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5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5
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灭诸法诤乱。何等诸法?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诸盖、结、使、缠;我见、人见、众生见、断见、常见、垢见、净见、有见、无见,如是一切诸见;悭贪、犯戒、瞋恚、懈怠、乱意、无智;常想、乐想、净想、我想,如是等爱行;着色,着受想行识,着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罗波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着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着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着一切智、一切种智,着涅槃;是一切法诤乱,尽能消灭,不令增长。
「譬如有药名摩祇,有蛇饥行索食,见虫欲啖,虫趣药所,药气力故,蛇不能前,即自还去。何以故?以是药力能胜毒故。憍尸迦!摩祇药有如是力」,这是说的譬喻。
「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若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若有种种斗诤起,欲来破坏者,以般若波罗蜜威力故,随所起处,即疾消灭,其人即生善心,增益功德」,这是从正面说明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的威力,能够灭除去一切斗诤的事情。这个「即生善心,增益功德」,是说来破坏般若波罗蜜,学习般若波罗蜜的菩萨的道心的人,使令他转恶为善,成为佛教徒了,或者是他就是退回去了。
「何以故?」昨天是讲到这里,「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灭诸法诤乱」,这是第二科,再进一步的来解释它的道理,说这个般若波罗蜜为什么有这种威力?「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这个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他能够努力地不懈怠,学习这个般若法门,是有这样的威力,能消灭一切法的诤乱,一切法里面的烦恼。前面的文是说人的烦恼,就是有魔、或者魔民,或者是外道的梵志、或者是增上慢人,这三种人来破坏菩萨的道心,能够为般若波罗蜜的威力,把他消除了。这下面呢,就是学习般若法门的人,能消除菩萨自心的烦恼,这个是要更大的威力,才是可以的,是这样意思。
是能灭诸法的诤乱,这个「诤」,这上面有个言字边,好像语言上的冲突,现在这里是内心里边有冲突,这个言实在就是心,若没有心,是不会说话的,这个心里面自己和自己有冲突,那么就是不寂静,所以叫做「动乱」,有这种事情。
这个般若波罗蜜的威力,不但能消除外来的这些诤,现在还能够消除学习般若法门的人内心的诤乱,这是把下边这段文的大意先标出来,下面就详细解释。
「何等诸法?」能灭诸法诤乱是什么事情呢?这是个问。「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这个淫有两种:一种是你有淫欲心,这是一种;第二有淫欲的事。现在这是说淫欲的心,这个就是贪欲,这个贪欲心呢,当然这里,这个字就指男女的欲。欲界里边的众生,完全都有这件事,不管你是天、你是人、你是鬼神,乃至畜生,通通都有这件事。那么无始劫来就有这件事,所以一切众生,这一方面的烦恼是很深、很厚,很不容易调伏的。
这个「怒」就是愤怒,瞋心,违背了自己的愿望,不满足自己的意,不满意的地方,都是心里面不高兴;也有轻微的、也有是重大的,都不一样,这一样烦恼也是很厉害的。
这个「痴」,就是不明白道理,有各式各样的错误的执着,那么都是属于痴,其中最严重的痴,就是不相信有善恶果报,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相信这件事,明知道这件事将来会有罪过,但是还是要去做去。当然有贪、瞋的部份,最严重的还是愚痴的关系,明知道将来有后患,但是还是要做。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世间上的事情有所执着;这个圣人知道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一切法的虚妄不真实,是圣人的智慧才能知道的,我们凡夫都是执着是真实的,连做梦都认为是真的。圣人才能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的,凡夫也不知道是空,也不知道是虚妄,认为是有,而且是真实有,于是乎就会引起很多淫、怒、痴的烦恼。
「乃至大苦聚」,前边的淫、怒、痴、无明,这是内心的烦恼,这个「乃至」就是里面略掉了一部份,略去了什么呢?就是由淫、怒、痴、无明发动出来的业,发动出来的行为,或者是做善事、或者是做恶事,都是由无明烦恼发动出来的。我们一般的世间的善法,除了佛教徒稍好一点,如果不是佛教徒,就是做善事里面还是有无明的,也是有淫、怒、痴在里面;如果你问:为什么做善事也是无明呢?其实很明显,人与人做善事,在里面做做,大家就冲突了,为什么呢?就是里面有无明,也是有淫、怒、痴。那么由淫、怒、痴、无明发动出来的行为,就是业力。这业力这件事,就是佛法里边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件事,就是你的语言,你发出来的行为,在时间上剎那剎那就过去了;但是过去而没有过去,就是你在说话的时候,你在表现出来各式行动的时候,就是造成了一种力量,在你内心里面储藏起来,将来这个力量就会发作出来果报的,有这件事。
当然佛法是这样讲,我们中国哲学呢,没有说那么明白,但是也有这个味道,好像是《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这个话也表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有这种意思。但是说得不像佛法说那么明白。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一家里面的人会做种种利益人的事情,将来会得到幸福,那么谁得到幸福呢?譬如说他父母做了很多的善事,寿命到了,父母都走了,谁来得这个果报呢?他的儿女,由他儿女来承受他的父母、或者他的祖父母所做的幸福,去得那个果报,我们中国的儒家的人这么讲;「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的先人做了很多罪过的事情,那么他自己死了,他自己不负这个责任,将来这个果报他自己不管了,给他儿女,他儿女去承受这个后果。当然这是我们中国人古代的,也应该还算是有智慧的人,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对于中国人,我认为影响还是很大的。哎呀!这样子啊!那我希望我的儿女幸福,我不敢做恶,我要做好事,应该是这样;但是也有人不相信这件事,那就是做恶了。
但是佛法的意思,谁做这件事谁负责,你做这件事你负责,我没有做我不负责的,我将来我不会受这果报的;父母做善事,父母受好的果报,儿女不能受,佛法是这样的,谁做谁受,谁不做谁不受的。但是当然有的事情也有点不同,就是多少个人,大家合作共同地做这件事,那将来的果报就是大家共同的来承受了。
我看见报纸上有一件事,可能这件事在七七事变之前,就是日本没有侵略中国之前,有个南天王,中国有个南天王,在广东做省主席的一个人,姓陈,姓陈吧?这个人。他有一个小太太,当然大家一定是感情好,但是有的时候也是不好。有时不好,就把她驱逐了。把这个小太太一驱逐,他的官就向下降,这个财富也就减少,就是开始倒楣了;也有人说是,你把你的小太太请回来就会好,那么他就试一试,就把这个太太又请回来,请回来就升官,就发财;后来又是不对劲,又驱逐,驱逐,又是倒楣,就是这么几次,就感觉到非要和她在一起才可以,才能够有很多吉祥的事情。我看见报纸上有人写这篇文章。
那么在佛法上怎么解释呢?这就是共业。前一生大家在一起做功德,今生得果报的时候也要在一起,也要共同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夫妻也有共业,儿女、朋友也是有共业,如果没有共业,不行,没有共业,不能做夫妻,没有共业,也不可以做父子、儿女,也不可以的,也都是有共业,但是共业是有时间性的,有时间性的事情。说是他父亲眼睛痛,他儿子眼睛也痛,那医生说这是遗传的,但是他父亲不承认这个事情;但是在佛法来说呢,不是遗传,就是共业,以前共同的做一些有过失的事情,将来就是共同的受这种果报,佛法这样讲,我感觉佛法是合道理。你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情,将来你得到幸福,我没有做,就是没有这回事,我若做,也会得到幸福的果报,这样子比较合道理。说是我的祖先做的福德,他死了,他自己不去受果报,我来承受果报,这个事情就是不合道理。那么在佛法里面是这样讲,就是自作自受,这是合道理的。
所以这上面说:「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这个「乃至」就是个业力。
我听有一个人说,在伦敦一个什么学会,征求有智慧的人,你证明有业力的存在,我给你多少英镑,在一个杂志上来征求这件事。因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对于这方面是没有异议的,大家都同意这个说法,都是有业力的关系。
「乃至大苦聚」,就是前面是淫、怒、痴、无明是烦恼,烦恼而有业,由业而得果报,就是大苦聚。这个「大苦聚」,不是一般的苦,很苦很苦啊,那当然是到地狱去、或者是到饿鬼的世界、到畜生的世界去受这种苦。
我们再讲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件事可能是佛灭度后了,有一位大阿罗汉叫祇夜多阿罗汉,他是在北印度。这个南印度有三个比丘,闻名这个祇夜多大阿罗汉有大威德,能教人学习圣道,所以他就从南天竺,就是到北方来,来拜见祇夜多阿罗汉。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不是平地,是个山坡吧,这个庙就是在这里住,就看见一个老比丘很瘦,在那里烧火,或者是烧饭,为大众僧服务,做这个事情。那么这三位比丘就问这位老比丘:我们是来拜见祇夜多阿罗汉大德,不知道他在那里住,我们想去拜见他。说:他在第三层窟,地窟,窟窿的窟,就是第三层,这是地面上,到第三层去,你到那去拜见他。那么这三个比丘说:好!就是走、走,走到第三层了,一到那看呢,还是那个烧火的老比丘在那里,这心里面感觉奇怪,我们走路的时候,就是我们三个人,没有看见别的人从这地方走,怎么会又看见您在这里呢?您就是祇夜多大阿罗汉大德!说是您有这么大的威德,怎么还在那里烧火呢?做这种事情?那么这个祇夜多阿罗汉说:如果我这个身体可以烧的话,都可以为大众僧服务,把我的身体烧了,来供养大众僧,何况只是烧木材呢?怎么不可以烧呢?这样说,这三位比丘听见这个话,心就感觉到有甚深的感动。
那么祇夜多阿罗汉说:生死大苦,要发道心,要用功修行!这三位比丘说:生死有什么苦呢?么祇夜多阿罗汉说:我自己回想我自己,我过去我五百世做过狗,做狗五百世,这五百世,应该时间也很久了,只有吃了两餐饭吃饱了,五百世做狗这么长久,只有两次吃饱饭,吃饱了,其余的时间都是常是饥饿。不过现在有钱的人养狗可能不同,可能好一点。但是这狗怎么那么久,就是两次吃饱,怎么回事情?您可以详细说一说吗?说:好!我说给你听,有一次呢,是遇见喝醉酒的人呕吐,于是我饱餐一顿,这样子;第二次呢,是两夫妻,这个丈夫到田里面去种田,这个太太在家里面烧饭,饭烧好了,她有事情出去了,那么我就到厨房去,就把她烧的饭……,是那个瓦煲,口不是很大,它就把头伸进去吃饱了一顿,但是想要把头退出来的时候,就退不出来了,退不出来,一直在那儿还是想要退啊,这个时候她的先生从田里面回来看见了,拿着刀,不知是一刀、两刀,还是几刀,就把它头砍断了。我回想我五百世做狗,只有两次吃饱了,就是这样子,你说苦不苦?这还是做狗啊,我看还比在野外里面,做那野兽可能会好一点,可能还好一点。
我们不学习佛法,不知道有六道轮回的这种事情。学习佛法才知道佛菩萨开示我们,由烦恼、没有智慧,去做有罪过的事情,然后就去受果报,受苦;做人是好一点,但是你现在看见报纸上有战争的时候,这个飞机扔炸弹,轰炸的时候,人苦不苦?
所以这个「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我们在做人感觉到很好,但是要想一想,做错事将来到三恶道是很苦的。
现在这里说学习般若波罗蜜能灭除去一切法里面的问题,能灭什么呢?就是能灭除这些事情,灭除去淫、怒、痴和无明,灭除去这一切罪过的行为和语言,灭除去大苦聚,使令我们没有惑业苦,能得圣道了。
「诸盖、结、使、缠;我见、人见、众生见、断见、常见、垢见、净见、有见、无见,如是一切诸见」,这下边就详细的说这个无明。「诸盖」,这个很多的盖,这个盖就把它盖住了,遮覆住,里面的事情显现不出来,就是我们这个烦恼,有了烦恼的时候,这些有功德的事情显现不出来,所以叫做「诸盖」。这个地方再多说几句。
经论里面说有五种盖:第一个是贪欲盖,贪欲盖当然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五种,这五方面的欲,其实呢,主要还是男女的欲,这个呢,能障碍你不能够修学善法,可是经论上说障碍是什么?就是不能出家,你想要出家,这个欲障碍自己不能出家,这贪欲盖;第二个是瞋恚盖,就是不高兴、愤怒,出了家以后,说我能把欲放下,我出家了,出家了,还有瞋恚盖,瞋恚什么呢?出家要受戒,要持戒清净;如果犯了戒的时候,同梵行者,就是也是出家人,看见你犯戒了,就是举发你,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你做了什么错误的事,向大众僧举发你,那么这个犯戒的人心里头愤怒,就是不能忍受这一点,那么这就是盖。你若是承认这一点,向大众僧忏悔,那么恢复清净,这好嘛;但是你愤怒:我没有!我不承认!这也是盖,这是瞋恚盖。
还有一个惛沈睡眠盖,说是我又能出家,我能持戒清净,就算是有违犯,别人举发我,我承认不对,我不要愤怒,我忏悔清净,我好好努力的修止观;但是你修奢摩他止的时候,就打瞌睡,惛沈睡眠盖,坐在那里打瞌睡,这个奢摩他的止修不好,也是被障住了,这是惛沈睡眠盖。
第二个呢,是掉举恶作盖,这个掉举,就是掉动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回想自己以前得意的事情,在那坐的时候,本来是修不净观、修无我观、修四念处,忽然间有妄想,想以前的这些可爱的事情,这些如意的事情,这叫掉举。这个恶作是什么意思呢?恶作就是做了一件事以后,后悔,我以前不应该这样做,也可能是做好事,后悔了;可能是做罪过的事情,后悔,都是有的,这个后悔也障碍你,这两件事:一个恶作,就是后悔的意思,这个掉举,这两个呢,是障碍你修毗钵舍那观,修毗钵舍那观应该是修无我观、修无常观、修毕竟空观,不修观,去打妄想,那么这个观修不来,被障碍了。
这也是,这是贪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最后是个疑盖。说我把这些事情,这些盖都没有,我用功修行很好,但是你若不多听闻佛法、不深入地学习经论,出现一件事,自己疑疑惑惑的,不知怎么回事,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疑盖,疑惑也是障碍。所以能把五种盖都解除去,那你就成功了。这是「诸盖」,各式各样的烦恼障碍你不能够修学善法,这是诸盖。
「结、使、缠」,这个「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各式各样的烦恼,烦恼令你苦,这叫做「结」。这个「结」就是令你……,「结」是和合的意思,你有烦恼的时候,就是与苦和合,就是招惹来很多的苦恼。「使」,「使」这个字也很有意思,就是你的智慧做不得主,这个烦恼驱逐你,叫你这样,贪心来了,随着贪心去了,瞋心来了,随着瞋心去了,这个嫉妒心来了,随着嫉妒心去了,你本来也可能有一点正念,但是你做不得主,你被烦恼所驱使,所以叫做「使」。这个「缠」呢,还是各式各样的烦恼缠缚住你,你想要解脱很难的,不容易解脱。这是说这个烦恼的相貌。
「我见、人见、众生见」,这也是烦恼,但是这个烦恼呢,前面的烦恼多数属于感情上的烦恼;这个「我见、人见、众生见」,是在理智上的烦恼,理智上是什么烦恼呢?什么叫做「我见」呢?我们这个生命体里面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成分组成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当然就是有老病死;有的时候健康、有的时候不健康,有的时候有病了、有的时候又没有病了,终究有一天完全老病死,就是这样子。这个「我见」呢,就在老病死里面有个不老病死的、常住不变的,这是「我」,那个老病死不是我,色受想行识不是我,这个不老病死的,那个常恒住、不变易,那个是我,这叫做「我见」。「见」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见」这个字,实在就是智慧,他的智慧见到这里,这里有个「我」,这个身体是我的住处,这身体不是我,但是里面另外有一个常恒住、不变易,这个是我,这叫做「我见」。
我们中国哲学,我看不明白的说出这件事来,这是印度的哲学。我们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智度论》、学习《瑜伽师地论》,佛法是无我论,无我,这是佛法的理论,不承认有个我的,但是这个印度的外道,认为有一个我。
「我见、人见」,这个「人见」是什么呢?这个印度的外道也承认有生死轮回,跑到地狱去了、跑到天上去了,但是我是没有变易的,身体是有变易,就像人住房子,这个房子坏了,我再另外造一个房子在那里住,那个房子坏了,我再另外找一个房子在那边住,我永久是不变的,是这样意思。那么这个「人见」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六道轮回里边,我现在是人,是这样意思。这个「众生见」是什么意思?就是过去,做人以前,从久远以来,我受了很多的生死,也在天上,忽然间在人间、跑到地狱去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生死,叫做「众生」,这指过去说的。那么在佛法的态度来说,这都是烦恼,这都是愚痴,根本没有这个我可得的,是这么意思。
这个「断见」,这个「断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些人不承认有生死轮回这件事,人死了以后就完了,就结束了,那么就叫「断见」。不承认做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做善也好、做恶也好。我开枪,我要下命令,那么死了以后,没有事,这是「断见」,这是粗显的断见;若是微细的断见,前一剎那的东西,后一剎那就没有了,这也是断见。
这个「常见」,刚才说是有个我,我是常住的,这就是「常见」;如果说是你看这个光明,前一剎那的光明,前一剎那它不灭,能够到第二剎那、第三剎那,那这就是「常见」,这是比较微细了一点。
「垢见、净见」:「垢」就是污秽嘛,但是这里面是说罪过的事情,做罪过的事情,我们没有学习般若法门的人,我们认为,哎呀!这个人有罪了,你执着他真实是有罪,这叫做「垢见」。「净见」,说这个人他不做恶事,他能受持三皈五戒,修学十善,他能够做种种功德,你也认为是真实的,那叫做「净见」,执着这件事是真实的。
「有见、无见」,看见一切事情,有这么一件事,你认为是真实的,那么就是「有见」;这件事没有了,你执着是真实的,这叫做「无见」。只要有执着,都叫做「见」。
我们普通人,虽然是也有执着,但是这个执着,除了贪瞋痴烦恼以外,我们这个执着多数是轻微的。这个「见」有坚固的意思,他对于这件事特别有研究、有见地,你不可以说他不对的,他有道理说出来,他会说出种种道理来成立他这个见地的,这时候叫做「见」;如果我们对于那件事没有学习过,别人说是白的,我只好听着,你说是黑的,我只好是听着,这样情形不能称之为「见」的,是这样意思。
「如是一切诸见」,像前面说的这么多的见,很多很多。这是结束前面这一段。
-----------------------------------------------------------------------------------------------------------------
-----------------------------------------------------------------------------------------------------------------
- 相关文章
- 宽运法师: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五)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