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五日(二)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五日(二)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庄严雨功德成就。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昙鸾法师《往生论注》:此云何不思议。经言。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

  这真是很美啊,天雨种种华,柔软香洁,足踩下去,陷下四寸,他方世界不需要穿鞋子,因为没有瓦砾、石头这些尖锐的东西。我到灵鹫山和五百罗汉结聚经典的毗婆罗窟,很震撼,在灵鹫山上石头没有尖,没有刃,没有锐,你找不到割手的地方。我从毗婆罗窟带回来一块石头,放在放光寺声闻塔里了,那像玉石一样,发出来的声音是金属声,没有锐缝,十分奇特。极乐世界的大地上不需要穿鞋子的,我们看到佛像都是赤足的。

  【关于赤足的故事:我到东北,有两次遇到大下雪天赤着足来见我的。第一个在朝阳的一个寺庙,雪下的很厚,很冷,我们坐在东北大炕上,大家说讲一讲《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吧,讲着讲着就来了一个菩萨,赤着足罡罡地走过来了,这个居士说,师父您为什么穿鞋子?我说我没有穿鞋子啊,我现在在炕上坐,他说炕下有鞋子嘛,我说我怕冻脚吧。他说你看我(赤着脚),我是佛教徒,你不是佛教徒。我说要是不穿鞋子就是佛教徒了,那驴啊,牛啊,马啊,羊啊都不穿鞋子。我不是骂人的啊,当然这个居士很有功夫啊。事没隔多久,我在海城一个寺庙里,又有一个出家师父来了,穿了一件两层布缝的夹衣,光着脚板子啪啪的来了,也是下着雪,冰很厚,他说我见法师,正好那时打板,我说我们一起吧,吃了饭我站起来就走了。后来其他别的出家师父问我为什么不尊重他?我说我很尊重,我们一起吃过饭就可以了。他说为什么他赤足你不表示点什么呢?我说哦,他赤足我没看见。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大部分人都需要穿鞋子,但这些菩萨大部分都有拙火定,或者内在的善巧。我知道一个终南山的出家师父,他冬天也是不穿鞋子的,他用生石灰加上水,噗噗噗噗一踩,然后再去走,走走,又去噗噗噗一踩,那个脚烧死的皮很厚,然后冬天里就可以踩在石头上,踩在玻璃上都没有问题了,他是那样弄的,很“厉害”,但是我不愿意学习,不是不愿意,是没有那个能力学习。】

  这个娑婆世界,到处都是割脚扎脚的东西,甚至气候也不适应赤足。极乐世界不是这样的,而是花落下来,人足履其上,一踩,落下去四寸,一举足,就还复如初。哎呀,这太好了。《弥勒菩萨下生经》中讲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也是这样的,那时候的人类都活八万四千岁,其间只有两个疾病,便利与死亡。八万四千岁就死了,但是平时要吃东西,要有便利。他的便利不象我们现在这样要盖很多卫生间,化粪池处理不好了,还给人带来一些烦恼。他们处理便利时就开个莲花,等一结束,花一合,就没入大地消失了,大地清净如初。哎呀,我们要是生活在这个国土多好啊?也不浪费对吧?这个娑婆世界现在真不好,费事情。

  彼国土“雨华衣庄严”。华衣铺地,这是印度人特定的一个习惯。有一次我去西双版纳的一个山寨,他们用芭蕉叶铺地,你走的时候他们就拿着芭蕉叶一叶一叶地铺着,你走到什么地方他们都给一路铺过去。印度有这个风俗,来了一个人,大家认为他是福田,是智者,是善巧者,是师长,是王者等等,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衣铺在地上,让此人走过去。现在西藏人还有这种习惯,他们感觉衣也不足以珍贵,人就趴在地上,然后让其尊重的人从身上走过去。我们都知道释迦佛的因地,以发铺地,燃灯古佛从发上走过去以后,就给他授记。供佛真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

  华香普施,性德周遍

  “无量香普熏”,这所有的引导,无外乎还是讲性之周遍啊,怎么描述也离不开这个启发。不管是普降华衣,还是香普熏之法界,皆是依周遍性而显示的。我们有一个梵呗叫“炉香赞”,说“炉香乍热,法界蒙熏”。法界蒙熏,这是不得了的一个功德,我们点一根香能不能使法界普熏呢?现在我们的功德力有没有这样呢?但你若是顺性发心,这是无遮的。学过比丘戒的人都知道什么叫“遮”,称为遮难,就是你有障难了。我们要是顺性发心了,是无遮的功德,就是说你遮盖不住,它会传达到法界。所以说平等舍啊,平等发心,做一点点的善事,做平等的舍,其功德就会周遍法界,那就会显示性德,但是凡夫往往做点滴之善就会强化自己,而不是平等回施于法界,所以多建立得失的计较。那么这些智者,顺性发心的这些善巧者,他把这点滴功德、大的功德,也都回向给法界众生,使性德周遍之彰显成熟起来。

  雨功德成就,无外乎揭示着性功德周遍的事实。极乐世界种种依报庄严,无疑是为了揭示性功德成就。此性功德成就是没有隔离的,它不因为此世界、彼世界而显现作用差异。我们若是顺表相,极乐世界甚为殊胜,但是若顺本质来说,其性德是没有隔离的,平等一味,虽不同世间,作用不一。故依彼世界清净庄严依报功德,揭示性功德不隔离的这种事实,来引发娑婆世界众生乃至他方世界众生的顺性抉择,或者说成就顺性抉择的这样一个爱乐。因为我们平时不爱乐顺性作为,因为违性作为习惯了,就是在表相里、在外在的环境中迷失,而内在的、自性的启迪与印契往往不能成熟,所以天亲菩萨列举了大量的彼国依报庄严,来启迪性功德。性功德不因为不同的世界产生隔离,不是说极乐世界就别放异彩,娑婆世界就会颠倒,不是这样子的。只要我们是顺着这个性功德作为,它是真实不虚的,利益是一样的。

  所以娑婆世界不过是违性之依报而造成的这种沉沦,我们这个世界的大地也好,虚空也好,以及前面学的种种东西一对比,都是浊恶的、硬化的,极乐世界的七宝都是柔软的、调柔的,其水温也好,风也好,都是适意而形成的一种顺性的功德,这所有的皆是让我们有亲近感,这个本家本国的事实功德,就是家珍的常数啊。我们常数这个家珍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有亲切感,不陌生,否则我们真正遇到这样的功德、这样的稀有因缘时就会感到陌生,陌生就会一带而过,有的人修行中突然得到法喜,或者说有相应的东西,因为陌生,所以很快就丢失了,又被习惯、被逆性的作为所吞噬,所埋没,故常数家珍有这样一个串习的优势。

  “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为什么说六返呢?我们这个世界有早上中午晚上下午,晚上有初夜中夜后夜,所以称为日有六返,六返,是为了顺应我们的习惯,要是没有这六返,往生彼国的人说,哎呀一天到晚天亮着,没有什么变化,那没有意思,怎么办呢?他就顺应我们说,彼国这个华啊,落华然后沒下去,落华就沒下去,如是六返,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我们在这个世界看见青色可能就是青色,白色就是白色了,大家看不到青色青光,白色白光,也就是说其活力是有限的,很快就会枯萎,就会变掉,娑婆世界的这个花啊,也真是道德、善缘所成啊。那么极乐世界的花就不是这样子的,“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暐曄焕烂,明耀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个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为佛事,安可思议?”

  所谓“雨华衣庄严”,是依香华来作为揭显性德之周遍的一个善巧。我们看到极乐世界这一一依报庄严莫不是周遍的显示,莫不是普遍如是的一个功德,这个“雨”字,很容易来代表它,普降、普及、普施,就是周遍的给予,广润于十方。而我们在娑婆世界的作为有极大的局限,往往在很小的范围中可能就消化掉了,法益不能远播。

  出家无漏戒,顺性而立

  过去说出家人是三界的祸福根源所在,三界的祸福由出家人来抉择的——出家人衰,这个三界就会衰败;出家人盛,三界善缘就会炽盛。这也就是所谓的周遍性。一般的世间人不被引发广大的关注,出家人这个形象是佛形象故,他念诵的是佛语,持的是佛戒,吃的是佛饭。我们称钵为应量器,你稍微一点不注意,或装得多了,或装的少了,少了你感觉没吃好,多了你想把它放在肚里面很困难的。这个应量器就是让你去思维此饮食的出处是什么?十方檀越为出世善巧故,做此福田,供养于僧,我等当予善意回向,此饮食是为了道业有所成,非为美貌,非为肥美,非为有力气,只为道业相续故。你拿着那个钵是要做审观的。你吃的是佛饭,思维的是佛的思维的,持的是佛制的戒,所以僧众对三界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僧人不敢小看自己。

  出家不是那么简单的,你看出家人有多大的优势——为一切诸佛所摄化,何以故呢?同一形象故。为一切诸佛所护念。又为一切圣者所知,圣者会查知你的,说这个出家人在干什么?为一切戒法所隐护。为一切同参道友所知,你做的是啊非啊善啊恶啊,大家都知道,都往善在鼓励你。为一切居士所护佑,你做过分的事情居士就会遮你的,不允许你的。

  僧人的戒称为无漏戒,实际也就是顺性而立,唯佛所制,所以他影响很大的。很多出家人认为自己出家了要为自己啊、要放纵放纵自己的习气啊,或者要做点什么,不是,影响太大了。过去僧人要求可严了,如问遮啊、教育啊,过去阿罗汉时代就是一阿罗汉带一沙弥,不准带多的,后面有带多的,世尊经常呵他们。所以阿奢黎教就一代一代地教育下来,很严格的,后来僧团不断扩大,出家人不断增多,佛开始制戒。前十二年佛是不制什么戒的,因为都是无事比丘,多为圣贤,入于圣位故,无诸杂心,他没有什么可犯的,所以多依善缘而成就,相当多人在“善来,比丘”言下就证阿罗汉果了,或者七日修行就证果了。

  无漏戒是顺性所立,唯佛所制,一切圣者、一切菩萨所不能制,所以出家人就影响很大,为什么这么讲呢?出家人身上有性德的影子,就是说这个加持的功德一直在出家人身上延续,一直要延续到最后的出家人,那就是佛法最后的湮没,持戒的出家师父越来越少,到最后还出现一个形象,携妻带子,那佛法就要荡尽了。《地藏三经》中的《大集时轮经中》有讲,我们可以去看一看。

  所谓性德之彰显,在菩萨戒中也是比较充分的,许多人授过菩萨戒,有的在家居士也可以了解了解性德之周遍与真实。声闻戒主要是无漏戒,绝对是顺性安立的,所以持一戒必得解脱,我们要认认真真地有一个戒的守护,其他戒慢慢有增上守护,就很好了。

  那么释迦文佛是不是极乐世界所化现呢?这是决定无疑的,《往生论注》描述说“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个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释迦文佛也没有出此数,因为我们知道释迦佛是应化身所显,报德诸佛会分身无量来应化世间,每个世间中这样的化佛各个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得以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依报佛亦复如是。那释迦佛有没有报身呢?这十方诸佛法报化三身各中无隔,用中无碍。他们马上就要把《央掘魔罗经》寄过来了,大家可以看一看十方诸佛是什么样一个佛,我们一般把佛各自对立,因为我们对立的心习惯了嘛,所以我们把佛也对立起来。佛智慧圆明是没有对立的,我们把每个生命体都会对立起来,说这是个独立体,这是个独立体,但是诸佛如来功德方便善巧是广大无碍的,互为通用的,所以佛佛相赞,佛佛通达无碍,经典各有印证的。

  依一一妙华来作佛事,是这种无漏戒体的运用。大家对无漏的认知很少,这个无漏,就是说无造作分而设立的,它的戒体是这样设立的,我们一般对无漏戒的认知也很少,很多人不知道戒的持犯方便,在这个地方持是方便,犯亦是方便,忏悔是方便,授受也是方便,持戒亦是方便,所以一切出家众中若依此教法,若有碰触,若生起恭敬心,若持若犯,若忏若传播若守护若成就,皆得不可思议的功德,此贤劫中必成佛道!

  这是应该赞叹的,为什么呢?在娑婆世界僧法中可以袒露佛性真实的一个角度。释迦文佛授过记——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出家一日一夜,贤劫内必得成就的。贤劫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一劫中能成就的人是十分少的。你说这么多出家人还少吗?实际太少了,你一比就知道了,中国现在有十四亿人,最多有三十万僧人。万分之二,还是比例太少了,所以很多人不能长期出家,我们鼓励他短期出家吧,因为大部分人长期出家的机会、因缘还是不足的,要是能一半一半就行了,对不对?现在十四亿有七亿人出家,或者说出过家,你看是个啥威德?

  【举例:泰国、缅甸大部分男性都出过家,很多还不只一次,出过两次、三次家,近住女(美其)也很多。一次师父一行在仰光一个很小的美其寺庙,打算第二天供养美其,买了几百份面包、梨子、苹果等,以为够用了,结果美其队伍排过来了,围着公园绕了一圈,人还没有出来完了,她们说有五百人,不得了,这是民俗带来的现象。】

  分身无数,行无量佛事

  那么这个所谓的“华事”,雨香华作为佛事来利益世间,来一一普熏法界,一一照耀无量世界,一一分身无数,一一安立无量众生,为什么都是这样来提示我们呢?就是提示我们这种周遍广大的心所。凡夫心总是壅在一个爱憎、一个区域中,凡夫心的区域意识是十分强的,它把我们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心理范围中,受很大的局限,即所谓“违性”这个事实,象业力被锁定在某个局面上是一样的,不得解放,没有广大。

  刚才有出家师们问龙华三会的问题,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了,龙华三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往生彼国的每一个有情,皆可以分身无数,不离极乐世界可以分数无数,到无量刹土,去行无量佛事,做种种修行,种种供养,可以分身供养、分身修行,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举例:米勒日巴有意生身成就,有人说米勒日巴在这个地方出现,同时在那个地方也出现。世尊也经常会被记载在不一样的地方出现,有人说世尊在我们这讲法了。另外有人说,不对,世尊在我们那个地方讲法了。世尊会同时示现在很多地方,表达这个应化的作为。以前在版纳,包括在尼泊尔那一带都这样说,世尊,不行,您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足迹,有的人说您给我们留下一个指甲,留下一些发,干什么呢?要不然您一走,我们说您在这来过,别人不相信的。世尊就留下足迹,发、甲等。】

  对我们薄地凡夫来说,我们分不出来身,主要是一分就成妄想纷飞了,可以打很多妄想,但是就是没有意生身。这个意生身是一如之身,各个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是没有差异的。有些大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时候,在取灭的时候他也会这样做一做,偶而因为急需也会分身,平时一般不做,为什么呢?怕有行迹的这种不适应,或者人对这种奇特产生疑意,所谓不可以以怪异度世。

  依通力度化世间,这是四法度众生的一种特定的方法,但在我们中原汉地受了很大的制约,因为我们受了儒家思想这样的育,所以一些比较大的通力都在边远地带,如以前大理国或南诏时期的阿扎黎,多用通变力。因为在这些地方,不用通变力折服不了人。例如大理那个观音塘,那儿有个大大的石头,据说是外来军队来了,观音菩萨就变作一个老人家,把那个石头举在空中,军队一看,说一个老人家就这么厉害,就退出了。所以每个文化区域有其特定的背景,会形成一些教化之异。

  (岁次辛卯五月二十 2011年6月21)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