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无染着的清净佛性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无染着的清净佛性
我们都是同样在这个环境中,身心会合在一起,用心体会佛陀所说的教法,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各位,法有与我们的生活脱离吗?法若是离开我们的生活,那就不是正确的法了。生活中若没有法,也不叫做真修行者。法在生活中,没离开我们生活的人、事、物,是『是』是『非』,我们分清楚。事是这样,理是无处不在;事相是千变万化,但是理仍然平平稳稳,本来就有,但是我们要用心体会。
我们今天,《无量义经》还是这么说:[非青非黄非赤白,非红非紫种种色,戒定慧解知见生]。
⊙[非青非黄非赤白,非红非紫种种色,戒定慧解知见生。]《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佛的法身清净,它无相——摸,摸不到;看,看不到;闻,闻不出来。但是它的道理还是很恬寂,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就是无色、无相,所以不是有什么东西会去污染到它。我们的佛性只是被无明遮盖,不是被污染。就像天上的乌云会遮日遮月,乌云若过去之后,日与月还是原样,该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是太阳的光,该是月亮出来时就是月亮的光,不管云什么时候出来,云只是将日与月遮盖,并没有污染到它。
所以我们人人的本性原来是清净。本性就是道理,道理叫做法身,觉悟之后的道理叫做佛法身,这样清净。因为本来就清净了,所以不是用色相染着得到它。
⊙佛法身清净,非色相所能染着。
接下来就是,[戒定慧解知见生]。戒、定、慧,大家也是很清楚。我们常常都在说,修行要修[三无漏学]。三无漏学,就是戒、定、慧。
戒,能保护我们的身、心。戒,那就是防非止恶。我们的心、我们的身,恶的,我们晓得提高警觉,不要受外面的境界诱惑,身体就去造恶。有了戒,就能防非止恶。
定,我们既发心就发宏愿,发心、立愿,要有定。我们的心若是没定性,自然也会受外面的境界很快把我们诱惑出去。我们在日常生活行动中,待人接物,外面的境界一来,有什么样的事相现前时,会困扰到我们的心吗?会起惶恐吗?会起退却的心吗?若没有这个[定]字,我们的心就是随着这样在跑,所以我们应该要有定力。
我们还要有慧,要用智慧。戒、定、慧,我们若能启发了慧,自然就能分别是非,我们才能清楚,自然就[无漏]。无漏,就是没有漏失。平时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得到戒,要有[戒无漏],就是守持好我们的戒。有定,发心、立愿,我们要守持我们的定,这叫做[定无漏]。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到分别世间的事相,我们决心游戏人间,专心救济,为天下众生的苦难去付出,我们一心没有退转,这叫做慧。慈悲等观,能够慈悲,是与众生平等观,这叫做[慧无漏]。这样叫做[三无漏学]。
若是再加[解、知],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样分成五种,这五种就是功德的法。[功]就是内修,[德]是外行,我们有内修、外行,这样才能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生:以五种的功德法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
一直跟大家说,法身就是道理。第一项[戒法身],就是说[如来三业,离一切过失]。
⊙一、戒法身:谓如来三业离一切的过失。
什么是如来三业?身、口、意,佛陀开口就是说法,身已经清净了,意念当然是在智慧中,三业全都清净了,都离开过失了。身不会犯过,口说法不犯错,心就是清净,这就是佛陀的三业清净,离一切的过失。
第二是[定法身],也就是说[如来真心寂灭,离一切妄念]。
⊙二、定法身:谓如来真心寂灭,离一切的妄念。
佛陀的境界当然心就是寂静,佛的心就是用在真心寂静。所以我们开头常常在说,[静寂清澄,志玄虚漠],这就是佛陀的心境。
第三就是[慧法身],就是[如来真智圆明,通达诸法性相]。
⊙三、慧法身:谓如来真智圆明,通达诸法的性相。
如来的智,[一性圆明]。这一性圆明能够照彻乾坤,一切人、事、物理。我们人人都有这一性清净的本性。佛陀他的清净本性,这个智已经圆明了,大圆镜智,这面心镜已经清净圆明,已经通达性相,所有的性、相都能够通达。
相,就是人事;性,就是道理。所以性是摸不着的,但是相是看得到。看得到的就是包含一切人、事、物,其中没有离开那个理,所以事理若能会合圆融,这才是法,通达法性。用我们原来清净的智慧面对着芸芸众生,人、事、物的道理,我们透彻了,这就是[慧法身]。
第四是[解脱法身]。人间事相很多,烦恼的事情也很多,但是佛在人、事、物中不会受烦恼所困扰他。
佛陀为一大事来人间,希望能够一一叫醒众生这个觉,觉性要清醒过来。但是,众生是不是已经体会到了呢?是不是有觉悟呢?是不是法有入心呢?这是在芸芸众生,觉悟的人就是自性明了,不觉悟的人还是受烦恼污染,污染的人还是在凡夫。佛的心并不受凡夫的污染所污染,所以他还是解脱,还是要来指导迷茫众生的道路。所以他的心并没有受污染,所以叫做[解脱],如来的心解脱一切系缚,这就是[解脱法身]。
⊙四、解脱法身:谓如来的身心解脱一切的系缚。
第五是[解脱知见法身]。不只是解脱,还是知见,所以[如来具有了知自己,实已解脱的智慧]。
⊙五、解脱知见法身:谓如来具有了知自己实已解脱的智慧。
了知,就是明明了了,完全都能体会、了解、知见,全都明白自己已经是解脱的智慧,也要再解脱他人,使令人人也能解脱。这就是我们要用功,要了解,所以我们必定要具有这五分的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学的,这叫做[五分法身]。
法,就是道理,五种道理。这道理是佛的性,人人本具,在佛不增,在凡不减。这就是五分法身的道理,希望大家能够体会、能够了解。
⊙[佛放眉间光,现诸希有事,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法华经序品第一》
接下来《法华经》,就是说佛陀他在法华会上开始先说《无量义经》,《无量义经》之后,他就入无量义处。[无量义处]那个理,就像一面清镜,这面清净的大圆镜智,他静坐下来时,观照一切,所以他现异变相,在三昧静中发光。
所以[佛放眉间光]。眉间,大家知道,白毫相光。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是白毫相光。他在眉毛与眉毛中间有一撮很柔软的毫毛,假如有光,感觉在这眉毛之间好像有一撮白绒毛在那里,它会发光。这是我们凡夫所没有的,但是在佛的三十二相之中就有这样的形象,很特别。
所以,佛眉间有白毫,[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眉间有白毫,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
其实那个毛,你这样看起来,好像白琉璃一样能够反光,看起来就是右转,有旋转的形态。所以这是佛要说《法华经》之前,他有六瑞现前,毫相光就是其中的一项。这六种瑞相,作为要开经的次序。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若是要说《法华经》都是一样,前面的二万日月灯明佛不是都一样吗?所佛佛道同,将要说《法华经》之前一定有六种瑞相现前,这是讲经的次序。
⊙佛将说法华经时,先现出六种的祥瑞,以作为开经的次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
开始要说大乘经,叫做[法华六瑞序],就是: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心喜瑞、放光瑞。在大众中,大家都很欢喜。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欲说《法华经》,所必定示现的教化。
⊙法华六瑞序:即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欲说法华经时所必定示现的教化仪式。
佛陀的心理,只为了一大事因缘,为芸芸众生在迷茫颠倒中而来。就是因为众生迷、颠倒,所以众生造很多的共业,有了共业,就会引起了天地多灾难。佛陀来人间就只是为了这一大事,若没有救心,要救心就要透彻了解道理,所以佛陀只是来散播这个道理,让人人能够体会。人间一切的烦恼,佛一点都没有染着到。这就是佛所以称为宇宙大觉者,所以称为人天大导师,所以我们要学佛就是要学这一点。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啊!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