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林钰堂:佛法习定入门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6日
来源:   作者:林钰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林钰堂:佛法习定入门

 

  前言

  清明、专注的用心是人类天然的能力。经过世间生活的杂染,一般人的用心沦为偏狭与散乱。单为有效进行世间种种活动,已有调心以回复清明及专注的必要。清明且专注的心力虽能压伏散乱与偏执,却不能根除偏执;若无开阔的反省,反倒助长偏执。因此佛陀教示我们,应当修习智慧的观察,才能渐渐根除自己的偏执,进而享有开阔、清明的生活。

  佛法基本的教示乃是以「无常」、「苦」及「无我」的观点来透视人生。这三个观念,三足鼎立,构成佛法教理的中心,并且是佛法说明轮回与解脱所不可或缺的。这三个观念互相包含,形成一体的三面;连环运作,则能彻底根除偏执,显现本来无限的真象。

  根据上述的说明,佛法的习定可以区分为两种:「止」是清明地专心一处,「观」是依照「无常」、「苦」及「无我」来观察。只偏习止,虽能增进心地的清明,却无法达到佛法彻底解脱的目标;只偏修观,在理论上虽有可能浅尝果德,在实证上却必定要等定力成熟才能圆证。因此必需止观兼修,修到止观圆融,才能证入究竟的解脱。佛法超越其他教义,基本上是在于智慧的通达;佛法的正定也因此有异于他教的禅定。

  关于佛法止观的教示已有许多详尽的著述。但是理论上细腻而繁复的探讨,对于初学者的实修,有时反而增加了不知所措的困扰。为了提供实用的习定入门手册,本文对习定的各方面只做简要提示,但对于实修上应注意的事项却全部仔细论及。例如,果位的定义及区分包括四禅八定、四向四果,等等;这些界定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果德是一时难以企及的,因此在本文中,便只综合地陈述果德的特色,以供初学者做为改进的指标。至于实际习定所涉及的时、地、衣、食,以及上、下座的种种细节,则完整地循序细说。

  本文以法界本净观为基本佛理。这与三法印—无常、苦、无我—虽是不同的理论系统,却同是开示佛道的方便教授。三法印共同的特色,重在对治世间迷执。法界本净观则侧重开阔清明的本来面目。破执与开悟本是一事;见仁见智,应机而使用不同的法门。

  观的法门,有的重在对治,如九尸观;有的重在观察,如息念处。本文选介的数种基本观法都是重在如实观察。一来是随顺法界本净观;二来是因为初修者往往难以适应对治的法门;三来是因为如实了悟,容易趋入即相解脱。此外,对治的法门往往要久修成证,才见功效,并且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偏执,所以我不敢推介给初修者。

  本文

  子、基本原理

  一、佛法基本原理

  法界是无限的一体,本来清净。要证入法界一体,可以应用开阔及无执的原则,实践于生活中,然后再经止观的修习,深入自心,彻底放弃偏执。

  二、习定基本原理

  一、三业一致:表里如一则吉;自相冲突则凶。

  二、身心互动:心宁则身轻;身累则心躁。心乱则身沉;身适则心和。

  三、心气无二:修心可以调气;修气可以调心。

  丑、习定在佛法中的地位

  一、听闻佛法,思惟法义,明白其要旨及修法,然后依之进修。习定属实修,应在闻思之后。

  二、明白佛法基本原理在实践上强调忘我利他。秉此以为居心、言论与举止的轨范,而达到身、语、意三业的一致与净化,然后修习止观。经由止观的调治,除去深心微细的偏执,才能体会自然开阔的生活。

  三、上述闻、思、修与戒、定、慧的次第,在实修过程中,并非呆板地直线进行。行者遇到问题,往往需要深入思索及增广学习。此外,不但戒与定是慧的基础,慧与定增长之后,前行的定与戒也随之增进。换句话说,闻、思、修以及戒、定、慧都有三面一体的关系。

  四、八正道中,正定居第八。

  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

  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于此可见佛法正定是融通佛理、三业一致以及勤奋修习的结果。

  五、陈上师所示学佛八次第中,习定居第六。

  一、以无常钱,二、买出离土,三、筑戒律墙,四、下菩提种,

  五、浇大悲水,六、施定力肥,七、开智慧花,八、结佛陀果。

  于此可知习定者要有无常心、出离心及菩提心,要有出离世俗,持守戒律及服务众生的行实,做为基础,才能得到佛法的正定。

  寅、习定在学佛修途上的重要性

  一、戒定慧的枢纽,承先启后。

  二、六通的根本。随着定功的增长,神通自然开发。

  三、小、大、密三乘一切果位证量的基础。

  卯、习定的整体性

  止观的能力是内心清明程度的综合表现。内心的清明有赖身心的平衡发展与维护,因此习定要顾及饮食、卫生、运动、品德等,面面俱到的调节,以及身语意三业的一致。这样经过长久不断的努力,止观的能力会自然地增进,并且根深蒂固。

  如果不明此理,只把习定做为休闲的调剂,虽可得精神上的化妆效果,却难形成安定生活的盘石。并且随着定力的增加,内在的自相冲突也增高,十分危险。

  辰、止与观的关系

  止是制心一处,离于思虑、好恶;观是依佛法观想,有观察与想象之分。有止无观,如宝刀在鞘,威而不斩。有观无止,如烛火遇风,照亦难明。必须止观并重,止观兼修,直到止观圆融,才能彻底清除偏执,而证解脱。

  大体而言,先修止,等定力略有基础,再修观;这样较为易行。但在

  实修生活中,行者针对自己遭遇的考验,则相机以修止或修观来对治。

  行者依自身的性向与程度来分配日课中修止与修观的份量。

  巳、一般前行

  一、了解世事无常,无究竟义利,因此不贪着世事。

  二、了解余生可贵,要利用来修习佛法,究竟地自利利他,因此努力精进。

  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遵守戒律,自净其意。

  四、切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而实践于自身在佛法上的修习及服务。

  午、特别加行

  一、有志专修者应完全出离俗务,全力从事于佛法之修习。

  二、最好能依止有实修经验及证德的善知识,在其指导下闭关实修。这样比较不会出毛病,并且有希望得定及证果。

  未、习定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精神饱满并且乐意习定的时候。最好每天有固定的时候,并且其间不虞中断。初修者每次时间不宜太长,即使十五、二十分钟也无妨;坐姿不要太勉强,心中不要求好心切,要轻松自然,才不会厌烦;但上座次数宜多,以养成习定的习惯。

  二、地点:清静、不受扰之处;佛堂、关房尤佳。空气新鲜,最好气流是在面前横过,并且没有风对着身体吹。光线明暗适中。

  三、身体:

  一、平日饮食有节;避免太油、太辣、太多。

  二、上座时不饥不饱;饱食后要等约一小时才可习定。

  三、注意一般的卫生习惯,保持整洁。

  四、每日要有适量的运动。

  五、上座前及下座后都要略做运动或经行,使身体松适。尚不能双跏者,可练习辅助运动以松腿筋。

  六、小、大便后,要等十五至三十分钟才上座。

  四、衣着:宽松的衣裤,保温而不致过暖。以毛毡或大毛巾盖脚,以防风寒。

  五、坐垫:坐地毡或大垫上。陈上师教授,臀部不用小垫,这样双跏才能阻止气的下行,而气上行则易入定。

  申、就座前后

  一、上座

  一、佛前陈供、礼拜、念四无量心以及祈请加被习定的顺利及进步。

  二、心中不杂他事,而乐于习定。

  三、理想的坐姿是七支坐—双脚跏趺、背直、肩张、下巴压颈、手结定印、舌抵上颚、两眼半张。不能双跏,则单跏或交脚坐。(收下巴使颈直,勿紧张。张眼要自然。)

  四、身体下部要以毛毡盖满,以防受寒,甚至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座侧另备大衣或毛毡,以便在觉得寒气时加穿或添盖。

  二、下座

  一、先伸右手,观食指尖片刻;再换左手。这样做以散定。

  二、略做按摩及运动,以舒活气血,然后缓缓下座。

  三、下座后,缓步经行十分钟以上,才可去方便或躺卧。经行时念佛或持咒,并回向众生早证菩提。

  酉、习定的基本方法

  此处选列八种基本的止观方法。这些方法看似简易,要做好却不易。行者可以一门深入、轮流修习或随缘选修,以调治自心。

  一、修止

  一、一心念佛或持咒。

  二、数息:自然呼吸;于一口气期间,默念「一、一、一、……」,至下一口气,则念「二、二、二、……」。如此由一至五,反复进行。

  三、观定点:想自身透明无实,如虹如泡,在身躯中央与脐水平处有一天蓝色虹光圆球,如豌豆大小。制心于此球。也可将此球位置提高至胸部、喉部或额部之中;但于一座之中此球应定于一处。

  二、修观

  一、观受:观察自身种种觉受,不贪不厌;任其自生自灭,不盼不忆。

  二、观念:觉察自心念头之起灭,不随念思索;不加评估,淡然旁观,任其来去。

  三、观息:心随气走;呼则融入法界,吸则纳入气海(小腹)。觉察气之长短、粗细、有无。

  以上修观皆重在如实了知,不生好恶分别。如此修久,自然体会无常、无限、无可把捉,而由知见罗网之笼罩下,渐渐挣脱出来。

  三、止观并修

  一、心气合一的念佛妙法。

  二、随唱中的修行。

  戌、习定的对治

  一、修止时主要对治散乱、昏沉与忘失正念。散乱是指有杂念。昏沉是指失去清明的知觉。忘失正念是指心离开了修止的焦点,而陷于呆滞。

  二、修观时,除了防止上述的毛病,还要防备心随境转,失去冷眼旁观的警觉。

  三、对治的方法

  一、对治散乱:轻时,一查觉立即收心回到修法上;重时,下座经行,并念佛或持咒。

  二、对治昏沉:轻时,张眼、咬牙、直腰,如果穿得太暖,换略薄的衣着。重时,下座洗脸,或略事休息。

  三、对治忘失正念:一查觉立即回到原来的修法上。

  四、对治心随境转:查觉时,想此种沉迷想象纯是自欺,没有义利,而放弃之;回复冷眼旁观。

  五、不要乐着习定时的光影及气动,只依法修。

  亥、习定的果位

  止的果位:已无意识不由自主的干扰,已离情感上的自许及好恶,心地纯净至平等、清明的境界,而能自在专心于任一处,并且身体轻安。

  观的果位:清明如实直接经验一切觉受;如修想象,则所想能明晰出现。

  果位的名相只是开示果德浅深的方便。金刚经中明示证果者不着此等名相。行者勿为果位名相所愚,自欺欺人。

  结语

  修习止观使行者的心地经历了纯之又纯的陶冶,渐能摆脱观念的牢笼,而自然体会一切原是无限的一体。由于这种清明及慈悲的心境,自然发为净化世道人心的言行。

  习定如植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愿有志者日日勤习,并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自然享有清新的身心及生命。

  初稿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

  二稿 一九九一年三月三十日

  三稿 一九九一年四月五日清明节

  于美国加州爱尔舍利多市寓所

  跋

  三稿完成后,供于佛前祈请印可。梦中见到,我两手捧一透明小袋,袋中满盛完整的连壳花生。陈上师教示,「花生」音近「法生」,因此有「由法出生」之义。我想:双手合捧表示智悲双运合作;透明小袋表示明晰短文;满盛花生表示充满法实。此外,并闻天语:「其他的是 ring;这是 golden ring。」我想,ring 有圆满之相及提示心要之用,应是表示圆满提示心要之义。

  琇莹与纯真细读三稿,提供改进意见及指正错别字多处,谨此志谢。

----------------------------------------------------------------------------------------------------------------

更多林钰堂博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