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钰堂:劝念佛
林钰堂:劝念佛
林钰堂居士在一九八九年二月十九日
讲于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佛光寺
笔录:净洲居士
校订:林钰堂居士
一九九○年十月蒙夏威夷大学白慧贞教授润饰,再由陈纯真女居士修缮。
今天演讲的主要目的,就是劝大家念佛。其实在座的很多佛友都已经在修持念佛了,所以我也会讲到念佛的方法。在开始修念佛之前,我们先要有一个动机:为什么要念佛呢?这要从「无常」讲起。佛、菩萨教导我们要看清「无常」这个事实。世间的一切,你若仔细地去看,没有一件是不会变的:我们心里的念头,也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你若再看得长远些:我们小时候的想法,跟中年、老年时的想法又都不同,都无时不在变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完全忽略了「无常」这个事实,因为在一个社会里,大家共同生活着,总会去假定有一些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你说:某某是个「怎样怎样」的人;或是你以为某人是什么职业,就只会做那个范围的事。于是我们的想法便会和事实有一些偏差。举一个例子:也许你有一次在朋友家说:「橘子很好吃。」以后你每次来,他就想起你是喜欢吃橘子的,便拿橘子请你,其实你可能正想吃的是苹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上,便是常常把人定位了,以为他一定就是那个样子,而没有觉察到,实际上是有变化的。
刚才讲的只是些小事情,还有较大的。比方说,我们往往假定一切总是如常。所以,当发生一个重大变化时,我们便很难适应。好比早晨出门时,你心想:我现在开车是要去上班。哪知路上出了车祸,你不但忙了半天处理事情,而且心里很懊恼。过了很久也还放不下。如此一来,你的情绪就更增加了事故本身的困难。你若能看清事情本来无常,就不会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因为事情的演变,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等到事后想起来,你会发现,原来的那些烦恼,其实都是多余的。
看清「无常」还有一个好处。往往我们在事情来时,不能应变,都是因为观念太死的缘故。若能先看清一切本来是无常,不一定,会变的,那么,你就比较容易活泼起来,遇到事情时,也比较容易去应变。
「无常」的例子还有很多。从我们比较切身的问题讲起,就是佛、菩萨所讲的「生老病死」的问题。我们无法常保健康的身体,因为有「生病」的问题。生了病当然就很苦。「老」的问题呢?除了年轻轻就走的人,没有这个问题外,大家都是免不了的。当我们一天天地老去时,身体渐渐变得虚弱,行动愈来愈不方便,有的人甚至连记忆都丧失了。「老」虽然是个问题,但最大的却是随之而来的,谁也免不了的,「死」的问题。我们平常都忌讳谈它,也很少仔细想过。分析来说,「死」有好几方面:
第一、「一定会死」。除了一些有很高修行的人,传记上说,他们已修到即身成佛,也就是「无死」的境界。有一些人可以修到很长的寿命,但还是会死。就我们普通人来讲,那是「一定会死」的。只是对于这个「一定」要来的事情,我们并没有先想好处理的方法;而对于一些「不一定」的事情,我们却花很多时间在忧虑。比方说,很多人为儿女的婚事烦恼。关心固然是好,但是担心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如果看多了就知道,结了婚不一定就比较好。像这样不一定的事,我们往往烦恼得太多,而「死」这个一定的事,却没有仔细地去想。有些人年纪大了,会先想买块坟地,选好棺木,立下遗嘱,他想的这些问题虽然很贴切,不过我想这是体贴了要替他办后事的人,更深一点的问题有没有去想呢?譬如:死的时候能不能很平安地去?面对死亡的时候能不能很安详?像这些真正切身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等一下我们会细说佛法所教的解决之道。
第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但是我们很少想到这一点,脑里担心的都是别的事情。实际上,「死」是随时可能到来的,而我们却不早点做准备。大家都想着:「等我退休以后再修吧!或是等我把这事、那事解决了再修吧!」然而有些人却等不到那些时候就走了。人们往往对生命有个错误的想法:年纪轻的以为快要走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却不知黄泉路上无老少;而年纪大的经常是很悲观地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不必再做什么了。但是,我读过一本书,是个英国老人在八十岁时写的。他说他在七十岁时曾想:「这辈子什么都经历过了,再来还有什么可看的呢?」没想到二次大战随即展开,他住在伦敦,一天到晚得躲警报。他说:「我实在没料到,后来这几年的日子,比我前面七十年都还要紧张!」所以,年纪大了还是可以做些事情,努力修行。
第三、「死的时候很孤立」。我们生病的时候,尽管只有自己能够觉受病痛,却还能感受到别人的帮助,诸如医生给我们治病,家人的照顾,以及朋友的探望等,所以还不太觉得「我是一个人在承担受苦的。」然而,在死亡的过程中,你就是绝对的孤立,谁都不能帮你的。当你生病的时候,还可以告诉别人:「这样子我不舒服;那样子好些。」可是在经历死亡过程的时候,没有人能和你沟通,也无法帮助你。看你的大、小便流出来,他便赶快要帮你擦,却不知在那个时候,任何的碰触都会让你难过,也就是说,别人愈是关心你,反而愈使你痛苦。所以,临死的时候,特别感觉孤立,一方面苦痛和冤家纷纷聚拢,另一方面你所喜爱的却一样也带不走。
方才我们对「死」做了几点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谈「死」?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在我们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只看一面,而没有顾虑到另一面时,做起来一定不容易圆满;同理,当我们看人生时,如果「生」也看到,「死」也看到,才可以有较平衡的想法。譬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一定会死」这件事,当你过完一天时,若从「生」这边看来,你会说:「我又多活了一天。」但若从「死」那边看来,则要说:「我更接近『死』一天了。」你不能只从「生」那边看,好象生命永无止境;其实「多一天就更接近一天」,你这么想时,就会警惕了,知道「死」这个事情是不能不去考虑的。
其次,我们生活里做事总有计划,预计某个时候要完成工作,然而「死」一来,事情没做完,也是完了。如果我们能看清「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的」,就比较不会被事情绑得很难过。有时候,事情的结局,不是你原来所想的;有时就是这样:「不完也得完」。所以,不要让某些事情在心里给你太大的压力和烦恼,要从生死两面去看,什么时候走都不知道,何必那么穷紧张。
还有,「死的时候很孤立」,一切都非放下不可。原来你可能觉得「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了解了「孤立」这一点后,你就比较容易练习着说:「我现在这个也可以放下,那个也可以放下」。
人们虽然吃得饱,穿得暖,晚上有个地方可以睡得舒服,心里却还有许多烦恼。譬如,在这个富裕而国内又没有战争的美国,根据德州一个大学调查的结果:有百分之二十的青少年曾经想要自杀或残害自己。这表示他们的心里很空虚,有很大的问题无法解决,而走上这条错路。此外,很多人一有钱,就把钱花在吸毒上,又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皆在于人们心里有问题而没有解决。现在讲这些,主要是希望大家先了解这类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因,然后我们再来谈「念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俾使大家能了解念佛的重要。
刚才我们说如果能「也看生,也看死」,便可得「平衡看的好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局外反省的好处」。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平常我们种种烦恼从不停息,是因为我们在社会上所扮演的种种角色每一种都有它的问题,家庭的、社会的,再加上个人还有健康、情绪上的问题。当我们深陷在个人情况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苦恼中时,若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就会觉得很难过。然而,你若能从「死」那边来看,也就是说,暂时离开你现在的情况,从局外来看,那么你就「旁观者清」,容易看出一些基本道理来。
首先,从「一定死」这点来看,你就可以做一个整体的反省:「我这一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我现在忽然走了,那么这一生到现在为止,到底做了什么?」当你这样问自己时,往往会觉得很茫然;有的人甚至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就一辈子糊涂地过去了。小的时候,别人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大了,又被社会绑住,没有很多选择。而所做的事,你也很少仔细去考量:「做这些事情的后果是怎么样?」所以,想「无常」使我们能对人生的意义,有一个检讨。现在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多重要,若到坟场一看,你就知道,将来自己也只是一块地,一座碑而已。等再过个一百年,亲友也都不在了,就也没有人再来祭拜、怀念你了。其实,你活着、走了,世界还是差不多,差不多的。虽然如此,人生却也可以有很好的意义,可以过得很快乐。因此我们值得去做「旁观」的反省,让自己跳出局外来反省。
其次,既然我们无法料到什么时候要走,也许就是下一刻得走,那么我们应该反省:「我此刻所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如果我们能对「无常」这么警觉,在做人处世上就可以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是容易对人感恩。因为别人也和你一样随时可能会走,他现在帮你忙,也就是拿他这段生命,不为自己,不为家人,而全奉献给你。就像邮差给你送信,当他冒着大风雨来的时候,他有可能被闪电击死,甚至可能被水冲走。你若从「无常」来看,心里就很感激他,因为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来为你服务的。另一方面,「无常观」使我们不再为许多事情而计较。比方说,同事之间常会为一些事情而争执,因为大家都没想到无常,以为都还会活很久,所以觉得值得去为一些事情斤斤计较。你若想到:「也许明天就彼此见不到了,大家今天能够在一起,已经很不容易,有什么好吵的呢?他以前对我很好,帮过我许多忙的」。这样你就容易放得开了。有时候人是很苦啊!烦恼的时候,你要这么想:「如果我现在就得走,这样痛苦有什么意思呢?难道我这辈子就是为这个吗?」当你为一件事而烦恼时,往往就忘了其它很多事。你忘了父母很爱你,对你的养育之恩,还有家人对你的关心。这么一想,你对小的事情就放得开,自己也觉得比较好过一些,大家相处也能融洽。
关于「孤立」这一点,刚才我们讲过,死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很孤立的。严格探讨起来,一个人一辈子都只是自己的经验,别人是无法取代的。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都是很孤立的。这样想的时候,就容易有同情心,因为你知道别人也是很孤立啊,你就比较不会跟人纠缠,甚至愿意去帮助他人。
现在我们来谈谈关于死的种类。死有很多种,平常讲最好的就是「寿终正寝」,也就是能够安详的死去,其实这也不一定就好。因为睡觉中走的,迷迷糊糊,自己并不能控制往哪里去,全凭宿昔为人处世的因果,做的好事多,就往好的地方生去;做的坏事多,就往坏的地方去。所以在床上睡着走的,比起念佛往生的,较不稳靠。
其它的死法,就更有问题了。比方说「病死」,从修行上来看,病死,有的好,有的不好。通常生病到最后时,根本就是苦。你没有办法念佛,只有折磨。这样子去的,当然不好。不过有的病,像肺结核,是慢慢的走,慢慢的苦,所以还可念佛,这种病比起那种不能念佛的病,还算可以利用机会来修行,算是好一点的。
那么「横死」呢?横死包括遭遇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风灾;还有世间的意外事故,如车祸、枪杀等等。当你这样看的时候,你会想:有这么多种可能的死法,什么时候会遇上哪一种也不知道。
至于死会遇到哪一种,从佛法的观点来讲当然是靠「因果」来决定。但不一定是你这一辈子所造下的因。如果你是属于黑社会圈子里的,那被枪杀或放火烧死的机会自然比别人多,这显然是这辈子惹上的。然而,有时候我们却看到好人不得善终,那就不是这辈子的报应了;有时是很多生以前种下的因,到现在才爆发出来的。那么,有没有办法消掉恶业呢?可不可能大的化小,小的化无呢?有的,要靠佛法。
现在,我们要来看看念佛如何帮助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刻。首先,我们说「一定会死」。那么死了以后,是不是就没有事情了?不是。死后就要转生。好事做得多,念佛念得好的人,佛、菩萨会把他接到极乐世界去,这样是最好的结局。因为不管你是做好事而转生天、生人,或者是做恶事而堕落到畜生、饿鬼道去,你的轮回都是没有止尽的。比方说,做很多好事而生天的,他虽是享受很大的福报,但是他那福报银行里的存款用尽后,也就堕落下来了,这种轮转是没有停息的。而堕落成畜牲的呢?不但没有像人的头脑,知道学佛法、做好事;往往还要任人宰割。所以堕落以后要上来,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地狱里的一天,就等于我们这里的好几年;何时才得超生啊!我们在人间已有那么多的苦,更何况在其它恶道里头轮回。但是如果能往生,就很不一样了。因为佛、菩萨的愿力使你永远不再轮回。在极乐世界里,佛、菩萨自己来教你。你的身体已不是这种物质的身体。穿的、吃的都是你想什么,最好的就来了。等你吃完、用完,它们又自然消失,不用你去清洗。在这样好的环境里,佛、菩萨慢慢地教导,直到每一个人都成菩萨、成佛。然后回来人道、天道、其他道去教化众生,帮助大家也去到净土。所以,虽然是「必死」,若能依照佛法的教导来做,死了以后,就能超脱轮回,得到很大的好处。
其次,死的时间本来是很难预料的,可是我们却在一些传记里发现,很多念佛念得好的人,佛、菩萨会先告诉他往生的时期,到时他业报一了,佛、菩萨就来接他。这么一来,他便可以先安排后事,跟亲戚朋友一一告别。时候到了,便很安详地走。而同时也帮助别人坚定念佛的信心。这样走的,和我们方才所讲的「寿终正寝」比起来,不是更好吗?一般「寿终正寝」的,不但自己不预知时间,不易安排后事;最重要的是,他无法超出轮回。反观预知时至的,他自己有把握,就很安详,不像别人走都是很难过的,而且他要去的,是更好的地方,心里只有快乐。我们遇到这种往生的人,不必替他难过,反该羡慕他。
再来,我们说「死的时候是很孤立的」。念佛念得好的,到时就直接到西方净土去;好事做多的,直接生天;坏事做多的,直接下地狱。这些是不用讲的。至于我们一般人呢?总是先到阎罗王那里去,听他公平的判决,然后就投胎转生去了。但是如果你现在开始好好念佛,到时候你就不会孤立,为什么呢?第一、你会见到佛、菩萨都来接你了,你就能很安心,很快乐地去,所以你不孤立。第二、平常你帮别人念佛,到了你生病、临终时,佛友们也会来帮你助念;尤其他们都知道这时候若搬动你会使你痛苦,所以也不会来烦扰你;这样你不但不孤单,而且能平静地走。第三、佛友帮你助念有很多好处。本来你因为念佛、做佛事而能往生西方,但也许只能进西方的小学、中学;现在有人助念,使得你的成绩提高了,就能直接升入大学。因为一切是无限的一体,所以别人的助念会直接生效。这样你就不孤立了。第四、如果我们在世时,每天晚上施食给鬼,或者有时候去坟场念佛,与鬼结缘。到你死的时候,那些不希望你往生的冤家债主鬼魂会来吵闹,因为你一往生,他们就没法讨债了。这时候,如果有人念佛,他们就没有办法阻扰你。此外,普通人看不到鬼,无法帮你忙;就是看得到,也没办法去阻挡。但是你平日结缘的那些鬼,就可以帮你的忙,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可以帮你挡。这样,你临终时就多一层保护。所以,你到时候就不孤立了。
以上这些是从「无常」来讲。「无常」是很重要的观念,若不是这样想的话,会觉得「念佛」这件事,和日常生活相隔太远。但是如果你从「无常」来看,就知道「死」是随时切身的一个大问题,所以「念佛」是我们每天面对死亡的助力。有这样的体认,你每天做功课时,就会很认真了。通常我们佛课做久习惯了,可能就马虎了;一边念,一边心里又想东想西去了。念起无常,你做早课时就想:「我等一下去上班,今天晚上也不一定能回来。」做晚课时就想:「今天晚上躺下去睡觉,明天早上也不一定能起来。」这样警惕自己,做佛课就不会马虎了。
还有一个要讲的是「因果」。你若了解了「因果」,不但平常的这些烦恼会减少,念佛也会更努力。为什么呢?「因果」的基本意义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这里头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是从「轮回」来看,因果包括「宿命」的观念。为什么有的生做人,有的生做畜牲?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聪明,有的愚笨?为什么有的人生来环境好,样样事都很顺利;有的就是环境差,做什么都不顺遂?从佛法来讲,这都是因为过去生的业啊!过去生所做的事情,大体看来,够好,就转生为人;再仔细来看,一件一件小事都依善而行的,他将来的环境就好;反之,就不好。这些都是一分一毫不会有错误的。另一方面,「因果」并不就是「定命」。如果命已定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念佛求往生呢?是不是宿命已经定了,就无法改变呢?不是这样的。虽然过去做的已经定了,但是影响将来的,还包括你现在新造的因。依照「因果」的道理,已经发生的事,没有办法去改;但还没兑现的果报,却可因为你现在做了好事,而有可能改变。
举例来说:生病的时候,要求康复,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放生」。因为放生就好象我们使用现金,马上见效。不像流通经书,那个也一样能帮助别人,只是要别人得到好处,时效上较慢,因为别人拿到了一本你所流通的经书后,不晓得什么时候才真的读了。读了以后,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慢慢开始修行,因此这是长远的事。但不是说这就不值得做,当然也是非做不可,只是它的成效是长远的,慢慢的,而放生不一样的地方是,这里有个生命快要被宰,你硬是花了钱,花了时间把它买下来,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你马上便已完成了一件好事。所以在紧急的时候,想要改变业报,就是去放生。
以上讲的这些道理,如何来帮助我们减轻烦恼呢?比方说,很多人年纪大了,你劝他要念佛啊!他还是说:「我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儿子尚未娶,女儿也还没嫁;这事、那事没解决……」很多像这样的烦恼。客观来看,不是光和他讲:「你不要烦恼这些!」他就不烦恼了。你要教他怎么看事情,才容易看得开。譬如就看看明朝的头一个皇帝吧!朱元璋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死了,他没地方吃饭,就跑到庙里去。是为了吃饭才去当沙弥的。这样的孤儿,后来竟能打出一个天下,照一般讲,他可真是不得了。所以大可不必替儿女烦恼,他要是真行的话,即使父母早都走了,也还是会有自己的前途。而且一个人的事情,并不是只涉及他个人,还有共业的关系。怎么说呢?每一个朝代总有个末代皇帝,那个皇帝蒙祖先把天下交给他,也不见得是因为他这个人很差,但是时候到了,情势逼人,皇帝也无能为力,只有改朝换代了。像这样来看时,就知道不必太操心。做父母的关心子女是自然的,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没有办法管的,甚至不管还好些,所以要看得开,放得下。
很多人为儿女的婚事着急,但是他们结婚之后,也不一定都很美满。人生本来没有什么保障,就算你给子女安排了很好的环境,他的身体是否能永远保持得好呢?不论什么事都没有一定的。你真正要帮助他,其实是要教他(就是我们自己也应该这样想):人生是有高有低,有顺境也有逆境的,重点不是在于整天想得顺境,这其实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有共业在,又有以前的宿业在。但是如果你懂佛法,你就知道可以修行、念佛、做好事来改变境遇。渐渐地顺境会增加,逆境会减少;恶业大的会变小,小的就没有了。而另一方面,更基本的是,借着修习佛法,你可以改进你为人处世的态度,你变得比较看得开,不执着,而努力做好事。这么一来,即使境遇有高有低,你也会一直是快乐的、心安的。这样的教导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以为做的是帮子女的事,往往却是害了他。比方说,你为他找来婚姻的对象,你以为那个人是好的,有时候偏偏就是推他的冤家进来,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不停地争闹。这类的例子很多。所以,世间的事不要太勉强。你以为是好的,不一定真的好。唯一能保证好的,就是自己的心要好,做好事,那么最后的结果就一定是好。很多事眼前看来,你是「吃亏」了,像个「傻瓜」,那也没关系,只要真诚这样做下去,自己一辈子心里很舒坦,也使周围的人得到你的好处,这个才是你真的可以掌握的事。
这些都和因果的道理有关系,就是「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有的人做了一点点法务,其实只是「九牛一毛」的奉献,就讲得不得了,好象他做得到的都做了。可是他向佛祈求的,却都是一些大得不得了的事:不管多么严重的病,就像末期癌症也想求好转;或者已经八十岁了,就希望活到一百岁,诸如此类的事。佛是很慈悲的,总是设法帮助你,但是佛不是只照顾你一个人啊,千千万万的人都在求啊!他总是得公平啊!所以我们自己要想清楚「因果不坏」的道理,你要求好的,就是几分努力,几分收获;你尽管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虽有时节因缘的迟速,但「因果相当」是丝毫不爽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止是做好人,存好心,做好事,更要仔细研究如何才是真正地、彻底地帮助别人。最根本的就是解决「轮回」的问题。因为即使你帮了他这辈子,却不一定能帮他下辈子。如果你能教他念佛、学佛,才是帮他彻底地去解决永远的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就是做一件小小的好事,比方说人家口渴时,倒一杯茶给他;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平常做的好事,跟永久彻底解脱轮回的事情连结起来呢?你就想:这杯茶先供给佛、菩萨;你不一定是跑到佛堂去上供,只是手里拿着,心里想:「这个是供了佛、菩萨的。」佛、菩萨是很慈悲的,你供过的东西,他全部把它变成甘露回给你了。我们因为修行程度不够,看不到这种变化;要是修行程度高了,是可以感觉这个茶喝起来不一样。你把茶先供了佛再给人,这个人就喝到甘露,与佛结了缘。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像生在美国的人,能有几个真的听过佛的名字,看过佛的慈容?他们本来与佛是无缘的。所谓「佛力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也是不可思议」,就是说:佛的救渡事业,也要依照「因缘果报」的宇宙真理,也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某种条件下,有某种结果。佛要救一个人,就一定先要跟这人有个关系。比方说,我要劝你,总是你得先肯听我的,那么我才有办法劝你;你要是不肯听我的,我劝你也没有用。同理,这个人本来可能跟佛完全没有任何缘,佛虽然希望救他,但是很难,因为没有缘;现在,我们把这杯茶先供了佛,使它变成佛的甘露,那么这人喝了佛的甘露,就与佛结了缘。即使这一辈子没有马上渡到他,将来佛一定有机会来渡他。所以结佛缘是很重要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修净土的,要懂得回向往生。净土宗的主经里,提到哪些人是可以往生的,其中包括平生做好事,孝顺父母,努力服务,做种种好事的;但是,他们还要懂得「回向」。当一个人相信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并且阿弥陀佛的力量到时候真的可以把我们救过去,他就发心愿意往生。因为他知道,往生之后,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否则堕入轮回,谁能保证你哪一天变成牛,变成猪,一下子就被宰了。当人发心求往生时,做任何好事之后,都要回向到「往生」这件事上。本来做好事有好报,一辈子做了许多好事,将来不是生做天人,就是生做人;但是现在一做完好事,马上就要把这件事的福报,转成使众生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将来都可成佛的净因。我们自己当然也是众生之一。你只要这样一想,这个事情就由一个善事的善因,本来应该只是得善果的,经过「回向」,而变成了净业的净因,将来可以得到净果,也就是成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助因。所以「回向」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们就学到了怎样使平常做的好事,都变成跟佛、菩萨有了关系。
知道了这些之后,接着要来讲的,就是要劝人家念佛。众生有很多种资质,程度不一样,喜好也不一样,所以佛、菩萨就依个别情况,教授不同法门。因此佛法里有很多不同的修法。当我们要选一个法门来修时,要自己斟酌一下:「什么是我真能做到的?」如果,有不是真的做得到的,而只是在表面上修一修,那就得不到修该法的好处。虽是结了缘也好,但是得不到真正的法果。比方说密宗、禅宗这一类的,在我看来,都是要放下一切,专门去修行的,才可能得到那里面的东西。因为修这些法门,都是先要懂很微妙的佛理,然后才在那个理解的基础上配合习定等等的修法,慢慢才能深入。所以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我们普通人大多要上班、做家事,上完班后时间和精力就很少了,家里的事情又还有一大堆,像这样的人该选什么法来修呢?我认为就是走「念佛」这条路。
所谓「念佛」,并不是说大家都非念「阿弥陀佛」不可。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头一层的功课叫做「念诵」。比方说,你己经习惯念某一句佛号,或持某一个咒,那你就一辈子持诵到底,而不用担心说:「我念了『观世音』,没有念『阿弥陀佛』,是不是他会不高兴啊?」佛、菩萨没有这种念头,你念哪一个都一样。你若念「弥勒佛」惯了,还是就念那个。道理是这样的:头一个,这个方法是很厉害的,因为我们人的指挥中心,是心里这个念头。本来你整天想的都是世间的事情,若要你能够从原来世间的那一套想法里走出来,是很不容易的。佛、菩萨教的这个方法,就是要把你从这个指挥中心一步一步地拉出来。当你正在念佛的时候,佛也在给你加持,「加持」好比心灵的充电,只要你相信佛,就会得到那个好处;你不很信地念,领到的加持就弱很多,所以信心是很重要的。信心当然不是很容易培养起来的,但是我可以保证,你要是努力做去,慢慢会得到感应,你就知道这个不假。
其次,这个方法可以生效的原理,也是利用习惯的力量。本来你内心是很烦恼的,整天想的都是自己怎么样,儿女怎么样,我的一些事情怎样了……你一直都是在和自己有关的一个小圈子里团团转,甚至想要停止不想都不行,有时尚且失眠,引起高血压,胃溃疡等病症而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几十年这样缠惯了,我们的心力已经习惯如此地照顾这些念头。那么,唯一能够使你松掉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心力转移。当你现在念「阿弥陀佛」时,一方面领受了他的加持,另一方面就是要靠习惯的力量,慢慢把你的心力移转过来。所以你要经常多念佛号。这个完全靠习惯累积出力量,就像练单杠、长跑,练久了就愈拉愈多,愈跑愈远。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比方说你遇到意外时,往往心里会乱起来,因为你没料想过;若再加上情绪混乱,就更麻烦。但是,如果你平常念佛已经念到稍微有点力量了,遇事时只要记得念佛,就能一下子把你从烦恼里面拉出来。念佛还没念到很深时就能这样,要是真的念得深了,把心力都已转移过来了,那么另一边就都松掉了。因为你这边念一分,那边就松掉一分;念久了那边根本就没有了。所以即使遇到一个很大的变故,你还是能很安详,很镇定地用头脑去想,把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这样不但自己可以保全,还可以镇定下来真正地帮助别人;否则只是让自己陷在慌乱中,结果是乱搞一场。知道这个道理后,就要努力念佛,慢慢心里就会得平安。
现代人有很多病痛,如心脏病、胃病、高血压等,这类的病是怎么来的呢?大多因为一个人在社会里承受很大的压力:家庭有家庭的问题,工作有工作的问题,个人又有个人的问题……种种纠缠在一起。当你承受不了这些压力时,那些病就都来了。你开始念佛时,不易觉得它的功用,要是好好念上几个月后,就会感到身体松了。所以这个不只是心理上的问题得到解决,甚至能救你一条命。因为你如果生活紧张,寿命就会减短。
此外,念佛还可以消灾。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好人碰到不顺的境遇,这是为什么呢?很多都是宿生的业报。然而这些宿业是可以靠念佛来消抵的。而且,当你遇到逆境时,如果心里也乱起来,那么「忙中有错」,情况会愈演愈糟。你若能心里保持清醒,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方说,你心里正烦的时候,一点小事就可以使你爆发起来,若此时是跟上司争执,你也许就被开除了。如果心里没有堆积小事,心中常保平和,那么遇到小麻烦时,也不会因之而惹出大事情来。「念佛」就是等于时时清掉心中杂乱的小事。
念佛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维持一个「定课」。选择在早上,或晚上,一天一次,或者早、晚各做一次一定的功课。最好能够设起自己的一个小佛堂。我今天正好带来一份刚印出来的〈佛坛陈设简说〉。你参考那本书就知道佛像该怎么摆,要供哪些物品,供品怎么更换等等,这些我都详细写出来了。佛坛设起后,你就每天做一定的佛课。在座很多位都已经会念传统的《朝暮课诵》了。如果有人还没有学这个传统的佛课,或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做这个佛课,可以考虑选用我所编的《净业朝暮课诵读本》。这是针对我们现代人,生活忙碌,时间不多,而编辑的精要佛课。这份佛课是以西方三圣为中心,开始修的时候就观想你前面空中是西方三圣,三圣的四周,有极乐世界的圣众围绕,他们的外面,又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围绕着。我们自己这边呢,虽然只是我一个人,或者我们一家人在修这个功课,却要想成是全法界的众生都同时在修。这样一想,他们也会得到好处。因为基本上佛、菩萨所教的道理就是:「整个法界是一体的。」当你在这里做功课时,别人虽然不一定会直接感觉得到,其实还是可以得到好处。所以你修时,就想自己的右边是父亲,左边是母亲,前头是你的亲戚、朋友,以及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宿世冤家债主,所有跟你有关系的人,都在你的前面,大家都向着佛。至于围在你背后的,头一圈最靠近你的是最需要帮助的,也就是在地狱里受苦的众生;第二圈是饿鬼道的众生;第三圈是所有畜生;然后再后面是人道的所有众生;再来是所有的阿修罗;最后是所有的天人。大家都向着佛,一起在做这个功课。你念,他们也念;你拜,他们也拜。这个早、晚课因为是以西方三圣为中心,所以你磕头的时候,就以西方三圣为主,先向三圣各别磕三个头,然后向西方极乐世界的全体圣众再磕三个头,最后向十方三世佛、菩萨磕三个头。你每天如果这样做两次,一天就磕了三十个头,这也是一个运动啊!对你的身体也好。
接着就是持咒和读经。读的经也是选西方三圣的经典:《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楞严经》里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这三个经都很短。这一整个功课也是短短的,重点是在使你每天做惯,目的是配合将来临终时有助往生。
这个功课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念佛。你自己订一天要念多少,或念珠十圈,或十五圈,也可以从五圈开始,慢慢念久了,力量大了,再逐渐增加,就像慢跑一样,跑久了就可以跑更多圈。
最后,我们要「回向」。我拟了一个简单的回向文,你也可以作自己的回向文。重点是要回向众生都能修念佛这个法门,将来都能够往生、成佛。
再来我要讲「唱佛」。唱佛是很重要的,一来是因为念佛如果只是理智地念,比如,你听人家说念佛很好,就试试看,这样念是有好处,但是很不容易深入;除非是念了很久的人,否则并不容易把心里的感情也融进去。然而,我们人很奇怪,假如是唱歌,感情很自然就进去了。〈五会念佛〉就是用「唱」的来「念佛」,它的旋律很美,我们唱着唱着,感情就来了。很多人甚至只是听到,都会流泪,觉得很感动;这当然也是因为他宿世的佛缘,才会这么感动。我自己呢?在听到〈五会念佛〉之前,念佛已经念了几百万了,却觉得感情没有十分进去,但是一唱起来就很不一样,感情就自然进入了。所以「唱」很重要。而且,它还有一点特别的功能,你若放给小孩子听,听惯了他也会爱听,也会跟着唱。本来小孩也有往生的问题,谁能保证小孩子就能活到老呢?所以他也需要念佛啊!况且我们也想从小就培养他的善根。但是你想劝他念佛,很不容易;打他、骂他也不是办法;放这个好听的歌,他就自然学会了,就很好!
我那里流通的〈五会念佛〉录音带,和一般制作的不大一样。一般的带子开始是〈赞佛偈〉,末尾是〈回向偈〉。这个当然很对,因为它的目的是配合你做早、晚课放的。我的目的则是供你做功夫用的,让你可以不断地念佛。所以我把前后的赞诵及回向都省略掉,九十分钟从头到尾只有念佛不断,你可以这样一直放。而这样一来,临终助念也方便。我们在美国,佛友不很多,住家相隔大都很远,到时候要找人来不容易;如果临终是拖了好几天的,也不容易有很多人来轮流助念。那种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个带子,只要有个录音机,问题就解决了。我有一本《简介五会念佛法门》,里面详细地说明了利用这个带子的方法。
我们修「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随时随地念。你到银行要排队,等公共汽车也要排队,不管到哪里都要排队;你一没有事情时,与其心里烦恼东,烦恼西,烦恼那些早就想了一千次、一万次也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如利用时间,默默念佛,把那些念头都转成佛号。就是洗碗时也可以念,洗澡时也可以念,佛、菩萨不会觉得你不恭敬的。上厕所时也可以念,你不要以为不干净,你甚至可以观想:大、小便经过佛力加持,变成甘露,施予饿鬼。饿鬼本来连大、小便都不一定吃得到,现在还能得此好处。还有,你烦恼睡不着时,也可以念佛,或者听〈五会念佛〉的带子,都会有帮助;我哄小儿子睡觉,也是放〈五会念佛〉,那个音乐比一般催眠曲还好。
最后我要强调三点跟这个修法有关的:一是「相信」,二是「发愿」,三是「回向」。要相信我们本来是要轮回的,甚至不晓得何时才能停下。我们有我们的业在,有善业的,最多也只能生天,不能往生西方;有恶业的,更不用讲是会往险恶的方向去。但是你要相信,佛、菩萨的力量真有那么大,那么慈悲。你要注意读经文,上面说:有一些人不但不知道做好事,还专门做坏事,当他临终的时候,因为前辈子做过好事,居然有这样的福报,能遇到一个信佛、知佛法的人,为他念了佛名或经名,或者给他讲了佛的好处,就因为这个缘,佛、菩萨就慈悲地准他往生了。在《观经》里的第十六观,下品往生的那三类,有些根本自己没有念佛,只是听到了佛名就往生了。你看佛是这么慈悲啊!所以我们只要相信因果,发好心,做好事,又念佛,又做佛事,那就不必担心,到时候佛、菩萨一定会接我们去的。我们要相信:佛力可以消业,把我们的业消了,使我们可以去。
然后,就是要「发愿」,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要误会说:「是不是我发愿往生,就会早死啊?」不是的!发愿往生是希望我这一生业报终了时,能够超出轮回,而往佛那里去。一来,念佛消了业,心里感到轻松,就不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胃病等疾病,身体也就健康起来。因果不坏,你当然长寿。二来,你还可以求长寿,向佛、菩萨祈求说:「我现在念得不够多、不够好,希望能活久一些,把佛号念得好一点,往生净土后就直接进『高级班』,不必从『初级班』开始。而我已经知道念佛的好处,也想劝人来念,请让我多在这里活几年,好多劝一些人念佛。」这样一讲,佛、菩萨也会希望你长寿的。所以念佛求往生,并不是求「早死」,千万不要误会了。
最后,就是要记得「回向」。我们所做的好事,不一定都是直接和佛、菩萨有关的法事,记得要把它们都变成跟往生有关,使别人都得到好处,我们自己也得到好处。
我今天就简单地讲到这里,大家如果有问题,欢迎提出来讨论。
〈劝念佛〉演讲后,在现场之问题讨论
一、因果
问:如何使自己相信「因果」?
答:我想你要仔细地从自己身边来观察。虽然很多事情不完全是由于你自己种的因,而是共业的结果,但都是有一个起因。不管是谁,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我不晓得你对「因果」的了解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般以科学来解释现象,科学也离不开「因果」的观念。如果你不能马上相信,我觉得也不是个大问题,因为佛所教的修法只要你照着去试,一定会感觉它的功效。像我刚才说的,念佛久了,身体会松下来,我并没有骗你。我起先也只是读佛书,禅宗公案读来读去,觉得理论头头是道,但在生活上,对我好象没有直接的影响,使我得到好处。这当然不是禅宗不好,而是自己要找一个法门实际去修,实修才会得好处。比方说,你念佛念久了之后,遇到事情时,会觉得比以前轻松、自在。这是要到你遇了事情,经验不同,有了比较之后,才会知道的。那么平常没有事情的时候,你又怎么知道念佛对你有帮助呢?事实上,念佛久了,你的杂念自然减少,神智会较清明,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一定随时看得到自己潜藏的很多问题,因为病根太深、太纠缠,你无法直接去对付它。平日我以为没有问题的时候,只是还没遇到,不是真的没有问题了。然而「念佛」这个「万灵丹」却可以渐渐根治我们的病源。你只要每天念佛,实际上就是慢慢在根治那个病源了。只要你肯试,久了一定会体会的。
二、持咒
问一:你编的《净业朝暮课诵读本》中,有三个不常见的咒;是不是要结了印才念?
答:你若知道手印,你结了印当然比较好;你不知道的话,合掌念就可以了。
问二:平时只念咒,不念经;可以吗?
答:可以。如果你订的功课包括念经,最好都做。但是功课里面最基本的是念佛部份。比方说你是持〈大悲咒〉惯的,那么你最基本的部份就是持〈大悲咒〉。你要是真的没空做整套功课,可以就只念〈大悲咒〉。
问三:这三个咒是根据甚么来的?发音又是怎样决定的才是标准?
答:三个都是密宗传的咒。发音则是依据师傅所传的。所以有时候不同的派会传得不一样,而且一代传一代,口音又会变。原来是梵音的,到了西藏就变成西藏音了。我们平常念诵的〈大悲咒〉、〈往生咒〉,大家都已经知道怎么念了,就不一定要从师傅那里传。但是一些秘密的咒就要经过师傅的传授及许可,才会有效果。持咒会有效果,是因为有护法的鬼神在作用,所以主要还是要靠得到师傅的许可,而不是看谁的读音标准。
问四:我们不是学密的人,是不是应该避免念咒的这一部份?
答:不用避免。因为你采用这个课本,你就是相信了。你相信,就可以照着念。
问五:修净业就是念这三个咒?其它像〈楞严咒〉,十小咒等是不是也要念?还是……?
答:原则上是鼓励你「多是好」,但是你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鼓励你「多是好」,是希望你专门来修行啊!然而你若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我觉得你就要「专精」。你甚至可以什么都不管,就只一句佛号念到底。因为重要的是练出力量,达到一心不乱,这样临终的时候,才接得住阿弥陀佛的手。你如果练得不够,到时候没有力量,就难往生了。你读读看我带来的那本书:郭医师写的《学医与学佛》。她在医院里劝人家念佛,她说:过了这么多年,真正能够临终念佛的,只有两、三个人。就是平常信佛,也修念佛的,到时候不一定能念,因为力量不够的缘故。很多人最后在医院里,病得很苦,很弱了,那时候还能念佛的,都是拚着命在念的。所以平常要多努力。你如果这样来看,就知道不必贪多,念这个、念那个,重点是在危急时还可以抓得住的。你主要是练力量,力量大是靠练习多,所以「专精」是最重要的。
三、念佛
问一:林博士,将来我们成立「念佛会」,共修的内容应该如何?
答:「念佛会」要订一个共修的功课,比方说这个《净业朝暮课诵读本》也可以拿来用。但是重点要放在「念佛」和「唱佛」上。「唱佛」很重要,就是唱〈五会念佛〉。因为一唱起来,大家就容易觉得好象身心都交融了。而且大家来,唱了就会比较快乐。所以我觉得共修的时候,「唱佛」很重要。你们这里要成立共修会,我觉得很好,大家可以周末聚一下,但要一定只做这个修行的事情。
问二:如果一个钟头的时间,够不够?
答:那完全看你们自己有多少时间,以及你们自己订的功课有多长。你们试一下就知道了。今天照这个做,如果觉得时间太长或太短,调整就是了。
问三:「念佛」共修时,是否从头至尾不间断?
答:一般的做法是轮班念。因为如果大家一起念,等一下所有人都累了就很难继续。所以分成两、三班,一班在念的时候,其他人就专心听。要专心听也很不容易,因为你要做到不混杂别的念头。这样的做法可以持久,又不致念得太累,大家都得好处。
问四:没听过〈五会念佛〉的录音带。
答:现在我们可以放一下来听。两种〈五会念佛〉的带子我都有,可以给你。一种是早、晚课用的,开始是赞佛,最后是回向;另外一种是从头到尾只有〈五会念佛〉重复不断的。后者可以用来平日做功夫。比方说,你一上汽车就放来听。随时有空就听佛号,是很好的。
问五:修净土者,佛堂是否应该二十四小时不断地放佛号录音带?
答:能那样当然是很好。在《简介五会念佛法门》中还提议设一个电台,专门只放〈五会念佛〉,那有多好!像你们这样有组织的,以后也可能做这件事。
问六:我希望放录音带,是因为我听一位法师说:「我们修净土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最好都不要停。」
答:那是理想地做功课。但是不一定做得到。其实重要的倒不是在佛堂里不停地放佛号录音带,而是你心里的佛号能不停,那就不得了了。
问七:我们以念佛为主。如果有一个念佛会,应该选用哪一种课本?《阿弥陀经》也要念,对不对?
答: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我编那个课本,就是我的建议。因为那是以三圣为中心,而且也不太长。里面也包括了《阿弥陀经》。我另外还带了西方三圣的佛像,大家可以请回去;也有〈佛坛陈设简说〉,说明如何布置。
问八:请佛像回家,要不要请师傅开光?
答:有师傅开光当然好。没有开光的话,只要诚心拜,佛、菩萨也会来啊。佛、菩萨很慈悲,不跟我们计较那个。
现在大家没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为止。谢谢!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