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08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三武灭佛”的共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 汤用彤主编:《中国佛教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2.   [9]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张宝生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94586293.html
  • 宗教本质简论

    9 宗教的本质可规定为:宗教是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它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用非现实的方式去解决现实的问题。 10 宗教和人类创造的其它许多社会存在一样,人类创造它出来,首先是为了...

    李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486330.html
  •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阿含》,并且参照18世纪来欧洲学者研究印度、中亚细亚等地的手抄经典的成果,了解到《四阿含》与《五部尼柯耶》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期公认的佛教圣典,是佛陀根本思想以及言行的最早记录9。于是《阿含经》受到...

    上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787347.html
  • 《高僧传》的史学意义

    佛图澄各传)等。再如一些国内早已亡佚,而流散国外的六朝文献。笔者最近校注整理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9]乃刘宋傅亮、张演、萧齐陆杲所撰,此书《隋书•经籍志》著录,隋、唐时代佛教文献中还多处引录提及...

    路则权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90387370.html
  • 泉州宗教——佛教(下篇)

    、浙江诸丛林。乾隆三年(1738年)回闽,仍归开元寺,主戒坛。著有《春梦集诗草》9卷、《语录》6本。(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德萃》、《泉州寺庙·开元寺》)   圆实...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2787441.html
  • 《六祖坛经》文献考察之浅探

    昭和52年4月30日。,参照《六祖坛经》之名条?(镰田茂雄)   九 、《国译一切经》:译一,和汉部,诸宗部9。   十、《大藏经入门》:法印集8,印海法师、愿炯法师合译,出版者:财团法人严宽祜文教... 六祖坛经辨正(上) / 释果煜   528. 六祖坛经辨正(下) / 释果煜   529. 佛法在世间–第9集 / 人乘弟子   530. 坛经地图 / 于东辉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111287814.html
  • 福建芗城区风景名胜古迹

    的主建筑“完壁楼”,这是一座四方形的三层楼房,在花岗岩条石的基础上,以三合土为墙,高达20料,周长88米,占地400余平方米。第一层楼有10间房,第二层有9间房,第三层为四合大通廊。楼下天井里有古井...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0988327.html
  •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

      9不知已死   雷蒙德·穆迪博士在《光亮之外》(The Light Beyond)一书中述一小女孩,年方九岁,于一次阑尾手术中顿失知觉,被抢救过来后回忆道:“我听见他们说我的心跳停止了,我发现我...眼珠不能转动;5.收色,容颜光泽消失殆尽;6.收受蕴,感觉渐失;7.收平等性智,不能分别苦、乐及不苦不乐;8.收水大,汗与唾液干涸;9.收耳根,听觉失灵;10.收声,不闻自他之声;11.收想蕴,思想停止...

    吕云峰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3288958.html
  • 变革社会中的社会心理:转换、失调与调适

    指标。例如,在宣传价格改革勇闯难关之前,物价问题上的社会心理指标已经一再亮起红灯。据有关方面的抽样调查,早在1987年5月,对物价表示不满者占79.9%,担心物价进一步上涨者占92.8%,认为与...

    叶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5388985.html
  • 〈四教颂〉试解

     乐受而作苦想。观于苦受作剑刺想。观不苦不乐受作无常灭   想者。是名正见。”(杂阿含卷二大正2:9中)   佛陀不是悲观主义者,他教修解脱道行者,目的在能够出脱忧悲苦恼的深渊。苦的来处,不外有...华经卷七 大正9 60下)广求诸法,断诸邪见,就是初住智慧。具初住之慧,断八十八种烦恼,得位不退。   别教已是大乘行者,十信满就是初发心住,即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下化,内修外弘,所以要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4358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