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能弘法师:第三次闭关随笔 生命随笔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来源:   作者:能弘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弘法师:第三次闭关随笔 生命随笔

 

  古人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今人多欺蒙拐骗、巧取豪夺、假冒伪劣、以权谋私、不顾道德,可说堕落之甚!

  佛陀说谋生手段应是“正命”,即在正见的指导下工作生活。正见即因果、无我、苦、无常等真理,一个人明信因果,自然持好戒律,不会以杀人害命、偷窃抢劫、哄骗诈取、敲诈勒索、假冒伪劣、以权谋私、邪淫妄语、外道邪术等去工作生活的;一定是具足惭愧,崇尚道德,向善向上,正当的工作、生活,以恰当、合理、符合道德公理的方式赚取生命之所需,而尽好社会人生之责任义务的。如果一个人更进一步的具足无常、苦、无我的觉悟,则能更进一步的无私无我、不计得失、看破放下、随缘自在、不贪嗔痴,而为人处世自是道德圆满,人格高尚超然了!

  人能看破放下,随缘自在,自然得失不存于心,而超然物外,道德高尚了!苦恼、困扰自然减少,心安理得矣!所谓无为无不为也!

  人若落有为,不免有私,有私则利字为头,巧计谋划,得失是非滋生,苦恼、困扰安免?

  无私境界有高低——世人之无私没有空性正见,依然痛苦烦恼,因为落在事相分别上,实是在假相上作为;出世之无私在性空正见上,看破放下,时时以般若观心实相,不住诸相,无住生心,清净自在,远离苦恼。

  放弃过去的浅陋,超越过去的执著,人才会真正进步。不要沉醉于过去的成绩而止步不前。

  直心是道场。为人处世纯一直心,不谄媚狡诈,不贪嗔邪慢,依自性真心而行,虽暂不为世人所理解,但也于良心道德无亏。若是违背真心,附和众言,媚于世人,纵有威望,也是道德之大贼!

  真正修行在于正见、正念,时常省思、观照,令自己于戒定慧日渐成长,并非做样子媚世人;如果装模作样,内心实无省思、观照,只是为名闻利养而做作,实与窃贼无甚分别!

  为人质直,动机纯善,纵还有缺点也是可贵。

  为人狡诈,功利主义,纵满口仁义,也是可恶。

  当然,要圆满,还须消习气。

  为人之成就并不完全在事业上看高低,还要从人格上观如何,若只顾外表之荣辱得失,却不省察自心,往往是以人格做代价,换得暂时泡沫般的五光十色,实在是得不偿失!

  人有贤德,自然有福,自然被人尊敬,自然吉祥、康宁、长寿。若人尊贤德,人自安宁、自利利他;若家尊贤德,则家自和乐、兴盛;单位尊贤德,则单位发达、顺利;一地一域尊贤德,则其地其域民风淳朴、和谐;一国尊贤德,则天下太平、人民幸福。体天地之心,与宇宙一体,从贤德开始。有大志者当省思之!

  生命有很多方式,只要是依循真理就是正确的,无需要去跟人比较或徘徊。自信、勇敢的走适宜自己的道路吧!坚持到底,必然成功!

  每个人身上都具足十法界(六道加四圣)的种子,是佛是魔,是地狱是罗汉,完全靠自己的发心和行动。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权利去实践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做什么成什么,完全在自己。

  如果我们选择成就圣贤之人格、理想,那么应时时以祖师大德、佛菩萨的伟大事迹和智慧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和力量,不断的向菩提道前进。

  当我们坚定地确立了目标后,接着就是依三士道的方向落实戒定慧三学,即使前进的过程有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战胜自己的怯弱,必定完成圣贤的理想!

  世间的万象不离因缘,其间实无我可得。行动产生结果,什么样的行动由自己决定。

  我们的命运由心态、思想、行为、性格造成,根源即是一念心,如何当下扭转凡夫心,成为佛菩萨圣贤之心至关重要!

  不论处何境缘,都不应忘失正见正念!

  虔诚、恭敬的供佛、念佛、拜佛能得福报也能获得加持。一分虔诚得一分加持,一分恭敬得一分福报;万分虔诚得万分加持,万分恭敬得万分福报。

  断恶修善持戒律,清净自心修定慧,这是诸佛的教导。

  听从佛陀的教导,落实佛陀的教导,乃是对诸佛最大的虔诚、恭敬。

  以出世圣贤人格为榜样,完善自己的人格。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自己具足出世圣贤的种子,只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点,即能成就出世圣贤之品格。人有无限的潜能,不应看轻自己,虽然不必要自高自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或者因为别人的语言而自卑或自傲;不要因为任何人的话而动摇自己的信心,别人的话正确与否,应当理智的思考,不要因为任何人的话而左右自己的命运,成功的人生由自己掌握。如何成就出世圣贤人格?佛法以戒律道德、定力、智慧三学为工具,通过向上心、出离心、菩提心的发心和完善过程,即能成就圆满的出世圣贤人格,而此过程的每一步努力都会令自己的人格道德逐步提升、完善。

  古今豪杰只是过眼云烟,功名富贵转眼即逝,只有自心灵明非有始终。认得

  本心,则天地变幻而不为所动,是非人我皆如风消散矣!

  自私、自我越小、越轻则奉献越大,道德越高,修养越深。

  自私、自我越大、越重则奉献越小,道德越低,修养越浅。

  人往往认为自私是聪明,不知自私实是自己成就的最大障碍。

  对这个世界挂碍愈多,烦恼也愈多,心无法平静。假如我们忽然死了,还有什么可挂碍的呢?

  人生有很多欲望,应该把追求等而下之的欲望转向追求善的、崇高的理想,如此则不会浪费精力、浪费生命。有善的、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人只要在正确的指导下,契而不舍的努力,必将成就。对这个世界有巨大奉献的人们,都是有善的、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成就的,我们可以看历史上的高僧大德,还有一切仁人志士们。

  从一个人的外表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善是恶并不完全圆满,因为一个人的内心在当下是善是恶至关重要。所以因果还要从动机上觉察,心的思考、决定是否符合因果,是否符合戒律,是否道德、如法;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是否适当,从短暂乃至长远上是否自利利他,这都是需要省思的!因为业分身、口、意,而有令人看得到的有表业(说话、做事、念佛……),也有令人看不到的无表业;无表业有依戒律受持,乃至修定形成的律仪无表业;也有不守道德,由种种恶习形成的非律仪无表业,还有中性的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业。那么表面的有表业固然可令人知,有的确实是善,有的确实是恶,但也有蒙蔽性的,表面是善但内心的无表业却是非律仪的恶在作用,有表面是恶的但内心的无表业即是律仪的善的行为,所以,不能完全根据表面的行为即断定一个人的因果。

  那我们也要警惕:不要以为表面的行为(有表业)而忽略内心的无表业,否则是自欺欺人!不单表面要做好,内心也要做好;不单内心要好,外表也要做好(因为外表与人沟通,需注意方式)。因果微细,丝毫无爽!

  善恶业都有各自的果报,而无记业没有善恶的果报。身口之业有意业为先导,但意业本身可单独造,故此当下观照三业实为重要,而三业以观心为主,自心做得主不被习气、业力愚弄,自然离苦得乐。

  对身心健康有帮助:适当的饮食,适当的睡眠,适当的活动,清新自然、适意的环境,良好的精神追求。

  贪吃会导致胀肚子、不消化的痛苦,以此类推,于日常生活中应经常观照“贪”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从而放下“贪”的恶习,保持知足、寡欲的安详、自在!

  微笑能让人快乐,好书能让人健康、充电。

  向善向上的传媒能让人受益,身心健康成长,功德无量。杀盗淫妄、低级下流的传媒能使人堕落,残害人的身心健康,罪过无量。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