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四节 观门修法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宋智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四节 观门修法

   进入止门後,虽初见实相,仍未全体呈观,故应须随顺护持:「任念运行,心勿倾侧之法,即置念於度外,任其所之。既不为念所左右,亦不勉使断绝,务使心如牧人任羊觅食,而续住於定。如是念将不起,心臻清净,而系於一缘矣。」此後又觉:「念犹闪动,有若流星。」应:「如前禅坐,相续安住寂静之境,名为寂静中住,尔时,清净无扰,如水静流。心任驰纵,心垢澄清。」

  此後心应持平,勿太张与太弛。再「念心离念,如草索裂断时,此节离於彼节之状。此法行者应以坚挠不屈之志,相续作意,心不他驰。以依上来教法,断念时,新生续生故。」

  这里的观法,基本上属於天台的从有入空观。所以文中又说:「上来教法止观双运,而新念生起,为定之障。」即要於无念之时,不再续生後念,则三心顿可了断。「观与能观,两俱遮遣,令心住於随顺寂静之境。此法名为令心断离一切想念,舍弃加行,如是离法,以草索之断裂喻之。」於离念之中,再把心「系於观与能观,如象之栓於柱後,如是,则气流各自储藏於自有之孔道内。由修此法所生果故,将见种种形相,或如烟雾,或轻清如『以太』,随得大安乐,如欲晕绝」。进入此境,已入圣道,但还须保护永住此境不失。故应注意:「观照身心能所俱遣,自觉轻安,如浮空际。在此境界,任何幻象异相之生,勿因爱憎而心起取舍。」不生取舍之後,「心寂生照,识亦随起,『能止』、『所止』,两相融即,前念後念,不再嬗递」。又:「以能止自起,不劳寻求,故名为识流相续,自然起行之境。」

  到此,胜妙圣心,如如不动,无身心有何感动,不起相应,惟此仅为消灭生死幻妄,以证实相的初步修法,但因念与不念之相,仍未真正融即,故仍须修以下还门。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