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髻智比库: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 第四章 弘法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2日
来源:   作者:髻智比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髻智比库: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 第四章 弘法

 

  引言

  初转法轮之后,佛陀便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之弘法生涯。本章所记录的便是佛陀在这一时期初阶的历程。从中可看到作为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教育家与组织者,佛陀不但在民众中迅速地建立起威望,而且在很短的时期内便使僧团从五比丘增长到上千之众。

  本章的内容包括最早的信众、比丘与阿罗汉,以及他们在佛陀的教导下觉悟的过程,从而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广为流传的佛教故事也收录在本章中,富家子耶舍见侍女夜睡现秽状而出走;佛陀以神通度化顽固的优楼频罗迦叶;三魔女妄图诱惑佛陀;以及频婆娑罗王献竹林园等。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这些源于巴利原典的故事,在内容上与后来其它出处的情节常有出入。以夜睹侍女秽状而出走的故事为例,巴利经藏中讲的主角是耶舍尊者,而后来一些传说则将其转换为佛陀本人。本书也因此为那些有意探究寻源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机会。

  耶舍(Yasa,古音译:耶舍,耶输陀)的出家因缘

  优婆离:那时,曾有位同族的人耶舍,父亲是位商人,他从小在奢华的环境中长大。耶舍有三个宫殿,一个供冬季使用,一个供夏季,另一个则供雨季之用。在雨季的宫殿里,有清一色的女性为他歌舞作乐。在这四个月里,他从来不下楼到别的殿去。

  有一次,耶舍沉溺于五种感官欲乐中,虽然当时天色尚早,但他不自觉地睡着了,那些在旁的侍女也跟着进入梦乡。待耶舍一觉醒来,剩一盏常明灯还亮着,满眼看到的尽是睡着了的侍女。其中有人或把琵琶夹在手臂下,或把小鼓夹在颏下,或把乐鼓夹在腋下。有人或发乱不整,或口水流溢,或喃喃呓语,那景观让他联想到冢间。这不堪入目的情景震撼了他,不由从心底感到厌恶,大声感叹到:「可怕啊!可恶啊!」

  然后,他套上金拖鞋,走向房门。这时非人为他把门打开,不让任何人阻扰他离家出家。他走到了城门,非人又为他把城门打开,不让任何人阻扰他离家出家。

  他走到仙人住处鹿野苑时正是黎明时分,世尊早起后正在空地上来回地经行。当世尊看到耶舍从远处走来,便停下脚步,坐在为他设好的座位上。在离世尊不远之处,耶舍不由地喊道:「可怕啊!可恶啊!」

  世尊对他说:「这里不可怕,这里不可恶。耶舍!你过来坐下,我为你说法。」

  他想:「看来这里不可怕,这里不可恶。」于是感到快乐并满怀希望。他脱下金拖鞋,走上前去,敬礼世尊后,坐于一旁。然后,世尊依次为他说法,也就是开示布施、持戒、升天;解说感官欲乐的过患、邪害与杂染,以及出离的安乐。当他看到耶舍的心已纯熟、调柔、离障、热切并充满信心,他便传授耶舍诸佛所特有的教诫:苦、苦集、苦灭与灭苦之道。正如一块已去除所有污渍的洁净布料,能迅速且均匀地吸收染料,耶舍坐在那里,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凡是生法者,即是灭法。」(Vin.Mv.1:7)

  最早皈依三宝的在家弟子

  后来,耶舍的母亲前来他的宫殿,见不到耶舍,便告诉丈夫说:「你的儿子耶舍不见了!」

  这位商人向四方派出使者,然后自己到仙人住处鹿野苑,看到金拖鞋的鞋印,他寻踪而去。世尊看到他,心想:「让我以神通使这位商人虽坐在这里,却看不到耶舍也坐在这里。」世尊于是显现神通。商人来到世尊跟前便问道:「世尊!您可见到耶舍吗?」

  「请坐!也许当你坐在这里时,你会看到耶舍也坐在这里。」

  他听到此言心中欢喜,敬礼世尊后,坐于一旁,世尊于是像对耶舍那样开始对其父依次说法。商人因而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并超越疑惑,弃除犹豫,获得不坏的信心,依世尊的教法修行,再不依其他因缘。他说:「世尊,真是神妙啊!世尊,真是神妙啊!世尊以不同的方法清楚地阐释法,如扶正倾覆,或能揭露覆藏,或指点迷津,又如于黑暗中提举灯火,令有眼者见色。我要皈依世尊、法与比丘众,从今日起,请世尊接受我为尽形寿追随世尊的弟子。」如此,他成为世间第一位皈依三宝的人。

  当父亲聆听佛法时,耶舍重温自己所见并亲证的法,他的心无有执取,而从诸漏中解脱。世尊此时思惟:「当耶舍获得这个成就后,再不可能返回世俗,如过去那般耽溺在家生活的感官欲乐。我何不在此刻停止显现神通?」

  停止显现神通后,商人看到儿子就坐在旁边。他对儿子说:「我儿耶舍!你的母亲正充满悲忧,你要救她一命。」

  耶舍看看世尊,世尊对商人说:「你意下如何?若耶舍已跟你一样以有学之知见洞悉佛法;若他重温自己所见并亲证的法,心无有执取,而从诸漏中解脱。耶舍可能再返回世俗,如过去那般耽溺在家生活的感官欲乐吗?」

  「不可能的,世尊!」

  「这正恰是耶舍所作,他再也不可能返回世俗,如过去那般耽溺在家生活的感官欲乐了。」

  「世尊!这是有利益的,耶舍无有执取,而从诸漏中解脱,对他真是有莫大的利益。世尊!我请求您今天受我请食,并请允许耶舍作您的侍者随同而来。」世尊默然同意。商人明白世尊已接受,便起身敬礼世尊后,右绕而去。

  他离开不久,耶舍就对世尊说:「世尊!我愿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

  「来!比丘!」世尊说:「正法已善说,你应修清净梵行,以灭尽诸苦。」如此耶舍比丘便受了具足戒。

  那时,世间有了七位阿罗汉。(Vin.Mv.1:7)

  最早皈依三宝的在家女弟子

  世尊于清晨着下衣,持钵与大衣,与侍者耶舍尊者一同来到商人的家,坐于备好之座上。

  这时,耶舍尊者的母亲与其前妻出来迎接世尊,敬礼世尊后,坐于一旁。世尊便像对耶舍与其父那样跟她们说法,她们的心也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凡是生法者,即是灭法。」她们所见的法与商人所见的并无差别,于是便皈依三宝:「从今日起,请世尊把我视为尽形寿追随世尊的弟子。」如此,她们就成为世间最早皈依三宝的女弟子。

  然后,耶舍的父母与前妻就亲手服侍世尊与耶舍尊者,以各种美食供养他们。用斋毕,世尊放下钵,他们才坐到一旁。这时,世尊说法,以教示、劝导、激励、鼓舞他们之后,起身离去。(Vin.Mv.1:8)

  耶舍领众友闻法出家

  耶舍尊者有四个朋友,全都出身于波罗奈的商贾名门,他们分别是离垢、善臂、满胜与牛主。他们听说:「耶舍已剃除须发、着袈裟,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了。」他们听说后就想:「能让耶舍剃除须发,着袈裟,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那肯定不是寻常的法与律,也不是寻常的出家之举。」

  他们来到耶舍尊者处,礼敬后,立于一旁。耶舍尊者领他们去见世尊,他说:「世尊!请教导、教诫他们。」世尊像对别人那般为他们说法,同样地,他们依世尊的教法修行,再不依其他因缘。他们对世尊说:「我们愿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

  「来!诸比丘!」世尊说:「正法已善说,你应修清净梵行,以灭尽诸苦。」如此,他们便受了具足戒。在世尊以法来教导与教诫下,他们的心因无有执取,而从诸漏中解脱。

  从此,世间就有了十一位阿罗汉。(Vin.Mv.1:9)

  后来,耶舍尊者故乡的五十位好友,都是富贵出身,他们也听到耶舍出家的事,他们去见耶舍尊者,耶舍带他们去见世尊。在听了世尊的开示后,他们也乞求出家受具足戒。在世尊以法来教导与教诫下,他们的心因无有执取,而从诸漏中解脱。从此,世界上就有了六十一位阿罗汉。(Vin.Mv.1:10)

  解脱恶魔的束缚

  那时,世尊对众比丘说:「诸比丘!我已解脱了人、天一切的束缚,你们也已经解脱了人、天一切的束缚。诸比丘!为了众生的福祉与安乐,基于慈悲,为了世间,为了人天的福祉、安乐与利益,请你们到四处游行!教导佛法,此法不论是文字或义理上,不论是初、中、后,都是善妙的,要为人们解说此圆满清净的梵行。有些众生只有少许尘垢,若未听闻正法,将枉度此生;有些人在闻法后,便可证悟。我将前往优楼频罗将军村说法。」

  这时,恶魔来到世尊面前,以偈说:

  「不论是天或是人,汝为恶魔镣铐缚;

  汝受恶魔囚禁缚,沙门休想挣脱我。」

  「不论是天或是人,我解脱恶魔镣铐,

  解脱恶魔之囚禁,消灭者!汝今自败。」

  「镣铐无形布空中,汝心已为其所铐,

  以此我永束缚你,沙门休想挣脱我。」

  「我于色尘已无欲,于声香味触亦然,

  纵令诸尘甚美妙,消灭者!汝今自败。」

  这时,恶魔知道:「世尊已破识我!善逝已破识我!」伤心与失望的他,便立即消失了。(Vin. Mv. 1:11)

  佛陀允许众比丘为人剃度、授戒

  那时,四处游行的比丘们,从各国、各地带回了许多立志出家受戒者,请世尊为之剃度与授戒。诸比丘与志愿出家者对此事都感到疲劳,世尊斟酌情况后,一天傍晚为此事而召集比丘。在说法后,世尊告诉诸比丘:

  「诸比丘!当我独处静默,心中思惟:『诸比丘如今从各国、各地带回立志出家受戒者,以便由我为其剃度授戒,诸比丘与志愿出家者对此事都感到疲劳。我何不允许诸比丘在任何地方或国家,就为发心者剃度并授戒呢?』我现在允许你们如此做。此事应当如此做:先剃除须发;然后着袈裟,令偏袒一肩,再向比丘顶礼。长跪合掌,而说:『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如是二说……如是三说……』我允许以此三皈依,使之出家与授戒。」(Vin.Mv.1:12)

  恶魔自败

  世尊在波罗奈度过夏安居后,对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如理作意与如理精进,我获得无上解脱,现证无上解脱。诸比丘!你们也以如理作意与如理精进,而获得无上解脱,现证无上解脱。」

  这时,恶魔来到世尊面前,以偈说:

  「不论是天或是人,汝为恶魔镣铐缚;

  汝受恶魔囚禁缚,沙门休想挣脱我。」

  「不论是天或是人,我解脱恶魔镣铐,

  解脱恶魔之囚禁,消灭者!汝今自败。」

  这时,恶魔知道:「世尊已破识我!善逝已破识我!」伤心与失望的他,便立即消失了。(Vin. Mv. 1:13)

  三十人林中得法

  世尊在波罗奈随意住了一段时间后,便渐次游行前往优楼频罗。途中他离开大路走入一座森林,在一棵树下静坐。恰好当时有三十多人带着妻子一同在林中取乐。其中一位没有妻子,于是带了位妓女随行。在众人毫不设防地沉浸于欢乐之际,妓女竟偷走他的财物而逃。为了帮助这位男子,大家便一同寻找妓女。在森林中寻找时,他们看到世尊在树下静坐。他们走上前去,问道:「世尊!您可曾见到一位妇人在此?」「年轻人!你们与这妇人做了什么事呢?」他们便把发生的事告诉世尊。

  「你们认为在寻找一位妇人与寻找自己之间,哪一个更重要?」

  「世尊!寻找自己更重要。」

  「那么,何不坐下让我为你们说法。」

  「遵命,世尊!」他们答道。敬礼后,分坐一旁。

  世尊于是为他们次第说法,在这过程中,他们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最后依世尊的教法修行,再不依其他因缘。他们对世尊说:「我们愿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

  「来!诸比丘!」世尊说:「正法已善说,你应修清净梵行,以灭尽诸苦。」如此,他们便受了具足戒。(Vin. Mv. 1:14)

  度化迦叶三兄弟

  世尊次第游行,最后终于到达优楼频罗。那时,正好有三位螺髻(译按:结发于顶)的苦行沙门住在那里。他们分别是优楼频罗迦叶、那提迦叶与伽耶迦叶。其中,优楼频罗迦叶是五百位螺髻苦行沙门的领袖、导师与上首;而那提迦叶与伽耶迦叶,则分别是三百位与二百位螺髻苦行沙门的领袖、导师与上首。

  降伏火堂的猛龙

  世尊去到优楼频罗迦叶的隐居处,对他说:「迦叶!若你不介意,我想到你的火堂过夜。」

  「大沙门!我不介意,不过那里面有一条具有神通的凶猛龙王,他有毒,非常可怕的剧毒,能致你于死地。」

  世尊第二次要求,又第三次要求,都得相同的答复。他说:「迦叶!或许他不会毁害我,就允许我使用火堂吧!」

  「大沙门!你就随意而住吧!」

  世尊于是进入火堂,铺了一个灯心草的蒲团,结跏趺坐,端正其身,置念面前。龙王见到世尊进来,就开始愤怒、吐烟。世尊思惟:「让我以火治火,却不伤害他的外肤、内肤、肉、筋、骨与髓。」世尊于是显现吐烟神通。这时,龙王不再控制自己的愤怒,立刻喷火;世尊也入火界三昧而放火焰。火堂内一时烈焰腾空,炽然如焚,那些螺髻的苦行沙门纷纷从四处聚来,叫道:「那位庄严的大沙门,将被龙王所害。」

  那天晚上结束时,世尊已以火治火降伏了龙王,且未伤害到他,他把龙王放钵中,展示给优楼频罗迦叶:「迦叶!这是你的龙王,他的火焰已被火焰制服了。」优楼频罗迦叶心想:「这位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能以火焰制服火焰,降伏那条具神通、有毒,有非常可怕剧毒的凶猛龙王,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Vin.Mv. 1:15)

  四大天王来听法

  然后,世尊到离迦叶隐居处不远的树林中去住。夜深之后,四大天王来到世尊住处,他们色相殊妙,光明照亮整片树林。敬礼后,分别立于四角,犹如四根火柱。是夜过后,优楼频罗迦叶来到世尊跟前,说道:「大沙门!饭食已备。昨夜是谁造访呀?」

  「迦叶!他们是四大天王,来我这里是为了听法。」

  迦叶心想:「这位大沙门果然有大神通、大威力,连四大天王也到他那里听法,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Vin.Mv.1:16)

  随后的夜晚,诸天之王帝释与娑婆主梵天前来拜见世尊。迦叶虽把这些事看在眼里,但他的态度仍然不变。(Vin.Mv.1:17-18浓缩)

  到北俱卢洲乞食

  那时,优楼频罗迦叶将举行大祭典,鸯伽国与摩揭陀国人,携带了各式丰盛的食品赶来。那时,迦叶心想:「我将举行大祭典,鸯伽国与摩揭陀人,携带了各式丰盛的食品赶来。若那位大沙门在这些人面前显现神通,那么他的名闻利养将会增加,而我的则会消灭。我希望明天大沙门不要出现。」

  世尊觉知迦叶的念头,所以到北俱卢洲乞食。他带着乞来的食物到喜马拉雅的阿耨达池用食,并度过一天。是夜过后,迦叶来到世尊面前,说道:「饭食已备,敢问大沙门昨天为何不来呢?我们纳闷你为何不来,还为你留了一份饭菜呢!」世尊于是告诉他自己不露面的缘由。迦叶于是心想:「这位大沙门果然有大神通、大威力,他能知道我心中的念头,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Vin.Mv.1:19)

  帝释来侍候

  当世尊用毕优楼频罗迦叶所备的食物,又回到那片树林中住。此时,世尊得到一块被人弃置的破布。他想:「我该到何处清洗这块破布呢?」此时,诸天之王帝释觉知世尊的念头,便用手挖出了一个水池,然后对世尊说:「世尊!请在这里洗濯破布。」

  然后,世尊心想:「我应该在何处捶打破布呢?」此时,诸天之王帝释觉知世尊的念头,便放置了一块大石,说道:「世尊!请在这里捶打破布。」

  之后,世尊心想:「我应在何处悬挂这块破布呢?」此时有位住在迦休树上的天人,弯下一根枝干,说道:「世尊!请在这里悬挂破布。」

  后来,世尊心想:「我用什么来晒破布呢?」此时,诸天之王帝释又安置了一块巨石,说道:「世尊!请在这里晒破布。」

  是夜过后,迦叶来到世尊面前说道:「大沙门!饭食已备。但大沙门,此处原本并无水池,为何现在有水池呢?此处原本并无石头,是谁将它放在这里呢?那棵迦休树原本并不弯曲,为何枝干现在会弯曲下来呢?」

  世尊告诉他诸事的原委,迦叶心想:「这位大沙门果然有大神通、大威力,连诸天之王的帝释都侍候他。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Vin.Mv.1:20)

  后行摘果却先到

  又一次,天明时分,迦叶来到世尊面前,说道:「大沙门!饭食已备。」为了让他先行,世尊说:「你先去吧,迦叶!我随后就到。」他去到一棵阎浮树(南赡部洲即以此树而名为阎浮提)摘下一颗果子。然后,他先一步抵达,在火堂内坐下。迦叶见他坐在那里便问道:「大沙门!你取何路而来?我比你先上路,你倒反比我先到,且已坐在火堂内了。」世尊于是告诉他自己曾去何处,并补充说:「这便是阎浮果,它的颜色正红,溢着香气,味道正鲜。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享用它。」

  「不,大沙门!既然是你把它摘回,应当你自己享用。」

  迦叶于是心想:「这位大沙门果然有大神通、大威力,他让我先行,之后到阎浮树摘了一粒果子,却在我之前抵达这里,人已坐定在火堂内。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餐后,世尊又回到林中住。

  在类似的情况下,世尊到阎浮树附近的树上摘了一粒芒果…… 在其附近的树上摘了一粒没食子……在其附近的树上摘了一粒黄色的没食子……到三十三天从波利质多罗树上摘了一朵花。但每一次迦叶都抱持着相同的看法。(Vin.Mv.1:20)

  以神通劈柴火

  有一次,那些螺髻苦行沙门想保持火种不断,但发现自己无法劈柴,他们想:「这一定是那位大沙门以神通使我们不能劈柴。」

  世尊便问迦叶:「迦叶!这些木头应当被劈成柴火吗?」……「是的,大沙门!应当被劈成柴火。」

  话音一落,五百根圆木立即被劈成柴火。迦叶于是心想:「这些圆木原本是劈不开的,这位大沙门果然有大神通、大威力。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Vin.Mv.1:20)

  化火炉为苦行沙门取暖

  又有一次,那些螺髻行沙门,想保持火种不断,却无法点着火……却无法把火熄灭……。但对每次迦叶都抱持着相同的看法。

  又一次,在寒冬之夜,从降雪之季,月前分第八日至后分第八日止,那些螺髻苦行沙门浸身于尼连禅河,浸后又走出水面,他们不断地如此做,世尊于是变化出五百个火炉,供螺髻苦行沙门于出水时取暖。他们心想:「这些火炉肯定是那位大沙门的神通力所生。」迦叶心想:「这位大沙门果然有大神通、大威力,他竟然能化作了这么多座火炉。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Vin.Mv.1:20)

  逼退洪水而经行

  那时又赶上一场非时节的暴雨,结果引起大洪水,大水淹没世尊原来的居处。他想:「我何不让四面的水退开,以便在其中的干地上经行?」他于是就如此做了。

  迦叶心想:「我希望那位大沙门未被洪水冲走。」于是他与几位螺髻苦行沙门共乘一舟前往世尊的居处探视。不料见到世尊让四面的水退开,就在其中的干地上经行。当他看到这一幕,说道

  「大沙门!是你吗?」

  「迦叶!是我。」

  世尊此时腾空而起,坐到迦叶的船上。迦叶于是心想:「这位大沙门果然有大神通、大威力,即使洪水也无法冲走他。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

  此时,世尊如是思惟:「这个迷途的人会永远如此想下去:『但他并不像我是个阿罗汉。』我何不喝斥他?」于是他告诉优楼频罗迦叶:「迦叶!你既非阿罗汉,也不具阿罗汉道。你的修行当中,没有一项能使你成就阿罗汉,或引导你进入阿罗汉道。」(Vin.Mv.1:20)

  三兄弟出家受具足戒

  听到这话,这位螺髻苦行沙门终于头面顶礼世尊之足,说道:「世尊!我愿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

  「迦叶!但你是五百位螺髻苦行沙门的领袖、导师与上首。你必须与他们商量,好让他们各依其判断行事。」

  优楼频罗迦叶于是到那些螺髻苦行沙门处,告诉他们:「我准备在大沙门座下修习梵行,你们可各依自己的判断行事。」

  「我们对大沙门早有信心,若你随他修习梵行,我们全部也将随从而去。」

  这些苦行沙门于是剪去发髻,剃掉了发,连同随身的物品与拜火的法器,一齐扔到河里,任其漂流而去。他们到世尊处,头面顶礼世尊之足,说道:「世尊!我愿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

  「来!诸比丘!」世尊说:「正法已善说,你应修清静梵行,以灭尽诸苦。」如此,他们便受了具足戒。

  螺髻苦行沙门那提迦叶看到河中漂流而过的头发、发髻、随身物品与拜火的法器。他心想:「愿我的哥哥无有灾祸。」他对几位螺髻苦行沙门说:「去探视一下我哥哥!」然后与三百位螺髻苦行沙门一同来到优楼频罗迦叶尊者处,他问道:「这是更好的修行之道吗?」

  「是的,朋友!这个更好。」

  于是,这些苦行沙门剪去发髻,剃掉头发,连同随身的物品与拜火的法器,一齐扔到河里,任其漂流而去。他们到世尊处,顶礼世尊之足后,他们要求并也得到允许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那位螺髻苦行沙门伽耶迦叶与追随他的二百位螺髻苦行沙门,也与那提迦叶一样地随世尊出家,受具足戒。(Vin.Mv.1:20)

  恶魔无机可乘

  阿难: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优楼频罗村的尼连禅河边,一棵阿阇波罗榕树下。其时,恶魔已跟踪世尊七年,一心想找下手的机会,但始终无所得。他到世尊面前,而说偈:

  「林中沉思浸悲伤?失财或欲求复得?」

  汝于村中可犯罪?何故不与人交往?

  难道无人可为友?」

  「我已掘除悲伤根,无悲无罪我禅思,

  解脱诸漏放逸族,如是人舍生存欲。」

  「人称彼物属于我,凡言必说我所有,

  若汝同于此意念,沙门休想挣脱我。」

  「人称我所我不称,我不随他作此说,

  恶魔谛听我说此,此道我知汝未见。」

  「汝若真获此道路,通往不死安全处,

  赶紧独行而离去。何须说与他人知?」

  「意图越度彼岸者,问我何处有不死,

  如是之问我告汝,无余涅槃永不生。」

  「世尊!犹如离村不远有处池塘,有只螃蟹住在其中。有一群男女儿童出村来到池塘边,捞出水中螃蟹而放在干地上。每当螃蟹伸出爪,他们就将它切掉、弄断,用杖石砸碎,以至于螃蟹所有的爪都被切掉、弄断、砸碎,再不可能像往常一样回到池塘去――同样地,魔王的歪曲、嘲弄与曲解全被世尊切掉、弄断、砸碎。我现在连找机会接近世尊,都不可得了。」

  之后,恶魔说出如下的偈以表达失望:(S.4:24)

  「我亦步亦趋地跟随世尊七年,

  等正觉者之世尊,

  具足正念,我无机可乘。」(Sn.3:2)

  乌鸦绕飞于空中,见一石块如凝脂:

  「于此我是否获得,柔软与美味之食?」

  不得美食而飞离,我等犹如袭石鸟,

  亦从乔达摩身旁,于失望中而远离。

  心中充满悲伤,他的琵琶从腋下掉落,然后他悻悻地消逝。(Sn.3:2;S.4:24)

  恶魔之女的诱惑

  恶魔失望地对世尊诵出以上的偈后,离座而去,趺坐于离世尊不远处,默然、沮丧、低头垂肩、怏怏不乐、无话可说,以杖画地而坐。

  此时,恶魔的三个女儿――渴爱、不快与贪欲,来到他的身旁,以偈对他说:

  「父何故如此愁苦?因谁而如此气恼?

  布下贪欲的罗网,我等逮捕捆绑彼,

  犹如逮捕林中象,将彼重置汝手中。」

  「阿罗汉出现于世;当人逃离恶魔界,

  以任何贪欲诡计,皆无法将之诱回,

  我因此而甚悲伤。」

  恶魔的三个女儿渴爱、不快与贪欲,便到世尊处,对世尊说:「沙门!我们今归你的足下。」世尊不理会她们,因为他已彻底灭除轮回的因,获得解脱。

  她们退到一旁,一起商量:「男子有种种随形爱欲,我们何不每个人变出一百个童女相?」她们便如此做了,然后到世尊处,说道:「沙门!我们今归你的足下。」世尊再次地出于同样的原因,对此不予理睬。

  她们又退到一旁,一起商量:「男子有种种随形爱欲,我们何不每个人变出一百个处女?……一百个生产过一次的女子?……一百个生产过二次的女子?……一百个中年的女子?……一百个年老女人?」每次议论后,她们就依着做了。每次她们都到世尊处,对世尊说:「沙门!我们今归你的足下。」但世尊一次次地出于同样的原因,对那一切都不予理睬。

  这次,她们退到一旁,说道:「看来父亲是对的,假如我们这般地诱惑任何一位未离欲的沙门或婆罗门,他的心脏便早已破裂,或口吐热血,或狂心乱气,或老化、干枯、萎缩如同割截下的灯心草。」她们到世尊处,立于一旁。然后,渴爱以偈向世尊说:

  「林中沉思浸悲伤?失财或欲求复得?

  汝于村中可犯罪?何故不与人交往?

  难道无人可为友?」

  「已战胜可爱乐军,独自禅思获安乐,

  证果而得之安乐,此乐源于心寂静。

  故不于人中交友,因中无人可为友。」

  然后,不快以偈向世尊说:

  「比丘修习心何在,已越度五道瀑流,

  复欲度第六道否?究竟修习何禅法,

  杜绝欲乐近于彼?」

  「身得轻安心解脱,于三业行无所作,

  持守正念无贪着,知法心定不生寻,

  不瞋不忧与不惑。比丘修习心住此,

  已越度五道瀑流,亦能越度第六道。

  如是修习此禅法,杜绝欲乐近于彼。」

  然后,贪欲以偈向世尊说:

  「断除渴爱率众行,众多有情跟随彼,

  此无贪欲之大众,得越死域导彼岸。

  诸如来与大雄者,以善法引渡众生,

  我等妒恨与恶意,何损善法摄引力?」

  然后,恶魔的三个女儿渴爱、不快与贪欲,回到恶魔处,一看到她们,他就说出以下的偈:

  「汝是愚人持莲茎,戳刺欲破碎岩石,

  欲以指甲凿山崖,欲以牙齿嚼硬铁,

  欲于头上顶巨石,于峭壁寻立足处,

  欲以胸膛推树倒,汝等从乔达摩处,

  挫败无功而归来。(S.4:24-25)

  一切都在燃烧

  优婆离:世尊在优楼频罗随意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动身前往伽耶象头山,这一次,随行的包括原先那些螺髻苦行沙门,共有上千位比丘。世尊于是与众比丘在伽耶城附近的象头山停留,在那里他给比丘如下的开示:

  「诸比丘!一切都在燃烧,什么是一切都在燃烧呢?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眼触在燃烧。由眼触所生之受,不论是乐、苦或不苦不乐之受,也在燃烧。以什么火燃烧呢?以贪火、瞋火、痴火燃烧;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燃烧,我如是说。

  「耳在燃烧,声在燃烧……

  「鼻在燃烧,香在燃烧……

  「舌在燃烧,味在燃烧……

  「身在燃烧,触在燃烧……

  「意在燃烧,法在燃烧,意识在燃烧,意触在燃烧。由意触所生之受,不论是乐、苦或不苦不乐之受,也在燃烧。以什么火燃烧呢?以贪火、瞋火、痴火燃烧;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燃烧,我如是说。

  「诸比丘!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便会厌患眼,厌患色,厌患眼识,厌患眼触。厌患缘眼触所生之受,不论是乐、苦或不苦不乐之受。

  「他便会厌患耳,厌患声……

  「他便会厌患鼻,厌患香……

  「他便会厌患舌,厌患味……

  「他便会厌患身,厌患触……

  「他便会厌患意,厌患法,厌患意识,厌患意触,厌患缘意触所生之受,不论是乐、苦或不苦不乐之受。

  「若厌患生,即离贪;离贪则心解脱;当心解脱时,生起「此是解脱」之智,我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

  在宣说此法时,一千位比丘因心无有执取,而从诸漏中解脱。(Vin.Mv.1:21;S.35:28)

  频婆娑罗王率众闻法

  世尊在象头山随意住了一段时间后,动身前往王舍城,这一次,随行的包括原先那些螺髻苦行沙门,共有上千位比丘。世尊次第游行至王舍城,住到杖林园善住灵庙。

  摩揭陀的频婆娑罗王听说:「看来那位出家的释迦族之子沙门乔达摩来到了王舍城,住在杖林园善住灵庙,如今人们称扬乔达摩大师的美名:『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于现法自证、现证的名声,遍传诸天、魔、梵天的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民的众生界。他教导佛法,此法不论是文字或义理上,不论是初、中、后,都是善妙的,且为人解说此圆满清净的梵行。』应去见识这般阿罗汉。」

  然后,摩揭陀中有十二万婆罗门与居士,分成十二队,伴随着摩揭陀频婆娑罗王拜见世尊,国王敬礼后,坐于一旁。但那十二队婆罗门及居士,有的敬礼后,坐于一旁;有的与世尊问候寒暄后,坐于一旁;有的双手合十,对世尊致敬后,坐于一旁;有的向世尊报上名字与族姓后,坐于一旁;有的则是一言不发地坐于一旁。

  他们内心纳闷着:「到底是大沙门在优楼频罗迦叶的指导下修梵行,还是优楼频罗迦叶在大沙门的指导之下修梵行呢?」世尊觉知他们的念头,便以偈对优楼频罗迦叶说:

  「优楼频罗居住者,瘦骨嶙峋之老师,

  汝何所见舍火祭?迦叶我以此相询,

  汝何故舍火祭法?」

  「色、声、胜味与佳人,此乃火祭之报偿。

  我视一切为垢染,祭火牺牲我不乐。」

  迦叶我以此告汝:「汝心于此处不乐,

  不乐色、声与胜味,人天世间有何处,

  可有何物取悦汝?若有迦叶请告我。」

  「我见世间无寂静,寂静之中无所着,

  无所有不执欲有,不变异难令变异,

  祭火牺牲我不乐。」

  说毕,优楼频罗迦叶尊者从座而起,偏袒一肩,顶礼世尊之足,说道:「世尊是我的导师,我是弟子;世尊是我的导师,我是弟子!」

  这十二队摩揭陀的婆罗门居士因而心想:「是优楼频罗迦叶在世尊的指导之下修梵行。」世尊觉知他们的念头,而为他们次第说法。最后,他们之中有十一队的人获得清净无染的法眼:「凡是生法者,即是灭法。」另外的一队婆罗门与居士则成为虔诚的信徒。

  这时摩揭陀频婆娑罗王王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并超越疑惑,弃除犹豫,获得不坏的信心,依世尊的教法修行,再不依其他因缘。

  他对世尊说:「世尊!当我年幼时,曾立下五个愿望,现在一一实现了。当我年幼时,我想:『愿我受灌顶为王』,那是我的第一个愿望,如今它已实现。第二个愿望是:『愿我此生能值遇一位完全证悟的阿罗汉。』如今它已实现。第三个愿望是:『愿我能承事供养这位世尊。』如今它已实现。第四个愿望是:『愿世尊能为我说法。』如今它已实现。第五个愿望是:『愿我能证悟世尊之法。』如今它也已实现。妙哉,世尊!妙哉,世尊!世尊以不同的方法清楚地阐释法……世尊!请把我视为尽形寿追随世尊的弟子。世尊!请世尊与众比丘明日接受我请食。」

  世尊默然同意。国王明白世尊已接受,便起身敬礼世尊后,右绕而去。(Vin.Mv.1:22)

  赴王舍城应供

  是夜过后,国王已经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于是便去通报:「世尊!时间已到,饭食已备。」

  这时正是清晨,世尊着下衣,持钵与大衣,前往王舍城,随行的包括原先那些螺髻苦行沙门,共有上千位比丘。在前往的路上,诸天之王帝释化为一位婆罗门青年,站在世尊面前,双手合十,面对以世尊为上首的比丘众,说出如下的偈:

  「世尊来到王舍城,彼已调服与解脱,

  率领螺髻苦行众,彼已调服与解脱,

  如闪亮金色珠宝,世尊来到王舍城。

  世尊来到王舍城,彼已寂静与解脱……

  世尊来到王舍城,彼已舍执与解脱……

  世尊来到王舍城,彼已成就与解脱……

  彼住十居,具十力,了知十法,十具足,

  追随者达千人众,世尊来到王舍城。」

  当人们看到诸天之王帝释便说:「这位年轻的婆罗门如此英挺、俊美、优雅。他是谁呢?」如此说时,帝释以偈回应他们:

  「彼为调服之圣者,清净于世无伦比;

  彼为善逝、阿罗汉;我为其一追随者。(Vin.Mv.1:22)

  频婆娑罗王献竹林园

  世尊到了频婆娑罗王的住处,在预备好的座位上坐下,诸比丘则环绕而坐。国王亲手供奉饭食给以世尊为上首的僧团,使他们都获得饱足。当世尊放下钵后,国王坐于一旁。坐下后,他心想:「世尊应住于何处,能离城既不甚远,也不太近,有入口、出口,便利前去拜见的人。白天少人至,夜间寂静,不被声音所扰,离群索居,适合独处静默?」然后他就想到:「我们的竹林园具足这些特点,正适合这个用途。让我把它献给以世尊为上首的僧团吧?」

  于是他净手后拿出一个金瓶,把竹林园献给世尊,说道:「世尊!我把竹林园献给以世尊为上首的僧团。」

  世尊接受了竹林园,然后他说法,以教示、劝导、激励、鼓舞摩揭陀频婆娑罗王之后,起身离去。(Vin.Mv.1:22)

  原注

  虽然后来的文献将此事归为佛陀出家前的经历,并视为佛陀出家修道的直接动机。但在三藏典籍中,歌舞伎的这些睡态,只出现在耶舍尊者的经历中。

  此处指的是证初果(向智)。

  根据注释书,五道瀑流指的是「与五根门相关的贪欲等烦恼」,第六道则是「意根上的烦恼瀑流」。

  十居乃圣人的十种生活方式(见D.33),十力述于第十一章;十法指的是十种善与不善的行为(见M.9);十支具足是指无学者的十种境界(见D.33),注释书亦如是说。

  译注

  ① 「来!比丘!」是佛陀接受有特别善业的人成为比丘时,所说的话。在佛陀说完这句话后,那些人就会即刻现出家相,这是最初加入僧团的方式。

  ② 于印度,一个月之前分是指由满月之隔日至月末,后分是指由新月至满月为止。月前分第八日至后分第八日,相当于中国阴历的二十三日至隔月的初八日。

  ③ 根、尘、识三者和合生触。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尘者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识者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

  ④ 这些是佛陀的十种德号中的九种。「明行足」意指具足「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与「行」(戒律仪等十五种圣弟子趋向涅槃的法行)。「世间解」意指完全了解、通达于世间。「无上士调御丈夫」意指佛陀是能调服丈夫(男子)的无上调御士,使那些受调御者能发心修行。

  ⑤「十具足」指具足「十无学」,即无学之正见、无学之正思惟、无学之正语、无学之正业、无学之正命、无学之正精进、无学之正念、无学之正定、无学之正智、无学之正解脱。「无学」意指已无可学的学尽者,是证得第四最高阿罗汉果的圣者。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