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五日(一) 你心底深处的种子是什么?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五日(一) 你心底深处的种子是什么?
凡情圣境,抉择有异
希望大家能对所谓的一念、十念、抉择有个认知。虚空成就实际是我们心地的认知,法性本来是无著无染的,极乐世界的虚空成就,乃至娑婆世界的虚空成就、十方世界的虚空成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定没有差别的,但凡圣所使用的抉择有异。
这个抉择之异是十分奇特的,我们一般说凡情圣境——有情离不了一个“情”字,诸佛如来在智慧功德藏中是依“圣境”所设立,所以凡情的情之波动、变化是十分厉害的,而圣境是安乐的,十分安稳的。因为我们的抉择之异产生了这样一个效果。
那么一念十念的抉择是个进趣善巧,我们再多的识心的心所之变化都是由一念一念积累出来的,凡圣主要是在抉择上出现差异,凡者多随凡情的波动来择取这个自己心理的相续,那么智者圣者多依安稳的性德,无自性的性德,不依得失大小善恶增减之法来审观相续,所以他们在相续中得以自在、安乐、主动、善巧、方便。凡夫因为情的波动多产生迷失,娑婆世界也是在这种迷失的久远熏习、坚固下的一种共业的相续相,是凡情不断波动产生的一个相续相,所以造成了见思二惑业的大的聚集,我们称之为世界,它聚集成一个世界,所以共业的交织是不可思议的。
【举例:今天上午来了一群温州居士,大家谈到现在人的恶性疾病、心理波动、自杀率特别的高,为什么呢?这是聚集、累积造成的一个特定的环境,越是经济发达,人的攀比对待的心可能就会比较炽盛,受变异果报刺激的频率就比较高,出现一些大的变化也是十分迅速的。相对来说,一些山区或偏远地带,可能比较不太发达,相对稳定,十年二十年很少变化,这样人心也比较稳。】
在凡情中,依报与情绪的影响是十分大的,而圣者智者的心理状态与作为是心境一如的。有情的心、境是割裂的,但是又互相受影响,所以有智与识的差异,因为我们所有的抉择都是顺着情绪波动的变化,基本上都是识心在起作用。那么所谓的圣境,他不会被境转,还会安慰世界,给世间带来有意义的增益的作为、思想,或者语言等等。
若是真正的修行人,不被境转,常能转境。我们能不能转境呢?看来这个时代的进趣,若没彻底抉择,而在这个娑婆世界欲想转境,共业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今天又谈到2012这个末日的事了,看来这个末日是伴随这我们大家了,对2012怎么看?可能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可能不就太喜欢有这一类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因为心里的不平,或者说对自己生活状态、周边因缘,乃至社会,乃至经济的生活、作为等等不满,或者说心里有一种情绪,他就会渴望这种东西,他就会呼唤这种所谓的灾难。末日之说,就是灾难之说吧,古来以久经常被一些欲颠覆社会、颠覆人群、颠覆现状的一些人所利用,他利用这种末日说造成人心理的混乱。比如中国古代的有些起义,都会用末日说,或者用天启说,或者用一个宗教说等等。
这个末日说,实际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一个说法,因为成住坏空与生老病死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生老病死,每一天都面临着,这是不可自制的,你不可知道你什么时间死?不知道自己死的方法?即使知道了也不知可控不可控?这三个问题可能就是大问题了,那谁来解决它呢?实际我们这个人生,对关系到我们自己的这些问题的细致思维是很少的,我们一般交流的事情、思维的事情、管的事情基本上跟我们的关系都不太大。凡夫之情绪,就是心外求法,我们可以审视审视,这么大的问题你都不解决,你看我们平时忙叨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根本不管,我们忙叨的都是其他的——谁说谁了,吃什么了,谁又做什么样的事情了,这个地方的气候变化了,灾难了,我们说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都是跟自己不相干的东西,一天到晚忙叨的就是看一些跟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说一些跟自己不相干的话,修一些跟自己不相干的修行,所谓的“心外”,就是跟你自己没联系,人都很忙叨的,但忙叨来忙叨去,大事未办啊,生死大事你不知道怎么办,这三点你若是能办得到了,那我们就说你这人了生死了,起码说你有自由了。
我们连个人身自由的人都不是,佛陀说我们是痴暗冥界众生啊,我们一般不认账啊,痴暗冥界众生是什么呢?痴,就是说我们这一类人啊;暗,说的是天人啊;冥,说的是菩萨啊。菩萨虽然能利益很多世间,也有很多作为,但是广大自在力他还没有成就,一般的菩萨还住在一个不是十分明亮的状态。那天人,或者一些福报具足的人,只顾享受了,其他什么都忘记了。而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不知道自己的死法,不知道自己的生法,那不是痴么?
愿为前导,主动抉择
我们还来看极乐世界的庄严虚空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此妙法音,自然徐起,不急不疏,温凉调和,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闻者尘劳垢疲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它讲这个依报的殊胜,那我们要是能顺性地来审视这个世间,此娑婆世界亦有此功德,我们一般一谈就谈到顺性这个话题,实际千熏万熏,你若能把顺性在这个世界用得上,那就会有这样的内在的功德。在我们这个杂居世界,所谓杂居土,或凡圣同居土,有一些智者,他们因为顺性地作为,在这个世界也得到了三明这样的自在,四智这样的方便,四无畏的威德,十力的善巧,十八不共的成就,我们称为他们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们具足十号。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有这样的成就者的,贤劫以来,已有四佛出世,第五佛离我们也不远,未来就在鸡足山这一带成佛的,龙华三会,首会要接释迦佛的衣钵,那也不远。
我们怎么来体会这个内在的功德呢?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就揭示了顺性所成的内在功德,这个内在功德非是彼处非是此处,顺性必得。那么我们观察彼国的这种依报庄严,来揭示、启发、印契我们内在的功德作为,或者说我们顺性则能体会到在此娑婆世界也有此妙用。象近代南传佛教记载文字量比较大的阿迦曼尊者,他没有证得所谓十八不共等,但有极大的善巧,白日里可以与诸比丘、白衣实施教法,晚上可以与诸鬼神天人等等施教,他有这个广大的施教方便与交流方便。我们普通人只能与某一类人或者相近之人交往,要是来个人天鬼神非人之类的,可能我们还是承受不了的。
【举例:我们中国的东北与山东这两个地方,就是鬼神比较炽盛的地方,有很多所谓的附体啊,或者说被某个生命所制约的这样的人,他们已经不能自制了,经常说一些鬼话,做一些鬼事,或者说做一些奇特事,非人类的行为。在东北称为“出马”,鬼神制约于人了,它代替了人的生命的主体意识,很多人两眼痴呆,但在某个状态下突然就会兴奋起来,或者说很奇怪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就不是顺性了,他就顺着外在的某种业力被制约了,就像一个被遥控的人,那是很悲惨的,她生命的独立性丧失了。】
那我们现在的生命中,我们有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抉择的主体意识呢?假设没有,你被别人的语言所诱导、业相所动摇,那你没有直接的附体,也是间接地被牵制着,你生命的主体也丧失了。所以我们说发心啊,抉择啊,一定要有一个内在的自我认知,若没有这样一个发心、愿望、根本抉择,那我们这一生也就很快在共业的消耗下,或者说支配下,悄然地自生自灭了,看似没有这些出马的、被依附的有情那么困难,但是你也是没有自主的人,你的自主力也被你的情绪、业习、共业所泯灭。所以缘起法中,缘起与抉择,我们学佛人面对着十分重要的这样一个所谓发心的问题,或者说愿望的前导,你若没有这样一个前导,你审观自己这一生的作为,就是飘飘荡荡,浑浑噩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每个人面临的状态实际是一样的,只要不警觉,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若是没有真正抉择过,我们对缘起的认知,对发心的认知是模糊的,那这个愿望的前导就造不成事实,所以做事情经常会变来变去,变来变去,业风一吹,你就倒来倒去的,所谓的情绪就主导了我们的生命,外缘就主导了我们的生命,这样修行是没法成就的。所以这个缘起,我们称为发心也好,或者说种子、因啊,对我们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丧失了内在的主动的一个趣向,我们不明确这个趣向,那就必然会在思惑见惑中徘徊犹豫,这样做来做去是犹豫,犹豫了一生,最后死亡的时候在中阴中徘徊,然后被一个强力的业缘所引导,堕入下一轮的轮回,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啊。因为你若是不明白这个因与种子,没有养成习惯去审视依报的强大业力,或者说诱惑,那这个诱惑你是在劫难逃。
现在我们这些修行人,很难用三明四智去要求自己了,或者说用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去要求自己了。你若是真正的歇心人,你用这个次第去修持,那是不可思议的,那是圣者,那能令正法住世的。可你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有没有这样的环境?若没有,那念佛的这个种子、因,就十分地突出了,那我们把念佛或者说随顺佛愿作为我们的种子,作为我们的发心,作为我们的前导,作为我们的因缘等等,这样你的结果就很清晰。所以说为什么反复提出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唯佛是念作为一个种子、发心、愿望、抉择,这样我们就比较好把握,能认识的清楚,在这个繁杂的业力海中我们就找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出离这样一个大的困惑,这个方法是十分简洁的。
所以“触者皆得快乐,尘劳垢习自然不起”,我们真正的做一个念佛人,一切无始以来的自业他业共业的侵扰,对我们亦复如是,它不能侵害于汝了,你只能觉悟它,要不然我们随着它流转也是必然的。所以念佛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抉择也好,缘起也好,发心也好,前导也好,愿望也好,种子也好,它都很方便,这样一个修行方法对我们末世人来说,即“用不上力”的人来说,或者说杂缘炽盛的时间,它就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一出生即压群臣”的这样一个殊胜功德,或者说这样一个彻底的教法。
这个教法十分彻底。所谓彻底,就是诸佛出世没有保留。有人提出来说,诸佛出世唯宣弥陀本愿海,这个说法不为过,有人说这是善导大师的话,我们没有查到,但是这个话不过。因为什么呢?,一切诸佛皆依一个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成就清静道业,那念佛一定是入佛知见的最殊胜方便!所以我们在这个法上一旦抉择清晰了,那对念佛这个下手处你也就不会犹豫徘徊了。
口念佛,心生怨
有人说念佛念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一点功德都没得不说,还自己一身病,家里还不顺,这念佛念的什么呢。我说念佛是有功德的,但你在念业力的时间,佛的功德就悄然退失了,何以故呢?你没有念佛,你口上念的是佛,心里念的是业,你心念比你口念更有力量。我们抉择,若不是从心地上抉择,我们只是嘴上念着这个阿弥陀佛,心里想的是发财啊,升官啊,健康啊,等等等等,这样就很残酷了。我听老居士讲他母亲念佛三十多年了,怎么家里还这么不顺啊,儿女怎么还这么不好啊,我们做了这么多功德,做了这么大的功德,结果没有得到好报。这是怨啊,这个怨不大不小,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是口念佛、心生怨啊。为什么心生怨呢?念一声佛他要记下来个数,一二三四五,一万十万百万千万,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干什么呢?这么大的功德。干什么呢?好算帐。算什么帐呢?给谁算呢?他不知道了。有的出家师父找我算账,有的居士也找我算账,我说你不能找我算账,我代表不了佛。算什么帐呢?就是我做这么多的事情,有的说我出家这么多年,为寺庙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得到什么呢?哎呀真是不得了,我们应该找阿弥陀佛要一个代表过来,找他算算帐。娑婆世界有没有极乐世界的常住联络点呢?有的话,我们去找那个联络站的站长去算算帐。这个怨气大的很,实际就是口在念佛,心在生怨,这样的人十分的多,为什么呢?就是没有明白心地的需要,没有从心地里去念佛,而是嘴巴念着一声又一声,心里算的是什么呢?贪啊贪啊贪啊贪啊,真是大贪,贪就贪吧,但他用怨去衡量,这就很麻烦了,一定是背道而驰了。
阿弥陀佛肯定不会生烦恼的,念我名字,无有休息,必生我国;念一声十声,必生我国;愿生必生我国。阿弥陀佛不会说你怨恨他,他就怎么麻烦你,不会的,但你心生这个“怨”就原谅不了你了。一些学佛人做一些出格的事,就是这个怨太大了,因为什么呢?发心未明,嘴上念佛多是贪心所支使,他想追求更大的世间得不到的更大的一个东西,比世俗的贪心不过是更大更炽盛罢了,结果到因缘一成熟了,这个贪心没有对应,就开始怨了,有的人说你看我做了这么大的功德,有的人说我舍家弃欲的为了啥呀?我得个啥?人心里的有一个不能遣除的贪心啊,就是不满。
这个贪啊、不满啊,实际是个种子,他因地里就有一个这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发心,最早来寺庙他是有发心的——想达到某个状态的这样一个发心,或者不见得是发心,是潜意识,他不见得会知道,这个种子已经种下来了,那么到最后他一定是不满,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心灵深处的需要啊,念佛人也好,修行人也好,你一定要知道你心理需要什么,及时调整你的心理需要。要及时调整,真要及时调整,否则到时候你真会贻误自己,会误导自己的。你这个最初的发心,或者最初的这一念,一旦埋藏下来了,你不去清除它,它一定会起作用的,很多人就不太在意这个东西,只在乎自己天天忙点什么,做些什么,很辛苦啊,然后就是认为自己最初的那个妄想就可以满足,那一定出问题!
所以,不识本心,修法无益啊;不顺性观察,修法无益啊;发心不明,前景就不明,那你这个修就懵懵懂懂,就不相应,不相应就生烦恼,就会算账。那我们就祈请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在娑婆世界建立一个窗口,大家来算账的时候,拿着铁算盘算帐,要不然没有这个发泄的。所以这个种子啊,菩萨们,我们一定要反复了解自己心灵深处的需要,这个需要啊是你修行潜在的动力,是真实的一个结果。要不然我们随着业风飘荡,修来修去,风一吹就吹散完了,你得不到你对应的东西,那怨恨势在必然的。你怨恨谁呢?佛教只是慈悲地布施给我们方法,给我们提供道场,提供饮食,你埋怨谁呢?当时我听见一个出家师父跟我那样算账的时候,我感觉到很无奈,我说将此身心奉尘刹啊,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说只能报佛恩,不能报佛怨啊,对不对?佛法中的怨对啊,发心不明,就会制造这种怨怼。这种怨对很苦的,佛法中没有一个跟他对立的,他自己就会树立很多的敌人,这真是不可思议。
有的人讲有些法师会毁谤僧人、毁谤寺庙、毁谤教法等等,犯一些舍法罪、毁谤三宝的罪,这是为什么?实际都是最初的愿,最初的发心不清晰,得势以后,他这个因缘就开始膨胀,开始成熟,就开始诽谤三宝。你说谁能诽谤三宝啊?就是那些得势的人才能诽谤三宝,这很厉害的。那你说得势的人应该赞叹三宝的,对,本来是应该赞叹的,但有些人不光谤三宝,还要谤种种法则,我们知道有无量众生,佛就说无量法,所以这些人了不光是有诽谤罪,还有舍法罪,罪是很大的。不是为了判罪而判罪,是说他这个作为,就是初发心那一点不明确以后,一旦作为越大,他这个诽谤就越广泛。所以说有一些发心不太明确的修行人,一旦到世间一讲法,很多善知识就给他们劝化,说“尔止,莫须说”。为什么说止呢?说出来就会谤三宝,其举心动念、发心没有搞明白。
所以说种子在起作用。我们学习极乐世界,就不断地种顺性的种子、念佛的种子,不断地用这个顺性的种子、念佛的种子去熏修、作为,久而久之,这个东西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题了——顺性地审观世间,审观每一个事情,顺性地来念佛,不依得失大小善恶是非等等来念佛,但依回施世间,自他二利,增益社会的心来念佛,那这样慢慢的我们的种子就会成熟起来,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三宝,增益于有情这样一个真正的善者,或者说念佛者,或者这样一个活的有意义的人。要不然,那就会做很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情,当然也有危害佛法住世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阿弥陀佛依报庄严的这个过程中,最主要是启迪我们内在的顺性的功德,非是外求,非是说我们赞美阿弥陀佛、随顺阿弥陀佛只是说一个题外的话题,不是这样子的,是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不断地在印契着我们的自心,唤醒着我们内在的这种本具的功德,哪一天把它唤醒了,你就可以站起来了,走出去到其他地方弘法去了。
因为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音声、形象,莫不是引发众生消除尘劳垢习,令我们得到这种殊胜法益的快乐,所以昙鸾法师讲:“此音声佛事,焉可思议。”虚空的宝蔓璎珞,发出的种种美妙音声,来化解我们心中的执著,宣化五根五力、七菩提八圣道,乃至说十八不共等等稀有法音,令一切众生触者莫不生喜,尘劳垢习自然消除,这就是性德所使,极乐世界所成。那我们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或者说我们在对比观察我们本具的这种自性之时,就会不断地有撞击,有启发,或者有渐渐的一个熏修。
(岁次辛卯五月二十 2011年6月21)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