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北宋初年天台教籍重归中土的史实

    日间如此,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交往亦是如此:  高丽国坦然国师,少嗣王位,钦乡宗乘。因海商方景仁抵四明,录无语归。[38]  正是由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商人们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才使海外的逸籍的...经律论疏记外书等目录》,《大正藏》册55,页1092。  [37] 《宋史.日本传》。  [38] 《五灯会元》卷18〈高丽坦然法师〉,中华书局,1984年,页1224。  [39] ...

    沈海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546197.html
  • 祖师传承说的石刻例证

    悬案,唯有就看经寺洞开凿的年代上,再作推敲。 1993年 8月间,温玉成首度修订看经寺洞开凿年代为开元晚年,约 732年前后(注38),据温先生的口述,那是因发现了看经寺洞的洞外,有开元十二年铭...(30)优婆膻驮(31)婆难提(32)那伽难(33)达磨尸 梨帝(34)龙树(35)提婆(36)婆罗提婆菩萨(37)破楼提婆(38)婆 修跋摩(39)毗票慧多罗(40)毗楼(41)...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246209.html
  •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

    激扬宗要;斋粥随宜,务于节俭,法食双运;行普请法,上下均力;置十务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各司其局,并设维那检举,规范僧行…… 注38于是,“天竺传来的烦琐无比的大小乘律,被怀海推倒,这在反...宝训音义》, 丛林之意是取喻草木之不乱生乱长,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禅宗丛林制度,是摆脱于佛 门戒律的演变。   注38参见《修百丈清规·古清规序》,《大正藏》卷四八,1158页。   注39见范文...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646240.html
  • 支谶译经“法师”考(2)

    经译出的早,这将能用来与 属于同系统的经典作比较,从中看出大乘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也可探讨支谶译经时所根据传本的语言 ;[注38]还有从译语与语法上,... 经是为最早的大乘经。参Harrison "Earliest" (1993, 137)。 注38:根据Harrison, P., "Earliest"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446254.html
  • 阿含经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2)

    38)︰ (1)界略教想行,速通因断支,二品智事诤,无厌少欲 住。 (2)初安立等智同等,最后当知离欲等。 ... 巴对照表》。 (注37) 大正 30 册 773 上。 (注38) 大正 30 册 773 上。 18页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146276.html
  •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 32.水野:“十二缘起????”(前揭)p.20 33.M. N. 1 (38) `Mahtaanhasankhayasutta`(大爱尽经)p.256 ... 68页 又玄奘对结生识译为“有取识”,与安慧在Tika所说的“缘 行的前时的存在(有)识”(`purvakala-bhava-vijnana`)(38)同 义。又《三十...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246277.html
  • 《大藏目录》与〈蓝本入藏目录〉比较分析(1)

    重要性〉,《海潮音》,第38卷8期( 民46年,8月)页9。 (2)智升撰,〈开元释教录〉,《高丽大藏经》(影印本)第3 1 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 7 8.守其撰,〈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高丽大藏经》第38 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1985年),页1 9.同前注,页527 207页 ...

    释成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246278.html
  • 譬喻佛典之研究─撰集百缘经、贤愚经、杂宝藏经、大庄严论经(3)

    (Kumaralata)而非马鸣。但此论提出在学 界引起争论,多名西洋学者与日本学者各抒已见,尚未得到 最后的结论(注38)。中国现代佛学大师印顺法师,则以自己 ...事前,以“我昔曾闻”四字开端。 ─────────── (注38) 可参考《梵语佛典导论》中〈赞佛文学〉中所言, 第178页...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646282.html
  • 智者的圆顿思想

    38) 差别相是“三”是“用”,绝对相是“一”是“体”,无体不足以明用,无用未足以显体,体用不二正是三圆融精神之所寄。?敌对相即 (注 39)   “夫有心者,皆有三道性相,即是三轨性相故净名云烦恼之...───(注 37) 同上。(注 38) 伊字三点是三角关系,正如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从任一点皆可 为起点,也可是终点,这象征著三点之一体圆融,不可单由某 一座标视之,三点不纵...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446293.html
  • 《维摩诘经》与中国文人、文学、艺术

    于实相法密经。 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八种经三乘之要旨,万佛之秘藏尽矣。( 注 38)  白居易对于佛经,似乎较偏好包括《维摩经》在内的八部大乘经典,认为佛法要旨毕集于八经之内。  《...自《中国佛教史料初编》,页756。(注 38) 同注 37,页743。(注 39) 同注 12,页143。  274 页  三、宋至晚清  唐代文人习佛的风气延至北宋时,佛教本身的发展已度过了它的极盛...

    王志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64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