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农历12月11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智。

  在曾经一段时间里,居住于伽梨隶讲堂的众多比丘都身染疾病,“时,多有比丘疾病”。佛陀知悉了这个消息,选择了合宜的时机前去探望大家,并且为大家讲开示。佛陀今天为诸比丘所讲的开示内容是:当我们患病的时候,如何保持正念与正智:“当正念正智以待时,是则为我随顺之教。”即比丘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时刻以正念与正智来对待一切环境与时势的变化,以不变应对万变,这是佛陀对弟子们的一贯教导。在下列的经文中,佛陀详细地阐述了何谓正念正智,以及如何让自己始终处于正念正智的当下。

  1、什么叫正念:“谓比丘内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身观念处、内外身身观念处,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法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是名比丘正忆念。”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正念,即是将心念时时系于身、受、心、法的四念处当中。而四种念处,可细分为内、外、内外三种,故又称其为十二念处。另据《中阿含卷七·分别四谛经》对正念的叙述是:“云何正念?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顺念背不向念,念遍,念忆,复忆心,心不忘,心之所应,是名正念。”

  2、什么叫正智:“谓比丘若来若去,正知而住,瞻视观察,屈伸俯仰,执持有钵,行、住、坐、卧、眠、觉,乃至五十、六十,依语默正智行,是名正智。”此处的正智,与一般“正智”之义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正智乃指契于正理的智慧,为“邪智”相对应,即离凡夫外道之邪执分别及二乘人之偏执,且契于中道妙理者。此处的正智,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比丘在行为上一定要合乎规则与威仪,即比丘无论身处寮舍梵刹之中,还是托钵乞食于城廓聚落之间,都要时刻注意仪表,举止有法,进退有度。甚至于卧眠之时,亦要保持正确如法的观念认识,时刻保持收束身心,不越雷池半步。

  3、如何保持正念正智而住?即善于观察三种受:

  第一,“正念正智住者能起乐受,有因缘,非无因缘。云何因缘?谓缘于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乐受观察无常,观察生灭,观察离欲,观察灭尽,观察舍彼,观察身及乐受无常,乃至舍已,若于身及乐受贪欲使者永不复使。”——乐受乃为无常有为,为生灭之法,故而应舍弃之。

  第二,“正念正智生苦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为因缘?如是缘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苦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苦受观察无常,乃至舍。于此及苦受嗔恚所使,永不复使。”——苦受亦为无常有为之法,为因缘所生之法,亦同样舍弃之。

  第三,“正念正智生不苦不乐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因缘?谓身因缘,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不苦不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身及不苦不乐受观察无常,乃至舍,若所有身及不苦不乐受无明所使,使永不复使。”——不苦不乐之受从表象上看似乎并未引起严重后果,然其过患更为隐秘,且不易为常人所察觉,故而其十分顽固,极难剔除。佛陀在此明确指出其为无常生灭之法,故而应当舍弃而不为其所染著。

  4、保持正念正智的善果:“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厌离,于受、想、行、识厌离,厌离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最后,佛陀在偈颂中说道,对于三种受,我们若能不受它们的影响,那么就可以做到不受贪、嗔、痴三毒的侵蚀。“若比丘精勤,正智不倾动;于彼一切受,黠慧能悉知。能悉诸受者,现法尽诸漏;依慧而命终,涅槃不堕数。”(8.22.)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