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序文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来源:   作者: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序文

 

   《序文》

  果净法师 序

  「阿含」为梵语的译音,原意是「来」、「传来之圣教」的意思。佛陀在世时代,佛陀的诸弟子以佛陀亲口所说,传承于弟子间的教授、教诫,称之谓「阿含」。

  佛陀的弟子及信众,为了方便记忆,将佛陀亲口宣说的教法,用简要式的诗偈及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诵下来。佛陀般涅槃后的第一个夏季,由大迦叶发起聚会,大约有五百阿罗汉聚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巖,以大迦叶为主席,由阿难尊者诵出经,优婆离尊者诵出律,经过大家公开确认而成「四阿含」︱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此时「阿含」成为佛教「圣教集」、「圣典」的同义语。佛陀般涅槃后一百年左右,根本的佛教开始分裂成为大众部和上座部,然后又再分出许多部,依据「异部宗轮论」的记述,学说不全一致的大概有二十部,根据资料的显示,当时至少有南方上座部、有部、化地部、法藏部、大众部、饮光部、经量部等所传的经典存在。到了今天,只有南方上座部的经典完全保存下来,共计有五部,它们是用巴利语书写的,就是「南传五部」。

  北传的阿含则汇集了其他诸部的经典,系以梵文书写,成立了「北传四阿含」。在四部阿含当中,南传的「相应部」相当于北传的「杂阿含」。佛法不断的流变分裂,到大乘经典大量出现后,大众部为排斥上座部,因此,将上座部所信受而代代传承之圣典称为「阿含经」,而将自己所信奉、新编的经典称为「大乘经」。从此之后,不明实相者竟然误将「阿含」看轻为「小乘经典」。事实上,「阿含」是佛陀在世时流传之「教法」,是佛陀入灭后所结集之「圣教集」,师生之间代代相传承,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佛法流变时久,后来有些求佛法者,因为缺少「阿含」及「大乘经」集成的流变过程资料,且在接触佛法时,正好是大乘经发扬的时代,因而将「阿含」判做「小乘教」,致使此后就很少人重视「阿含经」。由于近代各国学者的研究,发现「阿含经」原来不是什幺小乘经典,而是现存最接近佛陀原始教说的典籍,是探究佛陀根本思想所不可缺少的教材,因此,「阿含经」很幸运的又被重视了。

  虽然「阿含经」有被重视的现象,但「阿含经」是用简要的诗及散文方式写成,因此,没有耐心的人就有看不下去的感觉,加上现代人放逸心的习性,研究「四部阿含」就变成难事了,要将内容修行次第一一厘清也不简单。空海一心为正法,经过长期的实修及研究「阿含经」,有很深入的心得,发心将「阿含经」内容的解脱道整理出次第,又加上本身经验解释,对有心修「阿含」解脱道者,是一件难得的宝藏,也是永续正法的明灯,人人只要依次第修行必获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到达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愿众生证悟涅槃、脱离众苦、安详自在。

  八十九年十月二十日

  说 明

  一、本书的经文号码以佛光大藏经的四部阿含为准。杂阿含经号码下面括号内的是大正大藏经版的号码,以便利读者查阅对照。

  二、本书经文出处:「杂」代表「杂阿含经」;「中」代表「中阿含经」;「长」代表「长阿含经」;「增」代表「增一阿含经」。「相应部」是指南传大藏经的相应部。

  三、本书每一节的前半,都是引自四部阿含的经文。但经文大部份都只是摘录重点、精华,并非全文。若读者欲览全文,请参考大藏经原文。

  四、经文后面的【法义分享】是编者个人闻思修证的心得。一方面衬托出此节经文的重点、重要法义;一方面将心得和读者分享,供养决心实践解脱道与菩萨道的修行者。

  五、本书以阿含经文为主轴,占百分之六十。法义分享占百分之四十。法义分享方面,着重在法义的分析,而不着重名相的解释或白话翻译。所以若有不懂的名词,请查阅佛学大词典,或参考佛光阿含藏的名相解释。

  六、本书经文中,少部份有()的字,那是编者补充进去。

  七、本书共分三十六章,从第一章到三十六章的次序,就是阿含解脱道「闻、思、修、证」的完整次第。这是编者参考杂阿含三四五经、二八○经,及中阿含四五、五二、五四诸经,加上个人闻思修证的心得而编成。

  八、本书编排次第可概略划分为:

  (一)第一章-第六章属于人天善法-「培养善根、福德、因缘」的初步阶段。

  (二)第七章-十七章这是「闻思正法」的主要内容。

  (三)第十八章-二七章是属于「实修」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四)第二八章-三四章此为「实证、证果」的内容。

  (五)第三五、三六两章,这是「解脱道」与「菩萨道」合一的具体展现。

返回目录

---------------------------------------------------------------------------------------------------------------

更多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