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2010.6.15

  问:……(录音不清)

  师:与众不同并不是一种病态,作为父母,遇到这样的小孩子,你就把他当成是磨练自己的一堂功课,不要再抱怨。你抱怨,小孩子的这种症状也不会消失;甚至你越抱怨,小孩子的这种症状会越严重。这样的事让自己碰上了,佛家有一句话叫:欢喜接受,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如果你认为他真的有病,你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寻访名医,甚至去问一些专家这是不是一种病,有没有解决的方法。也许大家把与众不同看作是一种病;要是和大家一样,大家就说这个人没病,是个正常人。

  作为父母,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每天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忽略了孩子,即便赚到了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并不是一个人赚了很多钱就表示他是一个成功的人,更不能说他为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当然,成功包含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的贡献,但同时也包括把自己的后人培育成才。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自己要成功,还要把自己的后人培养教育好。就像一个企业没有接班人,即便经营管理得很好,很成功,实际上也失败了——后继无人。社会上有一种现象,父母的工作、事业很成功,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可是自己孩子不但没有成才,反而在社会上做了很多坏事。这就是父母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事业,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的结果,最终自己的事业也没有接班人,实际上这是最大的悲哀。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态,将来就招感什么样的果报,培养孩子也是我们事业的一部分。

  至于你刚才说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你可以回忆一下你这几十年来是否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有相当一部分人,比如家庭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包括自身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他总是在这一世,在今生这数十年的时间里找原因。甚至周围的人看他这几十年都在行善,也会想: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他身上呢?我们佛教讲的是三世因果,正如《因果经》上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由于当时无明,种下了不好的因,招致今生不好的果。既然现在我们闻到了佛法,就应该知道如何把握好现在,在当下,在今生种下好的因。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人家要说你要倒霉,你就信了,马上把这个信息输入头脑,刻入心灵;说你要走好运,你却摇头,不相信。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你说他好,他会相信;你说他不好,他不会相信。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造。第一个提出“一切唯心造”这个理念的是释迦牟尼佛。后来有许多宗教,包括现在的很多学术派别也说心灵可以招感一切,有什么样的心,就招感什么样的果。你有一颗很健康、很阳光的心,对一件事充满了信心,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件事必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你总是自卑,抱着负面的想法与心态,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想,总觉得不会成功,结果就真的不成功。你想着出门碰到的都是坏人,结果真的都是坏人;你想着你身边都是好人,久而久之,身边就会聚来一大批好人——同性相吸。同样,你抱着一种什么心态看你的孩子,就等于把大自然这种相应的力量调过来,赋予孩子。如果你的心态不健康,甚至病态,你调来罩在你孩子身上的,都是不好的磁场、病态的磁场。这就是所谓的“空中搬移大法”,你把不好的磁场全都搬到你孩子身上了。如果你心态很好,就会把宇宙中好的力量招感过来,吸引过来,包围在你孩子的周边。你的心力越强,招感的力量就越大。比如一个人总认为自己胆子小,没有胆量,结果他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小。他总认为自己不行,脑袋笨,这种念头只要持上三年,他就会变成一个弱智的人。他总认为自己不健康,这种念头放在心里唠叨上三年,他这辈子就离不开药罐子了。如果你的身体不健康,但你说:“我很健康。”这种念头你只要保持三年,三年后你一定是个非常健康的人。你口才不好,不善于说话,人家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上台演讲,或者负责接待讲解的工作,你总是推辞,说自己不会演讲,不善于说话。一次不说,两次不说,你给自己的暗示越多,将来你真的变得什么话都不会说,想说都说不出来了,因为你给自己输入的负面信息太多了,结果就真的如你所言了。

  心灵的信息一旦输入,是很难改变的。一个念头你持续输入的时间有多长,将来你要想把它清洗掉,要花上许多倍的功夫和时间。当一个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很容易吸收负面的信息和力量。尤其是一个人的正念、正信处于弱势的时候,即便听到好的信息,也会把它理解成负面的,把好的结果视为不好的结果。所以,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心态扭转不过来,是学不了佛的。我曾经说过有三种人不能学佛,第一种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佛法一传给他,他就把佛法给扭曲了。因为他是一个心理扭曲、不健康的人,好东西到了他身上,到了他手里,也扭曲、走形了;好好的一句话从他口里说出来,也变味了。这样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多太多了。

  他学佛整天想着有境界,可是当境界一来,他却想:“我是不是修遍差了?是不是要走火入魔了?” 他不想着这是佛境,总想着这是魔境,总把它想成不好的境界。这种人是不能继续教他,不能把他带入道的,他没有这个慧根、素质、福报。你每天渴望见到佛,渴望境界,境界一来,为什么你又把它想成不好的境界呢?好境界、坏境界都是沿途风光,你必须经历完所有的沿途风光,才能到达目的地,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还有一种人进入状态出不来,整天神神叨叨的。这种人不学佛还是个正常人,学了佛以后反而变成了精神病,逢人就讲佛法。这种人永远都活在自我当中。实际上我们在座的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是这样,见人就讲佛法。人家不信佛,你给他讲佛法干什么呢?你总是活在自我当中,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你是学佛的,碰到学佛的才讲佛话;如果碰到一个经商的人,你就给他讲经商的知识,用商业知识去度他;你碰到一个搞艺术的,你就讲艺术方面的知识,通过艺术去度他。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化身呢?一个出家人什么知识都要通达,碰到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去和他沟通交流,去度他。

  还有一种进入不了状态的人也学不了佛。你扮演什么角色就必须进入什么角色。你学佛,是个佛弟子,在你的身上看不出一点学佛人的影子,没有一点学佛人的味道,是居士,不像个居士,是和尚,不像个和尚,你怎么可能把佛学好呢?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能随时进入状态,所谓的能出能入,才能把事情做好。佛教里面不是有一句很通俗的话:“见人说人话,见佛说佛话,见鬼就说鬼话”吗?你们还以为这是一句贬义的话,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只有圣贤才能做到,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凡夫怎么做得到呢?凡夫永远都活在自我当中,永远是一个面孔,不会变化。你不会变,怎么会有用呢?要想起用,必须会变。为什么中国的易经八卦能起用呢?就是因为它会变卦。你不会变卦,就不会起用。会变卦也是智慧的显现,没有智慧,你就变不了卦。

  你们问问自己,你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每天所做的事情,是想着自己行呢,还是不行?是带着一种欢喜的心在做呢,还是带着一种抵触的心在做?是抱怨还是欢喜?你抱怨,难道就可以不做吗?你欢喜,难道就会让你多做吗?你抱怨是过一天,欢喜不也是过一天?你对别人欢喜,实际上是对自己欢喜;你抱怨,实际上是在惩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看不到自己的心态,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以一个什么样的面孔出现和存在,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悲哀。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嬉笑怒骂,当下都必须清楚地了知。如果过后才知道自己刚才在嬉笑怒骂,那已经偏离了道,已经修偏了。

  古人说因为别人犯错误而生气,就等于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人是最愚蠢的。但是,当一个人进入了角色,看到自己的孩子、家人、朋友、同事犯错误,往往会生气,而且有时候比自己做错了事还生气。这就是警觉不够,失去了觉照,自己心灵的境界不够超然;同时也是因为你和他有共业,所以才会碰到一起,才会跟着一起受气。如果你和别人没有不好的共业,你身边招感的都是些素质好的人,而且跟你都是善缘。学佛的人必须相信因果。既然你现在碰到了这种人,说明是你昨天结下的恶缘,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如果你今天不是以欢喜的心去面对它,接受它,就等于让你们之间的恶缘继续延续下去,你明天、后天碰到的还是这种缘。如果你今天以欢喜的心去接受和面对它,就等于把昨天不好的因和今天不好的果都化解掉了。

  一个入了道的人,一个圣人,当然还会有喜怒哀乐,甚至他在喜怒哀乐的时候,比凡夫俗子还来得真切,但他都是瞬间达到,瞬间就走了出来,不会持续停留在一个状态里面。如果这样,就是住在境界里,被境界所转。所以说圣人无常心,喜怒哀乐都无常。只有凡夫才会永远处在一个状态里面。圣人是念念起,念念不住,需要什么念就起什么念,过后都处在一种空灵觉知的状态里。需要时,顷刻间就生起了念头,这个念头就是用;境界一消失,他的念头也归零了。归零的状态,就是一种觉照的状态。喜怒无常——这就是圣人的境界。恒常不变才是凡夫俗子。但是圣人的境界,如果从表象上看,尤其是以凡夫的眼光去看,和低级的凡夫俗子很相似。因为圣人是处在一个极端,而低级的凡夫俗子是处在另一个极端,彼此都处于极端,如果没有慧眼,是难以分辨的。比如说一个超越的圣人,很多事情他都敢去做。而一个不信因果的人,往往也敢做很多事情。可是我们凡夫俗子处在中间,就无法分辨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圣人,哪个是凡夫。

  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愚昧。本身佛法不是为愚昧的人服务的,也不是愚昧的人能学的。佛法属于上层建筑。为什么过去佛法一直在贵族这个阶层传播?因为各方面的素质都达到了,你才能成为社会上的贵族。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都具备了,才能学佛。之所以你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进入社会的上流,没有到达士大夫这一级别,那就说明你各方面的素质不具备。为什么过去的出家人那么令人崇敬、钦佩?尤其是明清以前,社会的精英都集中在学佛的这个圈子里,所以一听到你是一个学佛的人,大家对你都刮目相看,谁都知道佛不是一般人能学的。可是现在一听说你是一个学佛的人,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觉得你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受到什么刺激、打击,看破红尘了。

  看一看我们的所作所为,哪里是在学佛呀?都是信佛。你不明白,怎么去学,怎么去做呢?你不明白就去信,所以越信越迷,变得更愚昧。过去学佛的人是先明白了才去信,才去学。现在我们是不明白就去信,所以越学越笨。当然,过去的善知识特别多。现在善知识确实很难遇,即便遇到了,因为我们自己愚昧,也把善知识当成和自己一样愚昧,甚至比自己更愚昧的人,所以也就错过了。

  佛菩萨可不是看到众生无明、愚昧无知,才生起慈悲心,倒驾慈航来普度众生的,而是有人能识别他,他有知音,才会回来。大家都不认识他,都不认可他,他回来有什么意义呢?他是明师,是佛菩萨,大家却把他当作巫婆神汉来崇拜,他又作何感想?他会继续回来度这些所谓可怜的众生吗?

  不要认为你得到了佛法,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法宝,有几个人认识法宝呢?所以佛菩萨的面孔千奇百怪。由于他们的面孔千奇百怪,我们更迷失了方向,对佛菩萨更难以辨认。佛菩萨没有一个特定的面孔,我们如何辨别,如何鉴定他们做的是对是错,行的是正法还是邪法呢?是法住法位,以戒为师,用法来检测他。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