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偈颂中“当得斯净土”(注1)的梵文是ksetravara,意思是殊胜的国土,而卷五、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中“我净土不毁”(注2)的梵文原语则是ksetra,其意是...所谓无生无灭无起无作等,众生但闻是妙音,不闻异声,众生利根故便得诸法实相,如是等佛土庄严,名为净佛土,如阿弥陀等诸经中说(注5)。 由此可以知道“净土”又有“净佛国土”的意义,而“净佛国土”就是清净...
慧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847385.html
-
哲学是极为重要的思想,由某一角度看,甚至较之中观哲学更为重要。虽然如此,学者对于唯识哲学的意见,仍是异论纷纷。依传统的看法,世亲是唯识哲学的大成者,故一说到世亲,就令人想到唯识。当然,无著与弥勒(注1)...的出发点。他们真正的目的何在?这是应该留意的问题。三位大师都毫不犹豫地建立了三自性。即:分别性、依他性、真实性。三自性不外是指所知的世界而言。无著于‘摄大乘论’的第三所知相分,详论三自性(注5)。由...
如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247392.html
-
找出他的政治理想轮廓。因 为这种资料少为人所注意,故称为探微。
136页
一
唐代三藏法师玄奘(六○○--六六四)(注1),是一位名 ...已被汤用彤教授的研究,加以澄清。(注5) 汤先生的结论是唐太宗重视文治,认为佛法无益于天下。但 自认李氏为李耳之后,所以曾下令在公众场合中“先道后佛 ”。另一...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147443.html
-
直觉之思维方法,以谋对其超越形态之思想有所体认。复因孙绰著道贤论,将东晋七僧比拟竹林七贤[1],而以支公比之向秀,谓二人时空虽异,然风好相似。可见支公之观念,或许与向秀之思想有关。向秀之思想见之于其庄注...]。 “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5] “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自然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耳”[6] 据此而言,向、郭实已强调自然即物之自耳,...
刘青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647458.html
-
Sung Dynasties. [1] 大村西崖氏谓枳橘易土集引唯识述记语。 [2] 见翻译名义集阿罗汉及阿罗汉诃条。 [3] 四智:所谓“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出自涅槃经或彰所知论。 [4] 除了阿含经之外,金刚经疏、三法度论、彰所知论等均有相同的声闻四果说法。 [5] 此依大乘庄严经。 [6] 八解脱,又云八背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747460.html
-
”中,大大 的阐发龙树在“中观论”里面的四句偈,即所谓“因缘所生 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然后再从里 面开展出他的“八不主义”(注1) 顾名,即:“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性,是毕竟空。)(注5) 这样子一来,我们可以说不论是任何一位艺术家或文学 家,在他们的各种思想领域中,都要应用烘云托月的办法去 描绘一个空灵的境界。即使是在哲学的思想里面,也还是要...
方东美讲述; 杨政河校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847463.html
-
概性,与普遍的适用性。用佛教的术语说,即是相大,体大,用大[1]。 以中国儒家论,孟子、荀子、老子同是祖述孔子之学说,却孟子主性善,旬子主性恶,而老子主无善无恶。而印度之奥义书开出了印度十多个学派。...新文化之孕育,必须是经内在消化,而不能靠外力注入[5]。 说到格义佛教,向来学者都有不同之解释:狭义的解释,以中国固有之老庄、易经中之专有名词、以释佛教教义者如,“竺法雅……长通佛义…时依门徒…未...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047464.html
-
以及增广它在中国士大夫间的流传作用上却非常大。也可以说这是非常值得后人在学术的研究上有所借镜,当然我们更不可以由此而抹煞它的价值。
注释:
(注 1):晋书(上海,四部丛刊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四年...地位与孔子平等,到后来,老庄的地位巩固 了,再把孔子一脚踢倒,孔子踢倒之时,也正是经 学最衰微,礼法破坏最厉害,道学风靡天下之时。
(注 5):参看,出三藏记集第二、第七、第十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6.html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缘之一,便是当其为悉达多太子时出游,亲眼目睹老病死的现象而引发[1]。 悉达多第一次看到死亡与葬礼,死亡的现象大大地震动了他的心灵,因为“死亡”就是离开人世,就是无论父母、亲人都无法...于轮回思想的基础而言生死问题者。 奥义书的轮回思想有两个不同阶段[3],一是与吠陀时代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生于另一世界的想法结合而成的“五火二道”[4]。 另一个说法,则是指灵魂[5]在此世的生命结束之后...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安。神道所通,制伏强御。致令宣帝,担负倾府藏于云门;家宰降阶、展归心于福寺。诚有图矣;故使中原定苑、剖开纲领。惟此二贤,接踵传灯,流化靡歇……[1]。 道宣的这一段评论,称赞僧稠和僧实在北朝皇室的...论文中,除开日本学者柳田圣山谈到这个问题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专题研究[4]。汤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中文出版物中的标准专著,其中对稠公的记载,只有一小段,计二百多字而已[5]。八年以前,我曾写过...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