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二 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 智慧→觉知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二 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 智慧→觉知
前面我们简单地跟各位介绍「道」的定义,怎么透过这个「道」来成菩提;因为是透过这个道成菩提的,所以叫作菩提道。「道」就是迈向未知;从因地来讲,那条迈向未知的轨迹就是道。迈向未知,它是一种胆颤心惊,或者叫做好奇心、满心欢喜。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明天学校要去远足,今天就睡不着了,便当盒一个晚上起来看个好几遍,然后对着隔天要带的香蕉,舌头先舔两下,开始对着他喃喃地讲故事。那是一种好奇心,远足是什么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就只知道老师说要到哪里去,其它什么都不知道。这都是生命成长的一个轨迹,你一定要去尝试、经验,同时应该也要有那种欢喜心才对。假如没有那一种冒险的欢喜心,大概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吧。人应该是会有这种好奇的状况,然后去尝试,那是一种生命本然的状态。
生命中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不一样,这是每个人的个性、性向。是前辈子的因缘累积而成,那是一个生命的状况,他没有对错,平等平等;这辈子既然来了,那就来了。所以说,每个人来到这里,他的生命所具备的条件是平等的。不要说上帝造我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胖?造他的时候,就怎么那么瘦?其实,这都是自己修来的嘛,那没有为什么,就是这个样子。当确定这一点后,你会发现,人从因地看,他是在迈向未知,这是一个生命改造的工程,也因为是「未知」,总要历经头破血流、遍体鳞伤的过程,才能慢慢地摸索出来。但庆幸的是,我们有佛法僧三包可以依靠,有法宝的指引,有觉醒的明灯,还有一个和合的原则。僧宝即是你人生的原则,因为僧宝下面就是戒宝,戒是人生的蓝图,在这一个规律、约束下往前迈进,你会逐渐发现,失败、错误愈来愈少,所付出的成本也愈来愈少。为什么?因为前面投资很大啊,后面就会开始回收,然后你修行的过程会愈来愈顺利,因为你已经培养了极高度的警觉性,而且会用正法作依归。
当你行在正法的途上时,你会发现,很多情况是大脑运作不能用的。比如前面经过的金师子例子,用「金性」去发挥的通通叫科学家、物理学家;这时假如运用人的特性,就会去复制人;用狗的特性,会去做复制狗。这一种情况,都是从他的自性来发展的,他不是法性,不是空性。用空性,不是去复制,他是让你的生命灿烂、发挥光采,让你活得有价值,让你觅得本来面目;用自性,虽然可以复制,但那是阿修罗的行为,虽然福报会很大、很聪明,没有用,那不是佛法。用空性,才是罗汉、菩萨的工作,这地方要区别清楚。
为什么前面我们说「扩大」的部分要先弄好,因为来到这里,已经能够入法界了。从空性发展出来的,才有可能六相圆融事事无碍,法界本来寂静,没有对立,这样一路上来的,叫作菩提道。从道来解释菩提,是这样的一种状况。从因地到果地跟各位交代得很圆满了。
从因地到果地的菩提道,你要去圆满人生这三大区块。第一是凡夫区块,要怎么样从变异念到善恶念,再从善恶念舍染识成凈识,然后从凈识入流,这是第一个区块。这是凡夫奋斗的资粮道这个部分,不能够到达凈识圆满,那资粮道不圆满。舍掉这一块叫出离道,就是进入生住异灭的「住」,开始第二个区块。第二个区块就在「住」里头奋斗,也就是从初果如何到达二果,二果到达三果,三果到达四果;见惑、思惑、修惑要如何断,就是这里面的工程。一般小乘、空宗行法,就讲这一个区块。我们通常假设这个区块你已经会了,不会进行的人,那就要赶快参加禅法院、密法院或律法院。
第一个区块,其实应该是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来负责,但现代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崩溃了,只好用生命教育顶替;生命教育这个区块,要靠大家发心,这也是修大功德、大福报,结大善因缘,因为第二个区块是自修努力的部分,怎么舍识用根、转识成智的工作,那是自受用的部分;但是跟众生结善因缘、修广大福德的部分,是在第一个区块里面。
当你到达四果向,那就叫作Stand By——开始在那边等待,这时已经拿到 Boarding Card了,等什么呢?等着破我执、法执无明,舍识用根、转识成智;过了以后就是第三个区块。这样菩提道就很清楚了,但这条路很漫长,假如你想说「我下辈子就生如来家,得如来种,那就很快可以进入三果向、四果向……。」这样当然是最好,不过前提是你这辈子就得好好修,才有可能。若是整天都在是非圈里打转,那都是在变异念里面,怎么可能?活在变异念里的不一定是坏人,因为那是社会意识形态使然,但这种人绝对是愚痴,因为有智慧、有所觉醒的人,会离开变异念,至少他会有百分之九十的善恶念,百分之十的变异念,而生命的良知觉醒以后,自己就会朝正确的方向走。问题是,这整个社会是个大染缸,它会把整个族群往下拉,这个叫堕落。下面接着来看成菩提后面的经文。
「即了无始已来,所有颠倒,元无有实,名之为觉。」就能明白无始以来,一切认知都是颠倒的;无始以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认知的,全部都是颠倒。怎么个颠倒法?因为都用对立法。「当个师父就是要像这个样子,学佛就要这个样子……」把人当成了砖块似地,用定义一块一块把他框在那里。「修行要干什么?」「学佛修行就是要成佛。」成佛以后要干什么?就是坐在那边给人拜?那就麻烦了。因为凭记忆,而不是真切地去了解那个状况。你有没有了解师父的状况?师父牙痛的时候怎么办?「师父只要置心一处,牙齿就不痛……」,因为你的认知是那样;「师父讲话应该要很低沉、很温和,有人跟他倾诉时,应该要掉眼泪,这样才是大慈大悲……。」那师父骂人,就成了不慈悲了。因为你都是用记忆,记忆反射出来就是推理,合理的推理。
严格来讲,合理的推理都不对,因为每个人合理推理出来的答案都不一样,那么,哪一个才是真理?所以说,合理的推理绝对不是真理。即使得了真理的答案也没用,因为一千万个答案当中,只有一个真理,那个真理就跟一千万个答案一样,也没有用了,谁会去重视它呢?所以真理没有办法拿到书局去卖,每个月都有一堆新书出来,书架上的书浩如烟海,那一本真理摆在那里有用吗?大脑推理出来的东西,都不是真理,真理是符合生命的;不符合生命的那种真理叫做物理。真理,一方面符合生命,另一方面它也符合物理定律,但符合生命的这个基本要求,远大于物理定律的定义,要留意这一点,不然你没有办法体会。
我们从前面的缘起到辨色空,到明三性三无性的情况,这样一路了解下来,知道原来我们都弄颠倒了——只看到师子相,忘了师子的存在。有一些修行人,则是只看到师子的本体,看到那个叫做金子的东西,而忘了师子的存在,那是「见理不见相」;有的是「见相不见理」;有的是「执相废理」,有的是「执理废相」,拿着理把相给否决掉了,这一相就变成是罪恶这样,这都不对;有的是两个都拿,好像这样比较稳当,但这也不对;有的是两个都放下、都不承认,那也是顽空。常空、顽空都不对。
这四个状态怎么拿捏恰当,「真实的了解」是关键,所以下面接着讲无相、无生,让我们知道原来从无始以来,所有认知皆是颠倒;而这个情况就让我们有一个自省和定位——定位我们所看到的法界森罗万象,元无有实,它都是一种过程。但不要误以为过程,就都不要紧,虽然那个刀子是虚妄的,割下去也是会流血啊。这些是假相、是虚妄的没错,但它是事实的状态,一种本然的存在,因缘本来如此。所以社会现象,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这些都不能逃避,它是一种事实的状态,有他一定的作用,必须顺着他过去。
记得小时候我刚学会骑自行车,在一个下着毛毛雨的黄昏,看见地上好像有一张白纸,就想把它碾过去,好玩嘛,结果碾下去就摔个人仰马翻,起来一看,竟然是个砖块!砖块,它是事实的状态;似有,你把它当做纸张,那是你想的,就像前面讲的把绳子看成蛇一样。那种自己想的不算,他不是真实的了解。同样的,我们从无始以来,所有的认知都是虚妄,你把假的都当成真的,这当中无非是情有、似有,顶多是从你的经验主义、知识性来的,它也是理有,没有办法真的去感受那个「实有」,实际的那个部分你体会不到。
「元无有实」这个认知就叫作觉。菩提叫作觉,就是觉醒、觉悟、觉知,这都是一种状态,这个状态来自于一种能力——智慧。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感受存在的能力。你有智慧吗?智慧要怎么开呢?那就要留意到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比如,你会不会吃东西?你看那个小鸟就很会挑东西吃,所以我们会说「那个小鸟咬过的水果比较甜」。小鸟有一种能力,会选择它要的,那个选择是一种生理现象的本能,是一种智慧。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它都有智慧;而这个智慧能够互通,六根会互通。我们现在是完全不通,脑筋在动的时候,眼睛就看不到。看画展时,看到入神了,人家叫你,就完全听不到了,注意力一集中,其它的五根就全关了。由此可知,六根有智慧在运作,它有一种能力;但我们会发现,当专注在某个部分时,其它的部分就关闭、比起作用了,这就是没有通达,就是不觉;连智慧都没有,哪有觉?若你专注时,六根会全部起作用。开智慧,它会有一种能力;那你开的是哪种智慧?大多学佛人讲的开智慧,大概是指舍意识用意根,但他有没有真的能够产生转「意识」成「意根」的运作能力?假如意根不能产生能力来用的话,那个意根的智慧还没有转过来——这个地方是七信位跟九信位之间的差别。舍意识用意根是可以,没有错,但是要转「意识」成「意智」,你转不过来,这还差两个位次。
舍识用根、转识成智是有差别的;用了根以后,根的能力要能起作用,否则就没有那个智慧能力。你要留意,意识转成意根,意根的能力要起作用,意根的智慧才会产生。现在你说开智慧了,那意根要能起作用才对,否则就不能说有意根的智慧;眼、耳、鼻、舌、身也一样。我们一般说开悟、开智慧了,这时候是指六根皆起用;即使不能综合起作用,至少也要能分别起作用。若连分别起作用都没有的话,那就不算,不能叫开智慧。你慢慢地去体会到用辞的地方。
智慧的那种感受的能力很重要。什么叫作对生命觉知的能力?生命存在这个世间,它有三个基本条件:生存、安全、幸福。第一个要件就是要能生存,第二个要件是安全,有了安全以后,它需要有幸福感。
之前看过一篇报导,有个国中女生被爸爸打了一巴掌后,就负气离家出走,在外独自生活,偶尔也会寄些钱回来给妈妈。爸爸打了女儿后,想想女儿现在不知流落何方,便觉得很有罪恶感,愈想愈难过,后来就自杀了。女孩回来后,知道她爸爸自杀,也是倍感愧疚。你看看这是谁的错啊?从这边就可以看到,现在社会的问题很大,我们没办法期待庙堂诸公的政策推动来解决问题,这要靠大家来努力。所以我们一再地跟各位讲,生命教育要赶快推动,很多人对于亲子教育的问题不会处理。爸爸教育孩子应该也没错,可是孩子的反应他不会处理,自己又产生这样的罪恶感,到最后去自杀了,家破了。这都是幸福、安全受到威胁。假如这个社会是很平静、祥和,其实小孩子跑出去,那个爸爸也不会那么担心、那么有罪恶感才对。
生存、安全、幸福这三个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是连在一起的;这个基础弄好以后,生命的本质、它本身会发挥作用。生命有个特质,它没办法跟大脑的作用相比,因为大脑是对立来的,对立之下,它在追求某一个目标时,为了达到那个目标,大脑可能会牺牲掉生命。大脑怎么会牺牲生命呢?大脑应该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安全才对吧!事实上,很多时候正好相反。现代三、四十岁的人,在奋斗事业时会完全投入,往往事业成功了,却把子女、夫妻感情、健康等等,全赔进去了。那事业成功有什么用?这种现象很普遍啊!还有那种工作到过劳死、暴毙的,这都是被假像给蒙蔽了,因为大脑太过贯注,所以生命相关的其它地方就照顾不到。
生命本身那个智慧的能力,也就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他有微观和宏观二个面向。色身本身会有自己调整的能力,这是微观的部分。比如,你觉得「我累一点的话会怎么样」,「累一点,会怎么样」就是相互牵动的关系,这是微观的部分;身体本身会互相去调整,这个部分中医比较重视。在佛法中修行的人,比较重视宏观的部分,也就是生命本身在现实的生活里,会去调整它跟外在的关系。比如它会感受到家庭哪里不对,这时不要用大脑,生命本身自然会去调整。但是现代人完全失去了这个能力,所以要找婚姻顾问或专门机构来处理,这就很麻烦了。想想看,把生命、幸福的钥匙交给别人,这不是很麻烦?连你都搞不清楚自己了,别人会了解你吗?我们不是说这些心理学家讲的都不对,但往往方向都弄错了,因为用的是外在存在的法,不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生命本身具有矫正跟调整的功能,它自己会去调整。你看同样住在一座山,各个生命体会自己去找适合生存的地方居住,老虎会去找山洞住,鳄鱼一定跑去水边住。为什么?动物有它的本能,会去找它所要的地方,会去调整它跟环境之间关系。但现代人都没有那种能力了,道路一划,所有的房子都是面对面,你就被框在那个地方,跳不出来,怎么去找你要的?生命的本能便无法发挥出来。
我们做的训练,就是要恢复你的生命本能;透过前面工程面的训练,再透过奢摩他基本训练,两者一结合,本能恢复了,这就是开智慧。现在讲开智慧,没办法从基本佛教教义那边来谈,因为现在的人资粮道很不足。古代,也就是工业革命以前的人,他生命本能比较具足,所以基本佛教,他就直接讲第二块「住」那个地方,就直接告诉你怎么入初果位,就是我们讲凈识到初果,初果到四果向、四果位的过程。那个时代,整个社会没有污染,所以比较重视第二区块。可是,我们现在真正要重视的是第一区块,就是「资粮道」的部分,每个人这个部分要先调整好,才有可能进入第二个区块。到第二个区块,智慧要展开就容易。假如第一个区块没有整理好,就直接进到第二个区块,所训练只有技术面,那就很有可能会掉入四禅八定里面,要想开智慧横出三界就很困难,这就是我们跟环境的关系。
所以要讲觉,就要先了解智慧;有了智慧,你才能觉知,不然怎么觉呢?怎么知道有没有感受的能力?比如,你从一个人听话的表情、姿态,就可以知道对方有没有把话听进去、接受或不认同,或自己有没有讲错话,生命本身具有这种反应的本能。同样的,我们经过训练以后,本来就能够很正确地去作适当的反应。我们现在就是常常自己搞不清楚,所以才要修行、训练,让你的智慧成长起来,提升那种感受的能力。当你的生命水平逐渐上升,你跟人相处时,品味会不同,水平会不同。本来你会去争的,慢慢地你会放下,逐渐要求自己应该有气质,那就是开始调整了,也就是你的觉知能力提升了。其实你一定是感受到了,才会觉知,所以开始跟觉悟之前需要智慧,所以觉悟叫作佛,智慧叫文殊。所谓「文殊师利菩萨为诸佛母」,是指智慧为一切觉悟的根本,没有智慧怎么觉悟呢?它用形象来表达,就有文殊师利菩萨;没有文殊师利菩萨,怎么会有觉悟的佛呢?
虽然《金师子章》经文中,连一个佛菩萨都没有提,但你从「觉」这个字,就可以看到佛、菩萨的存在。看这篇文章,若不带一点佛菩萨的拟人化进去,这篇文章就变成哲学。我们身为宗教者,就要有一点拟人化;但在中国又不能太拟人化,因为儒家思想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敬鬼神而远之。鬼神有没有,儒者不去探讨,但尊敬他;尊敬归尊敬,可是会远离一点。恭敬、尊重,但是不要谄媚,该如何就随缘,这是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的基本立场。因此,佛教到中国来,它的无神论很适合传统士大夫的需要;也因此,法藏大师给武则天讲的是纯中国化的讲法。他没有讲毗卢遮那佛,也没有讲证法身,也没有讲文殊师利菩萨,他用纯理论的部分把它带过去。你若是把它当哲学来看的话,那就被骗了,因为这里面有一种状况是,它的人格化一直在运作。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人格,因为这一定跟你的人生、跟生命有关,所以强调从人格开始,而最后的那个成就,其实就是人格止于至善的成就。
语言就是很麻烦,我若是讲这一部分,那一部分就没办法讲,语言有所局限。同样的,它从哲学、理论的角度,用理事来谈的时候,就没有提到法界、法身的问题了。其实,「事」演变到无碍的时候就是法界,「理」演变到无碍的时候就是法身,所以我们说法身等于法界。
这个时候,你从事来讲到止于至善的时候,法身就到达止于至善。我们讲的第二世界、第二生命就指这个。你问我,生命到达止于至善时是什么状况?就是毗卢遮那佛啊!毗卢遮那佛的法身、第二生命这个法身,他不是拟人化或不拟人化的问题,他本来就是个人,是个止于至善的人,而且这个人无形无相,因为形相已经没有办法框住他了,而他在这里面所具备的各种神通,是来自于六根。六根的圆满,跟你现在所认知的完全不一样,他不可思议,他有「人」的东西在里面,但他一直让你透过理性,把那个哲学的部分放下,可是他又有一套模式出来,这个模式我们称之为实践学,有一个实践的公式要你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这里我们要再强调一遍,觉必须先有智,而智慧是一种感受存在的能力。有了感受存在的能力,生命就会产生自发性,这就是觉知;自发性一出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那是从六根起作用的。所以讲「文殊师利为诸佛母」,意思是说要先有智才能觉,拟人化你比较容易了解,但也因此就很多人拜文殊师利菩萨。我们不是说拜有错,但若是不会拜,就会变成迷信了。「怎么不会拜?就跪下去,翻莲花掌……」是这样拜吗?你讲的是仪式、是技术面,工程面的部分要去推动,也就是感受的能力——感受到生命本能起作用的部分。假设从零分开始,你这样拜,就会一直成长。我们要提醒大家,你在实践的过程中,假使感受到一些跟外面相应的能力,必须马上放下,因为那个能力要是会操作了,就会迷在那里,那就别想成佛作祖了。神通感应一族的,全部要舍掉!一旦挂上去,你就下不来了。修行训练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相应的部分,但他不是目标,要弄清楚。修行,是以生命改造、成佛为第一目标、第一要务,其它都是噪声,不要让那些东西来干扰、障碍自己的成长跟成就,这是大家要留意的地方。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