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傅味琴: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道纪念日开示)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傅味琴: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道纪念日开示)

 

  南京 2006.1.7(农历十二月初八)

  ◎傅味琴

  今天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成道是成什么道?成菩提大道。

  世间上一切道都不能称大道,因为有相有实体,有相有实体就不可能遍虚空,它有一定的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度;有相有实体也不是一条永恒的道路,因为世间上的一切道,一切路,到后来都会败坏。释迦佛成就的大道,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败坏的,是无相的,没有实体的,这个道打个比喻就是道路的道,要我们走上这条道路。

  一个人能够懂得道理,这就是每个人本有的觉悟,我们究竟成就什么道?就是觉悟的道。所以,道是一个比喻,而这个觉悟是众生永远具备的,小孩子也有觉悟,中年人也有觉悟,老年人也有觉悟,到临终一刹那还是有觉悟,哪怕到来世再去投生,还是有觉悟。连一只猫一只狗都有觉悟,也能明白道理,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罢了。我们学佛就是学释迦佛,释迦佛成道我们将来也要成道,这才是真正的学佛,我们成就了这个道我们自己就是佛。自身能够成就跟佛一模一样的觉悟。

  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做众生?从理上讲,我们的佛性跟释迦佛的佛性,跟十方如来的佛性一模一样。释迦佛没有成佛前,是个王太子,后来逾城出家,乃至于雪山六年苦行,行菩萨道。从最简单的生活来看,释迦佛也吃饭,也睡觉,释迦佛生活中的种种,所需要做的还不是跟我们一模一样?既然如此,释迦太子能成佛,咱们当然也能成佛,这是决定的。

  一切众生将来都要成佛,哪怕一只猫一只狗跟我们的个性脾气不一样,乃至于它们的爱好跟我们不一样,乃至于它们吃的东西跟我们不一样。其实我们人类还不是各人个性不一样,脾气不一样,爱好不一样?吃的东西也不一样,宁波人吃咸的,四川人吃辣的,可是众生之间都有的觉悟还不是一样?所以,我们这样从理上悟到众生都是平等平等,不可能有什么差异。

  在语言上有差异,狗也会说狗话,猫也会说猫话,仅仅我们听不懂。实际上人类中也是如此,宁波人听不懂福建话,上海人听不懂广东话,所以六道众生,从理上来看,从内涵来看,都是一样,没有区别的地方也是一样,有区别的地方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悟,悟到一切众生平等平等。既然如此,我们跟释迦佛在成佛前也是一模一样,仅仅是智慧上的差异。这就是要悟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修行怎么修?修行的成就是往里看,外面有差异,有区别,往里边一看,都没有区别。举个例子来说,常经手的钞票,我们能区别出来,这是一百块的,这是五十块的,这是十块的,这都是外相,正因为一张纸通过印刷,一百块是红色的,五十块是青黄色的,十块是蓝色的,以及文字上的差别,所以我们能区分出来,可是往里看,都是一张纸,没有差别的。所以我们今天由于烦恼的关系,而流转生死,流转六道轮回,所以有人、狗、猫,以及天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的差别,往里看,都是一模一样,所以众生都能成佛。怎么成佛?你只要把这个差别一改掉,你就跟释迦佛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跟释迦佛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能自己改掉,那还不是跟释迦佛一模一样?到这个时候我们也是佛。所谓改掉,这就叫修行。如果不肯改变自己,根本不叫修行。

  我们的心量为什么不能扩大?因为我们贪嗔痴的关系,贪嗔痴随便你贪心多大,瞋恨心多大,愚痴心多大,全是渺小的,我们应该要想到这个问题,因为你贪,所以心量不大。个人所贪的,仅能满足个人而已,比如说你贪钱,你仅仅是满足个人所贪的钱,哪怕你有一千万,哪怕你有一万万。可是你贪不到,也不可能起这样一个贪心,把全世界的钱都归你所有,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有这样大的贪心。瞋恨心也是如此,你只能毁灭伤害某些人,可是你的瞋恨心也不会大到把全人类都毁灭,也没有这样大的瞋恨心。愚痴心也是如此,你总有一天会醒过来,可见你这个愚痴心也不见得大。所以贪嗔痴不可能大,也无法大,因为我们个人的心,起了贪嗔痴就被贪嗔痴包围了,就不可能无限的大。

  我们成佛这条路怎么修?要修成无限的大,无限的大它不可能有变化,也不可能有轮回,什么道理?一切有相皆有限度,只有无相的东西才能无限大,无限的东西是什么?那不是物质所成的。物质所成的东西都是有相。桌子是桌子相,房子是房子相,哪怕路修得像高速公路那样大,很长很长,但是宽也有限度,长也有限度,一旦败坏就完了。所谓菩提大道,这个“大”究竟大到怎么样?虚空那么大。虚空无相,空也不是长的短的,也不是高的,低的。所以只有虚空才是无限的大。

  虚空没有老,没有病,也没有生死,那么虚空里存在什么?如果虚空什么都不存在,这叫断灭空。那就不是佛陀的智慧,佛陀就反对。虚空里存在很多很多,是宇宙本来就有的,那是虚空的能。能从哪里来?能从虚空来,整个宇宙充满了微细微细的物质的元素,而这些物质的元素因为极其微细微细,乃至于最高级的仪器也不能够找到,即使找不到,可是它仍然存在,即使找不到,可是这个元素的能可以产生作用,这个能是永恒的。

  虚空虽然是无有形相,虽然是没有种种的变化,可是宇宙中间的能经常在发生作用。至少我们知道有时候天空里有闪电,有雷声,这可不是人为做出来的,而是虚空里本来就存在,等到条件聚合了,这个作用就产生了,这就叫因缘所成。所以性空里存在缘起,而缘起本身就是性空,所以我们讲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

  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从语言文字上得到的智慧,那仅仅是广般若,如果你要真的能解如来真实义,那必须要亲证深般若。所以广般若是利用种种宇宙人生的现象,以及由因缘而产生的种种的事物的变化,来说明问题。有这些缘起,我们能够知道由缘而起,缘散就灭,我们就悟到了性空。什么才是如来的真实义呢?从有相,有语言上的悟进入到无相无语言的悟,从有分别而进入到无分别,进入到无分别后,一切相都破除了,能够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被事相所绑,一切处于无分别状态,这就是如来真实义。

  如果破除了一切有相,处于无分别状态,我们可想而知,既然无分别了,就没有由见闻觉知而产生的分别执着,既然是无分别了,也没有什么需要通过思惟去了解的了,这时只留下什么?只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完全圆满的,一点不染污的觉性,也叫佛性。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成就。这个境界就是修行成就的境界,小乘的圆满就是阿罗汉的境界,大乘的圆满,这就是佛的境界。

  如何进入这样的境界呢?如果你看到一切认为是有,既然是有,就有分别,既然是有,你就会执着这个相。但是我们众生已经习惯了,处处都认为是有,处处都执着这个相。即使我们明白,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我们又执着于这个事物有变化,既然执着于事物有变化,我们仍然会执着于通过变化而产生新的东西,哪怕这个新的东西也在变化,我们仍然执着有变化的东西通过变化仍然出生变化的东西。所以这还是凡夫的境界,还是没有到从破相而进入无相。

  我们初步修,必须要修心量放大,即使我们仍然是有相,即使我们仍然有分别,我们初步必须修从小放大。比如从一个人修到两个人,那就放大了,从两个人修到四个人,四个人修到八个人,心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的心投入到所有的众生里去,这个时候你的心对六道的众生就平等平等。等到你在众生里融化的时候,好比桌子上一滴水有一滴水的形相,两滴水有两滴水的形相,还能数得清楚,不管是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一进入大海里去就没有了,而整个大海就遍满了这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的成份。

  所以,一滴水不投入到大海里去,只能是一滴水,怎么样使自己融化掉?唯有一个办法,就是投入到众生的大海里去,把自己的心全部灌输到众生的心里去,那个时候你就不存在了。而你在哪里?你存在于每个众生的心里,这就是大菩萨修行的境界。等到众生也同样这样成就,众生也不存在了。这个境界还要通过发愿来完成,这也就是所以菩萨要发愿广度众生才能自他成佛的道理。

  这个时候到底有没有众生?没有众生。到底有没有我?没有我。可不是断灭空,不是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这时仍然起一种作用,起什么作用?就是法报化三身的作用,法身遍虚空存在,在法身基础上成就了报身,你就可以以愿力成就你的世界,而报身从福德智慧中产生的种种的缘起的山河大地,本身就是性空。然后再产生化生,从化生中产生我们百千万亿的化身去度还没有成佛的众生。这个时候就圆成了你的愿力,以你自己的愿力成就了你自己的净土,你可以在你自己的净土广度众生。

  成就这个境界的时候,你自己的净土究竟有多大?你自己的净土是遍虚空的。实际上十方如来的法身都是在一起的,所以称共同法身。从这里我们也可以这样明白,实际上十方净土也是共同的净土,因为佛的境界是遍虚空的,佛的愿力是遍虚空的,所以每尊佛的净土也是遍虚空的,因为众生有分别心,所以佛说法的时候只能分别而说。但是你到了成就的境界就知道,佛也好,佛土也好,都是无相,既然是无相,那就一模一样,遍虚空,这就是我们要成就的道,这就是我们要悟到的如来真实义。

  今天是释迦佛的成道日,我忽然起了想讲这些话的意欲,就稍微给大家作这样一个启发性的开示。当然成佛的境界甚深甚深,我这些话仅仅是偶然的心得,我们能了解一些至少也是一个鼓励,你们不论明白多少,都能增长你们的信心。今天我就讲这些。(2006.1.7〔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佛成道日〕为南京同学开示法义)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