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祈祷加持日光 第二课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2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益西彭措堪布:祈祷加持日光 第二课

 

  二、恒专依止,如意宝具义

  较您德高上师于我无,除您教语之外别无修,

  一切时若唯望依止您,虔呼如意宝名当具义。

  上次讲到“念师圣德,深心起敬重”,以下祈祷的内容都跟这个有关,必须先有“上师是佛”的胜解。当然这里是指无上瑜伽的具德上师,不是指一般的上师。上师方面有很多差别,这里唯一是针对法王来说的。

  “较您德高上师于我无”,这里“德”字解释为功德和恩德。功德上断证圆满,已经修证成佛,从无上密乘来说,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都修证到量了,一切显密教法彻底通达,没有比这证量更高的上师,也没有比这度生更善巧的上师。从恩德上说,是真佛在我们心前直接化现为人中善知识的形象,以无上果位方便的力量授予各种灌顶,直接种下成就四身的种子,传授从前行四种厌世心开始,直到无上大圆满车确、托嘎的实修引导,所以是恩德最深重的上师。

  只有具备“上师是佛”的胜解,以下的依止、祈祷等才能持续开展。正因为上师是三世诸佛的代表,具足了一切断证功德、一切度生的力量,而且跟你最有缘,对你最有恩德。也因此,成就一切佛法的根本就归在与上师相应上。因为上师是皈依的总集体性,他就是三宝、三根本,就是如海的寂静、忿怒本尊,是一切利乐的源泉,是引导你觉悟和回归的最有力的助缘。也因此,你的还归法界之路就有了最根本的依处。

  正因为因缘上达到了契合的点,这就有“一即一切”的特点。千佛万佛都统归于上师一佛,千法万法都结集于上师一法,这也是上师瑜伽成为速道的原因,这是根本上的窍妙。

  在显发如来藏的因素里,你遇到了一个最圆满、最有力量、最切近的,而且毫无障碍能入你的心,能使你立地开悟的根本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师就是无上的如意宝。

  正因为他是三身不异的体性,他就是真佛,他就是法界,而且现在化现过来摄持我们,帮助我们返回法界的老家。

  修上师相应法时,需要行者心里只有上师没有别的,其实这是在“念佛法界”。不要求你念别的,如果念贪嗔痴,就是入了错乱,或者你念人天、声缘、菩萨,也是迂远的。现在这个事情变得很容易,因为你能够值遇法王,他就是佛,他的现相就是从本性之中现出来的。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再把它推广开来,就是要知道一切显现、一切相都是从上师本性中现出来的。现在自己要做的是跟上师同步回去,就是要学着模拟、时时练习相应,这也就是你回家的路。你就是按上师的指示想办法回归,上师是怎样的,你要相信你的本性就是那样的。之后,你处处要把自己的想法换成上师的那个,都换成上师。

  其实,众生和佛只有一念迷悟的差别。所以你就不能再随顺自己过去那种不清净的觉受、不清净的想法,现在碰到什么,都要记得那是上师,是原本的那个真实。这就是你要开始跟上师相应,相应上师的见和他所证到的实相。你要有悟性,看到上师的任何表现,要立即拔转,就懂得回来,不要像过去那样作不清净的想。因为那是一个错误的方向,你也是因为那样才堕到轮回里来的,才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颠倒执著,受了无量无数的苦。

  所以,你要想想上师是什么情形,在上师心中这一切是怎样的。现在首先是要有“上师是佛”的胜解。然后你想:是啊,上师就是佛,就是原本如此的真心,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我的本来面目。现在现出来的上师的身相、语言、意念等等,在上师份上当然是清净的。上师也不只是一个肉体的身躯,上师的本体遍在一切法当中,无处不是,无时不是,尽大地就是上师一个身,就是上师一只眼。这样一切现相全是上师的话,你想想看,还有没有什么不清净的?能这样想的话,你就会开始回去。

  这个“回去”不是别的,就是一个成佛的人把真相显示给你看。这是时时处处、有言说、无言说,都在引你回去,不要在那个梦境里执著了,不要把这些看成真有什么不清净。其实你恢复了的时候,就知道真的没什么事情,一切本来清净。你一直落在二元分别当中,在这里不断地分别高下、善恶、美丑、得失等等。现在拯救你的方法就是把它全部观为上师,这是很善巧的一个方便。这一切全是上师,全是清净的、平等的,哪里有什么清净和不清净的差别呢?哪里会想一个好、一个不好、一个有利、一个没利呢?你的心越是这么转变,就越接近本来的上师,也就越接近你自己。

  最开始的关键是胜解上师是真佛,之后就别无所求,菩提的路是唯一跟着上师回去。上师是从哪个本源来的,你就按那样回去,这就是归家的路。上师是真理的表现,他就是普贤王如来,就是从法身中化现出来摄持你回去。所以你要能领会这个要点,一切就全是上师,都是上师在说法。这样的话,对你来说,一切都是清净的,这样你的心会迅速地转变,上师的加持会越来越深入你心中。

  那么,一切所谓的修道,就是要依跟上师相应,包括身口意每个方面的相应。如果依止上师之后,还始终按照自己错误的想法来做,那就没办法转变。其实,转不转变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不能再随顺自己以往的那套想法,必须学着放弃自己。如果你还是按过去那种想法在做,那就根本不叫修上师相应法,还是修你的凡夫相应法,还是跟过去的习气、想法在相应,而那是不断滑入轮回的可悲的方式。

  现在重要的是胜解“上师是佛”,然后一切时一切处全部都作上师想,这就是修上师相应法的基本要点。之后会逐渐会到,为什么要在一切上都认识到“是上师”。这就是要把过去对一切现相的错误观感都换成上师的观感,时时处处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运转,自己过去的一套完全是错的,是在错误的计较分别,是自己陷于不清净的心态。现在要回来,唯一和上师相应,心里一提起上师,就记得“本来清净”。

  比如说听到别人骂你的声音,过去你会马上分别那个坏蛋,怎么这么骂我,紧跟着就生起嗔心,如果想到这是上师,是本性发出的真言,这哪里有不清净呢?哪里会生嗔心对抗呢?当下就回到清净中。或者别人打你,你要想这是上师的化现,这完全是清净的游戏,没有什么不好。像这样举一反三,任何处都要记得上师,逐渐按这样来串习,最后你会觉知一切法本来清净,也就成了“山河及大地,皆露法王身”。

  比如说你逛街,要看到整条街上的任何现相都是上师。比如:高楼是上师,车辆是上师,琳琅满目的商品是上师,高低、美丑、善恶、优劣等的一切人,全是上师。你必须得时时安住在“上师想”当中。然后,不管起什么念头,都要认得这是上师智慧的显现。千万不要认错了,以为是别的什么,那是你自己在乱想。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风声、雨声、车辆声、说话声等,你一定要记得,这一切是上师本性中所现的真言。这是很妙的方法,你就把任何显现都看成上师智慧的化现。这个智慧不能理解成生灭心或分别心,其实它是本性大无为法。

  就像说:“哪里不是佛?你能找到一块不是佛的地方吗?”这就是在指示“一切皆法身”。同样可以说:“哪里不是上师?你能找出不是上师的法吗?”你要领会的其实是“性相不二”。实际上,与上师相应就是与实相相应。但是没这个妙法,你就不知道怎么修。不但是好的东西要认识是上师,凡是你认为不好的东西同样要觉知这是上师。其实好或不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是自己妄生分别,本来是平等性,本来没有好或坏的差别。因此说“道在屎尿”,这是要去掉你的分别,连疾病、烦恼、失败、各种你以为的污秽不净的东西,全都认得是上师,全都是供养。这就叫“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所以,这是首先来一个万法归一,就归在上师这一个上。其实就是一切相都归在性上,这叫做“会归”。

  你知道了这个窍妙,那就什么都是上师,最后就变成全心是师、全师是心了。这样的话,上师的加持力就在你心中体现出来。因为上师是如意宝的体性,上师是法界真心,遍入一切时处。即使无数世界里的无数有情同时向上师祈求,如意宝性当时就能自然回应,顺应每个有情的心,在他的心中作加持。这就是如意宝性,是法界心,任何众生的心念都在他的心海中一时顿现。所以,他的加被从来不会延误,从来不会有阻碍。随着你的心如何,就出现相应的加持。

  这是在讲自力和他力之间的关系,随着你自身信心、恭敬达到哪种程度,自然就能接受到那种程度的加持。打个比方,就像空谷回音,你呼出去什么声音,就有什么回应,即使千万个人在空谷里呼叫,也都能同时一一回应。上师的体性就像这样。

  所以,无论我们处在什么状况下如何祈请,上师都能无碍了知。缘起上你自己这样恭敬祈求,上师的力量自然就入进来。所以上师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也跟净土法门相通,学过《观经》的人都知道一段经文:“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者常常讲到的“心水净时,佛身来现”,“信力圆时佛力圆”,“至心称名,则能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等等,都是一味的话。

  念念念上师,一切都是上师。首先从这里下手,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相应上师。最终能所双亡,现见本性,那就是真正的上师。这也像念佛,念到能所双亡,就见了自性弥陀,原来是“弥陀念弥陀”。

  “虔呼如意宝名当具义”,这句话涵义很深。佛经里说:世俗谛只有名字,没有实义(所以叫做假名);第一义谛有名字,也有实义。作为真佛的法王上师已经彻证第一义谛,这无上果位的如意宝名,是究竟成就的名号,真实不虚。它代表的是无上果觉。因为没有任何障碍地利他,所以叫做“具义”。

  我们解释弥陀名号的时候,总是说到名义不离,名号即无上正觉,这叫有名有义、名义不二。与此类似,你至诚地呼请“上师如意宝”时,它就会实现它的涵义。就像说:“一称嘉号,万德齐彰,罪消尘劫,福等虚空”,这就是佛果觉上力量的起用。你要知道上师彻证了第一义谛,没有丝毫错乱,一切真实。

  这里说的“如意宝名当具义”,要知道它具有真实义,有无上的大力量、大作用。一切时处唯望依止您,就是用很深、很真诚的心一心念上师、依止上师,你能有这样的愿和心上的量,以完全的信心来依止,就叫做“一切时唯依师”。在这种相应的状态中,心里没有丝毫杂乱,不起任何不清净的觉知。对于上师没有舍离、怀疑、邪见、背叛等。这样在缘起上,你就成了全分敞开的能容受上师加持的法器,也就能无障碍地接受到加持。

  在具有“上师是佛”的胜解后,就真心地希望一切时唯一依止上师。这样,如意宝就能够毫无障碍地应你的心而出现实义。你能以这样的心至诚称念“上师如意宝”,祈求加持,上师的力量就直接加在你心上,使你消除业障、积聚资粮、开发智慧,一天和一天不同,心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开通。心越是敞开,上师的加持就越充分地加入。等到你的心已经展开到无处不是上师,就是无论白天夜晚,任何时、任何处都一心念上师,这时就精诚至极了。正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里是指对上师佛,念念依止不离,力求使自己的心符合上师的心,任何时任何处都记起“这是上师”。这样就叫做“一切时唯望依止您”。也就是一切时依定了上师,恒时不背离。这样诚心地呼唤如意宝名,就会直下在你心中出现真实义。

  彻证佛果的上师,他是真实的如意宝。当弟子有全分的信心和恭敬心时,那当然会降下全分的加持。

  前面讲过“信力圆时佛力圆”,当你信心的力量圆满的时候,坚固到无法动摇,专一到心无旁骛,贯彻到一切时处,那么强大的加持日光,就会在你心中出现。

  所以这里说到“恒专依止”,就是要让你看清楚自己的路。前面说了,现在还处在迷梦中,唯一紧要的是常念上师,这样就能保持清醒。不要起其他不清净的念,那只会加深你的梦境,会让你越来越迷失。你在梦中要念念相续地保持清醒的觉知,现在直接、简要的办法,就是一直念上师,不要念贪嗔痴,不要念好坏、是非、得失等。你只有靠定上师,才能消除错觉。离妄归真的道路,就是要靠着这一个回去。

  怎么回去?那就咬定不放,一心念着上师,一切时处都要想这是上师。而这也代表真实的情况,代表清醒的觉知。这时你要努力逐渐做到念念不忘失,这就是根本。忘失了根本,你就难以回归。我们现在还在做生死大梦,吃饭也好,走路也好,做任何事情,有什么痛苦、快乐、贪嗔等等,要觉照到这一切都是虚妄的梦境,一切本来纯真。

  如果你要起念头,就唯一想:这些本是上师,样样都是清净的!走这一条路,就会逐渐转变你的梦境,你的迷乱会越来越淡薄。你现在向上师呼救,就已经跟他建立了最切近的关系,他也就会应着你的心来唤醒你。你只要认定这一条路,一直不放手,就可以迅速成道。这其实可以缩短三大阿僧祇劫自己慢慢吞吞走出来的修道历程,这是能迅速成功的路!

  如果只是很迂缓、很间接地修行,那在轮回里进进退退,不知道遇到什么缘又滑下去了,这就很困难。所以要懂得这里的关键。

  你一定要在这上面得到定解,你要相信这件事。只有深深地信任上师,才肯一心一意在这上面走,因为已经明白这是菩提路上最关键的事。因此一切都集中在“上师”这个要点上,没有比这更切要、更有效的了!他是当下要入在你心中帮你回去。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