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二乘人心中有疑惑,来请佛陀开示!(一)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乘人心中有疑惑,来请佛陀开示!(一)
 
净界法师
 
  丙二、广破余疑
 
  这段是广泛的破除二乘的无学之人心中的疑惑。
 
  蕅益大师说:其实前面三卷的经文,佛陀对于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道理,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但是二乘之人他有一个问题,法执特别重,烦恼障轻,所知障重。他对于前面佛陀所说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四科的相状是生灭的,而都是一念心性所显现的,他产生疑惑。
 
  换句话说,我们一念心性即空它是不变,这一部份阿罗汉他同意,我们这一念心性是空性;即假,它能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它会变现种种的五蕴,随缘这一部份,阿罗汉听了以后,听不懂!我们这一念心性又怎么能够创造外境呢?说是外在的世界是内心所创造的,这怎么可能呢?因为二乘人一路都是把心跟境是切开的,所以他这一段产生很大的疑惑,就是心境之间的互动,内心怎么创造外境,外境又怎么回到心性,这个观念它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佛陀必须再继续的说明:
 
  分二:丁一、明事理性相本融。丁二、明迷悟因缘无性。
 
  丁一、明事理性相本融
 
  事相就是我们的五蕴身心,是会生灭变化的;理性就是现前一念心性。那心性怎么能够创造事相,事相又怎么回归到理性,这二个观念要怎么融通呢?
 
  佛陀必须要再加以说明:分三:戊一、疑请。戊二、许宣。戊三、正说。
 
  戊一、疑请。
 
  二乘人心中的疑惑,来请佛陀开示。分二:己一、叙敬。己二、叹述。
 
  己一、叙敬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佛陀讲完四科七大,阿难尊者也开了悟,用偈诵赞叹佛陀,也发了愿。
 
  这时候富楼那弥陀罗尼子(满慈子),他在大众当中站起来。因为他要请法,不能坐着,要站起来,站起来以后,偏袒右肩(这是印度表示恭敬的一种仪式),然后右膝着地,双手合掌,内心恭敬来白告佛陀。
 
  就是说他本来是坐着,这时候站起来请法。
 
  己二、叹述  赞叹叙述佛陀的功德 。分二:庚一、叹教。庚二、述请。
 
  庚一、叹教。赞叹大乘教法的殊胜
 
  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大威德世尊是赞叹佛陀自受用的功德,佛陀以我空法空的智慧来断除心中的烦恼,所以叫大威德。善为众生是赞叹佛陀善巧的智慧,他能够用种种的善巧譬喻,来演说妙法,开导众生,这是佛陀利他的功德。这二个是包括佛陀自利利他的功德。
 
  身为一个佛陀,他能够开演如来所证的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它当体即空。当你入空观的时候,一念心性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无相;入假观的时候,它就变现了五蕴身心;然后你再入空观,又回到一念心性。这种可以说是不思议境,不可思议的,一念心性可以变现万法,万法又能够回归到一念心性。这个是很难讲清楚的,而佛陀竟然能够用这样的语言,把一念心性怎么变现万法,万法又怎么回归到一念心性,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这真妄不二的道理,讲这么详细,实在是大威德,实在是善巧方便。
 
  庚二、述请  正式的叙述他心中的疑情
 
  (辛一、总述疑情。辛二、别述二难。辛三、请佛开示)
 
  辛一、总述疑情。先拢总的叙述他心中的疑情。
 
  叙昔未闻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
 
  这个地方他自己叙述他个人的因缘。
 
  我富楼那身为一个佛陀的十大弟子,在过去的场合当中,佛陀经常公开的赞叹说,我的身心世界的功德是善为说法,我能够成就四无碍的辩才。佛陀在过去不但赞叹我在释迦法中说法第一,乃至过去七佛,乃至未来贤劫诸佛当中,我都是说法第一。我身为一个说法第一的阿罗汉,我现在听到佛陀的《楞严》法会,我现在的情况我也说一下。这地方的说法第一是讲他过去的状态,这以下讲他现在的状态。
 
  我身为说法第一的阿罗汉,我听了前面的三卷经文,我把我的想法表达一下:我听了佛陀精微奥妙的法音,说是一念心性依体起用,全真成妄,摄用归体,全妄归真。这真妄不二,我讲出一个譬喻,好像一个聋子一样,这个聋子已经听不到声音了,你又远在一百步那么远的地方,有一个小蚊子的声音,我不要是说见到,连听都听不到。
 
  这个聋子就比喻一个二乘人,二乘人他从来没有听到一念心性的道理,他只知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从无常无我当中,断除三界的见思,而进入偏空涅槃,这可以说是一个具足少知少见的聋子。百步之外,就是说他所觉悟的道理跟佛陀所讲的真如的道理,是距离一段很远的距离,所以他根本就证不到,过去连听闻都没有听闻过。
 
  这是富楼那把自己的心态表达出来。
 
  求今断惑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这地方他等于是讲到自己种性差别。
 
  事实上我心中有疑惑,是我个人的问题,因为佛陀已经把前面四科七大的文,讲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在一念的清净心当中而显现万法,所谓即空、即假、即中,就讲得很清楚了。对我来说也破除心中一部分的疑惑,但是我另外一部分,还不能够详细的去了解这义理真实的去向,而达到完全没有疑惑的地步。
 
  富楼那说:世尊!像阿难之辈,他是有学之人(他断了见惑而已),他虽然开悟了,这四科七大都是一念心性所显现,但是他三界的烦恼没有断。而我等这些无学之人,已经成就了阿罗汉,证得我空的真理,断除了三界的见思,但是我对于佛陀的法音,还是缠绕了很多很多的疑滞。
 
  这地方的意思是说,阿难尊者比较偏重在菩萨种性,菩萨种性就是烦恼障重,所知障轻,他的我执比较重,法执比较轻。二乘人的特色是烦恼障轻,所知障重。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说,他对一念心性,随缘不变的空性,他能够接受,但是一念心性能够不变随缘,显现十法界的妙法,这一部份他有障碍。
 
  净界法师 楞严与净土-----311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fayz@fjdh.cn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