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金刚七句祈请颂 讲记四
益西彭措堪布:金刚七句祈请颂 讲记四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地讲解祈请的境。
莲师是无上殊胜的持明之王,他已经建立了圆满的金刚大坛城,而我们要祈请的就是整个大坛城。也就是,这里有主必有伴,有王必有眷属,有体必有用。从外层的显示来看,在持明王莲师的周围,有无数密咒乘的殊胜所化眷属——勇父、空行等层层围绕,这是完全超出数量、不可思议的显现。我们观想的时候,就好像芝麻荚打开那样,主尊和眷属一层一层地安住。这实际上是要表达,整个坛城系统里,上师、本尊、空行以及护法等无量海众圆满具足,没有丝毫欠缺。
我们要信解到,整个大坛城具足一切加被的力量和成就的助缘,也因此,只要一心地祈祷莲师,完全可以得到最圆满的成就。你不要认为莲师只是一个,这里还有某些部分不具足,或者力量还不够,系统不完整等等。要知道,单单就金刚乘系统而言,整个莲师的大系统里,已经圆满地汇聚了一切成就的力量。无论是上师、空行、本尊还是护法,哪一方面都是无量无数、超出思量范畴的不可思议境界。你真正深信了以后,就不会再寻觅别的了。
其次,我们要深入地看到,这一切都是不二的,也就是刚才说的主尊和眷属是不二的,这里没有别体的自性,一切眷属实际上就是主尊的智慧随机幻变的游戏,并不会超出这一点。也因此,整个金刚大坛城,无非是莲师智慧的幻变游戏。其实,坛城的秘密表示义,就是以大圆满智慧为中心,然后从中起现了无量无边的清净相。这一切都是从大圆满智慧的力用中出来的,虽然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相,但本体就是这个智慧,除了它的力用之外,再没有别的体性。就像极乐世界里的一切清净相,都是阿弥陀佛的智慧随着无量所化机的幻变游戏那样。
所以,总体上要知道,这一切都是超出语言边际的大圆满光明智慧的游戏。我们所祈请的就是这样有主有伴、有体有用的大坛城。更深入地说,它无非是以自然智慧为王,以各种识为眷属,也就是大智慧应着各种机,表现出各种识的妙用。再把它归到本体上,那么一切都没有两种体,不可能离开无二的大智慧以外单独有一种体性。也因此,统统都是清净的,全部都是莲师,“伴”也全都摄到“主”里面。所以,我们一心祈祷莲师就足够了,他已经代表了整个圆满的金刚坛城。这样的话,就像《大幻变网续》(也叫做《大幻化网》)第一缘起品里所说,无论是主尊还是眷属,全都是智慧的自现,这一切的显现都是从智慧流出的,并没有两种体性。所以一切都是清净的,没有一胜一劣的差别。
接下来讲解以胜解信等祈请的修法,这可以分成三段:(一)总说;(二)别说;(三)诵咒求加持。
现在到了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必须明确祈请的修法。如果我们能懂得它的法相,再对应到自身上,就会明白发起它的要点。之后在每一个上面去主动地发起它,真实地做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真实的祈请。
(一)总说
简要言之,对于怙主莲师的那些功德如意宝,首先,要发起清净、欲乐、胜解三种信;其次,需要用跟三种信心相应的思心所,发起身语的行动,也就是口里说祈请的语言,身体做恭敬的礼拜等等。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祈请,大悲的莲师必定降予你加持,这就叫做“缘起”。也就是自方面的因缘具足,再跟怙主的大悲心一和合,就能实现我们的所求。
这就需要细致地观察,什么是信心?什么是思?为什么是这样的步骤——首先起信心,再发起思,之后表现在身口上?对于这里的任何一个方面,我们首先都要明确,之后你才会主动地这么去做,而且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欠缺,也会知道怎样是如法的祈请,怎样是虚假的祈请等等。
首先要知道,这里的几项因素全部都要具备,一项都不能缺少。比如,如果没有信心,单是一个思心所发起,这就不叫如法的祈请。因为没有信心的人,也可以由思心所发起一种表面的态度,但这时候,他的思心所是跟谄、诳等相应的。就像一个世间人要请一个领导,他对领导没信心,只是想得到某种利益,以这种想法,就发起了身、语、意,做出各种恭敬的态度,说出恭维的语言,表现出点头哈腰等的行为。由于他内在的心是虚假的,没有信心,所以这不叫真实的祈请。
或者,单单有信心没有思,也不叫如法的祈请。就像一个人对某位医生有信心,但并没有发起思心所,没有想去请他,这就不会有身语的各种表现。这种情况只能表示你有信心,但是不叫做真实的祈请。如果对这个医生有了信心,觉得这个医生很好,开的药很有效果等等,之后又产生一个想法:“我要请他来诊病,消除我的病患”。心里有了这种“我要请他给我看病”的想法,就是起了思心所,这样才会发动自己的身、语去做这件事。所以,思心所非常关键,它是一切行动发起的因,没有思心所就发不起行动,更不可能真正完成这件事。这样就知道,一定要由思心所,去策使你的身、口发起行动来,这样才算完成祈请。那么病人就想,既然要去请那位医生,那我就得先动身到他家里去,还要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心意。之后,到了医生那里,他会有一种身体恭敬的表示,还有口里祈请的言词,这样做了以后,那位慈悲的医生就会答应他的祈求,满足他的所愿,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真实的祈请。
你懂了这个譬喻就会明白,祈请时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信心;二、思;三、身口上的行动。我们只要循着这条修持的路线,一个个地去做,三种法都具足,那就成了真实的祈请。如果三个法没有全部发动起来,或者某些品质不具足,就不能算是真实的祈请,也就不会得到如量的功效。很多人虽然祈请了,但一直没发生效力,很可能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因为莲师是智悲力无上圆满的持明王,他哪里会不降临赐予加持?哪里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地方?所以,我们关键是要检查自己。一检查你就发现,自心确实是有问题。
我们一样一样地检查,第一个方面,你的信心有没有起来呢?或者首先问:“你懂不懂什么叫信心?有哪几种信心?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你对这些都一无所知,那基本可以证明,你在这上面很欠缺。如果你的信心真的很充足,那这些方面你心里都会有,而且这不是文字上的事,而是一种鲜活的体验。
那么,我们首先就来了解,“信心”是一种善心所,按照标准的法相来讲,它是以对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作为体性。也就是,你对于某件事是谛实性的,心里有一种非常深的忍可,从不怀疑,对于它的真实性非常相信,毫无动摇,这就叫“胜解信”或者“深忍信”。其次,对于这件事的能力或者作用,有一种非常希求的信心,这就叫“欲乐信”。也就是,一旦你明白这上面有这么大的作用,然后生起一种很想求得的心,这就叫“欲乐信”。然后,当你听到这件事的功德时,内心很清净、很欢喜,没有那些反感、邪见、怀疑等很肮脏的心态,而是非常清净地信顺它,这就叫“清净信”。
了解了这三种信心的体性后,我们就转过来看对莲师的信心。这三个里面最主要的是胜解信,但实际上三种都要圆满具足。意思就是,怙主莲师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意宝,这里面实、德、能三方面都具足。
对我们现在来说,首先就要去读莲师的传记,要对他的事迹开发出很多的了解,量少了就展不开。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很宽阔的显示,才能使我们的心从多方面,非常有余地的、宽展、清晰、真实地去体认他。因为,传记已经非常详尽、如实地显示了莲师的功德,当你用心去看的时候,就会相信那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且,方方面面你都会感觉到它真实的加持。这就是因为它是世界上谛实不虚的、无上的传记,当你接触到它的时候,你内在的善根就会很快萌发,这就叫“开卷有益”。反过来说,你不能单单停留在一种简单的希求上:“你赐给我一个信心吧!我就懒得去看了。”不能这样,一定要自己主动地开启信心。你的主动力越大、希求越大,信心就开得越充分;依赖心越强,越不去干,它就开得越慢。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对于无上怙主的功德如意宝,就要通过传记来生信。
而且,用这种方法,生信的天地就很大,你可以不断地生起很多的信心。因为材料很多、很广,那里有各种感人的功德记录,都是不可思议的事,你的心触到哪个方面都能生信。生得好、生得多的话,那它就坚固了。
你要看到,莲师的来源、示现、体性都是无上教主的身份。而且,从他这一生在人间显示的事,也就是从出生一直到最后离开的整个过程中就能看出,他确实是跟普贤王如来无二的无死虹身成就者,他代表着最圆满的成就。另外,传记上已经给你显示了这条佛道该怎么走,也就是莲师已经示现了一位圆满金刚乘导师的典范。像这样,我们不断地了解,就会不断地生起清净的信心。
而且,对于莲师利他的威力起了信心以后,就会把这些功德视为如意宝。“如意宝”,就是指具有如愿赐予所求的力量,或者说有一种“能”,也就是作用力的意思。这样你才知道,他真的是如意宝,无论我有什么样的希求,只要向莲师祈请,他的力量加被下来的时候,一切无不圆满成办,甚至包括即身成佛,一旦真正跟莲师的心相合,那也是非常容易就能实现的。这样的话,你就会发起欲乐信,也就是你非常想祈请莲师。相反,如果你认为,这个世间上出现的这么殊胜的持明王莲师跟自己毫无关系,那就表示你心里没有一种欲求,也就是那种非常想求的心没出来,这就表示,你对莲师的功德如意宝还是非常地无知。前面已经说了,莲师是无上持明王的身份,绝对不是一般的小乘阿罗汉,或者精通教理的大论师,或者只是具有八种世间共同悉地的成就,或者是下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的密法成就等等。这些都不是,他是真正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力量是无人能比的。
莲师也亲口说了:“对于信敬情深的人来说,我的悲力比诸佛的悲力还来得快。”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生起这种信心。之后你才知道,这是整个世间界里最殊胜的如意宝,这以后,你绝对会迫不及待地在这上面去求。因为你已经具足了诚心,那么只要是善愿,无论求什么都决定会实现,这样你怎么可能还无动于衷呢?绝对不可能。没这些表现的话,就表示我们心里还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而这种无知必须通过了解来破除,也因此,阅读莲师的传记是目前非常迫切的事。一旦你真正开启了了解、认识,那时你的心态就不一样了,不会坐在那儿不动,而是开始真正去求了,这就表示有了欲乐信。
再说,对于莲师的一切,无论是他的本源,还是他成就的无死金刚的体性,对于他的一切智悲力的圆满功德,所展示的一代教主的稀有奇特的成就等等,这一切心里都无二话可说,有一种坚固的、不可动摇的深忍信,这就叫“胜解信”。也就是无论何时何处,你的心对此都不会有一点变动,没有任何人能夺走,它已经在你心里深深地扎根了,这种无法动摇的信念就叫做“深忍信”或者“胜解信”。
我们一旦有了这三种信心,那就成了驱使你产生祈请想法的最根本的因素。
以上讲了第一个信心,接着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做“思”。
首先还是强调一下,信和思两个必须配合起来才能发起真实的祈请。如果没有信心,也就是心里一片空白,没去了解莲师的事迹,也没生起多少信心,只是大家都在念,我也不好意思,那就装模做样地念一念。这样的话,就只是一种谄诳的心态或者虚假的心,是别的心所在跟思心所相应,不是信心跟思心所相应。这种状态下,再怎么口里说出各种赞词、身体做各种的表示等等,都不是如法的祈请。就像前面讲的,内在没有信心,只是外在做一种差不多的表现,这不叫做真实的祈请。祈请是要有一个真诚的心,而不是一种虚假的、表面化的状态。要知道,没有信心也可以由其他心所搭配思心所来做,比如心里有其他的目的,或者由贪心所、谄心所等跟思心所相应,也可以做出同样的行为。
而且要知道,虽然有信心,但如果它的量很小的话,那祈请的时候发出来的心也没有那种深度,或者不完全,或者不是从根上出来的,这样相应度就差很多。所以,关键在于信心,信心有多大,所做的祈请就有多大,降下的加持就有多大。
这样就知道,祈请得好,不是说你没有信心,只是每天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像舞蹈一样地礼拜,或者口里念得非常标准,就跟最好的主播一样,这些都不是真实的祈请。如果你有真实的信心,哪怕你掉得只剩下两颗牙,说出来的话也不是太清楚等等,但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祈请,因为你是真心诚意去做的。所以,我们不要在外面做虚假的事,做一万次假,也不如做一次真。
其次必须明白,光有信心没有思也不成为祈请。比如一个老师说:“我对教学有信心,这样的话,我就不用教书了吧。”显然,这根本不算完成了教学工作。要知道,开启行动的动力是思,心里一起了思心所,它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那么,“思”又是什么呢?它是驱使我们的心去做一种行动的心理作用。它一起来,就会起到役使、策发心的作用。就像一个驾驭马车的人,他拿着鞭子一抽,马就在他的指挥下不断地奔跑、行动,这就好比是思心所。
比如一个小偷,不是说他坐在这里就是偷,也不是他有偷的习性就会偷,而是想偷的思心所一起,就启动了他的作业。他想:“那个人家里有金条,现在全家都出去旅游了,今天晚上夜黑风高,正是下手的时候。”然后到了晚上,他以这个想法,身体就做出各种行动来了。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偷盗,不是说坐在那儿就能完成偷的。或者一个骗子想:“这个人看起来很笨,可以骗他一把。”他起了这种诈骗的心之后,口里开始发动,也就是说出各种假话来蒙骗他,最后把他身上的钱都骗来了,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诈骗窃取的行动。
同样,我们做祈请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想法。也就是,已经有了前面说的清净、欲乐、胜解三种信,这时候你就想:“莲师是无上的持明王,功德极其不可思议,而且他有那么大的加持,我一心祈求莲师的话,决定可以非常直捷、快速地完成佛道。他确实有这种愿力、承诺,我还到别的地方找什么呢?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我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这时候你心里非常清楚,一切都要寄望于莲师,因为他是如意宝性,一切共同和殊胜的成就全都能够赐予。
像这样,当你已经了解了传记,生起了信心以后,才开始有这种想法,那就是——以后我一定要不断地修莲师祈请。原先你根本没这想法,也从来不祈请,现在起了信心,再一想的时候,那确实应该祈求莲师。这样的话,以这个思心所一推动或者驱使的时候,你就开始有了身口的表现,就开始做这个祈请了。就像刚才说的想去求医的那个人,他的思心所一起来,就会想:“今天要出门,要做这件事了。”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的身、语、意一系列的行动都会发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请”,而不是坐在那里不动、沉默不语就叫做“请”。
总之,首先要有真实的信心,其次,发起行动的心理作用要起来,也就是要发起思心所;之后,在它的推动下,身口上要有一种行动,这样就是真正在祈请了。这样如理如法地祈请的话,莲师的加持很快就降下来了。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口里念念就算完事,还要知道心上该怎么操作。心里没起的话,你说你口里念了,但实际上你不是真实在祈请,这样的话,没得加持也怪不到别人。你说:“怎么他得加持,我没得加持?”因为你心里没按这样去做,缘起上就不成立,那当然得不到加持。
(二)别说
具体祈请的修法,仍然是通过思维发起信心,心里做出断定,之后要引起思心所,发起向莲师祈请的行动。也就是口里要真实地表白,身体做礼敬等等。
首先生起信心,要这样想:“我和一切有情,如今都在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的大海里漂流,一直不自在地随惑业的力量漂着走,刹那不得止息,这种苦的历程无边无际。”然后意识到:“我一定要寻找一种能救拔我等的皈依处。”
这里的“漂”,是不自在的相,也就是一直被惑业力漂冲,一点自在都没有。“流”,是指刹那刹那相续不断。不但是自己,周围无量无边的众生也都处在这种险境里,这里面丝毫安乐也没有,将来必定出现无量无边的过患。这时候就意识到,一定要寻求一个真实的能救度者。
之后就想:“谁是我真正能指望的不欺惑的皈依处呢?”这样去看的时候,其他有情自己还陷在生死迷梦里,以那种错乱的力量,是没办法实际帮助到我的。而那些修证还没达到至极圆满的圣者,也不可能给我一个最快速、迅捷的救度。这样就发现,格日仁波切是一个最殊胜的皈依处。
通过传记已经了解,他是本来正觉的自性,这上面没有丝毫迷乱的垢染,所以他的力量能够直接加被在我的身上;由于他已经彻底地消除了妄分别的缘故,所以永远不会欺诳我;而且,他是不二、无碍、遍入的缘故,所以能够当即做救度。
这样我们就想到:“在这生死幻梦里,我最希求的就是佛力的加被,这是一切力量中最不可思议的力量。”这时候,自己要有一种欲乐信。也就是意识到:“如果得到格日仁波切的心、语、身的秘密不可思议的加被的话,就会像点金剂点到铁里面,顿然就摄持它的品质而成为金子那样,格日仁波切的佛的三密神力一旦加被到我的身上,顿时就能摄持我的三业。”
这也是基于对于佛力的深信,所以这时候会把自己全部放掉,一心仰仗格日仁波切的救度。因为你已经意识到这就叫“密”,是一个极其不可思议的神力加被。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莲师恒时住在光明大圆满当中,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行境,根本不是世间任何力量可比的。而我希求的,就是一刹那间,得到这种没办法思维、衡量到的佛的力量的加被,他的力量一点到我的心上,顿时会赋予我新的生命;一点到我的心上,就会使得我这种无法控制的身语意的状态立即得到转变。
也就是必须意识到,我们如果单凭自己这种错乱的力量,那是很难爬得出来的。如果按照这种自力的方式来修持,那不晓得要经过多少阿僧祇劫?我一向以来,一直在这种错乱力量的控制下,像个盲人在悬崖上奔驰那样,很难辨认,很难脱出来。这种力量就像凶猛的海水漂流那样,一刹那接一刹那地流转。所以,这时候我最希求的就是莲师的力量。因为他住在光明大圆满中,他的力量一刹那入到我的心上,就能顿时让情况发生转机。顿中顿的妙道就在这里。
我们本来是佛,如今迷失在迷梦中的心最需要的就是觉悟心的加被,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更快捷、更妙的道了。这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为什么莲师的教法有这么顿速的道,为什么说一切的妙道最终摄在与上师格日仁波切相应上面。这时候你就起了欲乐信了,所谓的“点铁成金”说得丝毫也不过分。也就是,佛的力量加在心上的时候,心马上就变了。以前极其难以止息的烦恼、业力忽然间就变好了。也就是得到了上师三密的加被,然后摄在我的心上,顿时就会变掉。
这是极稀奇的事,你必须要相信。如果你有这种相信,就会一心地抛开自己,和莲师相应。在过去藏人的心目中,莲师就是上师,莲师的修法就叫“上师相应法”,与莲师相应了,就意味着顿时会达到持明果地。所以它叫“点铁成金”,原来只是一块铁,凭着自己的品质很难变成一块金子,但由于点金剂本身有同化的作用,它能够瞬间使得铁变成金子,就像这样,得到莲师的加持,我们的心一刹那就不一样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求的事。
有了这样的信心或者说胜解、欲乐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想,是不是要发起无余的皈依?在光明大圆满道里,一切皈依最终都成了皈依上师。这样的话,什么叫无余的皈依?我们就要想,要得到真正的加持,自己就必须完全交出。就好像一个瓶子,如果全部是空的,那就能全部倒入,如果它有一半付出一半保留,那就只能加一半。
这样明白它的道理后,我们就要考虑,现在我已经决定了,这是我唯一、最殊胜的道,我一心要依止莲师,那就必须有全部的心,这样才有大的效力。如果我不能达到一心地依止,那我的心还不是真正的真诚,因为我还有很多放不下,还认为有比依止格日仁波切更重要、更殊胜的事,但这只是我的愚痴。这样的话,我要考虑到,一切世间法全是欺诳的,就像空谷的壳子,看起来好像有,实际一扬起来什么也没有。而我们的心跟无上的莲师相应,那是我生命中最有幸的事,是一个永无欺诳的事,绝对能够被莲花生上师的悲力摄持。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