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盛夏,寻找另一种清凉(王小萱)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盛夏,寻找另一种清凉(王小萱)

   流火七月,正值暑期。名目繁多的夏令营花样翻新:英语的、音乐的、体育的、农村的、足球的、军事的、网络的、减肥的……不一而足。其中,一个名为“生活禅”的夏令营引起了众多在校大中专学生和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的浓厚兴趣。何谓禅?又何谓生活禅?寺院也能举办夏令营?带着种种不解和疑惑,甚至是一种神秘的感觉,笔者和许多青年朋友一样,走进了为期7天的由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赵州柏林禅寺承办的生活禅夏令营。走进生活禅:体验别样人生。

  提起寺院,人们印象中一定浮现出的是张爱玲笔下的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地诵经声,抑或是一些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看破红尘的出家人,或是一些迷信的求平安的善男信女这样的情景……但是,当走进位于河北赵县,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并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柏林禅寺时,看到苍苍古柏,魏魏古塔,听到悠扬的钟声,一种异样的感觉让人不得不去走进他,了解他。

  据介绍,柏林禅寺古称观音院,创建于东汉末年,是我国北方最古老的观音道场之一。晚唐时,禅门巨匠从谂禅师晚年住锡于此达40年之久,留下了不少像“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这样著名的禅宗公案,柏林禅寺由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一个重要祖庭。许多营员都说,走进这样的寺院,感受别样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能不说是另一种人生体验,希望能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用心去体悟,去感受。

  在开营典礼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说道:柏林禅寺已成功举行了九届夏令营活动,在海内外,在佛教界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它是人间佛教的具体体现,也是佛教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的有益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夏令营还是弘扬爱国爱教的一种好的形式。正信的佛教是摧毁目前*轮功邪教组织和邪说的一种最有利的武器。因此,生活禅夏令营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刀述仁副会长最后语重心长地对营员们说,本届生活禅夏令营还请来了国内各地著名寺院的法师和佛学专家为营员们讲课,让大家对佛教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希望大家珍惜这一殊胜因缘,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一定能分清邪与正,愿爱国爱教思想不断发扬光大。

  河北省民族宗教厅厅长鞠志强认为,九年来,生活禅以净慧法师所倡导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通过夏令营这种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立足于弘扬佛教文化,强调佛教的人间关怀,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使得佛教更加适应现代社会,贴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本届夏令营总导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赵州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在开营典礼上说:现在到处都在谈世界经济一体化,佛教也同样面临着“入世”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产生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宗教政策方面的保证,有了政府的积极支持,有了公众对佛教的正常理解,这些都是我们重新振兴中国佛教的有利条件。要努力创造条件,寻找机遇,让社会了解佛教,让佛教走入社会,从而使佛教融入社会,和谐社会,奉献社会,净化社会。

  最后净慧法师强调,本届夏令营营员大多是青年人,正处在吸收知识、充实才干、健康成长阶段,希望各位珍惜时代机遇,珍惜青春岁月,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做到像江总书记最近对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那样: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做到了这三条,也就是落实了生活禅、禅生活的基本要求。

  行住坐卧:像出家人一样的生活

  参加生活禅的营员,大多是第一次进入寺院,进入禅寺的最初感觉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内心清凉。据了解,本届夏令营有近700人报名,并且报名者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18-30岁左右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人等。但是,由于寺院条件所限,最后只录取了300多名营员。另外,还有20多位来自加拿大的青年朋友,在7天的难忘时光里,共同分享着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饱食禅悦法喜。

  刚刚进入生活禅夏令营后,寺院的法师即告诉营员们:你们已经到家了,在这短短的七天里,请暂时放下生活中的一切,安住下来。生活中的苦恼、生存的压力、内心的疑惑等都请放下,过几天出家人的生活,感受寺院生活的安详和清静。的确,从遥远的新疆、海南岛、广东及陕西、北京、天津等地,甚至漂洋过海的外国青年朋友们聚在了一起,依旧是相逢一笑的有缘人。其中,不乏来自国内重点院校的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共同感受着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和清凉钟声。

  寺院的一切让在喧嚣世间奔波劳碌的营员们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每日清晨4:30有寺院法师以打板为信号,僧众们开始起床,5时正式上殿开始诵经作早课,大约1小时后,集体排队顺序到“香积楼”(斋堂)过堂(用餐)。当然,在用餐时一定是食不言的,并且还有一定的用餐规矩。营员们住的那栋楼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云水楼,住的房间叫寮房,要求保持房内整洁,衣被叠放整齐。相互间沟通交流都是轻声细语,没有大声的喧哗和吵闹,时时关照内心,生活在当下。许多营员都对寺院内诸位法师的年轻和博学,以及仙风道骨的不俗气质产生敬仰之情,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另一种偶像。有营员表示,通过法师日常不经意间的行住坐卧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慈爱和内心的安详。通过法师带领营员们进行坐禅实修,也了解了生活禅的勃勃生机。

  坐禅,乍听起来,有些玄妙,更有些神秘和遥远。其实当你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它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坐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培养在工作中的专注和智慧。在一天的各种活动之后,学员们对坐禅的兴趣开始浓厚起来。伴着夜幕下点点闪烁的星光和身边的青翠古柏,坐在宽大的垫子上,按着寺院法师的指点,结跏趺坐,调身、调息、调心……静观自己身心的各种微妙变化,看着内心的各种念头生起、灭去,杂念逐渐澄清下来,内心深处的清静与安详在悄悄地滋长。从佛法角度讲,坐禅可以开发慧,可以调节精神,强健身体。当然,对女性美容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许多女营员对此喜爱有加。无论如何,通过几日亲自坐禅,使营员们对禅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获得了一种使身心健康自在的好方法。

  佛学演讲:开启智慧之门

  本届夏令营为营员们组织了多场结合当代社会生活,从佛教的角度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遍问题的精彩演讲,让营员们感受到佛法鲜活的生命力,以及人间佛教人文关怀的魅力。

  在21世纪的今天,累,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生活之累、工作之累、人际关系之累,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更多的冲突和矛盾发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家庭之间,人们需要更多心灵的沟通和抚慰,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自身工作事业的成功,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据有关资料显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不是心脑血管疾病,而是困扰人们的各种心理疾患,因此,佛法的智慧犹如清风细雨,在潜移默化中,化解着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来自上海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的王雷泉教授就佛教的信仰内核、社会层圈、文化层圈三个层面,用一个苹果的理论阐述了佛教是以怎样的方式和社会发生紧密联系的。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的吴言声博士在其精彩演讲中,以赵州公案为例,用“平常心是道”对现在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落实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生活禅理念,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诠释。另外,一些国内较大寺院的法师们以他们的亲身实践,向营员们做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演讲。其中,四川文殊院宗性法师的《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以及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妙华法师的《禅与心脑的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用生活中的常见实例,揭示了禅于人们心理的密切关系,受到广大营员的欢迎。

  除此之外,几日晚间在古柏下的“柏林夜话”,让营员体悟到了赵州茶的禅机、禅门公案的非凡智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首生活禅曲,让营员们感受到了心灵安住当下的喜悦。

  奉献人生:回归现实生活

  光阴荏苒,七日的夏令营生活转眼就结束了。通过7天的修学,营员们深深理解了该寺方丈对生活禅的解释,就是在生活中参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向上、向善的内涵,积极地投入人生。净慧法师在开示营员们时表示,生活的天地是广阔的,生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即包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情感生活,也包括道德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过一种自利利他的道德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有感恩的心,关怀的心,但又不怀有任何要求回报的目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就会很好地得到解决,大家就会生活在一种祥和的环境中。

  另有法师认为,在现代社会,环保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今天的社会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是一个强调经济发展的社会,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对自然环境的忽视造成的空气污染、沙尘暴等有目共睹。但是,外部环境的各种污染是人们能够看得到的,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疾患:焦虑、忧郁、烦恼、贪婪、自私等充斥着人们的内心,造成另一种心灵的污染,使现代人的心灵长期处在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它小到影响个人、家庭,大到造成社会上的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抢劫等丑恶社会现象的发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生活禅的精神和智慧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像一把钥匙,告诉人们怎样智慧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升人格,放下心灵重负和偏执,积极面对人生、奉献人生,作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有营员表示,七天的寺院生活,将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非常重要的一页,它使自己更看清了人生的价值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就像充了一次电,心胸变得更加豁达,也更自信。今后将会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尽心、尽力、尽责。可以说,这也代表了众多营员的心声。

  愿禅的智慧更多地点化我们的生活,在滚滚红尘中,愿我们的内心获得更多的清凉。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