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1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注.第七品斷貪愛的方法》初探

    百字論》的內容極為簡要,第十節23以後之內容次第,與《百論》破神品第二之次第一致,第五節遮一異有無,破因中有果無果說,第六節標示中觀相依相待的因果說,第七、八、九節,成立因果之無有自性。所以《百字論》可以...希望果之相清淨,就如同傭人的酬勞一般,福德和酬勞是相等的,自他樂所生因的福是殊勝的,這福也是輪迴的原因,因此希望善的賢聖人怎麼會去做不善呢?」(23偈) 又前面所說,應捨棄執著善趣之樂而行善,此與《...

    釋見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3.html
  • 吕本中与佛教

    吕祖谦评传》,(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1992),页 2-6。 (注8)《宋元学案》卷 36,〈紫微学案〉,页 35。 (注9)《宋元学案》卷 23,... 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 也。(注 23) 而他治泰州狱掾时,每一件事均以一纸写出。(注 24) 又举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6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金刚”。  (注 23) 参看大正藏二七三五,二八一四,二八二三及二八一○号。  (注 24) 显庆36年,即西元658。  (注 25) 续高僧传卷四,大正卷五○,457页。  (注 26) 同上...宋高僧传,大正卷五○,734~735页。  (注 49) 同上,735页。  (注 50) 大正藏一六六六号及一六六七号。  (注 51) 梁启超:大乘起信论考证,23~30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大智度论》略译初探

    者之上。[23] 此二译文的差别是,《大品》清楚地指出“我”是释提桓因,而《放光》中的新发意的善男子和善女子所胜的人不是释提桓因。《大智度论》的注释即说明何以是释提桓因本人: 问曰:是比丘何以语帝释,...18~25.[22] T. 8,356a, 1~3.[23] T. 8,99b, 24~26.[24] T. 25,604a. 页160(III)《大品》四十五品〈闻持品〉: 舍利弗言:“世尊,十方现在...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4.html
  • 阿赖耶识之“无明、爱结、有识之身”经证考察

    ------------------------------------------[5] (S. II p. 23-25),PTS之英译为The wise man [compare] with ...名有漏。[23]  以上是《大毗婆沙论》卷76“结蕴”讨论“有漏、无漏法”时所说“佛生身是有漏?或是无漏?”的“说一切有部”与“大众部”(以及“分别说部”)之间论辩。-----------------...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4.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1)

    实法有并答〉、15.〈问分破空并答〉、17.〈问二乘与菩萨无生法忍之差别〉。三、有关菩萨为何要遍学的问题,含:  19、20、21、22、23、24、25、27诸问。慧远所提的三类问题能彰显中国与中亚...法,以本愿广度众生,故不作佛。如《文殊师利受记经》中说,……如是推求即不限千生也。……或有菩萨,犹在肉身,思惟分别,理实如此,必不得已,我当别自立愿,久住世间,广与众生为缘,不得成佛。[23]罗什先...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文)益疑山顿摧,正路斯得。欣欣然挂囊栖止。[22]  长庆慧棱、玄沙师备均为雪峰义存的嗣法弟子, href="#_ftn23" name="_ftnref23" >[23]...下得太大,而暂至桂琛主持的地藏院避雪。见《法眼文益语录》,页588b。《景德传灯录》〈法眼文益传〉则与《法眼文益语录》所述相同。[22] 《宋高僧传》卷13,〈法眼文益传〉,页788b。[23] 义存...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
  • 批判与适应──试论“人间佛教”的三个层面

    可以说是俗化的佛教的土壤和促进剂,今天台湾佛教界俗化浅化的风气弥漫,可以说与这样的“人间佛教”直接间接的影响不无关联。[23]在大陆,“人间佛教这一口号被很多搞世俗...两个则属于思想层面的批判。(杨惠南:《批判心灵的升华?释迦的教育理想》,《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1993,页1~23。)   [15] 印顺法师:《我的宗教观》。   [...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945915.html
  • 台湾佛教史上的艺僧

    赖斋教三派,略以维持(注 23 )。此外,要了解或填补晚清的佛教史,便只有从嘉庆、道光年间流寓于台的佛画家笔下的祖师、观音、罗汉等名迹中,捕捉到点滴的佛教传播的细流。 四、日据时代的妙禅法师等   ...出版,台北林锡庆 发行。 ( 注 22) 见周开庆等撰‘中原文化与台湾’, 中原文化出版社, 1972 年 5 月。 ( 注 23) 见李添春‘台湾省通志稿’人民...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7.html
  • 延寿的戒律思想初探

    ,页415a。日 本学者森江俊孝在其论文〈延寿?天台德韶?相见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3/2(1975) ... 23) 从这一段对话中,读者可以看出,传统佛教的戒律重点 ,在于“真俗互显,能所对治”。那些对治的病症,及所用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84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