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傅味琴:《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39)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39)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3日清凉山佛学苑

  出家在家要互相恭敬,

  佛门搞钱,就难团结

  提要:

  ■ 贤者说法,要具足法义归寂无为,不可只停留在修福上

  ■ 佛门搞钱就难团结

  ■ 出家在家要互相尊重,不应互相贬低

  ■ 没有恭敬心,有恩也被否定

  ■ 身口意要依照佛的教导行动

  ■ 把有钱的居士抬高,导致居士对出家人不恭敬

  贤者说法,要具足法义归寂无为,不可只停留在修福上

  这一段经文说得非常具体,“上中下语其义备悉”,义是法义,是释迦佛亲口讲的话的意义。“归寂无为”,要导向众生归向于寂静无为。凡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世间上的种种宗教都归向于人天福报。如今有些人在说法的时候,只强调培福修人天福报,叫大家布施钱财,却从来不想弘扬释迦佛的正法,又不敬佛不敬法不敬比丘僧。所以真正称为善知识,真正称为贤者,说法时就必须法义要具备,导向众生归于寂静无为,而使听法的人敬佛敬法敬僧。

  佛门搞钱就难团结

  为什么现在四众弟子和合不起来,一个原因,有些出家人只对居士的钱财感兴趣,对居士的修行好像不认可。前几年有个出家人,名声很大,人也不坏,可是也有不妥的地方,他跟一个居士说,“你今世就专修供养,培植福报吧。”因为这个居士的钱很多,他就靠这个居士的经济来源,并且叫他继续去做生意,赚了钱来做供养。

  好比许多人看见海外来人了,对人家很欢迎啊,真是热情招待,其实受欢迎的人心里也明白,有一次有人跟我说:“这些人是欢迎我口袋里的钱。”当师父的对一个居士应该要欢迎他好好修行,而不是欢迎他口袋里的钱。

  出家在家要互相尊重,不应互相贬低

  另一个原因,有的居士看不起出家人,一句话就把出家人否定掉了。“对于某些出家人我是恭敬的,可是这种出家人,写出来的字还没有我好。”他根据文化看不起出家人,修行是讲文化吗?修行是讲断烦恼。有的出家人当了师,给居士看到戒律不清净,不断烦恼,到处为名为利,居士对出家人也恭敬不起来了。所以形成了出家人贬低居士,居士不恭敬出家人,互相怀疑,互相贬低,这样当然会产生矛盾。有些地方出家人称居士“小众”,这就很难听,一点没有平等精神。就好像从前的上海,黄浦公园叫外滩公园,门口竖了一块牌子,“狗与华人不得入内”,把华人跟狗并列起来。居士是出家人的衣食父母,怎么变了“小众”了?这样还会有报恩思想吗?

  没有恭敬心,有恩也被否定

  这样搞得四众弟子没有恭敬心,互相怀疑,猜忌,即使有恩也否定。如果人有报恩思想,哪怕他是利用我,欺负我,那么利用就利用呗,欺负就欺负呗。因为他对我有恩啊,我被他利用受他欺负等于我在报他的恩啊,今世的恩今世报,何必等到来世呢?

  身口意要依照佛的教导行动

  敬佛敬法敬僧,“僧”广义来讲是指四众弟子的团体,四众弟子都是佛弟子,要和合,要互相恭敬,互相赞叹。佛弟子所有的身口意行动全要照佛的教授教诫。

  咱们去过龙翔寺,在信行法师那里,他们恭敬居士,赞叹居士,没听到过一句把居士贬低的话。像这样一位法师,对咱们居士如此爱护,如此尊重,也必然会引起居士对出家人的尊重。有些出家人尽是空喊口号,“恭敬僧宝。”可是你不尊重居士,不爱护居士,叫居士怎么恭敬你啊?凡事都是相对的。

  把有钱的居士抬高,导致居士对出家人不恭敬

  为什么有些居士不恭敬出家人?也有一个原因,有些出家人把有钱的居士捧得很高,造成高高在上,非常傲慢,你把他捧高了,出家人的身份在他眼里就降低了。我前两天在批评苏州老同学的时候,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对我这个老师尊重,没错,可是你们不能不恭敬出家人啊,说到底我还是一个居士。”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1)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3日清凉山佛学苑

  邪见不进正道,心不净不见净土

  提要:

  ■ 利用佛门赚钱,害人又害己

  ■ “财神”到庙,出家人不应列队迎接

  ■ 邪见不进正道,心不净不见净土

  ■ 说得太轻巧,地狱仍未空

  ■ 心不净,行为不当,口说颠倒语能当模范吗

  ■ 照释迦佛教导说法,就是正法的依据

  利用佛门赚钱,害人又害己

  有这么一个居士,有钱后很傲慢,其实他钱的来源也不正当,去搞了一个专门放死人骨灰的塔。塔是装佛舍利的,除了佛的舍利以外,一般寺院里修个塔,是供养出家人的。他去卖给社会上的人,不管这个死人是强盗小偷,只要给钱全放到塔林里去,这个罪过可不小啊!信佛的人一见塔就要礼拜,难道要跟这些人礼拜?害了那些亡人,更增加他们的罪过,也害了那些出钱的人,败坏了佛门,背了恶业。这个人却成了暴发户大老板。

  “财神”到庙,出家人不应列队迎接

  这个人没富之前,还有恭敬心,很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后来有了钱就傲慢,去各个寺院一供养就多少万,有个寺院只要电话一到,出家人就列队欢迎,这还像话吗?即使你是个财神,出家人也不应该这么做啊。四众弟子要团结,就必须要敬佛敬法敬僧,敬在哪里?要敬在修行上。

  邪见不进正道,心不净不见净土

  也许有人会想:像这样的人,当年如此荣耀,供养了那么多钱,又是个唸佛的,肯定往生西方。那么往生了没有?这个人未到老年就死了,原有的房子半价卖出还没人要,谁也不敢住,每天半夜听到楼上有敲木鱼唸经的声音。原来他死后不肯离去。

  邪的人怎么能进正道?心不净的人怎能到净土?要敬佛敬法敬僧的人,心才会清净,心净土净,心不净你哪儿去找净土啊?

  说得太轻巧,地狱仍未空

  说心不清净没关系,只要唸就能往生,这是不懂佛法的人讲的话,有这么容易,地狱全空了。现在有多少人在唸佛?连社会上不信佛的人,看见信佛的人也会合起掌来:“阿弥陀佛”。如果有人一辈子不知道唸了多少句“阿弥陀佛”,可是一辈子尽干坏事,到底去地狱还是去极乐世界?话说太轻飘,会造成很多人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

  心不净,行为不当,口说颠倒语能当模范吗

  心净土净,心不净土不净。心不净就没有你的净土,极乐世界净土也不会属于你,因为不相应。比如有人推举你当模范,你心不净,行为不正当,说话颠倒,能当模范吗?所以这部《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整篇经文都是赞叹说法人种种的功德和果报,那是指说的是正法,是清净的法,可不是说的邪法,不清净的法。

  照释迦佛教导说法,就是正法的依据

  有人曾经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可以证明老师说的是正法?”是正法不是正法应以释迦佛说的话为准则,我照释迦佛的法说,如果没有说错,这就是证据。可见现在人对佛法是盲无所知。你们以后去弘法也会碰到这种事,咱们弘扬佛法已经够忙了,只能不作计较,也不必作辩论。好比小学生常会对老师班门弄斧,小学生发到新书,第一课还没上,找一个笔划最多的字去问老师,“老师,这是什么字啊?”小孩无知故意考考老师,你这个字认得吗?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2)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3日清凉山佛学苑

  四谛法是比丘僧的根本法

  提要:

  ■ 不敬说正法的人,就会起破坏团结的作用

  ■ 用正法眼去看非法人,非法人心里就不舒服

  ■ 对说正法的人诽谤、打击、排斥就是不敬佛法僧

  ■ 四谛法是比丘僧的根本法

  ■ 把苦集灭道另作别解,就冲掉了当年佛在鹿野苑说的四谛法

  不敬说正法的人,就会起破坏团结的作用

  如果你真的根据佛的经文指出我某句话理解错了,比如我把三皈依讲错了,你给我指正一下,“是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不是皈依佛同时皈依天魔外道。”那么我应该感谢你。既然指不出我的错误,就是我没错啊。一个对说正法的人没有恭敬心的人,肯定会起到破坏团结的作用。

  用正法眼去看非法人,非法人心里就不舒服

  现在有一种人,正法他听不进去,邪法却听得特别舒服。还有一种人表面上也是口口声声要弘扬正法,对弘扬正法的人也会起表面上的恭敬,可是一等到善知识在弘扬正法时,触动了他的过错,即使没有明说,但人们根据正法去看他,他心里就不舒服。

  对说正法的人诽谤、打击、排斥就是不敬佛法僧

  虚伪的言论和做法,总有一天会把真面目暴露出来,会促使佛法很快灭亡。灭法最可怕的就是不根据佛法去依教奉行,对弘扬正法的人诽谤、打击、排挤。所以一个佛弟子最最重要的是要敬佛敬法敬比丘僧。

  四谛法是比丘僧的根本法

  按照佛教的历史来看,成为比丘僧至少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从戒上来讲,得受二百五十条具足戒,清净无犯,犯了忏悔还净。从法上来讲,当年释迦佛成道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当时他们只是五个苦行人,因为释迦佛去跟他们讲了四谛法,所以成了比丘僧。佛教的历史不可否认,一个比丘僧就应该学四谛法,懂四谛法,修四谛法,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把苦集灭道另作别解,就冲掉了当年佛在鹿野苑说的四谛法

  现在出家人对佛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大都不明白,却接受了另外一种“苦集灭道”。

  苦谛怎么说?“娑婆世界苦啊”,但是从不想找找苦的原因。他们从不说苦的原因在烦恼,而说苦的原因在娑婆世界。集谛呢?佛说集谛是叫你去认识苦的原因在烦恼的聚集上,断烦恼才能离苦,但他们解决苦却是另一种说法,“离开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去”。灭谛呢?佛说灭谛是要比丘断尽烦恼,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在他们看来“彼岸就是极乐世界”。道谛呢?佛说道谛是断烦恼的方法就是要修三十七道品,在他们看来,道谛就是唸佛,唸佛就是导向极乐世界的路。如果要这些出家人讲讲苦集灭道,他们会讲:“娑婆世界苦,赶快求往生,彼岸就是极乐世界,唸佛就是道谛。”如果苦集灭道成了这么一个观点,岂不无形中抹掉了释迦佛当初在鹿野苑讲的四谛法?

  如果一个说法的人,不按照佛教历史去说,不按照佛讲的法去说,这个人比听的人罪过还要大。要做到真正地恭敬三宝,必须恭敬释迦佛、恭敬四谛法、恭敬贤圣僧。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3)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4日清凉山佛学苑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是故得聪明大智

  提要:

  ■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是故得聪明大智

  ■ 不理解佛法的真正含义,就会用邪知邪见去胡说

  ■ 世间上人再聪明,仍是凡夫众生

  ■ 一直在佛法里转,就得聪明大智的果报

  ■ 今世的因缘差,受了邪说的污染,一缸清水就不纯粹了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是故得聪明大智

  “何因说法之人得聪明大智,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晓了妙慧,用是故得聪明大智。”是什么因缘,使一个说法的人能够得到聪明大智慧?是由于这个人前世说法的时候,上中下语都具备如来的法义,引导众生归于寂静无为,使听到法的人能够明白妙慧,是这种缘故,所以说法的人今世就能够得到聪明大智。

  不理解佛法的真正含义,就会用邪知邪见去胡说

  我们从今世来看,聪明的人很多,这跟前世都有关系,所谓三世因果看问题,从今世就可以看到前世。而今世聪明的人,也有各种情况,有一种情况,他在世间学问上很好,可是对学佛法就没有兴趣,所以在佛法上他就表现很不聪明,乃至邪知邪见,不能理解佛法的真正含义,用邪知邪见去胡说,有的说佛法迷信,有的根据自己的知见来歪曲佛法。对他而言,这么做是很自然很容易的事情,这是前世习气的等流。

  世间上人再聪明,仍是凡夫众生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孩子,书法非常好,书法家都比不上他,记者就到他家去采访,以为是他父亲培养得好。采访结果父亲是一个文盲,根本不会写字。父亲说,这个孩子很奇怪,没人教,他自己拿起笔来就会写。所以说这个孩子在书法上的根机很利,这也属于前世的关系。有些人写文章特别好,有些人讲课特别好,有些人研究科学特别好,这是他们的特长,那么这种特长哪里来的?为什么其他人对这种特长的培养就很吃力,这也都跟前世有关系。刚才讲的这种聪明是世间上的聪明,世间上的人再聪明,也是凡夫众生,当然还会有前世今世后世,仍脱不了六道轮转。

  一直在佛法里转,就得聪明大智的果报

  还有一种人,他在今世对世间上的一切表现得很迟钝,好像对世间上一切不大关心,世间上的种种学问仅仅他感兴趣的好一点,其它的都不行。可是在学佛法,乃至讲经说法上,就特别有智慧,特别善巧,这是什么缘故?这就是这个人前世打下的根机,前世他对世间法也是漠不关心,所以世间法的灵活度慢慢就沉没下去了,而他对佛法特别感兴趣,一直在佛法里转,所以在佛法上他就成了一个聪明有智慧的人。由于过去世的根机像地基那样已经打好了,今世碰到因缘,马上就能够上去。他前世的因等流到了今世,就得了个聪明大智的果报。

  今世的因缘差,受了邪说的污染,一缸清水就不纯粹了

  可是今世还有今世的因缘,如果今世的因缘好,就能够帮助他好的果报很快地完成;如果今世的因缘差,或者复杂,或者打斜岔,给他一种引诱,给他一种扰乱,那情况就复杂了,这个人就会表现得波动、反复、思想复杂、定不下去,这些种种也会影响他今世的果报。这是缘生法,我们常讲条件具足事物就出生,条件不具足事物不出生,条件变化,事物也变化。如果这个人一面在接受佛法,因为前世的根机,他很聪明;可是一面又受环境影响,他也受了污染,或者受邪师邪说的影响,把邪的东西加进去了,那么这一缸清水就不纯粹了。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4)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4日清凉山佛学苑

  强调前世,忽视今世,修行就变质了

  提要:

  ■ 三世本假相,现在才实在,所以叫“现实”

  ■ 强调前世,忽视今世,修行就变质了

  ■ 抓住现在,重视当下,成就就在一刹那

  ■ 把当下放在妄想上,道道地地做老众生

  ■ 受戒要考试,为什么不考佛法,不考出离心菩提心呢

  ■ 这儿学法的学生能说会写,那是今世的因缘

  三世本假相,现在才实在,所以叫“现实”

  其实前世在前世的时候也是“今世”,今世在今世的时候也是“今世”,你在前世来说也是“今世”的作用,在今世来说也是“今世”的作用。比如我们在昨天,我们也说是“今天”,过了一天,“明天”就变成今天了,我们昨天才说的“今天”已是昨天。这个道理明白了,所以我们特别要重视今世的作用。前后三世本是假相,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只有现在是存在的,所以叫做现实。

  强调前世,忽视今世,修行就变质了

  即使过去已经过去了,可是过去留下的种子还是起作用,但是它现在还没有培养好,如果你受了坏影响,后果就要改变,法无定法嘛。所以我们修行人,不要太强调过去。而现在末法时期的修行人,为什么他们不肯今世好好修行?因为他忽视了今世,强调了过去世,总是说前世业障,往世的根机等等,这样一个路线就使修行人变质了。

  抓住现在,重视当下,成就就在一刹那

  拿今世来说,今世里还有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也是在今世,昨天已经过去了,明天,如果咱们还活着,也是在今世,明天还没有来。其实我们每天过日子,实际上并没有过昨天的日子,也没有过明天的日子,而是过今天的日子,所以我们最要紧的就要抓住今世,今世抓住现在。

  最关键的就是现在。以刹那刹那来看问题,一说现在,现在就过去了,但是当现在过去的时候,后面的现在又来到了。好比一个油灯虽然火星一爆就完了,但是油灯始终是亮的,这是相续的关系,同样我们的现在也是相续的。

  禅宗有个特点,直截了当。不明白的人,即使喜欢禅宗的这种活泼,可是他不理解其中深奥的含义,仅仅觉得禅宗像个年轻人那样很活跃,因此产生了爱好,这样修禅宗就没几个开悟的。假如你能够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因缘里,而能够参透,悟到如来的法义,那你就容易成就。禅宗重视当下,这个当下就是现在。所有的开悟,所有的成就全在一刹那。

  把当下放在妄想上,道道地地做老众生

  你为了达到这个成就,你必须要通过一个很长时间的修行磨练,其实那都是在做准备工作,都是在打基础,而真正成就的来到是很快的。因为它的速度很快,乃至像一刹那这样,你就成就了,所以会导致已经开悟证果的人还不知道自己开悟证果了,因为成就的速度太快了。所以当下是最要紧的,要成就也在当下,真正地讲用功也在当下。可是我们就抓不住这个当下,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在浮动,妄想一来,当下就在妄想上。那你怎么能够成就?如果是妄想成就,那你就是道道地地的老众生了,所以当下特别重要。

  受戒要考试,为什么不考佛法,不考出离心菩提心呢

  我这两天听到出家同学的一些情况,据说现在去受戒,要背早晚功课和楞严咒,楞严咒背不上来就不能受戒,后来她师父通关系,才给她授戒,这样一来,佛法自然就不需要学了。我也不知道佛当年给比丘授戒,是不是要考楞严咒。再说给她考试的那个师父,当年受戒时是不是也考楞严咒?就算你是净土宗吧,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当年受比丘戒时是不是也考楞严咒?

  讲个笑话,有个女的,她去参加选美,买通了所有的人,以选自己为最美,所以必须根据她的模样为选美标准,这样岂不远离了选美的原则。受戒既然要考试,为什么不考佛法?不考出离心、菩提心呢?

  这儿学法的学生能说会写,那是今世的因缘

  后来受戒完了,要挑选一些人去学戒,学戒的考试是考一篇作文,据说二、三百个戒子里边,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就是我们这儿这两个同学。(众笑)因为在这儿学法,她们能说会写所以考上。这就是今世的因缘。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5)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4日清凉山佛学苑

  对生活起贪心,对同学起瞋心,

  遇正法心不安是愚痴心

  提要:

  ■ 邪因缘邪成就,享受五欲,怎能出三界

  ■ 通过恶业来完成享受,就得下三恶道

  ■ 对生活起贪心,对同学起瞋心,遇正法心不安是愚痴心

  ■ 该取的不取,修行走马看花;不该取的去取,就会中毒

  ■ 今世是黄金时代,迷迷茫茫是觉悟不了的

  ■ 遇正法,培养好,才能走上圆满的道路

  ■ 灌了激素的歪头瓜,大而无味充胖子

  ■ 别让歪风邪气把学正法的缘冲掉了

  邪因缘邪成就,享受五欲,怎能出三界

  所以今世的缘与我们的成就特别有关系。你碰到一个邪因缘,将来使你邪成就。你要了生死就得跳出三界,不跳出三界,生死是了不脱的。假如你今世碰到一个专门给你享受五欲的因缘,条件好,生活舒适,你怎么办?听说南方这一带有钱的地方,出家人衣单费一个月甚至一两千元,怎么也花不光啊。花不光就乱花,那不是享受吗?即使他不乱花,存起来以后买房子,还不是享受?碰到这样因缘,你怎么跳出三界?

  通过恶业来完成享受,就得下三恶道

  如果这种享受的来源不正当,通过恶业来完成享受,你就得下三恶道。你养成了享受的习气,即使你尽干好事,升天道,可你怎么出三界啊?三界都跳不出,生死了不脱,哪来成就啊?对今世的种种因缘,种种环境迷迷茫茫,任凭自己去受贪瞋痴的诱惑,那可惜不可惜?

  对生活起贪心,对同学起瞋心,遇正法心不安是愚痴心

  佛教讲究中道,太苦了你修行修不起来,我这个老师也从不主张太苦,但也不能太讲究享受啊,中道就算分三品,我们现在也是中道里的上品,你还嫌太苦,那就是你的习气,就是你的贪心啊。有的同学经常冒火、怄气,这也是你的瞋心习气。遇到正法,心不安,待不住,这难道不是愚痴吗?愚痴的人是跳不出苦海的,愚痴的人也学不到东西。本来挺高兴,可是看到个别人表现不好就生气,个别人习气重,你就别生气了,你又不跟他学这一套,何必一赌气就跑了,这就是你的愚痴了。

  该取的不取,修行走马看花;不该取的去取,就会中毒

  佛法不好好学,该取的不取,修行路上又不肯走下去,老是走马观花,看见小草瞧不起,“有什么出息?”看见毒草起瞋心,你走你的修行道,你不去采毒草,会中毒吗?

  今世是黄金时代,迷迷茫茫是觉悟不了的

  堕落在愚蠢里的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整天迷迷茫茫。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不做作业,幻想山上是不是住了神仙,等到醒过来,今天的功课还没有做完。即使你真的跑到山上去找,也找不到神仙。一般人描写童年,都描写成黄金时代,有支歌唱出童年的迷迷茫茫。所以修行人要觉悟就在今世,今世你迷迷茫茫是觉悟不了的。

  遇正法,培养好,才能走上圆满的道路

  今世你发心学正法,遇到了正法的环境,你心却定不下来。离开了正法,你还不是六道轮转?所以我们要重视环境作用,因为你现在活在今世,我们要抓的环境就是今世的环境。

  假设我们过去世是个说法的人,今世得到一个在学佛法上这样聪明智慧的根机,并且今世遇到的缘好,培养得好,这才能够走上一条圆满的道路。

  灌了激素的歪头瓜,大而无味充胖子

  如果你遇到的缘不好,蛮好一粒瓜子,头上缺了一块,这个瓜子将来结出来的西瓜也成了歪头西瓜。还有的人愚痴,拼命追求利润,不论什么瓜,加了点化学激素,长得很大,吃在嘴里却没有味道。从前,好的西瓜,连皮都挺好吃的,崩脆的,现在有的西瓜别看它大,皮特别厚,中心边上都不甜。所以别给人家打肿了,来到我们这儿充胖子。

  别让歪风邪气把学正法的缘冲掉了

  你们要爱惜今世的缘,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考虑,自己选择,你认为这儿讲的是正法,你应该要爱护正法,别让邪风邪气把自己学法的心冲掉了。你认为这儿是邪法,你就不应该听邪法的话,应该听释迦佛的话,远离恶知识嘛。既然你认为老师讲的法完全是正法,那你心不安又为了什么呢?只听烦恼的话还像佛弟子吗?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6)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5日清凉山佛学苑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是故得聪明大智

  提要:

  ■ 何因说法之人得聪明大智

  ■ 世世说法,世世增上,最后成就智慧圆满彻底觉悟

  ■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是故说法者得聪明大智

  ■ 没有法药的疏通,起不到整体作用

  ■ 闻是疏通,思是消化,修就起了大作用

  何因说法之人得聪明大智

  为什么有人很聪明,智慧很大?这跟前世有关系。如果前世经常给人说佛法,把法义说得很清楚,上中下语一贯,导引众生趋向寂静无为,使听法的人能够明了法义得到妙慧,这个人在今世就会聪明,能够得到大智慧。

  世世说法,世世增上,最后成就智慧圆满彻底觉悟

  如果这个人今世继续为人说法,而且说得非常微妙,这样过去世的果报继续增上,今世的聪明大智会比前世还要好。一世一世不断增上,最后就能成为一个智慧圆满彻底觉悟的人,印度话就叫佛。我们修《文殊法》要能懂法义,还要经常为人讲法,这样你智力不断增上,再得文殊菩萨加持,十六生决定成佛。这是经典上说的。

  由此可以明白宇宙的规律就是因果在不断增上。善因不断增上,必然会得到殊胜的结果。聚沙成塔,一粒沙子很小,但是很多沙子不断增上就成了一个塔。一滴水很小,但是一滴一滴不断地滴,盆里的水也就满了起来。学习也是这样,学习中不断增上不断进步,将来你的智慧就更大。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是故说法者得聪明大智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用是故得聪明大智”。使别人明了法义,获得妙慧。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能够得到聪明大智。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在提高自己,你自己也会因此不断地增上。末法时期的修行人往往智慧很小,经常按自己想的一套说话。譬如,有人说“听法浪费时间,讲法也浪费时间,最要紧是修。”这个人一知半解,只看表面现象。整个宇宙是一体的,整个的法义只有一没有二。所谓不二法门,一切都是圆融的,他以为听法讲法时间都花在听和讲上,自己没时间修。其实照他那样子死板板修,修得心情不舒畅就会出事情,变得奇形怪状疯疯颠颠,着魔不像着魔,苦修不像苦修,也就是在着魔的边缘上,或者说在精神病的边缘上。

  没有法药的疏通,起不到整体作用

  如今佛门大都不学不修,有的不学光修。有的懂法又不乐于给人讲法,他不知道为别人讲法也等于在给自己讲一遍,自他都能得到利益,在对治烦恼上也是一个疏通。庸医看病欲速则不达,往往只解决表面现象而后果恶劣,所谓有后遗症。名医看病,首先给你开方疏通,体内疏通了,你吃下药就能起全身的作用。里边不通,药物非但不能发挥全身的作用,在某一个地方集中了,还会发生破坏作用。

  听法听得心情开朗了这不是疏通是什么呢?要心情开朗地去修那才不会出事啊。你没有疏通好,硬是把一切都憋在心里,拼命用功,那不要爆掉么?为什么山洪爆发?第一,雨量太大,好比修行不能够一下子力量太猛;第二没有小沟沟通到河流里去,要小沟沟小河流很多,那么小沟到小河,小河到大河,大河到大海,就没事了。下面不通畅,上面倾盆大雨,那不要闯祸吗?

  闻是疏通,思是消化,修就起了大作用

  佛是大医王,任何医生都比不上佛,烦恼病怎么治啊?要通过闻思修,首先要听法,先给你疏通疏通,思就是听了法消化消化,到修了就起了大作用。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7)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5日清凉山佛学苑

  不学法的人赞叹法,也有功德,但前后矛盾

  提要:

  ■ 不学法的人赞叹法,也有功德,但前后矛盾

  ■ 在辅导别人时累积经验,当老师时才能掌握一切

  ■ 一切作用都能起反应,聪明人就善于抓住这个能

  ■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作用

  ■ 凡夫粗相,听不到微细风下的美妙音

  ■ 人画的极乐世界,都是娑婆世界中国式的

  不学法的人赞叹法,也有功德,但前后矛盾

  我从前在成都遇到一个年轻出家人,他就固执地只讲修,听法不听,寮房里薰得墨蛭谛薜闶蛘档乒┓穑宜担澳憬卜ê苡泄Φ拢撬捣ú荒芰松溃薏拍芰松馈!庇捎谒闹腔鄄辉踩冢谝痪浠八朐尢窘卜ㄓ泄Φ拢诙浠鞍研尢岬酶吒叩模峁亚懊嬖尢镜幕按蛳氯ァ:芏嗳硕纪媾馓资侄危导噬弦丫咏诹矫媾桑扔诩仍尢灸阌执蚧髂悖庵秩硕际敲馨俪雒挥兄腔鄣摹�

  在辅导别人时累积经验,当老师时才能掌握一切

  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就是在提高自己。帮助别人非常重要。你们学生将来当老师,要先当辅导老师,辅导别人也是提高自己啊,你在辅导时累积了很多经验,你有能力了,你才能够在当老师的时候掌握一切。

  一切作用都能起反应,聪明人就善于抓住这个能

  另一个含义,一切作用都有作用的反应。敲桌子桌子会响这就叫反应,反应就是因果。你用指头敲下去是因,桌子响是果。再如河边有只小船,人在上面用一只脚往河岸一蹬,船就往前去了,这也是反应。你跟人说话,你一说话这个人就回答你,这就是反应。即使不回答你,脸上也有个表情,也是反应。这种反应的真理,反应的规律,不是哪一个人创造出来的,宇宙本来就存在着这个真理。

  你帮助一个人必然会有反应,这个反应到哪里去?必然会到你身上来。人跟人心是相通的,这种相通在心灵上就叫感应,这种感应也必然会回到你身上。譬如我们笑嘻嘻地去使一个人欢喜,那么别人笑嘻嘻了,你心里也高兴。这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本身就有这种作用,所谓宇宙中充满着能,这就是能。会生活会修行的人就能够研究到这个能,聪明人就善于抓住这个能。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作用

  所以你去讲经说法,帮助别人得到聪明妙慧,他得到聪明妙慧,这个能仍然回到你身上,这就是反应。你细细地观察细细地在生活中体会,就能体会到。譬如一个老师帮助学生提高智慧,这个学生变聪明了,凭他的聪明他能够想出一些点子来,老师虽然也聪明,可是不一定样样都想得出来,你吸收了学生的聪明,那不是你也提高了,那不是你发出去的聪明能量又回到你自己身上了?这是第二个含义。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人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凡夫粗相,听不到微细风下的美妙音

  我们凡夫粗相看得见,细相就看不见,好比一阵风来,明显的风我们有感觉,极微细的风我们就没有感觉,其实空气无时无刻不在流动,仅仅我们感觉不到。风吹树叶,树叶动得厉害,我们才会听到风声,听到树叶飘动的声音。假若极其微细的风在树叶上飘过去,树叶没动,或者动得非常微细,眼睛看不出来,是不是没发生作用啊?其实非但树叶也有微细地动,而且最微妙的是风飘过树叶的时候,会发出一种非常美妙的声音,可是太微细了我们听不到。假若我们心越修越细,就能听到这种微妙的音声,这倒是现实的。至于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微妙音的境界,到底什么样,从古到今的法师,从来也没有讲清楚过,除非你亲自听到了才知道。

  人画的极乐世界,都是娑婆世界中国式的

  现在的所谓极乐世界图全是人画出来的,看看这个图画得很好笑,极乐世界都在图的一个圆圈里,极乐世界就那么小吗?而且所有的房子都是画的中国式的,所有极乐世界的众生画出来的全是古代的衣服,因为他没有看到过现代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其实古代人往生极乐世界他也没看到过,全是凭自己头脑想的一套。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8)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5日清凉山佛学苑

  从前人好谦虚,现在人好表现

  提要:

  ■ 从前人好谦虚,现在人好表现自己

  ■ 少年得志很危险,遇到恶菩萨也会有好处

  ■ 多修空观光明观,心情开朗就喜欢做好事

  ■ 听法得聪明,消化靠善知识

  ■ 《阿含经》中有密,可是我们悟不到

  ■ 要好学多闻,到了无学位证阿罗汉果才可以不学了

  从前人好谦虚,现在人好表现自己

  所以没有智慧,不懂佛法的人还是少讲话,少写书为好。从前北京有个唐老居士,我看他写的诗很好,就跟他说你可以多写一点出版。他回答我,“经书这么多,菩萨的论这么多,何用我来作蛙鸣。”从前的人比较懂得谦虚,现在人冲得厉害,头颈偏要伸那么长,上海人说,头颈伸长了给人宰,乌龟都死在头颈伸长上。现在的佛门里的人好表现自己、狂妄自大,处处都看得出来。

  少年得志很危险,遇到恶菩萨也会有好处

  我总算还好,年青时被人压了三十年,这是能海上师加持,叫我年纪轻轻头颈不要伸长。一个刚露出头角的人非常危险,少年得志最后必然是完蛋。所以我刚刚露出头来,尽是给人毁谤,这是保护我。菩萨中也有恶菩萨,既然对你有帮助所以称恶菩萨。问题在于我们本人如何去调节,会调节的人无处不是可以利用的东西。

  多修空观光明观,心情开朗就喜欢做好事

  昨天有个同学哭了,她帮人家倒尿桶,结果滑了一跤,尿便溅到她身上,她气得哭。我跟她说,这是黄金万两气什么呀?我一次梦到走路时到处都是大便,(众笑)做了这个梦以后我就出头了。那个时候,一般小青年每月工资十八元,我每月收入一百五十元,而且两个月有一个月零十天的休息,我就去朝山。(众笑)人不要老是去想阴暗角落里的东西,天好了去看看太阳,多修修空观光明观。人痛苦变幸福,快乐变痛苦,全是观念转变。修行就是修个心,能够相信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发出去的能量仍然会回到自己身上来。你这个人就开朗了,就喜欢做好事,而且做好事你也不吃亏。

  听法得聪明,消化靠善知识

  “得聪明大智”,聪指耳朵,明指眼睛,你看“聪”字旁边不是耳朵么?你不听法怎么会聪明呢?佛说多闻得智慧,听到老学到老还学不了,哪可以不听法?

  有人专门喜欢听深奥的法,听了你能消化吗?从前,外国有个很幽默的演员卓别林,他演的戏里,肚子饿得慌,没东西吃,就把自己的皮鞋拿去煮烂,先把鞋带当根葱吃。(众笑)你们也有皮鞋,不煮烂了,你能吃得下去么?(众笑)听法专门听高深的,你能吃得下去吗?你又没有本事煮烂,要靠善知识给你煮烂了,你才能吃下去消化呀。善知识讲法,要使你听下去能消化,话就多了,囫囵吞枣有什么好处?

  《阿含经》中有密,可是我们悟不到

  能海上师晚年发现《阿含经》是极其宝贵的一部经,乃至具有密法的含义。他在《增一阿含学记》后记里说过,“我发现《阿含经》的宝贵,为期已晚”。可是人们看不出来,我们看《阿含经》全是释迦佛生活中的小故事呀,某个人来见释迦佛问些问题,释迦佛给他解答,人们可悟不到里面的密义啊。

  要好学多闻,到了无学位证阿罗汉果才可以不学了

  我在苏州教禅定时,有个学生很好学,他对人说,“傅老师真正的奥秘在听法时听不到”,有一天特地邀我和同学们去园林喝茶,想通过喝茶东一句西一句,把我的宝掏出来。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句是宝,可能每句都是宝。这好比从前有个老师给他徒弟考试,叫他到山上去采些药草回来,并说清楚每种草药什么性质,治什么病。他去了空手回来,说“满山都是药草叫我怎么采呀?”

  那个时候这个苏州人问我一句,“我们跟老师学了几年了,究竟要学到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学了?”我回答他,“等你证了阿罗汉果成无学位了就可以不学了”。很多人开始学法的时候,那真是用功呀,笔记记了很多,结果不识宝,初果都没得到就不学了。所以人都是自己的问题。有时聪明人会做笨事,知见一邪当然会做笨事。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9)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5日清凉山佛学苑

  善知识再好,你不配合也难成就

  提要:

  ■ 善知识再好,你不合作,也难成就

  ■ 劳动能改造自己,促进团结

  ■ 一句法细细分析,能分析出一大篇内容来

  ■ 心理疗法不明说,更能起到殊胜作用

  ■ 执着某些错误的话,对断烦恼的信心就树立不起来

  善知识再好,你不合作,也难成就

  当年能海上师讲法,这么多人听法,真正得到利益的人也不多。清定上师到上海,皈依的人成千上万,慢慢人就少下去了,末法时期就是这个样子。究竟是法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呀?所以一个善知识即使再好,你自己不配合,善知识也没办法,要有合作的态度。从前我在心理治疗工作上,第一课就提出要有信心、决心、合作态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个你就很难成就。合作态度就是你要配合好,因为作用还是在你本人身上。

  劳动能改造自己,促进团结

  同学们现在都比较忙,这两天我看你们在劳动,我有两个感想:一个怕你们累出病来,还有一个,劳动挺好,能够促进同学们的团结,你一个人躺在床上怎么团结?

  而且在劳动的时候,即使男女在一起,心里也不大会起男女观念。比如你站在运砂子的卡车旁边,你傻乎乎地想:我想娶个媳妇。(众笑)车身一倒,石头泥沙全倒在你身上了,还允许你打妄想吗?所以通过劳动改造自己,是很起作用的。

  一句法细细分析,能分析出一大篇内容来

  以后你们讨论会也好,演讲会也好,自己找题目,一时想不出来,现在的菩提心网站上的内容,即使把一小段作题目,可以发挥一下。从前我曾经把我年青时的讲课,从头句开始,再来个分析:为什么要讲这句话,这句话能起什么心理治疗的作用?一句话我就能够分析出一大篇的内容来。

  心理疗法不明说,更能起到殊胜作用

  比如我以前开课头一天,叫大家注意清洁,我告诉大家:墙壁上怎么会踩了黑印子?这是以前的病人踩上去的,因为初来时心情不舒畅,四肢也不灵活,慢慢听得高兴了,一休息全挤到我桌子旁边来,跟我说啊笑啊,一只脚往后面墙上一踩就是一个黑印子。我说了一句风趣话:“好是蛮好,给这儿留下一个愉快的印子,可惜的是墙上踩脏了。”这就是心理治疗的话,心理治疗不给你讲穿,讲穿了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大家就有说:傅老师给我治病,我不知道我怎么好的。

  其实这两句话,意思是说过去人的成功就是你们的明天,如果不成功他会这么高兴么?因为成功了高兴,高兴了活跃,活跃了脚不留心“噌”一踩,这就是告诉他们:你们的明天,也会这样的愉快活跃。我即使在讲佛法,你们听起来东扯西扯的,其实我都是在用过去心理治疗的手段。

  执着某些错误的话,对断烦恼的信心就树立不起来

  这种心理治疗的手段治烦恼病也挺起作用,可惜在佛门往往作用不大,因为如今一进佛门就听了许多使人对断烦恼树立不起信心的话,例如“我是钝根苦恼人”,那信心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即使听得欢喜刚刚生起信心,以前的观念一冒出来,也把它冲掉了。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即使老师讲的没错,但听起来总有点不舒服,因为他执着于过去错误的观点。所以末法时期在佛门里面想发挥正法的作用,比在社会上难得多。

  把正法看成“怪”,

  很多人就不敢再照正法去做

  提要:

  ■ 把正法看成“怪”,很多人就不敢再照正法去做

  ■ 一条腿的人看见两条腿的人,因看不惯会起瞋恨心

  ■ 开口称人“阿弥陀佛”,实在不敢当

  ■ 出家与在家应互相恭敬,没有平等心的人看不惯

  把正法看成“怪”,很多人就不敢再照正法去做

  这种主观成见顽固执着,在如今的佛门里也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一进佛门就把这种气氛灌输到新进佛门的年青人脑子里去了。

  前两天一个同学讲了一句话,从前有的来这儿的出家人也说过这句话:“傅老师讲的法是好的,但是我假若到别的地方去,我就被外面人看成很怪”。因此,很多人就不敢再照正法去做,照正法去做会被人看成很怪,笑话不笑话?

  一条腿的人看见两条腿的人,因看不惯会起瞋恨心

  因为他们奇形怪状,所以看见你怪。佛从前讲过一个比喻:有个国家的人全是一条腿,忽然来了一个两条腿的人,大家起瞋恨心了:咱们一条腿跳起来多好呀,看他平平稳稳的多丑啊。他们把两条腿的人看成奇形怪状,知见已经颠倒了。

  开口称人“阿弥陀佛”,实在不敢当

  再举个例子,有些佛门里的人,一见面唸“阿弥陀佛”,咱们出去见面不唸“阿弥陀佛”,他们这些人就看不顺眼。那么当初舍利弗看见释迦佛时,是不是也唸“阿弥陀佛”?外国人拿起电话:“Hello!”中国信佛的说“阿弥陀佛”,以为“阿弥陀佛”就是“Hello”(众笑)。

  说句笑话,如果有人称我“阿弥陀佛”,我马上说:“我不是阿弥陀佛。”(众笑)不敢承认啊,应该说清楚,“我不是阿弥陀佛”。否则他说“阿弥陀佛”,你承认,你称一声“阿弥陀佛”他也承认,岂不两个都承认自己是阿弥陀佛了。

  出家与在家应互相恭敬,没有平等心的人看不惯

  有的出家人看到我们这儿的情况,说“你们这儿的出家人对居士太好了”,他看不惯,这是他没有平等心啊,把别人对他的恭敬,看成他有压制别人的权力,弄得很多居士心里都有想法。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老师,咱们做居士的,是不是一进庙就要低头?”这是封建社会的礼节。其实封建社会也没有这么样,皇帝的妈来了,拿着龙头拐杖,朝地上跺三下,表示向君磕头,皇帝也起身向母亲行母子之礼。封建社会尚且如此,居士向出家人顶礼是个应有的礼节。可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恭敬的礼节,很多出家人给居士起个名字叫小众,忘了居士是出家人的衣食父母,自己也就由此起我慢了。

返回目录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