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宗派源流:第十二章 曹洞法系(下)——元明清时期 三、常润法嗣
禅宗宗派源流:第十二章 曹洞法系(下)——元明清时期 三、常润法嗣
明中叶以后,曹洞宗在江南呈中兴之势,常忠传慧经而后形成的“寿昌法系”是重要的一支。而常润高足敬堂法忠与洪断诸缘在赣域的弘法,也建树卓著。
法忠(1541-1620),号敬堂,歙县(今属安徽省)曹氏子。十九岁于钱塘(今属浙江省)灵隐寺礼大机和尚出家,三年后于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后参学至嵩山少林寺,礼常润禅师,获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六寺,后走长安,谒偏融、月心等,获示心要。六年后,南下登庐山,先住讲经台、五老峰,再迁仰天坪,诛茅伐竹,肇建云中寺,四方衲子闻风而至者甚众,久之而成丛林,于率众弘法之同时,亲手植松十余万株,获世人嘉誉。泰昌元年(1620)寂于寺,塔葬庐山桃花峰下。一生严守戒律,“居恒坦夷,无缘饰,御众不立规矩,凡细务必以身先,至老不倦,随缘自守。”有法嗣能幻、能握、能撑等。
诸缘(1550-1621),字洪断,其俗姓、籍贯与出身至今有二说。其一说为蒿城(今属河北省)张氏子。另一说称其为“明慈圣太后淑房国戚,俗姓陈。”幼时父母双亡,但早现善慧,十四岁即或荤腥,十七岁至崇效寺投兴阳禅师出家,二十一岁在京师宾湖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二年后游学南岳,遇少林常润禅师即往亲近,获印可,许为法器,为曹洞宗第二十六世。明万历七年(1579),入京掌西山古基万佛堂法席,得慈圣皇太后施厚金开建为十方海会丛林。经十三载苦心经营,万佛堂面貌一新,法筵大开。万历二十年(1592),获悉素有“曹洞宗祖庭之一”之誉的建昌云居山(今属江西省永修县)真如禅寺,由于地方豪强掠夺,破败不堪,以致“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最怜清静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发心重振之。入住后,闭关三载,跪诵《华严经》,整肃寺规,接着整修寺宇,再建法幢,得到朝廷支持。万历二十四年(1596),慈圣皇太后遣中贵至云居山贵至云居山挂旛,赐钱与紫衣、法器等,道风大振,原住持真绍主动退居,礼请诸缘和尚执掌法席,自己率寺僧真鍊、真锦、真潮、真泰等礼诸缘和尚为师,改法名为常鍊、常锦、常慧、常智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神宗御书匾额与柱联赐云居山真如禅寺。万历三十一年(1603),诸缘入京,慈圣皇太后施金铸造渗金千佛宝莲户舍那大佛像为镇寺之宝。次年,又获颁赐《大藏经》。因而,寺风大振,声名远扬,经诸缘历二十余年艰辛,率众惨淡经营,真如禅寺重视祖庭雄姿。与此同时,诸缘和尚还有江西许多地方传法讲经,其中有云居山只树堂禅寺、龙溪寺、瑶田寺、万载县杨山净觉禅院等数十处,使曹洞宗风,被及赣域大地。诸缘和尚将曹洞法脉数代祖师名号归纳,拟订本系六十四字辈份:
善义德福 慧证海觉 真智圆明
洪常祖道 法性清净 广启胜因
志行维远 承悟元宗 宽裕平和
坚持戒通 光续曹源 佛灯昌隆
禅心朗彻 宝镜昭融 如珠照乘
似日凌空
万历四十年(1612),诸缘留嘱常慧等散居各庄庵静住,而将真如禅寺法席虚之以待高贤,以公法化,自己则返回京师静住。
诸缘离赣后,其门徒遵其嘱散及江西各地,后多成一方宗师,形成与寿昌法系并列的诸缘法系,推进了明末清初曹洞宗的中兴,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云居山法系
据新近发现清乾隆三年(1738)初刻、嘉庆三年(1798)增订重刻本《曹洞诸缘支宗传灯宗谱》(简称《诸缘公支派谱》)记载,继诸缘禅师之后,明末及清代在赣域承其法脉,建树卓著有秀峰常锦、味白常慧、云隐常月、首山常元、知悟常亨、丹田常鍊等人。
常锦(生卒年待考),字秀峰,号蛇山。生平行业不详。于诸缘和尚鼎兴真如禅寺的万历二十六年至四十年*!598-1612)期间,具体负责殿堂修复工程,多有建树。完工之后,遵师嘱隐居于云居山西北麓龙溪寺(遗迹至今犹存)。后诸缘和尚离山,真如禅寺一度主持乏人。应常住之请,常锦与常慧回真如禅寺代理寺务,凡四载。其后,仍回龙溪寺潜修,圆寂后,塔葬龙溪寺侧。
常慧(1557-1643),字味白,号龟山。豫章胡家坊(今属江西省南昌市郊)胡氏子。幼时聪慧,早显善根。十五岁时,至本邑千佛寺剃度出家,受具后外出参访。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至云居山真如禅寺,参诸缘禅师为入室弟子。不久,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七世。同时, 受请为常住之书记。而后,与师兄常锦等辅佐诸缘和尚重振真如禅寺。诸缘禅师离寺返京外出时,负责应对来往,广结外缘,联络檀越。万历四十年(1612),遵师嘱住守云居山只树堂禅寺。次年,就常住敦请再回真如寺,与师兄常锦共掌寺务。万历四十四年(1616),常锦回龙溪寺后,常慧乃支撑寺务,至崇祯十年(1637)观衡和尚晋院后,方履行交割。退守只树堂禅寺。崇祯十六年(1643)圆寂,塔葬云居山赵州关东侧龟山,其座下法嗣甚众,突出者有祖乐、祖辛等四人,代相传承,至清嘉庆三年(1798),已传及十三世,成为云居山曹洞宗的一大支系。
常月(1568-1629),字云隐,吴江(今属江苏省)人。俗姓朱,为明宗室后裔。幼习儒业,少为诸生,名标虎榜。稍长弃儒向佛,至京师万佛堂投诸缘和尚出家,继则随侍左右,面命耳提,久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七世。万历二十四年(1596),随诸缘禅师南下,重振云居山真如禅寺,四年后,携徒祖悟等开法于新吴(今江西省奉新县)富溪普安禅师。崇祯二年(1629)圆寂,塔葬寺侧。门徒甚众,代相传承,至清康熙十一年(1627),其第八世法孙我愿仍主法于普安禅院,其师兄长修诸人则在百丈山(在今江西省奉新县)等处弘法。
常元(1567-1632),号首山,祁门(今属安徽省)于氏子。少习儒学,早有文名。弱冠时父母双亡,二十二岁弃儒而嘱意归隐,慕豫章(今江西省南昌)龙沙之识,往来于灵官坛、浮云观,研习老庄之学和许逊净明道教义。后偶读及《龙舒净土文》、《归元直指》等,心遂向佛,径往杭州云栖寺礼莲池大师,得净土要义,恒心念佛,著《长生元义》、《度世真诠》、《净土发蒙》等。明万历二十九(1601),至云居山真如禅寺,礼诸缘和尚出家,随侍数载,阅毕《大藏经》。继而外出参学,登匡庐(即庐山),南及楚地与岭南,东历江浙,遍访名师,道业日深,著成《初住境观》、《法海元津》、《五教别谈》,并以“十力同真没古今,由来观其异观心。欲圆种智亲知识,保任何如薝蔔林”偈呈古心和尚,而得受具足戒,返云居山得诸缘禅师印可,授曹洞宗法券,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率徒开法于敖阳(今属江西省上高县)芭蕉园普慧庵,广弘曹洞法门,并著有《禅净通别》、《怀净土诗》、《华严法界图》、《八识规矩补注》、《云居集》等。法嗣甚众,有祖施、祖靖、祖允、祖欣、祖慧等三十四人影响较大,继其后开法于普慧庵等处。祖欣(号斗山)所嗣一支由敖阳普慧庵迁居钤北夏塘乡(今属江西省高安市)另立普慧庵下院,至清嘉庆三年(1798),已有十三世传承了。另一法法孙移居宝云山(今属江西省上高到),肇基建普云寺,又衍法嗣数十人。于是,常元门下至清乾嘉年间(1736-1820)的法脉衍延兴盛,成为赣中佛门禅宗一大支派。
常亨(1573-1650),字知悟,进贤(今属江西省)余氏子。少时习儒,稍长弃儒学佛,至北京万佛堂投诸缘禅师出家。数年后,礼古心和尚受具。复至北京,随侍诸缘禅师,许久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七世,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跟诸缘禅师,重振真如禅寺,后奉师命卜静闽中,首住佛迹岭。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迁乐安(今属江西省)芙蓉山,重建芯蒭禅林,历四十年艰辛,躬自锄荒,奋力开辟,相继建成大雄宝殿、龙华殿等。清初戒显和尚来此造访,惊呼:“俨如至天上云居。”“堪与祖心并峙也。”常亨于清顺治七年(!650)圆寂,塔葬寺侧。法嗣有海云、慧云、志云、继云、祖满等,相继在此弘扬曹洞法门,至清乾嘉年间仍兴盛不衰。
常鍊(生卒年失考),号丹田。行业不详,圆寂后塔葬云居山西塔,有法嗣祖星,祖明等数十人,一直在云居山法云寺、普慧寺等处弘法。
(二)清代以来诸缘系的法脉:
又据《曹洞宗诸缘支宗宗谱》载,诸缘禅师门下的法脉,入清以后极衍延不断。仅至清嘉庆三年(1798),云居山上常鍊、常慧法嗣已传十多代。常鍊门下有为慧、为智等第二十八代十余人。常慧门下有德衍、行衡等数十人,是为第二十七代。在敖阳(今属江西省上高县)、筠阳(今属江西省高安市)等处,则有常元、常月法嗣弘传曹洞宗法门,其中突出者为法祥、觉慧、觉峰、素怀、胜诚等人。
法祥(1665-1727),字应瑞,分宜(今属江西省新余市)传代子,少有悟性,至本邑桐柏山薙发,受具后游访至钤阳(今属江西省高安)万寿庵,投道严和尚座下,二载后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三十五世,后承师业,鼎新殿堂,增置田粮,丰裕常住,屡得县署褒扬。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瑞州(府治在今江西省高安市)知府彭年赠匾“真见如来”。四年后,知县王松又赠额“慈光普照”清雍正五年(1727)圆寂,其法嗣至清嘉庆三年(1798)仍络绎不绝。
觉慧(生卒年失考),号净行,上高县(今属江西省)墓田刘氏子,系清代名士朱轼的表弟。少时失怙恃,即投上高莲花庵性坚和尚出家,受具后外出参学三载,返莲花庵,即随师闭关阅藏。“举凡《法华》、《楞严》诸经及《传灯录》靡不毕览。”出关后,道业日深,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三十八世。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主席莲花庵,率众伐木运石,修葺殿堂,晚年更穷究佛典。至县城主坛盂蘭法会,空巷随喜,轰动城闾。其法嗣至清嘉庆三年(1798),仍有下传七世之法孙志明等数十人。
素怀(1712-1774),字广安,高安(今属江西省)石桥况氏子。少习儒,二十七岁至本县环秀山投志隐和尚座下薙发脱俗。入佛门后严守寺规戒律,二年后礼净任和尚受具,复参志隐和尚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三十九世。后继师之志,常莲花庵法席,数十年中,严奉戒律,鼎新殿堂,声名远播,法筵常盛。法嗣有百林、百城、百道等。至清嘉庆三年(1798),已下传五世。
觉峰(1741-1793),字因悟,高安皇塘彭氏子。少时习儒,尤喜书法。十五岁时至本县东华寺礼胜云和尚为师,数年后至黄檗山(今属江西省宜丰且以)礼有庵得连和尚受具。复回东华寺,随侍胜云和尚,二年后得印可,为曹洞宗第四十二世。继则闭关近十载,博通儒释诸书,工诗古文辞,尤其是真草日臻炉火纯青之境。平日以画墨竹及枯松、怪石自娱。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始,杖锡远游,登匡庐,跻五老峰,望彭蠡,转新昌(今江西省宜丰县)石台寺,见此宋代名僧惠洪弘法道场,年久失修,荒芜蔓草,发心重振之。于是率众诛草建殿,历数年艰辛,复其旧貌。功成而退,仍一笠一杖飘然而去,至上高九峰崇福寺,又驻锡奋力振兴之。在此三次开坛授戒,戒子数百,声名远扬。法嗣有志蘭、志祥等数十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圆寂,肉身不坏。法徒志蘭等将其肉身供奉于高安东华寺。
综上所述,元、明、清以来曹洞宗的衍延传承颇为昌盛,而且宗风大进,名僧辈出,建树突出。雪庭福裕一系传至小山宗书后,下分出常调、常忠两支、常忠两支,常忠传无明慧经,繁衍出寿昌系,下又分出博山系、鼓山系、东苑系;常润一支传至诸缘、方念,又形成西云居山系及赣中的支系。而且,福裕的法嗣义云、邵元还把曹洞宗继续传向日本;博山系下的尚已一支,则通过了观,传往越南。这在中国禅宗、中国佛教史及至中外佛教交流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