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郑石岩: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来源:   作者:郑石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郑石岩: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漫步野径,

  小小黄花一枺�

  细看,

  竟是华藏世界。

  小憇寒林幽谷

  涓涓泉流轻泻,

  倾听,

  竟是如来的低语:

  平凡人生,

  点点滴滴,

  在在

  都是璀璨的希望。

  人们都以为自己很清醒,知道冷静的思考,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很容易接受暗示,情绪的起伏就是最明显的证据,意志的动摇更是直接源自外来的威胁。我们很容易被色相欺瞒,所以诱惑者的温和声音和动情利诱,足以使人坠入陷穽。在接受引诱时,自以为看到了希望,事实上已坠入了绝望。受辱动怒时,自以为在伸展尊严,实际上已沦为情境的奴隶,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的大门,就因为一时的迷失而关闭。

  在经营事业上,合夥人之间的一点误会,可能成为吞蚀整个大企业的黑洞,因为明争暗斗正好消磨了他们的创造力。在人际交流上,谁都免不了被误会,或彼此有争执,如果把它看成奇耻大辱,心中就会愤恨难平。在家庭生活上,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果一头栽进烦恼堆,那么幸福也就消失殆尽。请留意!所有的色相和事物,无论好的坏的,高尚的卑下的,顺的逆的,都带著一个陷穽,如果你不能从中悟脱出来,好事会变为坏事。若能从中超越出来,厄运可以化为好运。禅家的教诫是不要被色相欺瞒。故云:

  “色即是空。”

  你若能看透色相,不要被它蒙骗,就能清楚的思考,看出希望来。要常常提醒自己,色相容易导致你思想和情感的错乱,如果你不能勘破它的束缚,你就注定要成为色相的奴隶。

  人若不懂得“色即是空”的道理,那么越多的财产就有越多的烦恼;越高的名望,就带来更多的苦闷。现代人财产富了,名片上的头衔多了,但似乎越来越苦闷。这正是没有从“色即是空”的禅机中顿悟出来的缘故。

  禅家是要我们在种种遭遇中看出意义,并从坏习气中解脱出来,才能发现新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平淡的起居饮食,若以清净澄澈之心去看它(观照),定会发现它的美。在平凡的生活之中,若能保持醒觉的态度,则无处不展现纯真微妙的情趣。所以禅家又说:

  “空即是色。”

  只有清除心中的成见(空),才能看出或发现(悟)生活的丰足和悦乐,才可能流露创造的智慧,看出新的希望(色)。

  禅门的传承心法,无非是空一切色,成一切色。要人从许多纷扰、成见和刻板思想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看出希望来。中国禅宗第四代祖道信禅师说: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徧知。”

  人唯有透过纯净的心去待人处事,才可能看出光明的希望。因此,修禅必须要像“落花随流水”一样,无情的洗去心中的成见,然后智慧才会像“明月上孤岑”一样,清冷的照遍大地,觉照著孤高的自己。

  人,天生需要希望。唯有在生活之中不断看出希望,才会快乐,有活力。希望是你自己悟出来的不是抄袭来的。悟的最简洁法门就是:泯除一切,发现一切。

  在纷扰多欲的现代社会里,感性的文化在怂恿你的意义,激荡的社会动态在干扰你的情感与思想。因此,你要想泯除尘劳的一色相,看出如来的一切色相,并非容易的事。这本书已为你提供了禅门修心孕慧的基本法则。现在,留下来的就是你自己实践的事了。禅家说:

  “言语道断。”

  语言文字不是生活的道或希望,真正的希望必须亲自去发现,去实现。

  为了提升自己的悟力,打坐和参禅是禅家的基本要求。固然不错,禅不在乎坐卧,不在乎能坐多久,但打坐和参禅确实有助于个觉性的增长。坐禅对你最大的帮助有三:

  ·增强神往和感受能力,避免思想和情感僵化,消除工作的弹性疲乏,维持良好的创造性。

  ·打开经验的限阈,培养开阔的胸襟,透过经验的开放,自己才有心如虚空,包容万物的可能。

  ·引发你自我实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产生丰足感。

  最后,我要提醒一点,现代人宗教的情操不足,信心不够坚强,容易被色相境界所牵动。因此,学禅必须不忘念佛,透过念佛可以增强信心,克服障碍,培养清醒的觉性。当你绵绵密密的念佛时,禅的妙悦更能流露出来,汇成生活的朝气和创意,展现生命的希望。

返回目录

-----------------------------------------------------------------------------------------------------------------

更多郑石岩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