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1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慧能无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禅法的意义

    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23]  在宗宝本《坛经》中增加的〈机缘品第七〉中,慧能对僧智通说:“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曹溪·禅研究》(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菩萨戒璎珞本业经》卷下,《大正藏》第24册,第1021页。  [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大正藏》第8册,第...

    若 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144444.html
  • 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消极的方式来描写第一义谛的涅槃。例如,大品般若经卷 22 即说:菩萨摩诃萨以世谛故,示众生若有若无,非以第一义谛。 ”(注23 )   同经卷 24 四摄品 78 更说得清楚:   世谛...23 )大正 8,p.378 (下)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 道树品第 71。   (注 24 )大正 8,p.397 (中)。   (注 25 )大正 30,p.34 (下)。   中论...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144483.html
  • 東初老人簡譜(1)

    ]  1930(民19),23岁  辞师参方,先至安徽九华山,入寄尘上人主持之佛学院修学;当时教务主任系惠庭法师,梁石言先生教授英文。旋入厦门太虚大师创办之闽南佛学院就读,时大醒法师主教务,芝峰法师...1934(民23),27岁  春,原想赴武昌佛学院,从厦门先回泰川原籍,路过镇江,同学数人约游焦山;遇智光长老,当时长老任监院;春期焦山传戒,有升任方丈可能。长老想于焦山为佛教做点事,因此约老人与雪烦同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444710.html
  • 宋元老庄学中的佛禅旨趣

    心灭心为无欲,此有无两者,同摄为一,缘出言为教而分有无之异名,有无混同谓之玄。释氏谓之不二法门,又谓之中道。”[23]何谓“不二法门”呢?不二即无二、离两边,法门指修习佛法获得佛果的门户,认识到一切现象...彻底与中国文化会合在一起。注释:①《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②③《老子解》卷末附记。④《首楞严经》卷6。⑤[14][23]《老子解》卷2。⑥[11][12][...

    刘固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544739.html
  • 佛性义浅论

    若依《异部宗轮论》所说大众系认为“乃至性地法皆可说有退”[23]看来,“种性”并不一定成佛。导师认为:种性,是从发心修行进趣而说的。故发心求佛道者,皆为佛种性所摄,不过起初还可能退失。[24]因此,种姓...28,dhatu译为“因”,而且是与garbha同义,都是指“一种先天的能力”页23。  [15] 陈沛然著《竺道生》,页20。  [16] 吕澄著<种姓义>《内明》第219期,页5上。  [17] ...

    释学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145074.html
  • 试论《大智度论》中菩萨般若与声闻般若

    大智度论》卷43(大正25,370b21~23)云:  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般若(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2)《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191...“新学”,这是约菩萨能否证入实相而说的[22]。虽说以发菩提心、修习菩萨道的菩萨行者是有其阶位性的不同[23],然而能以直契实相慧的利根菩萨行者,毕竟不是多数的,这如同印顺法师所说:  般若法门是从色...

    释印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0.html
  • “学空不证”之研究

    )  又卷23则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无生法忍?是忍何所断?何所知?佛告须菩提:得法忍,乃至不生少许不善法,是故名无生忍。一切菩萨所断烦恼尽,是名断;用智慧知一切法不生,是名知。(大正8,...,佛入无余涅槃后的有无,属无记性的问题,没有佛灭后再来度生的说法[22]。到了部派时期则有不同的意见,说一切有部站在人间佛陀的立场,随顺著阿含一向的说了法,认为佛入灭后与人问已不发生关系了[23];但...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1.html
  • 谈印顺导师对大乘是佛说之判摄要领

    不致于偏执一文,而次第的演变,也可以从此了解[23]  华译经典虽多,但对于论证大乘,却也非完全用得上。对于大乘之论究,导师之主要依据是初期大乘经典。从初期大乘经典本身著手去探究,即可解答有关大乘之...佛法》“华译圣典在佛教中之地位”p267。  [22] 所谓三期佛教者,即佛法﹙含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大乘佛法,秘密大乘。参《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自序”p1。  [23] 《以佛法研...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545083.html
  • 《俱舍论·世间品》所记有关“缘起”一词的词义对论(2)

    有作用”这种不似汉语的构句形式。( 注 23)  根据以上两家译文的比对与分析,我们不但可以见出真谛以诠释为导向的翻译风格, 同时也可以看到玄奘近似逐语直译式的译笔。 此中,前者在翻译上致力于抉发原文... hbyuv svon phrad nas yin |──────────────( 注 23) 或许是基于此一原因,而使得法宝无法理解奘师此  句之译的意思,故而在《宝疏》之中,我们也无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045281.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1)

    种现观在《大毗婆沙论》虽然略有提到,可是并未作进一步之说明。[22] 待《俱舍论》的出现,才将之作一详细的解说。《俱舍论》卷23“分别贤圣品”(大正29?121c)说:  详诸现观,总有三种,谓见、缘、...说:“诸圣弟子,以苦行相思惟于苦,…(乃至)以道行相思惟于道”。[23](思惟有胜解、观察之意)故此名为“见现观”。  第二是“缘现观”,《俱舍论》说是无漏慧及慧相应的心心所法,同一所缘,名之为“...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