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5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妙境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5

   我们如果从自己的烦恼生起的这个次第,从悟入第一义谛的次第来看,佛菩萨叫我们修学圣道,实在来说,就是叫我们从世俗谛到第一义谛的这条道路,你能从世俗谛到了第一义谛那里,就成功了,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这样就成功了,也就是深心入法中,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是这样的意思。若是你欢喜这样的佛法的话,如果你有愿力,我想要得圣道,我想要了脱生死,解脱这些生死的苦恼,我要得圣道,你若有这个愿的话,你有这样的愿望的话,你就每天有功课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从「如是我闻」,一直读到最后,做功课,这《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做你的功课,你一天读一卷,或者一天读两卷、读三卷、读四卷,天天读,天天读,你慢慢的就会生欢喜心,而且再读这个《大智度论》的注解,你再去读《大智度论》,慢慢的就能够…,什么叫做般若波罗蜜,什么叫做一切法毕竟空,都会明白的,然后你就这样修行,就成功了。

  但是我们今天的佛教徒想要得圣道的人,我看也不多,佛教徒做法会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来,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心里在想干什么?当然我认为也都好,就是拜梁皇忏你来参加也很好,或者拜大悲忏、拜万佛忏也很好,打佛七、打禅七也都很好,我们其他的不说,就是打禅七的话,你心里怎么想,心里想什么?当然欢喜话头禅的人,我想要开悟,念佛是谁?要开悟。我们按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学习如来禅。你欢喜祖师禅,当然你也可以这样做,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就是在想,在那边想,想,这件事做得对不对?当然赞叹欢喜话头禅的人,认为这条路很好,啊!怎么怎么的,要开悟了,可不得了!就是这样子。但是另外一个说,佛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在一切的大乘经典里面,乃至《阿含经》,已经告诉你了,告诉你念佛是谁了,也告诉你父母未生前,我的本来面目也告诉你了,但是你都不要,都把它放在藏经楼,我自己想,念佛是谁?我自己想。禅师语录上还有这种话,要你自己去参,我不能告诉你,禅师语录明白地这么说这句话。这句话我在想,如果你禅师这样的态度,那释迦牟尼佛就是错了,你们看经论上佛菩萨告诉你了,告诉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告诉你念佛是谁,统统都说了,那就是释迦佛说错了,我不应该说嘛!我看那个房里头有一个大的镜框,镜子里面有一段话,从禅门日诵上写来的,你们有时间去念一念,那意思就是说,我不能给你说,你要自己参。这件事情,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子?要自己参,若这样子,释迦牟尼佛出世都不对,释迦牟尼佛不应该出世,因为要自己参嘛。

  所以我们若不读这个大乘经论,不读《阿含经》都是一样,天台智者大师说:「《阿含经》大小共学」,有人说天台智者大师判《阿含经》是小乘,这个话说错了,智者大师说:小乘、大乘都应该读《阿含经》,要学习。大乘经论小乘人也应该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小乘人也应该学习,都是应该学习的。你若是读这个经论,你多拿出来精神时间去深入的去学习,然后你再看禅师语录,你心里怎么想?我就感觉到有点问题,就是有问题。但是刚才说那个龙山禅师,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无消息。其实这种话,你若是读了经论的时候,这句话没有什么难解,也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应该怎么样学习,怎么样修行呢?禅师他没有说,他没有讲。但是这个经论里边,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其他《瑜伽师地论》里面说了,告诉你,就是从现在的虚妄分别心,从这里开始修习、学习佛法,从这里修行。并不是距离一万里以外,距离一万里那是我们办不到的,你不可能从这里不经过这一万里,就到一万里以外去,不可能的。你从那边到那边,一定要经过这个中间的,你没有办法超过这个地方,你不经过就到那里是办不到的事情。所以我昨天说了,你不主张学习祖师禅,你轻慢祖师。我怎么敢轻慢祖师,我是不敢,但是从学习经论知道,祖师意和经论有一点问题,有点冲突,当然祖师也不完全一样,有些禅师他是读经论的人,他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是明白的,有些人我认为有问题。

  说有一个禅师到什么地方去参禅,回来了,他的剃度师天天在那里读经,然后他就呵斥他师父,说:你读经就像那个乌蝇;过去时代的窗是用纸糊的,没有玻璃,说这个蝇一直在纸上向外面钻,老也钻不出去。那个意思就是你读《金刚经》,你读读你也不能解脱,意思就是不要读经,那都是戏论。那个禅师就这样讲话。我认为那些禅师有谤法的罪过,这是不对的,不应该这样。

  「复次,世尊!我若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深心入法中,我是时不见怖畏相。」这个「深心入法中」,就是你思惟诸法空义,与空相应了,那就叫做深心入法中。但是我们在书本上,在经本子上面说,观察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有的,是自性空的,从书本上的解释我们也应该会明白,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你自己静坐的时候,你思惟你的色受想行识是空,可能还是有困难,你不容易观察自己的色受想行识是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思惟过?那怎么办法才能够容易思惟这个空义呢?你先思惟他人,思惟别的人,他是因缘有的,他是毕竟空的,这个容易。思惟别的人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有,是毕竟空,比较容易,你能思惟上来。你能思惟上来,你就拿出来时间,就是时时地这样思惟。思惟了一个时期以后,你就熟了,对于诸法空的这个道理你就熟了,熟了以后再观察自己是空,无差别,和观察别人是毕竟空是一样的,也就能观察上来,能观察自己是毕竟空,我不可得、法也不可得。

  办不到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是应该办的,可是办不到,你就应该继续地努力,就会办得到,能成功的。如果办不到,说很难就放弃了,那你永久也做不到。

  这个观察我空、观察法空,叫从假入空观,空观是这样意思,是我们佛教徒非常重要的一个解脱道,是很重要的解脱道。如果你不学习这件事,你不这样修观的话,你的贪瞋痴没有办法把它根本的消灭,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个贪瞋痴的烦恼,你消不掉,它还是存在的,还是存在的,它就会制造很多的苦恼给你受。我们心里面有贪瞋痴的烦恼,这件事我不管,有就有嘛,光是修福,得到很多可爱的果报,修福是会得到可爱的果报。但是你心里面有贪瞋痴,他一定要造罪来伤害你自己,只要有贪瞋痴的烦恼,你就是这样子。若是我们没有什么大的福报,我们心里面有贪瞋痴,也能造罪,造罪也可能造的罪也不小;但是你若福报大了,你这个贪瞋痴造罪,造的是更大,因为那种威力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佛教徒,尤其是我感觉今天的佛教徒,修福的事情很欢喜,花了多少的精神,冒了多少的危险也要坐飞机去,也要去。当然这件事当然是也有意思的,也能够栽培善根,得到很多的福报,也是的,但是福报这件事,它里面有问题。所以这个释提桓因取般若波罗蜜,而不取舍利。

  释提桓因是在家人,他在天上,三十三天里面他是福报太大了,但是他明白了般若法门的重要,所以他取般若波罗蜜,他这样子。我们福报没有他大,我们的根性也没有他利。天上的人的身体,他若想要修学圣道,很容易得圣道,因为根性利,那个善业所得的果报,它就为圣道做因缘。三恶道的众生那个身体的果报,是不能做圣道的因缘的,这不行,他有很多很多的恐怖,很多很多的苦恼,来困扰他,他不能解脱,所以他没有办法去修学圣道。我们人没有像三恶道那么苦,也不像诸天那么乐,我们人还可以对付,还可以对付。但是我们能遇见了佛、法、僧三宝,我们不修般若波罗蜜这个圣道的解脱道,不修;不修,你去修福去,将来更不容易,因为什么?你现在在佛教里面修了很多的福,将来福报更大,福报更大的时候,那个福报就把你困住了,你没有时间来学习佛法,你没有时间的,所以应该把这件事放在第一个位置上面去,其他的事情是第二、第三、第四,你要知道这件事的。

  我刚才说这个话的意思,深心入法中,你一定观察自己是空,不容易观,观察别人容易,所以先观察别的人。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很可爱的,这个人是可憎的。你要观察是因缘有,是毕竟空的,毕竟空里面也没有可爱、也没有可憎,心里就没有烦恼。我们佛教徒欢喜修福的人,其实欢喜修福是怎么回事?就是积聚了很多可爱的事情,就是这么回事,积聚了很多的时候,这可爱的境界就把你绑住了,就是这样子。若是你能够深心入法中,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是时不见怖畏相」,「怖畏相」就是这个相能引起你的怖畏心,能令你生怖畏的心,生恐怖心;现在说不见怖畏相,也就不引起你的恐怖了。其他的,说这个相能引起你的贪欲心,你现在深心入法中,就不见这个贪欲相,心也就没有贪欲心了,道理是一样的。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所以不见怖畏相。色,因缘所生的色法是自性空的,自性空中没有色相;受想行识也是自性空的,自性空中没有受想行识相。这个自性空中也是无言无说的,昨天都讲过了。

  「世尊!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是一切种智。」这底下这个释提桓因又继续发挥这个道理。这个「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般若波罗蜜本身也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就是这样子。「乃至是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无上菩提,也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也是这样子。不但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一切法都是这样子,都是无差别相的。

  世尊!般若波罗蜜,若当有相非无相者。

  这底下是劝我们要相信这个道理,叫我们相信,不要疑惑。是,诸法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不但我们这个臭皮囊,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就是般若波罗蜜也是一样,乃至无上菩提也都是这样子。「般若波罗蜜,若当有相非无相者」,这是从反面说。他先称呼:「世尊!」般若波罗蜜若是有相,它里面或者有大小、有凡有圣、有苦有乐,有各式各样的相貌的话,不是无相的。

  诸佛不应知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弟子说诸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

  「诸佛不应知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那这一切佛都是学习般若波罗蜜成就的,那么般若波罗蜜是有相,不是无相,那诸佛就不应该通达一切法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了,就不应该这样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为弟子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也不应该这样子。成佛以后,不应该为弟子宣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不应该这样子;应该说有相有貌,有言有说,应该是这样子。

  世尊!以般若波罗蜜,实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故诸佛知一切诸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弟子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

  「世尊!以般若波罗蜜,实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释提桓因他又称:「世尊!以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般若波罗蜜本身,它真实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故诸佛知一切诸法」也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为弟子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也是这样说。就是他自己这样学习般若波罗蜜,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也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为弟子宣说佛法的时候,也是说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是这样子。

  以是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诸天人、阿修罗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香华、璎珞乃至旛盖。

  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是一切世间的诸天,一切世间的诸人,一切世间的阿修罗,这是三善道的众生。这三善道的众生,如果肯努力的话,有可能得无生法忍,得圣道的,所以只说三善道,而三恶道不提了。所以这三善道的众生,应该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用香、用华,用香华,或者璎珞乃至旛盖来供养般若波罗蜜,应该这样子。

  复次,世尊!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

  这是第三科「能离三恶道」。世尊!若假设有人,他能够受持般若波罗蜜,能够「亲近、读诵、说」。「亲近」,就是常同它接触,常同般若波罗蜜的经卷接触;能够「读诵」它的文句;「说」,为他人宣说般若波罗蜜的文;「正忆念」般若波罗蜜的义。「读诵、说」,这都是文句;「正忆念」就是文字里面的道理,从这里才能悟入无相无貌,无言无说的,应该是这样。这上面说,你若能这样子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又能够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写」,你能够书写般若波罗蜜经。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太多了,发明印刷这件事,那么就不用书写,印得是很好。还能「供养,华香」,用华,用香来供养般若波罗蜜,乃至以旛盖来供养般若波罗蜜。你能够这样子用功,你能够这样努力地学习,有什么好处呢?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这个人他不会堕落到地狱去受苦,也不会到畜生的世界去受苦。畜生的世界是个恐怖的世界,弱肉强食,就是这样子。猫捉到老鼠了,看见了真是很残忍得很,不捉老鼠的时候,看那个猫好像很柔和的样子,等到要捉老鼠时,恶得很,这个畜生的世界太残忍了。饿鬼道中,没有饮食,饥饿得很。就不会到三恶道里面去受苦了。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果报,就不敢做恶事,不做恶事也就不堕落三恶道。不做恶事这件事是什么意思?就是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相信有善恶因果,所以不敢做恶事到三恶道里面去,他害怕这件事。如果说是我来到佛法里面,我也不读佛教的书,我一天光是拜拜佛,求一些栽培善根的福德,那你办不到这件事,「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不是的;你若学习般若波罗蜜,有了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相信善恶果报,相信善恶果报就不敢做恶事了。

  我在这里讲一个小的故事你听听,就是佛在世的时候,舍利弗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这么一位大阿罗汉,他是昼三时、夜三时,常常入定观察世间上,看谁有善根能得度,阿罗汉真是也是有慈悲心。那么他这一天一入定一看,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在旷野里有一条狗,很苦,受了苦了。怎么回事呢?是因为这个做生意的人,大概不是一两个,很多很多人在一起做生意,到远方的地方去做生意,带着一条狗,到了很远的旷野那个地方,大家休息,就睡着觉了,睡着觉之后,他们带的这些肉,这些粮食放在那里,带的狗就把肉和粮食就吃掉了多少。这些商人醒了,一看这个狗吃他带来的粮食,就火了,就把这条狗的四条腿都打断了,就把它弃舍就走了。这个狗腿断了也不能找东西吃了,又饥饿又痛,很苦啊。舍利弗尊者入定一看,就看见了它,舍利弗尊者就到聚落里乞了一钵饭,屈伸臂顷就到狗这里来,就把饭给它吃,吃完了,又为它说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狗看见舍利弗来救护它,心里很快乐,又听闻了佛法,就死掉了。死掉了,舍利弗尊者入定一看,它死了以后到那儿去了呢?因为临命的时候见到阿罗汉生欢喜心,所以这个人就来到王舍城一个长者家,投胎做人了。做人了以后,到了两、三岁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从这个门口经过,这个长者正在门口,就向舍利弗尊者说:阿阇梨你怎么都是自己一个人,都没有一个小沙弥给您做侍者呢?那么舍利弗尊者说:是的,你这个小孩儿,可不可以给我做侍者呢?那这个长者说:他现在太小,等到七岁的时候可以。那么舍利弗尊者就走了。等到七岁这一年,舍利弗尊者又从这里经过,那个长者还是说:你都没有领个小徒弟去乞食,就你一个人。舍利弗说:你还记得吗,你以前多少年说了,你说你这个小孩子七岁的时候就布施给我做徒弟、做侍者,你想一想。他说:是,那好,给您做徒弟。舍利弗尊者就领他回来。这可见这个事情也不明白,怎么这么容易呢?这么容易把自己的儿送给舍利弗尊者做徒弟,这是很难得的事情。舍利弗尊者领他回来教导他修四念处,很快地得阿罗汉果!七岁就得阿罗汉果。那么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还有其他的大众僧,就对这件事感觉到奇怪。说是他前生是个狗,怎么今生做了人这么快就得阿罗汉果,是怎么回事情?就问佛,佛说:在迦叶佛时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人寿两万岁的时候,佛在世的时候的人的寿命是百岁,一百岁左右。那么迦叶佛时代,佛的弟子也都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是这样子。在这比丘里面,其中有一个年轻的比丘做维那,领着大家坐禅的,负责这个责任的事情。其中有个阿罗汉有个比丘年纪很大了,他欢喜唱,他爱唱歌,但是年纪老了喉咙很粗,声音不是好听,但是还欢喜唱,这个年轻的维那比丘就不高兴了,说:你唱那个歌还不如狗吠,就骂,就呵斥他。呵斥他,这个比丘就正颜厉色地告诉他:你知道我是谁呀!我知道啊,就是迦叶佛时代你是一个比丘。我是阿罗汉,你要知道,你这样说我你有罪。这一说,维那害怕了,马上的跟他磕头忏悔。那么这个比丘骂阿罗汉,骂一般人已经是有罪了,骂圣人可不得了啊!所以这个比丘死了以后就堕落狗,五百世做狗。做狗,这个做狗的因缘就是这样子,就是骂阿罗汉是狗,不如狗吠。

  我们看这件事,为什么人会堕落到三恶道去?就是造了恶业,造了口业。口业是由意业发动的,说出恶言来。由意业发动你的身业做这种种罪过事情,都是一样啊,反正不是到地狱去、到饿鬼世界、到畜生世界受苦。这个年轻的比丘就是没有修四念处,没有修四念处,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一下子冲动就骂人,就是到了畜生世界去了。而这一次是舍利弗尊者救护他,他很快就得圣道,就是前生还是出过家,也栽培过善根的啊,所以就能够得阿罗汉,还能做人。这看出来,你的四念处没有修好的时候,不能调伏自己的烦恼,那就是要造罪了。造罪了,我们现在说,就是般若波罗蜜不具足,所以跑到三恶道去了。佛教的理论是很公平的,不管是谁,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出家的法师也好,你造了罪,你就要受苦的。所以我们时常要忆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身三、口四、意三,时常地要注意。这个身体你不可以做杀盗淫妄的事情,杀盗淫妄罪过的事情不可以做;口,说话的时候不要说谎话、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个你不如狗吠,这就是恶口,就是说这种坏话,是有罪过;说谎话也不可以;说这个离间语也不好;说这个绮话、杂秽语也都是有过失的。

  所以我们若是学习般若波罗蜜,用般若波罗蜜修四念处,身、受、心、法都是不可得的。「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这是身念处。佛的身相是毕竟空,我们凡夫的身相也是毕竟空的。就是这样修,这样修,慢慢地他这个贪烦恼也逐渐的轻,由重而轻、由有而无;瞋心也是,由重而轻、由有而无,就是没有烦恼,就是圣人了。所以要注意这件事。所以学习般若波罗蜜能调伏烦恼,就不做恶业了,所以般若波罗蜜是非常得尊贵,真是非常得尊重。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这就和前面一样,「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是人也「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就不会得声闻的阿罗汉、得辟支佛,不会这样,就是大菩萨境界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学习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我们简单说是智慧,智慧里面有慈悲心,有慈悲心他就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他就是大菩萨了。若是没有慈悲心的声闻、辟支佛,他寿命到了就入无余涅槃了,再也不来世间教化众生、弘扬佛法了。这样的行为就表示他没有慈悲心,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这里受苦,应该救度,但是他不管了,他入无余涅槃了,你再不能同他联络了。菩萨有大悲心,他也是得了无生法忍,也是得圣道了,他能入无余涅槃,但是不入,为什么不入无余涅槃呢?因为还有很多的众生在这受苦,还有我的父亲也在这里,我的母亲、我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很多的好朋友,无量劫来在这个世界流转生死,很多人都是我的父亲、是我的母亲、哥哥、弟弟、姐妹,都有亲厚关系,尤其是有怨恨的人,两个人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一定是有亲厚关系。你在事实上就看出来,两个人很恩爱的,忽然间变成怨家了,就要拿刀要刺杀他。拿刀刺杀就是由恩爱变成了仇恨,没有完,将来还是互相要杀害的。没有完,但是以前你们在一起是恩爱的,在你阿赖耶识里面栽培了恩爱的种子,你现在互相杀害,在你阿赖取识里面又栽培了这个恨的种子,所以来生一见面了就是这两个种子在那里,看那个先动,如果怨恨心动了,就是要有问题,就要互相杀害;如果爱的种子现前了,那个恨的种子潜伏在那里不动,这恩爱的事情出现了;出现了,有一点不如意,这个恨的种子就出来了。所以从这件事情看出来,哎呀!这个人是我恨的人,我和他简直是势不两立,其实在那个人以前和你有恩爱关系,有亲厚关系的。所以我们相信了佛法,相信了善恶果报,相信佛说的法,不要恨别人,任何人有恨,我不要恨,我想办法同他友好,把所有的恨都回转过来,不要继续地恨,恨是没有个完的,只有相信了佛法,才能解决这一切的问题,不相信佛法,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但是相信佛法能解决问题,你要重视,尊重、赞叹,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般若波罗蜜才可以,你不这样子学习,你以前的问题照样还是相续下去。因为你没有般若波罗蜜,你心里面的贪瞋痴就是要动。虽然当时不要紧,当时今天或者有一个利害的冲突,现在不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心里面是记住了,秋后算帐,我现在不算帐,秋后再算帐,凡夫就是这样的啊。所以知道佛法是大智慧,能解决众生的苦,真实的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这上面说:「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是人「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就是大菩萨了,就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子,随类现身,救度一切众生。

  「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见诸佛。」你能够受持、读诵、说,正忆念,能这样尊重般若波罗蜜,你不堕三恶道,也不堕二乘地,不堕声闻、辟支佛地,那么这个人就是大菩萨,他就从现在乃至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长期的时间之中,「常见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就是来生你就能见到佛,你现在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旛盖,你来生…也可能现生就能见到佛,现生就有可能会见到佛,来生更能见到佛,见到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一直的常能见到佛,就会得到这种殊胜的功德。「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我今生愿生阿弥陀佛国,到阿弥陀国当然见到阿弥陀佛了,见到阿弥陀佛,从阿弥陀佛国,有可能到东方药师琉璃光佛世界去,又见到阿閦佛,见到无量无边的佛。见佛闻法,生大智慧,都是这样子。「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都是这样子。若是你不学习般若波罗蜜,你只是去修福,你的贪瞋痴是更大。可爱的境界,这个爱时常的动,熏习爱的种子在心里面,这个贪瞋痴越来越厉害,那你想要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很难很难的,很难有这种境界。因为什么呢?实在来说,你爱着五欲,世间上,人间、天上,人也是爱着五欲,天上的人也是爱着五欲,爱着了,这就与佛就远了,与佛距离地远了,你想见佛就难了,有这个事情。所以「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

  复次,世尊!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是二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

  这前面是第一段,是满阎浮提舍利,和经卷来作比量一下,那一个是最贵重的。现在是第二段「举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这个舍利更多了。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这两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我还是愿意啊,「故取」,是有意的,我有意的,不是无意的。我有意的还是取般若波罗蜜的经卷,我不取舍利,我取般若波罗蜜的经卷。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以是故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何以故?」什么原因呢?「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诸佛舍利是由般若波罗蜜的学习、熏习成就的。「以是故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个诸佛的舍利能得到众生的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因为他那个舍利有般若波罗蜜的力量熏习它了,所以人家才去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的。

  我说过,我们不学习般若波罗蜜的人,我们这个身体也叫做舍利,我们里面这个生理的组织眼耳鼻舌身,这个全部的身体也是舍利,但是这是用贪瞋痴来熏习的,而不是用般若波罗蜜来熏习的。我们的心一动,贪心一动,这个贪就把这个生理上各部分的组识都熏习,就影响了。我们心一动,贪心一动、瞋心一动,你的邪知邪见一动,就熏习你的身体,这个身体火化了,也是有些灰粉,可能有骨头,人家都不恭敬,你这是贪瞋痴熏习的嘛,这不值得恭敬。说是有舍利,那一天我还没有来这边,我在美国的时候,看见报纸上有个电影明星死了以后有舍利,还很好看,报纸上登这个事情。所以这个事情不在乎你有没有舍利,是在乎你有没有般若波罗蜜的熏习,这样意思。不是说有舍利,我们就要恭敬供养,不是,那你搞错了。他没有修学戒定慧,那个舍利是不值得赞叹,也不值得礼拜供养,是这样意思。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故,受天上、人中福乐,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故。」供养这个由般若波罗蜜熏习成佛了他佛身的舍利,「受天上、人中福乐。」你若对这个舍利能供养恭敬的话,礼拜赞叹的话,你会得到福报了,得到什么福报呢?是天上的福乐、人中的福乐,你看这个很好嘛!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人辛苦。农业社会就不是那么辛苦,它有季节性的事情,有变化,就不是那么辛苦。不是那么辛苦,就有闲暇的时间可以学习佛法。工业社会忙得很,除非特别有善根的人抽出来时间来学习佛法,不然的话他没有时间。「供养恭敬舍利故」,受天上的福、受人中的福乐。「常不堕三恶道」,你看这个力量也很大,有了福报能不堕落三恶道。

返回目录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