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618篇,用时2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道伦《瑜伽师地论记》之研究

    道(遁)倫是唐代第一流的唯識學者﹐其傳記迄今幾乎不 明﹐但自一九三四年秋﹐於山西省趙城縣霍山廣勝寺彌勒殿 發現「金藏經」(註1)後﹐已判明他是位新羅僧... 藏之發現似已告一段落(註5)﹐但對於名號尚留若干問題。 因為日本的仲算所著之『法相宗賢聖義略問答』卷四中﹐有 「新羅遁(斗反)倫師作此問也」的記載。仲算的時代距金藏 ...

    楊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250176.html
  • 鸠摩罗什的大乘大义章探究

      鸠摩罗什的大乘大义章探究[1]   华梵大学哲学系杜保瑞[2]   摘要:   本文针对鸠摩罗什与慧远大师的佛学问答所辑成的《大乘大义章》进行理论探究,藉由哲学观念...知识,特别是其中作为修证知识根据的世界观知识。一般认识中的鸠摩罗什是大乘般若学经典的最重要翻译家,他的弟子僧肇也以解空闻名,因此鸠摩罗什思想中对于处理现象世界问题的宇宙论哲学应是有所不足的[5]。不过,...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450181.html
  • 八蚌寺犹如旧梦

    自然就美感而言,尚未形成自己的语汇。[1]  记得当中我们正在使劲推车时,忽然听见一阵铛啷声,由远而近,原来是山间铃响马帮来……  这样的地方无疑是有精灵的。精灵们悄悄地飘来荡去,寻常肉眼根本看不见...。由于心的存善,一切都变得美好。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我们的自心。[5]  那么,是否如此?--比如"香巴拉",它究竟是否地理现实并不重要,它实际上就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转向内心,让心在无住的状态中,我们...

    唯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450182.html
  • 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

    」[1],又「妄心之性无性之性,空如来藏也;真心之性实性之性,不空如来藏也。皆平等无二,故云一也」[2]。这一解释成成为华严宗的理论传统。澄观在此理论传统之中,融入了天台宗性具善恶的一些说法,力图给「...在其著述中几无明证,颇难索解。阪本幸男先生将染法缘起与法藏之师智俨的说法对勘,颇多启发。智俨在《华严经搜玄方轨》中说:「今以要门略摄为二:一约凡夫染法以辨缘起,二约菩提净分以明缘起」[5],又「第二...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450274.html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2)

    ------------------------------  第二章 清初政治与佛教   第一节 清朝前期的宗教策略   满族以边疆部族入主中原,在统治之初,由于本身原是一小民族[48][1]...诸佛菩萨像乃至宗教仪式也被萨满教所吸收,[52][5] 不论是宫廷祭典或民间祭祀,都可见到佛教的影子,可见满洲人在接触到佛教信仰后并不排斥,反将其佛菩萨吸收过来成为众神之一。  在满洲人未入关以前,佛教...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真言教义汇集 (上)

    配九尊配普贤十大愿  1作礼---普贤--敬礼诸佛。  2出罪---文殊--忏悔业障。  3归依---观音--常随佛学。  4施身---弥勒--广修供养。  5发菩提心--宝幢--恒顺众生。  6随喜...觉而不能成为自觉觉他圆满的行者。所以密教行者把握了密教精神以后,就一定要向外发展展现去觉他,如是方完全契合大乘的利他精神。而密教精神的表达根据日本真言宗「密教生活与思想」一书记载有下列七种方式:  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250404.html
  • 晦山和尚的生平及其《禅门锻炼说》

    授以法名通晓(见文德翼《晦山和尚塔铭》)[1]。   明崇祯十二年(1639),他初馆于太仓州署。知州钱希声也是个佛教信徒,因晦山的介绍,从三昧律师受菩萨戒。这时他一面教馆一面研究佛学,已俨然是个和尚...,自投黄鹤作天衣!”按宋天衣义怀禅师入寂于佛日,晦山盖有先知。(见塔铭)[5]。   谈晦山者爱与吴梅村并提。徐增《晦山和尚诗文集序》说:“晦山和尚,吴之娄东(今太仓)人,与吴祭酒生同邑,年相若,又...

    林元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550537.html
  • 道教内炼术的发展与术语系统的迁变

    ,其分述如下:  “(1)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丞得常。(2)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吕,结正低昂。(3)仰以成泰,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辐凑于寅,运而趋时。(4)渐历大壮,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5)夬阴以退,阳升而前,洗濯羽翮,振索宿尘。(6)乾健盛明,广被四邻,阳终于巳,中而相干。(7...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550800.html
  • 试析般若中观与《维摩诘经》中的双重否定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里作一个简单的列举,这31个双重否定的命题分别是:  (1)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2)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3)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4)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5)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650855.html
  • 试论佛教伦理的种种困境

    它们对佛教伦理的开展与贯彻起着种种消极的限制、压抑以及侵削作用,并由此最终使佛教伦理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困境。这些不利或消极的因素具体表现在:(1)原始佛教本身的心理学与认识论特征;(2)原始佛教本身以涅槃和解脱作为最高旨归;(3)佛教戒律固有的问题;(4)佛教僧团的生活方式与修行方式;(5)佛教的哲学或智慧化趋势;(6)大乘佛教关于“空”的学说;(7)崇拜倾向;(8)巫术倾向;(9)因满足经验诉求而...

    吾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05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