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五届寺院管理及分工(道智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五届寺院管理及分工(道智法师)

   道智法师

  (2007年7月20日上午于普贤阁)

  各位营员:

  昨天给大家介绍了礼佛、上殿、过堂礼仪以及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寺院的管理部门和寺院里出家众的一些分工。寺院里出家众是一个僧团,一般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在古代传统丛林,一般要求有四十八个执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现在这个时代主要的分工还在,比较微细的一些职责就不很明确了。

  寺院里的方丈,“方丈”这个词来自于《维摩诘经》,维摩诘老长者住的地方就是方丈。方丈就是寺院的住持所居住的地方,一般寺院里是叫住持,方丈是他的住处。住持是负责寺院所有的事务,比如说法,对常住、出家众,对信徒引导,做法的指导等。

  住持下面就是所谓的“四大班首”。四大班首是在寺院里辅佐方丈和尚。如果方丈和尚法务繁忙,没有时间,那就由四大班首来辅佐方丈,帮助方丈来讲法、引导学人。四大班首有首座,首座就是在禅堂里讲开示、讲一些仪轨,都是对出家众。现在因为寺院里面信徒很多,所以也对信徒说法,升座说法。首座下面是西堂,西堂也叫西堂首座,然后是后堂、堂主,统称四大班首。有这几个职位,每一个职位可以是多人,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在殿堂,在一些活动当中作为代表,作为领班。后来的学人,要向他们学习,由他们来引导。四大班首在寺院里面也是虚职,没有日常管理的职权,可以提供意见作为参考。

  班首下面还有八个执事,就是平时负责日常事务。第一单执事是监院,俗称“当家师”,监院师负责日常管理。我们柏林禅寺有五位监院,有负责财务的,有负责寺院里工程的,有负责对外弘法的,有负责佛教文化的。监院下面是知客,在寺院里负责日常接待来往的僧众、居士、信徒,接人待客在客堂。昨天、前天大家来报到,我们第一站是到客堂,客堂的地方也就是挂单的地方。我们到寺院里来,一定先要去客堂挂单。单,是指一个人在禅堂里面要有个单,现在我们说的“单位”也是出于佛教寺院里的“单”,他的行李很简单,一肩挑,也指的是他所住的一个位置,一小块、单位。在禅堂打坐,后面睡觉有一个大屋,所以出家众首先一定到客堂里挂单。知客师负责来往僧众,负责挂单,接待信徒,在知客下一个是僧值,在寺院管理上相当于警察,哪里有不如法、不规矩的地方,他就负责讲规矩、讲威仪。寺院里威仪、规矩,都由僧值师父来说。再就是维那,在寺院里面负责禅堂,也是负责教授仪轨,由维那教授仪轨、规矩,还负责殿堂的佛事法务这一块。丛林里面有“三纲”,就是三种师父的纲:班首师父是讲法之纲,维那师是讲规矩之纲,典座师是调理饮食之纲。丛林里三纲,班首师是讲规矩,维那师是行规矩,大家就按规矩这样去做。维那师下面是衣钵师主持方丈寮的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一样,方丈和尚有客人接待,通过衣钵师安排。过去方丈下面有八位侍者,衣钵师就是统一管理八位侍者,负责方丈的日常生活起居,分工比较明确。衣钵师也负责寺院全部的庄严法器,像我们这里大家可以看见,有些殿堂,桌子上放着的法器都统一由衣钵师来管理,衣钵师是在方丈寮主持事务。

  寺院里还有四大寮口。方丈寮,即衣钵寮;再一寮口是库房寮,包括柴米油盐,经济日常收入支出,全部由库房管理,所以当家师一般住在库房里;再有一个寮口是客堂,接待信众;再一个寮口就是禅堂,是一个大的寮口,寺院的规矩主要是在禅堂,外面的规矩很少,禅堂里的规矩是相当复杂细致的。这些规矩都是由开悟的祖师大德定下来的,是引导学人如何修行,按这条道路去走,循规蹈矩去做,对学人是非常有帮助的。衣钵师再下是典座,典座师负责调理饮食,我们吃饭一日三餐都是由典座师调理。再一个就是寮元,寮元师父是负责安单,出家众来挂单,登记由客堂领送到寮元师那里,负责安排住的地方。我们现在的寮元师安排住处,主要是安排接待僧众;来往的在家信徒,现在是由云水楼服务处的居士来安排。寺院还有副寺,相当于副监院,也就是管财务这一块,一个是出纳,一个是会计。寺院里主要是这几位执事来负责日常这些工作。各个部门由监院统一的负责管理,各部门各负其责,监院中间去协调,有大的事情通过方丈,方丈和尚可以召集寺院里主要执事开会。所以寺院里面不是一个人能做主的,一些事情都是要大家出意见的。有些非常小的事情各部门各负其责,大的事情都要统一召集大家商量,然后决定。寺院的执事的分工比较明确。

  再一个,在一个寺院里面,出家众穿的衣服颜色不一样,有的人很调皮地问,是不是穿衣服的样子、颜色有职位的区别,等级有差别?其实,样子都是一个样子,颜色一般有黄色、黑色、咖啡色、灰色。出家衣叫染衣,我们是剃发染衣,就是衣服颜色不是很鲜艳,不是很好的,在佛陀时代都是去找一些死人的尸体的衣服。我们现在衣服拿来穿以后,按照我们佛教的戒律,在不明显的地方用墨汁染一下,破这个好相,如果很好,你心里就会贪染这些。我们现在的长衫,前面有很多的条纹,有的说是代表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我们穿的短衫,是太虚大师所改革的,我们就称它“太虚装”,相当于便服一样。只要出了房间就得穿长衫,不可以穿短褂,要穿长衫出门。上殿要穿海青,俗称袍子。海青是一种鸟,它的翅膀很大,相当于原来的汉代的服装,原来这个袖子是开口的。我们看到电视里的服装是开口的,不是缝起来的。梁武帝有一个皇后诽谤佛教,梁武帝本人是很恭敬佛教的,志公禅师是个开悟的人,皇后要看看志公禅师的道行到底有多深,就请志公禅师率领弟子来应斋,她的包子是肉馅的,看这个禅师吃不吃。志公禅师打坐入定就得到这个信息,就告诉他的徒众,把这个海青的袖子缝合起来,里面带几个馒头,进宫时就吃自己带的馒头,把肉包子装在海青的袖子里。一般上殿、诵经、一些大的活动时穿海青,一般也是尊重老传统,老的丛林里灰色、灰布色,现在有咖啡色、有黑色、有黄色的海青。平时住持上殿穿着黄色海青,听师父讲,八十年代初,文革刚过,与南传佛教开始往来,因为南传佛教的衣服是黄色或红色,一般黄色居多,我们国家都是粗布的,非常旧的。当时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也要负责接待的师父穿黄色的海青。所以慢慢地寺院里有黄色的海青,有大的活动,比如讲经,大的法会,住持师父都是穿黄色的海青。海青演变成上殿的服装了。我们平时上殿还要搭一件衣——袈裟,也叫七衣,搭七衣上殿。五衣呢,也叫劳作衣,是劳动时穿的,因为很不方便,但是现在有的寺院还是按佛陀所制定的穿著。福建的潜兴寺学戒律的道场,还是按照律仪去做。再一个衣就是大衣,就是祖衣,条格非常小。我们现在看到这件衣,一块一块的,像南方的梯田一样,所以出家众的衣服也叫福田衣。佛陀看到这个田相,就告诉阿难,怎么样按照这个田相去制作衣服,阿难领会佛陀的意思,回去就做。大衣呢,在寺院里面住持上殿时穿。我们寺院的老和尚、大和尚搭的衣,都是咖啡色、棕黄色的,这都是虚老的家风,因为我们老和尚是虚老的弟子,继承老和尚的家风。祖衣红色的,一般都是皇帝赐的紫衣,所以听老和尚讲虚老没有搭过红衣,但是虚老赐给老和尚一件红衣,老和尚在1991年传戒时搭过一次。所以我们继承虚老的家风,不搭红衣。我们大家看到,搭衣上殿,不是红色的,黄色也就是不像红色那么的高贵,而用黄色、咖啡色。我们平时在寺院做法事的时候,代替方丈的法师也可以搭着祖衣。

  再一个就是寺院里,我们看见师父、大和尚挂念珠,这个挂念珠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一般就是一百零八颗,一百零八颗居多,佛陀专门讲了一部关于念珠的《念珠功德经》,菩提子的念珠是功德最大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代表一百零八种烦恼,念珠好比我们的烦恼,中间有一根线,代表佛法,用佛法智慧去解决这个烦恼。一般的念珠也叫数珠,念佛、持咒用来记数。我们在寺院里挂念珠,不是随便拿去挂。一般住持、退居老和尚、当家师父、知客师父可以挂念珠。还是有讲究,我们看,像我们大和尚有一个很长的花,编起来在后边,大和尚和老和尚挂念珠穗子在后面,寺院里的知客挂在左肩,当家师挂右肩,这个可以看到职位,一般清众是不挂的。长念珠都是在房间里自己念佛用的,平时一般拿一小的手珠用。长念珠经常念佛的时候用,经常念佛念咒,所以有很大的加持力。念珠也是一种法器。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