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8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发心”在汉藏佛学中之意义及其在宗教实践上之心理功能

    , 自然遍行,利益众生故;三者业识心,微细起灭故。” (注 56)  可见,潜真主张:所发的心是妄心、业识心。不过,此业识心到底是那一识,潜真并没有进一步加以分析。圆瑛在《劝发菩提心文讲记》中说:“...(注 51)引书,页九八七上。  (注 56) 见(注 51)引书,页九八七下。  (注 57) 见(注 53)引书,页三五。  (注 58)见演培著,《劝发菩提心文讲记》,[谛观全集,册一一] (...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
  • 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2)

    江书院传〉(浙江,浙江古 籍出版社,1987),页53。 注56 同(注31),页11。 注57 同(注55)〈卷一?王门弟子所知传?陶望龄〉,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19.html
  • 明画论诗化与禅宗之关系

    以险怪奇语为提倡,以破坏律仪为解脱,以交结达贵夤缘据    位为出世方便,其弊不可胜言(注 56 )。 以此“险怪奇语”为提倡,与当时文学流变合而观之,显示出明代中叶主文的力量不断增强:明... 同上,页148。注54 宋濂,引自《明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页73。注55 钟惺《钟伯敬合集》下,页187。注56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注57 简锦松《明代文学批评...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1)

    正行。此正行是第十地的殊胜道所摄,由出生地而分成八种。(颂55、56,“所为及平等……”)   (二)、“道智”有十一义  (一)作映夺等:以如来光映夺诸天众之光,伏其我慢,使他们成为能...彼相故。智慧所观察,一切无所得。色等无自性,彼无即为性。无生无出离;清净及无相。由不依彼相,非胜解无想,正定定作用,授记尽执著。三互为一体,正定不分别,是顺抉择分,下中上三品。”(注56)  又,“...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并被昙旷所提及。我们或许会询问他在何时及为什么离去首都而回到他的本乡?西元755唐玄宗统治期内之政局骚动于其作品中颇有含蓄的暗示。此为安禄山与史思明之乱(注56)。反叛者的势力变得凶猛非常,唐明皇逼得...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  (注 54) 臧励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821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4。  (注 55) 苏莹辉:敦煌论集231~232页,台北:学生书局,1967。  (注 56) 袁枢:通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涅槃》的“实性常住”。否则将误解了“二宗”的思想(注 54 )。 他即以如此的区分,便可《楞严经》的“妙真如性”(注55)和《圆觉经》里的“圆觉妙心”(注56),皆视如《大涅槃经》的“涅槃...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著重的区分,见《卍续藏经》第九十七 册,页735上。 注52 同前注。 注53 同前注。 注54 同前注。 注55 同注47。 注56 可参考宗密( 780-841 )撰...”同前引书, 页748上。 注04 此可参考二节注47、56的说明。 注05 见《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735上。 注06 可参考印顺,《大乘起信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1)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真:转识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  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缘有三种。  [第十七颂](注 56 )  奘:是...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SHDDHI:with Sthiramati's  Commentary》(Bhadaini,Varanasi,India,1980),P.33。  注56 第十七颂:  Vij~naana-pari....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