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佛门的孝道(皎玺法师)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佛门的孝道(皎玺法师)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的同学大家晚上好!
谈到孝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有些陌生的话题。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呢?因为我们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顺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荣的民族传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父母而生,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生身之本。无论我们哪一个人对父母都是要尽孝道的,倘若我们为人不孝,那这个人就跟禽兽没什么差别。我们这届生活禅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那么我要问每一个在座的同学,讲到感恩我们要感的最大的恩德是谁?肯定同学们会说是我们的父母。在座的同学大家扪心自问,从我们出生到小孩,我们父母是怎样抚养和关心我们,教育我们,以至于我们能够成为大学生,能够读上自己喜欢的科系,这一切的功劳都是来自我们的父母。古人常常讲“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人孝顺是我们第一个要作的。我们现在学生活禅,我们学佛,我们常常讲,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看你学佛学的怎么样,参禅参的怎么样,最有权利检验我们,给我们最公正客观的评价的就是家中的父母。我们常常讲,每一个人的家里都有两尊佛,就是我们的父母大人。说到孝顺,为什么说又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因为同学们天天在学校忙着学我们喜欢的课程、吸取知识,有没有专门给你讲作人的道理,怎么样来孝顺我们的父母。父母在外面夜以继日地操劳赚钱,提供大家需要的种种物质方便,我们有没有想到父母是多么的辛苦。你们在学校里每天安安静静地学习,生活无忧无虑,这一切都是我们父母为我们创造的。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啊,不是孩子孝顺父母,而是父母孝顺孩子。所以啊,孝顺是我们每一个人刻不容缓要做到的。
孝顺可以分为世间孝和出世间孝。世间的孝顺,一般的人几乎都能做到。我们问同学,你们知道孝顺吗,你是怎么孝顺你的父母呢?可能大多数同学都是说,我现在好好的读书,然后找到好工作,挣多多的钱,给父母花给父母享受。再深一点的,就会说我要事业有成,我要出人头地,让我的父母脸上有光,父母会很高兴。那我们呢,也觉得对得起父母,这是说世间的孝。出世间的孝,我们就要劝我们的父母,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更进一步的呢,让父母也来学佛,也能来体验人生最高的享受。就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样,能够在生活禅夏令营中得到佛法无穷无尽的快乐。我们的父母当然希望每一位子女都幸福快乐。作为子女,如果能回馈父母,让父母离苦得乐得到佛法的利益,这就是出世间的孝。
我们常讲,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儒家,孔子是怎么定义孝的呢,他说到:生侍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就是说当我们的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孝顺,父母死了呢,我们也要做到我们应该做到的礼节。好比埋葬要合于礼法,等到父母的忌日都要祭祀,这样就做到孝了。孔子又说: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尽,何以别乎?就是说我们对父母一定要恭敬。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做子女的,对父母说话都是没有礼貌,恶声恶口,大喊大叫,父母只能忍气吞声,这就没有做到孝。你就是对父母提供再好的条件,精神上也要他快乐;你对他如果不恭敬是不对的。
佛门里常常把孝顺分为三种:小孝,中孝,大孝。小孝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世间的第一种孝。就是给父母以物质上的照顾,让父母衣食无忧。中孝就是光宗耀祖,以后大家要成为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各方面的人才,为国争光,为父母脸上增光,这是中孝。还有一种是大孝,是佛门的大孝,就是出家。佛曾经说过《出家功德经》,在经里佛告诉我们,一日一夜出家的功德,可以二十劫免堕三恶道。其他还说到我们即使造一座塔,我们看柏林寺的塔,有七层高,很庄严,佛在经里给我们讲,你造一个塔,把它建象忉利天那样高的功德,不如一日一夜出家的功德。佛以前给我们授记过,佛本来的寿命,是活到一百岁,但佛早入灭二十年,有的说是七十九岁,有的说是八十岁入灭了。那么佛就把这二十年的福报留给我们后世的出家众。我们今天在外面托钵行脚,虽然很辛苦,但是,是不是很法喜很激动,我们真正能感受到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我们都会生起一种感恩的心,所以啊,我们这些出家人就是大孝。
我们古代的祖先造字,用的是象形文字,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是一个宝盖头,就好比一个房子,下半部分就是古字的豕,解释就是小猪,就是关在房间里面的小猪。出家,我们常常讲宽广犹如虚空,在家护财犹如牢狱。佛在《法华经》里把我们的家比作三界火宅,所以这个家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像现在的炎热天气,我们来到外面就凉风习习很舒服,一来到房间里就很闷热,这是大家都能感觉到。所以佛门里称出家是佛大孝。说到孝顺有很多人对佛教有误会,不光是我们现在误会,就是佛陀在世时也有外道专门向阿难责问,说,你们说你们的佛陀怎么样了不起,但是你看他出生一个才七天,他母亲就命终了;他的父亲净饭王因为他出家伤心过度昏倒在地,过了七天才醒过来。他丢下他的太太和儿子跑去出家,这样的人你说能是孝顺的人吗?阿难听了以后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跑到佛的面前请教佛。佛因为这个因缘说了七卷的报恩经,经中讲了佛过去生是怎么样来生生世世报父母恩的。我们不读佛经,不会知道佛是一个大孝的佛。佛陀的孝就是把我们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来比也不能跟他比。因为佛陀总难行能行人所不能行的孝行,在一般平常人是做不到的。
在无量劫以前,印度有一个波罗奈国。那个时候有一个国王非常贤明,人们很爱戴他。国王有一个太子,叫须舍提,年纪才七岁。有一次国王底下有一个大臣叛逆想要杀国王,要篡王位。国王知道时那个叛贼已经快杀过来了,他只能带着他的太太和儿子逃走。由于情况紧急,心慌意乱,他出了国门以后把路走错了,没走几天呢,干粮吃完了,路上又没有水草,眼看着三个人就要饿死了。这个时候国王就想,与其三个人同时饿死,不如把王后杀了,吃她的肉,杀一救二,免得三个人去死。他一动这个念头就举刀要杀王后的头,那小太子一看父王面带凶相马上就问,父王你要干什么。父王一听呢,悲从心来,泪从眼出,大声号哭,他说我今天要杀你的母亲,取她的血肉呢,让我们两个人能活下来,免得同归于尽。太子一听马上就说父王,这不可以,从古到今没有听过儿子吃父母肉的,违于天命,这不可以,为什么不杀儿子让父母活命呢?大王一听儿子这话更加悲痛不已,说儿子是我的两个眼睛,我怎能把自己的两个眼睛挖出来呢?我宁可自己死,我也不吃儿子的肉。须舍提见父王不忍心杀自己,就提了一个建议,他说,你先不要杀死我,每天割三斤肉,父母两个吃两斤肉,我吃一斤,这样还可以活着,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父王也没办法,就硬着心肠每天割三斤肉。这样过了几天,太子血也干了,肉也枯了,就剩一点骨头,距离邻国还有一天多的路程。这个时候,太子虽命还没绝,但是已经体力不支,昏倒在地。父母看了以后,抱着太子的身体,放声大哭,说我们太残忍了,竟然要吃儿子的血肉,现在就是我们的报应,要三个人一起死在这里,说完又大哭。这时候太子全身血肉都干枯了,但是他还能说话,一听父母这么悲痛的哭声,他内心更加痛苦,他望着父母就跟父亲讲,望父王再听我最后一劝,只剩下一天的路程了,现在就是请父王把我骨头缝里一点点肉刮出来供养父母,然后父母还是可以到达邻国。这时候父王心酸意冷,他想到这个实在太残忍,人说老虎虽毒不食其子,心想我还是个堂堂的国王呢。但经不住太子的苦苦哀求,就只能照办,他们吃了太子最后的那一点点血肉就又继续赶路了。这个时候太子就扑到在地,遍体的血肉,那些蚊虫蚂蚁都过来吸他的血吃他的肉,痛苦不可言状,这个时候太子的身体虽然痛苦,但他内心非常清凉,他就发了两个大愿。一个大愿,让我今生供养父母,让父母得到天人爱护,一切吉祥身体安康;第二个大愿,令我今生的血肉,施给蚊虫蚂蚁,愿我来世得成佛道,用佛法的甘露布施众生。他发这个大愿,大地震动,忉利天的帝释天王,被他感动了,化作一只大狮子就咆哮着飞奔而来。太子见到大狮子要来吃他,就说你要想吃就吃把,我布施给你。这时候帝释就现原形对他说我不是狮子,我是帝释天王,你难舍能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以这样的功德,如果你愿意生天作天王,马上让你生天。太子答道,我不愿意生天作王,只想要成佛,成无上菩提度一切众生。那个天王就说你真是愚痴啊,你看你要吃那样的苦才能成就佛道,你能吃那样多的苦吗? 太子就做了一首偈子说:”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天王说,你这个愿发的太感动了,愿你当来成佛时第一个来度我。这个天王是谁呢? 我们知道佛成佛后最初度了五比丘,第一个度的是桥陈如,这是他的前身。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的父王就是净饭王,母亲就是摩耶夫人。从这段故事可以了解到,佛陀的那种大孝是我们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
除了《报恩经》以外,很多经论都给我们讲孝顺的重要性。一部叫做《父母恩重难报经》就为我们讲述了母亲养育我们怎样的辛苦。十月怀胎是怎样痛苦;等到满月生下我们的时候,如杀猪一样,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等到儿女生出来了,又要不怕劳苦,不怕缛热,干的地方给小孩睡,自己睡湿的地方;三年之中,饮母白血;等到我们生病了,父母恨不得让孩子的病生到自己身上,代我们生病,经中说到父母对我们是怎样的关怀备至。佛在这部经里,这讲了我们如何才能报父母的恩。要报父母的恩,就要供养三宝,受持五戒,布施修福,这样才叫孝顺,不作此行是地狱人。还有一部经叫《大乘本生清净观经》,经中讲父亲就是慈恩,母亲就是悲恩。母亲的悲恩是佛住世一劫都说不尽的。《善生经》、《观佛像海经》都讲到报父母恩,《梵网经》中更讲孝顺父母。我们熟悉的《地藏经》就讲,愿我父母永脱地狱。《大方便佛报恩经》也告诉我们,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难行苦行孝养父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行事如是。经典太多了,不胜枚举,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佛教是最注重发扬孝道的。因为佛本身就是一位大彻大悟的觉者,他表达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对做人道理更是明白,真正做到了大孝、极孝,同时又不遗余力的提倡知恩报恩。
说到报恩,为什么说出家是大孝呢?因为我们出家了,不是报了现生的一世父母的恩,而是要报生生世世父母的恩。报恩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把父母度出三界,让他们离苦得乐,所以说佛教讲的孝道才是世上极至的孝,它比世间的孝更极伟大。报恩又轻重分全之别,把报今生父母的恩作为轻,报过去多生父母的恩为重,报一生父母恩为分,报多生父母恩为全。农历的七月十五,每个寺院都会举行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法会,也是起源于一个报母亲恩的故事。不仅佛是一个大孝的圣者,佛的弟子同样也是大孝的圣者,《盂兰盆经》就是讲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报他父母的恩。他出家以后精进用功修道,很快就得了神通。他用天眼观察他的父亲在天道里享福,他的母亲在恶鬼道里受苦。做鬼很苦的,肚大如鼓,喉咙细的像一根针,想吃的东西到他嘴边就化为烟了。目犍连见到母亲那个惨状,马上就用出家人吃饭的钵,盛了满满一钵饭,给他的母亲吃。他的母亲呢,一手抓住钵,一手把钵盖起来不让他人看见,这就说明她悭贪的习性非常严重,心量太小,饭还没到嘴边就化为火炭,就烧起来,冒烟了吃不到。目犍连看到这样的惨状非常痛苦,就到佛陀那里求佛陀来救他的母亲。佛陀就对他讲,这个非佛一个人的力量能救得了的。佛陀告诉目犍连等到七月十五的时候,出家人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就在这一天用各种最好的饮食供佛及僧。借着这个功德,目犍连的母亲超升了。佛还说,用这个盂兰盆供的功德,能够超度我们七世以前乃至无量劫的父母。盂兰盆法会间一般都称作鬼节。一般的人大肆的杀生来祭祀祖先,这样反而度不了你的祖先更造了杀业。我们应该放生戒杀长养慈悲心,到佛门做种种的功德回向给我们的祖先,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做到了孝顺。
最后奉劝大家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佛法是最讲孝道的,即从孝顺父母开始。
明海法师:感谢两位法师从五台山为我们送来美味佛法食粮,由于时间有限,她们今晚要去石家庄,明天返回,所以由我代大家提问好不好?
第一, 两位法师出家前是否已经是居士学佛多年呢?
皎玺师:我在出家前做了七八年居士,我是上海人,在上海佛教居士林干活,我自己工作是政府机关做英文翻译的。
善学师:感谢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我在家也是佛教徒,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几年,也是在政府部门。
海师:请问两位法师,在家学佛和出家学佛对本人体会有何不一样呢?
善学师:我在家感觉自己是业余者,出家是一门深入,专攻佛法。
皎玺师:我出家后最大感受时,在家象是火上莲花,出家象是水中莲花,其实我工作也很简单轻松,出家后就更能全身心投入。
海师:在座女营员很多,也许有心理萌动,看出家这么大功德,但实践中很多不能说,头发剃光了,自己喜欢衣服又不能穿,而且还不能化妆,这点放不下,还有,在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冰激凌,零食,出家就不能吃零食啦,也放不下,在家很苦恼时,可以跑到父母朋友同事那里诉说,出家似乎一穿上衣服就成圣贤了,再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皎玺师:我们也观察到了,女营员看男营员出家非常羡慕,就恨自己不是男生,女众确实有局限和障碍,佛在经典里给我们讲,三世诸佛从来没有让女众出家过,只有在释迦佛时,他的姨妈要求随佛出家,三次苦苦哀求,佛都不同意。最后阿难问女众能不能证阿罗汉,佛说可以,故阿难就说,那女众为什么不能出家,佛默然同意了。但是佛在经典里也说,女众出家令正法早灭五百年,本来正法1000年,像法1000年,末法10000 年,由于女众,而正法早灭 500 年,这时佛定八敬法,女众要尊敬比丘的八条法则,这样就能保证正法还能 1000 年。男众可以七次舍戒,女众想出家只能这一次,一定要考虑好,舍了就别想再出家,看到男众穿海青很羡慕,普寿寺有五六百出家人,假如大家要出家,想要体验出家生活到底怎么样,到底怎么修行,为什么年轻人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跑到五台山艰苦条件里面生活,大家如果对这感兴趣,我们寺庙最近开了居士班,专门解决你的问题,大家不妨一试。不过要求比较高,年龄是 25 岁以下,学历高中以上。
现在就这样,发心出 家的 居士都有 150 多个,整整一栋五层楼都住满了,我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有机会可以体验一下,但是女众不能剃头。
海师:现在台湾女众出家很多,女众出家与男众比例大概是 7 : 3 ,大陆也是学佛女众多,不知道出家具体怎样比例,不知道两位法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皎玺师:这种情况有人说这是佛法衰相,但是有人不赞成这种看法,觉得女众出家修行成就更高,因为女众各方面生活体验和信心、慈悲心胜一点,对佛法和生活的体验更细,遇到佛法以后,更能体验佛法的好处,尝到佛法殊胜利益,所以我个人认为,不要分别男众女众,只要个人出家,非道弘人,人能弘道,佛法还是有希望。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