。你做个地上的虫子,那就更不用说了,被鸟吃了,被人一脚踩死了!饿鬼、地狱的苦就更不用说了。
有很多人说,干脆做个宠物,做个小猫、小狗!做小狗你还要不停地在主人面前摇头摆尾,不停地在主人的腿上、脚上,舔来舔去地讨好主人,主人才会给你肉骨头吃!不讨好主人,就不给你肉骨头吃了。你以为做狗就那么容易?!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全你的,你误以为把自己关起来,与世隔绝,感觉到内心很清净。实际上佛法的根本不是在“定”,也不是在“慧”,而是在“用”。即使你“定”的功夫再大、“智慧”再大,你生不起妙用,也就是说你不会做人做事,你的定、你的慧,要它干什么呢?
你们可以观察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最终都是为了要“用”。譬如说“衣服”,有的衣服穿着并不保暖,仅仅是好看,这“好看”就是它的用;字画不能让人吃饱肚子,但它能让人一饱眼福,这就是它的用;音乐不能御寒、不能果腹,但它能够悦耳,“悦耳”就是它的用。
要想生妙用、起大用,你不训练自己,“用”从哪里来呢?平时待在房间里不出来接人待物,一旦需要你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傻乎乎的、愣头愣脑的、两眼发直!所以社会上的人说我们是百无一用的出家人!
我二十岁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人说:“百无一用的人才出家!”我并不恨他,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因为他是个老居士,他学佛多年,观察到佛门里存在的现象是这样。我出家十五、六年了,我观察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偶尔碰到一、两个有本事的和尚,都是自己打一片天下,闯出一条路子!这样的人,人家不出家也是能够干一番事业,出了家仍然是能够干一番事业!
为什么我们不敢把这个话题摆到桌面上来呢?为什么总是怕人家说我们呢?就像一个脓疮,你不用针把它挑破,脓憋在里面,它就总也不好。你长痛不如短痛,一下子把它挑破,把脓挤出来,痛得你嗷嗷叫,但是很快伤口就愈合了。
我读佛学院的时候,教我们的几位法师是上一届的本科毕业生,只比我们大三、四岁,因为都是年轻人,都不是老和尚,所以就没有代沟。我们经常敢在一起谈论这个话题。
我有一个老乡,她第一次见到万行这个“和尚”的时候,对万行当和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出家当和尚呢?因为都是湖北人,她感到湖北人出家很丢人似的!没想到偶然的一个机会遇到她以后,她也出家了!
有一次很不凑巧,她在我的一位皈依弟子面前讲了一句话:“宁动千江水,不要动道人心!”我那个弟子嘴巴很锋利,很不客气地骂她,你是个修道人?你凭什么说你是个修道人?你昨天不就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吗?今天落发了,你就自称是个修道人了,所谓的“恭敬僧宝”,无非就是要大家恭敬你!你称得起“僧宝”吗?“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哪一条?你一条也没做到,你怎么称得起“僧宝”呢?怎么称得上是“道人”呢?!三句话把这个出家人说得哑口无言。
佛门里面确实有一句话,说是恭敬十方三世诸佛,不如恭敬一位僧人;又说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一位“道人”!我们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呢?是否以为刮个光脑袋,穿个出家人的衣服,就是个僧人,就是个道人?
这里的“道人”,指的是“无心道人”。无心道人就是证道的圣人,就是与佛菩萨同一体的!这里的“僧人”,指的是“贤圣僧”。不是说刮个光脑袋就是“僧人”!
很多祖师证道以后,都做出了许多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譬如呵佛骂祖、劈木佛等等,难道他们不懂因果吗?不信因果吗?通过现象是没办法完全了解事物的本质的。达摩祖师说过:诵经、拜佛、烧香与修道不相干。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学佛修道的人,都是围绕这些事情来做,每天就是烧香、拜佛、诵经、磕头。
过去也有许多祖师大德,得道了以后更注重烧香、拜佛、诵经。这些现象大家是否用心去考虑过?每见到一个人就劝人家来学佛,说“佛”怎么怎么伟大,佛法多么多么深奥,可是究竟佛伟大在哪里、深奥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当人家细细地盘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根本无法让人家信服。
现在学佛的人逐渐趋向于年青化了,作为一个年青的学佛人,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即使你不学佛,乃至你是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个人自己放纵自己是非常容易的,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放纵了。要想管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纳入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按照佛学思想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带有生生世世的很重的习气。好的习惯很难以养成,不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已经生根了。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