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7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7
是中有小鬼辈,即时出去,不能堪任是大德诸天威德故。
这是第四科「明来有利益」。前面是说诸天来到这个法会,来亲近弘扬般若的这位法师。这下面说「来有利益」,分三科。第一科是「大德天来小鬼去」。
「是中有小鬼辈」,就是这个地方有小鬼这一类的鬼神。「即时出去」,他这个时候,他不能逗留这里,即时地就离开这里,为什么会这样呢?「不能堪任是大德诸天威德故」,他受不了大福德的诸天的威德,所以他们心里面有恐怖,就离开这里了。这个大德诸天,是大福德境界,就也是有殊胜的善法,这个小鬼就是做人的时候,做了很多罪,这个善和恶,他们是冲突的,所以这个小鬼辈就离开这里了。
以是大德诸天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生大心。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所住处,四面不应有诸不净;应当然灯烧香,散众名华,众香涂地,众盖幢旛,种种严饰.
「以是大德诸天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生大心」。前面说小鬼离去;这下面第二科「是人生大心」。「以是大德诸天」来到弘扬般若的这个地方,「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弘扬般若的这个,或者是男、或者是女。就「生大心」,就是增长了他的大心,这位善男子善女人是学习般若波罗蜜,也是大福德人、大智慧人。所以这个大威德诸天发无上菩提心也是学习般若的,所以他和这个人是相合的。但是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人间的大福德人;现在说是诸天,是天上的大福德的人,他来了的时候,对于人间的这个学习般若的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有增上力。
「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所住处,四面不应有诸不净」,因为诸天来的关系,这个般若波罗蜜的经卷所住的地方,四方面不应该有些不清净的东西,不应该有这不净,应该清净。另外应该「燃灯」,就是光明;还应该有「烧香」;还要散布众多的「名华」来庄严这个地方,还要「众香涂地」,还有众多的宝盖幢旛,各式各样的庄严这个地方。这样子对于诸天,这些大威德诸天,发无上菩提心的这些人,这些天人会欢喜到这里来。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说法时,终无疲极,自觉身轻心乐,随法偃息,卧觉安隐,无诸恶梦。梦中见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比丘僧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在诸佛边听受法教,所谓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分别六波罗蜜义,分别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分别其义。亦见菩提树庄严殊妙;见诸菩萨趣菩提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佛成已,转*轮;见百千万菩萨共集法论议,应如是求萨婆若,应如是成就众生,应如是净佛国土。亦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亦闻其名号,某方某国某佛,若干百千万菩萨,若干百千万声闻,恭敬围绕说法。复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般涅槃;复见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七宝塔,见供养诸塔,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见如是善梦,卧安觉安。诸天益其气力,自觉身体轻便。不大贪着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于四供养,其心轻微。譬如比丘坐禅,从禅定起,心与定合,不贪着饮食,其心轻微。何以故?憍尸迦!诸天法应以诸味之精益其气力故。十方诸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干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益其气力。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说法时,终无疲极,自觉身轻心乐」,这是下边第三科「觉梦常安」;不但有前面的功德,另外还有这样的功德。佛又招呼这个「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在宣扬赞叹般若法门的时候,「终无疲极」,不会特别疲倦,他感觉什么呢?感觉身也很轻松,心情也很愉快的。「随法偃息,卧觉安隐」,随法偃息这个「法」字,我们怎么解释呢?或者说是功课表好了,就学习般若法门这个人,他有功课表,随着功课表上的规定,这个时候是休息的,他这样做。「卧觉安隐」,他卧的时候,他的身心是安隐的,他不卧的时候,身心也是安隐;「觉」就是不卧的时候,或者是静坐,或者是说法的时候,也是安隐。
「无诸恶梦」,这个修行人是不会做恶梦的;这个「恶梦」这句话呢,也可能我们自己也有这个经验,但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在其他的品上提到这些事情,什么叫做恶梦?什么叫做善梦?这里边和我们的思想有一点不合;我们不如意的事情,那就叫做恶,我如意的事情就是善了,我们可以这样子去认识。但是学习般若法门的人,思想又不是这样想法,不管是如意的事也好,不如意的事也好,你的般若波罗蜜的正观都能现前,那就是吉祥。如果你的般若波罗蜜的正念不现前,如意的事情,你爱着它,不如意的事情,就不高兴了,那也不见得是吉祥。若是你能够不管什么境界,你都能有般若的智慧观察,那就是吉祥了。不过这下面列出来这个吉祥的梦。
「梦中见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说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他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法门,他又能够弘扬般若法门,他做梦的时候,他会在梦里面看见了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会有这个境界。不但是看见佛的相好光明,他还看见「比丘僧恭敬围绕」于佛,佛为他们讲说妙法,还有这件事。「在诸佛边听受法教」,这个比丘僧在诸佛的周围听受佛的教导。
佛为他们说什么样的佛法呢?「所谓六波罗蜜」,说这样的佛法,又说到「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这个「六波罗蜜」,我们读《摄大乘论》上面的解释,他也按照自己用功修行的方法这么解释;也可以解释是利益众生、教导众生,所以通于自利、也通于利他。这个「四念处」、三十七道品也通于大小乘的;乃至佛的十八不共法的功德,那么这就是比丘僧听佛说这样的佛法。
「分别六波罗蜜义」,前面说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这下面又详细说。就是佛为听法的人「分别六波罗蜜」的义,这六波罗蜜有名、也有义。「分别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的名,「亦分别其义」,也讲解名所诠的道理的。就是佛为比丘僧说法是这样说,这都是在梦中。
「亦见菩提树庄严殊妙」,说这个弘扬般若、学习般若法门的这个人,也能见到菩提树,看见菩提树的庄严的殊妙。「见诸菩萨趣菩提树」,看见很多久修圣道的这些大菩萨来到菩提树这里来,到这来做什么呢?「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了。
「见诸佛成已,转*轮」,前面是见到菩提树,后来看见菩萨在菩提树下成佛,也见诸佛成无上菩提以后,又为众生转*轮。
这个「转*轮」这句话,在《大毗婆沙论》上的解释很好,我们简单说它的大意。这个「轮」,是说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他前面有个金轮,金所成的轮为前导,到那个地方能够摧灭敌人,能够摧敌致胜。现在佛为众生说法,不是金轮,而是「*轮」;就是前面说这个六波罗蜜、三十七道品这些事情,它能够使令听法的人,能够灭除烦恼,有这样的含意。若是我们学习佛法了,但是没有灭烦恼;我想我们如果不修学戒定慧的话,虽然是学习了佛法,但是你不深入地修学定慧是不能断烦恼的,那个*轮的义不具足了,就是不具足了。
「见百千万菩萨共集法论议」,学习般若法门这个人在梦中,他看见成道了,看见这个菩萨成道了,也看见佛在转*轮,又看见百千万菩萨共集会一处,在论议佛法,在学习佛法。「应如是求萨婆若,应如是成就众生」,怎么样来论议呢?就是应该这样子去求萨婆若;这个「萨婆若」我们讲过,就是佛的智慧;求佛的智慧,就是闻思修,从闻思修求得佛的智慧,这是自己用功这一方面。「应如是成就众生」,应该这样子去饶益一切众生,使令众生也是闻思修得成圣道,也应该是这样子。
「应如是净佛国土」,前面「求萨婆若」,是在正报的色受想行识这一方面,得到佛法的功德庄严。这个「净佛国土」,就是依报的庄严,依报的庄严,我们众生居住的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居住这个世界,是丑陋的、是不庄严。而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那么来度化众生;但是佛还有另外的清净庄严的世界,这个另外这句话怎么讲呢?就是我们凡夫的肉眼看见这是这样的境界,但是佛菩萨的慧眼、法眼所见,不是这样的,那就是七宝庄严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面都是圣人,而没有凡夫,那就是净佛国土。那个净佛国土也不是天生的,就是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修无量波罗蜜的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应该这样子来成就清净的佛世界。
「亦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这位菩萨,这位学习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人,他在梦中也看见十方世界、无数百千万亿的诸佛,这么多。「亦闻其名号」,有的佛是自己能拜见、有的只是听闻他的名号,怎么听闻呢?「某方」,是东方、是北方、或者十方世界;某一个国土里面,有某一位佛,那位佛有「若干百千万菩萨」跟他学习佛法,另外还有「若干百千万」的声闻人,跟他学习佛法的。这些菩萨和声闻「恭敬围绕」佛,恭敬围绕佛,为他们说法。
就是我们没得圣道的人,思想有问题,我不欢喜学习佛法;我昨天说了很多错误的话,说:「你天天唱斡资啰,这是有问题的」,这句话我承认说错了;所以就不来了;这个我承认说错了。但事实是这样子,你若学习佛法,你就会有戒定慧的成就,就可以转凡成圣;你不这样做,你的爱烦恼和见烦恼,只有一天一天的增长,而不能够消除,不能消除是怎么样呢?就是苦恼嘛!另外没有别的。
现在说是这些大菩萨,他们都有成就了,在佛法里面有成就,譬如说阿罗汉也是有成就了,但是他们还是恭敬围绕,听佛说法,这就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可是不同了。我昨天也说了,学习佛法成就圣道这件事,要到佛的境界才圆满,其余的人虽然有成就,还没有圆满,没有圆满,就应该继续地学习。
「复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般涅槃」,说这个菩萨,学习般若这个法门,他在梦里面又能看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入涅槃这件事。
我前两天也说过这件事,但是我现在还想要再说。这个佛要入涅槃,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寿命八十岁,或者多几岁,他也入涅槃。这个「入涅槃」,这是佛法的话,若用我们凡夫的话来说,不是这么说,就是佛也是命终了,就是这个生命结束了,是这样子。这件事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佛是没有这回事的,没有说这个生命结束了这回事,没有这回事的。我们众生,我们这个凡夫众生,也有些人有智慧,会分别这件事,分别这件事。譬如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这个世间,不需要有父母,忽然间就是一位佛在这里为我们说法,我们会怎么样感觉?有可能没有信心;你是谁呀?你是怎么回事?对他有疑问。但是若是有父亲、有母亲,也是由童年、青少年,到壮年、出家、修行,然后得圣道成佛了,这个我们就会有点信心,所以佛的这个出现,表现出来的,也有父母,由小孩子到中年这个事情,实在是为了我们对佛有信心,这件事。若是佛本身的境界,他在大乘佛法里面、小乘佛法也是一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圣道,最后圆满无上菩提,他的生命没有这回事,没有说是有老、病、死这回事的,没有这回事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我们人间的人,现在人间的人的寿命就是这么多,或者是长一点,八、九十岁,或者一百几十岁就结束了。但是天上的人,那就不是这样,譬如天上的人,譬如说四王天,欲界六天最下的这个四王天,他是活五百岁;但是五百岁和我们人间的……,不是人间的五百岁,他那里一昼夜合人间五十年,人间五十年他是一昼夜;这样三十天算是一个月,十二个月算一年,这样是五百年,他的寿命是这么长的。乃至到欲界顶天,他是一万六千岁,一万六千岁;人间一千六百年他一昼夜,他一昼夜合我们的时间,人间要经过这么长久,才算是他的一昼夜,三十天的昼夜算是一个月,十二个月算一年,这样子要一万六千岁,那要多长啊?这是一个有漏的善法所得的果报而已,那怎么能和佛来比呢?
若是色界天,色界顶天,他要一万六千大劫的寿命;若是无色界天,最顶天的时候,要八万大劫的寿命,这都是有漏业的功德所得的果报;佛成就大悲心,般若波罗蜜成就的果报,就活八十岁?这是不合道理的。所以从佛法道理上说,佛是无量寿的,没有老病死这回事,他可以尽未来际的存在,但是他存在的目的,是要普度众生的。
我们凡夫的世界,都是有尽期的,不是无尽期。若是我们修学圣道,我们现在是凡夫修学圣道,如果你……,小乘佛法是得阿罗汉,若大乘佛法呢,由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到八地,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那么他把爱烦恼、见烦恼都消除了,如果这个时候他死掉了,他原来还是凡夫嘛!这个身体死掉了,老病死结束了;结束了以后呢,以后他得到「法性身」,就是修无漏的戒定慧也得一个身体,那个身体不是我们这个肉身,名之为「法性身」。就是无漏戒定慧所成就的那个功德,他就离开了我们人世间,到了法性土,名之为「法性土」;天台智者大师说是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就是法性土,就是不是凡夫的这种污秽的世界、有漏的世界;那是无漏的,没有烦恼的世界,在那个世界没有老病死的,无尽期地生存下去。他们在那里生存的时候,譬如说是你人间的爱烦恼、见烦恼消除了,还有很多烦恼没有清净,在那里还要用功修行。在那个世界又有佛,听佛说法,还继续地修学圣道,来消除没有消除的这一切的烦恼,一直到佛的境界究竟圆满,他的生命是没有尽期的。但是有一点变化,因为他继续修学圣道,他消除烦恼,消除烦恼,增长圣道,在你内心的思想上有这样的变化,这个身体也随着变化,但是可不像我们这样子,死掉了,再得一个身体,不是这样的,他那个身体是无尽期的。
我们读大本的《无量寿经》、读小本的《阿弥陀经》,还有其他的经里面也说到阿弥陀佛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是。我们凡夫,我们不学习佛法,但是我就念阿弥陀佛,你能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到了阿弥陀佛国,到了阿弥陀佛国,你不是圣人,你要在那里听佛说法。我们在〈九品往生〉,《十六观经》的〈九品往生〉也看出这件事,到阿弥陀国的人不全是圣人,有一部分也还是凡夫,到那里还要修学圣道的。这样说呢,这个凡夫往生的阿弥陀佛国,也可以名之为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所见的阿弥陀佛,也是要入涅槃的,当然那里是凡圣同居的清净的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不同,清净的世界。但是因为有凡夫在那里,阿弥陀佛也有入涅槃的事情,但是寿命特别长,所以称为无量寿。
从这些事情看出来,「复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般涅槃」,那是他在做梦,是这样子。事实上是我们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也是入涅槃,也有舍利,我们去礼拜供养,我们不能再看见释迦牟尼佛的相好光明,为我们说法,这件事看不见了,就是也是入涅槃了的关系。
从这里看出一件事呢,我们凡夫的因果都是无常的,但是佛菩萨的无漏的境界是无尽期的,有这件事。这样子,我感觉到,我们若学习佛法的时候,学习多了的时候就会有疑惑,现在可以解除、消除这个疑惑;你能这样用功修行,将来得的生命是无尽期的。不过这个地方也有一个问题,我们是有我执、有法执,有我执、有我所的执着,这个身体就是有这件事。
我再多说几句!如果你肯静坐的话呢,你由欲界定向前进步,可能会到未到地定,到色界四禅,但是在未到地定和欲界定之间,这个身体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就感觉没有身体了,只感觉有一念灵明的心在这里湛然而住,不感觉有地水火风的身体,没有,没有这个身体,有这个感觉。有这个感觉的时候,若是你学习经论的话呢,你会有佛菩萨的开示,你阅读了佛菩萨对这件事的开示,你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不欢喜读经论的时候,那你若出现这个境界,你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认为多数会搞错了,会有这件事。那么我说这话什么意思呢?我们感觉这个身体有老病死,寿命有长、有短,但是若是你肯静坐的时候,现在就没有老病死,还要等……说是到成功的时候?不是的啊!我们的感觉不是真的,感觉,多数是搞错了,多数是这样子。但是你若不努力用功,这件事不知道,只可以听人说一说,你自己不能感觉这件事。我这话就停在这里。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