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1 缘起的流转门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9日
来源:   作者:体方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1 缘起的流转门

 

  下面讲缘起重要的法则――流转门与还灭门。明白十二支缘起的每一支内容后,再从整体因缘的必然理则来看,就更能明白缘起的奥妙和重要了。

  “﹝流转门与还灭门﹞    一、依缘起的流转门说有二个重点:”

  从无明缘行直至老死又生的无端环状,环环相扣,产生生死流转的过程叫流转门;了解因缘的此无故彼无,也就是前面的条件(此)破了,后面(彼)就不会相续即还灭了,叫还灭门。流转门是“此有故彼有”,还灭门是“此无故彼无”,都是依于因缘而成就的。

  “无明缘行到生缘老死,好象有时间前后的,但这不是直线的前后,或螺旋式的前后,而是如环无端的前后。”

  十二支缘起为何不是直线形的?如果是直线,那前面还有前面,会去找第一因的,然而恰恰找不到第一因,因为直线是前前复前前的,永远没有最前处。而环状是无端的,两头都找不到,前面找不到最开始,后面也找不到最终,它是循环不停的,其中任何一点都只是过程而已,所以找不到第一因。佛法所说的缘起是没有第一因的,第一因就是本体,是产生万法的最根本的质素。如果是直线形的,一定会碰壁,所有的理论都不能成立,因为找不到第一因,这个前前复前前就会产生矛盾。学习佛法,这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观念:缘起是如环的,是前后无端的,这很重要!所以佛法才讲无始以来,因为是环状的,找不到一个开始。

  “经中说此十二支,主要即说明惑(烦恼)、业(身口意)、苦。

  由惑业引生苦果,依苦果又起烦恼,又造业,又要招感苦果,惑、业、苦三者是这样的流转无端,故说生死是无始的。”

  “业”是身口意的造作,“苦”是苦果,由“惑”业引生苦果,依苦果又起烦恼而造业,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的招感苦果,惑业苦三者就是这样流转无端,故说生死是无始的。过去的业使我们这一生来受(苦)报,但由于还是与无明(惑)相应,所以又起烦恼又造业,又引生未来的苦报,就是这样不停在轮回。

  “有情一直在这惑、业、苦的轨道相续流转,有前后的因果相生,却又找不到始终。”

  受报有因,然而找不到一个开始,所以讲无始。很多人误解了三世因果,以为知道自己上一辈子及上上辈子是什么,就以为了解三世因果,而能解决一切了。三世前难道就没有了吗?如果三世前没有,那第三世前的那世难道就是第一因(无因生)了吗?而事实上直线就是前前复前前的,一直往前找,有无数的过去,就像我们这一生有无数的每天,哪一天是你根本的第一个因?不要说找不到第一因,即便知道了那一天又能解决你现在什么问题?所以不了解的人一直往前在探讨:“我过去生欠他多少,所以这一生要来给他蹧蹋。”你还完了债难道就没有了吗?你所有过去的因缘只是由于还了他的那一份就完事了吗?其他无数的因缘如何解决?很多人不了解,总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在探讨前面的因果,而不去探讨生死的大因大果。只是探讨枝末的因果管用吗?有人因为家人不和睦,于是给人看相占卜,说欠家人的。但你这次还了他就生死解脱了吗?无明不破,仍在愚痴疑惑里,业力还是不会消失啊!你能解脱吗?讲那种因果有意义吗?

  所以,惑业苦是由于无明产生造作,致使未来受报。如果与明相应,就不再造作业力了,这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轮回的中间断了就不会再相续。既然无始无终找不到始终,又如何能探讨出第一因?有智能的人就知道关键是切断惑业苦中间的环。阿罗汉最有智能:“所作已作,不受后有”。就在这里切断,生死就了了,那个帐一笔就勾消了。否则,只还一人,欠下其他无数众生的债,如何还得尽!什么叫“所作已作,不受后有”?该理解的真理已经明白;该修行去掉我执我见的,也已经完成了;该去掉贪染爱取的,也已完成了,这叫所作已作,自己知道再也没有相续的因缘了。所以我们修行要时时刻刻自我勘验:学这个法后到底有否在生活中实践?贪爱取着是否真正断了?贪瞋痴烦恼不断,如何解脱?怎能不轮回?没有一个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还有没有贪瞋痴烦恼和爱染。问题是我们都在放纵自己,为自己不修行可以找到一千个借口。其实没有人会反对你的,你可以有理由不修行,所以你的生死轮回也是有道理的。照理来说,自我负责的人是不会找任何借口的,自己贪嗔痴烦恼不断,必定恐惧将来何去何从的,担心自己会往哪一道去。有智能的人是为自己负责,而不是做给别人看,心安否,烦恼断否,智能开否,没有一个人比你更清楚,要解脱或堕落,完全在于你自己!一些学员也是这样:“师父,你的法很好,我很喜欢,但现在我要照顾女儿,要照顾孙子,不去不行。”是啊,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不会反对,贪瞋痴烦恼不断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找一百个借口来辩护。但是生死轮回也是你们自己的事,众生真可怜!

  “像时钟,一点、二点,明明有前后性,而从一到十二,十二又到一,也不知从何处开始。佛在这环形的因果相续中,悟到了因果间的回环性,所以说生死无始。故,因与果,是前后必然而又无始终的。如十二支作直线式的理解,那因更有因,果还有果,非寻出始终不可。”

  这就是矛盾性,直线形的必然会寻求第一因,但又绝对找不到,于是你就会很苦恼,很多事情不能解决,也会不相信因果。而环状无端的因果是循回性的,找不到第一个开始,也找不到最后的结束,这是很重要的循环理论。

  “佛说「生死无始」扫尽了上帝(主宰)创造的神话。”

  佛陀说找不到生死的第一因,无始无终,外道所说的上帝创造万物就不能成立了。从某某大梵天来的也不能成立。追问大梵天从哪里来?大梵天如果还有来处,那就不是第一因。所以了解缘起的无始无终的因缘循环的道理,就能破除外道的邪见,这很重要。知道缘起法,就不会再被神话迷惑,不会被神权来控制了。人类的进展,从神权到君权,再到现在的民权。而佛法二、三千年前就讲民权,早就打破了神话。可是经过二三千年,我们才证明了佛陀的智能伟大。然而,试问:现在真的都民权了,都尊重自己了吗?其实我们还是在神话控制中而不自知。宿命论和尊佑论的观念很深很深地潜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慢慢去体会,你的心中是神话还是缘起论?注意听!

  “佛法是在彼此关涉的和合中,前后相续的演变中去体会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用静止或片面的方式去看事物都不是佛法的方式。佛法教我们观察一切万物时,都是在和合(无我)与相续(无常)中去体会观察的。它是一种流动活动的过程,这样的观察才能看到真相。如果片面静止地去看,所看到的就不是真相,这非常重要。佛法谈诸行无常,“行”就是迁流变化之意,是指一切活动的事物万法。从人事物都可以观察得到,它是剎那剎那变化不停的,这样剎那不停的变化产生的就是彼此间的关涉及时间的前后相续,这样才能体会到佛法的真正内涵。

  “这流动的和合相续的因果必然程序,与一般所说的──从豆生豆、从瓜生瓜的因果不同。佛没有说无明缘生无明,而是说无明缘行。”

  这是一个重点,一般的观念都认为种豆生豆,种瓜生瓜,这是直线式的。但佛法说的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这样的缘起观念与一般直线形的从豆生豆不一样,互相之间有关涉但不是单一的。

  “古人说缘起因果,是「约位」说的,也就是在和合相续的一一阶段上说的。这等于现代社会学者,把几千年历史的演变,划成若干时代。然工业时代,也还是有种庄稼的;农业社会,也不能说没有渔猎生活。所以,名色阶段也有识,六处中也有名色,每一阶段都可以有(不一定有)其它的。只不过,从一一阶段的重心、特色不同,分作多少阶段。”

  “约位说”就是约一个重点、阶位来讲。人类的发展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到现在的科技时代。农业时代时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农业,工业时代业不是所有的都是工业,其实都还涵盖着其他。不管是农业或工业都只是主要的一个重点(约位)说。缘起也是一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这也是约位(重点)说,说“识”时,还是有名色;说“名色”时,也还有识。

  “佛法本是依人而立,十二支只是去说明不同的阶段罢了。知此,佛法的因果观,才会契合组织的、流动的(即无常、无我的);否则容易流为庸俗的自性因果。”

  什么叫自性因果?自性就是永恒不变(常)、单一(我)。佛法讲的因果是流动(非常)的、组织(非我)的,一直在无常地变化,没有主体性,这就是无常无我。一般认为豆生豆,好象豆就是能生,生出来的豆是豆所生的,这样的观念不符合缘起法的观念。缘起法是相依相缘的,是组织型的迁流变化的,就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变化,所以是不定的。导师点出的这个重点真的很重要,只有明白这样的缘起论,才不会落入自性因果里面。

返回目录

-----------------------------------------------------------------------------------------------------------------

更多体方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