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业”[注26]。延寿认为对于国家来说,行善则国家兴盛;对于家庭来说,行善则家业发达,并引书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行善降之百祥,为恶降之百殃”。[注27] 延寿所讲的“万...延寿引《正法念经》云:“造一所寺不如救一人命。”[注30]“万善”中被称为“第一福田”的是“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行谦让之风,履温恭之道,敬养父母”[注31]。这表明了儒家伦理观在延寿思想中的地位,这是...
陈荣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852002.html
-
这里把物体视为人的名言,把境视为因心而起,都是在突出主体人心的主导作用。王玄览还说:“空见与有见,并在一心中,此心若他无,空有之见当何在?”(26)空、有二种知见,都是心生心灭的,心无也就无知见。道教...长生之道无可供修,此身既乖,须取心证。”(29)从修长生之道转向求取心证,是修道方向、方式上的大转轨。他还说:“行人当须识心”,(30)以便“凡心”转为“大心”。“大心”是能识一切所知,因而也是性空的...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652022.html
-
25] 周一良.谈〈唐代俗讲考〉,原刊1947年2月8日,大公报?图书周刊,(6),此据《敦煌变文论文录》(161—162). [26] 关德栋.〈读唐代俗讲考〉的商榷,原刊1947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0] 文刊《读书》1988(4). [31] 仝上揭[1],190—191. [32] 原刊1951年6月《现代佛学》, 此据《敦煌变文论文录》 ,...
张鸿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152057.html
-
26他对佛教社会功能的定位,堪称明智清醒而恰如其分。 二 “现代禅”与传统佛教的分歧 这里所谓“传统佛教”,是指具有历史传统、在台湾当代佛教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佛教。27“现代禅”自命为大乘佛教的新...佛教》一文,表示不赞同“但求往生”、“只管打坐”的在家佛教。这个观点后来被认为是印顺对“现代禅”最早发出的不点名批评。30 同年9月,李元松的《我有明珠一颗》出版。书中批评台湾佛教的现状是“禅法...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4452207.html
-
庙;境域面积一百坪,基地面积五十坪;主神为观世音菩萨木雕二台尺座像;管理人为吴天云,住持为林占(女);信徒五百户,分布于内教场较多,男女参半,以青壮年从事工商业者居多,教育程度以初中、小学为主。[26...--------- [24] 同注22。 [25] 〈台湾省寺庙登记表〉嘉字第参柒号,嘉义市政府档案。张文进《台湾佛教大观》,(台中,正觉出版社,1957),页228。 [26] 〈嘉义县嘉义市...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752283.html
-
[25]这建立了美国自然写作的一个独特的传统,即是:以某一特定地点为视角,来透视外面的大自然。史耐德呼吁:“在这个星球上寻找一个地方,深耕”[26]。Sherman Paul 认为“居住”(...Centuary , Shambhala Publication Inc.1995,p43. [24] 转引自程虹,《寻归荒野》,页121。 [25] 程虹,《寻归荒野》,页122。 [26] ...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752284.html
-
,妄自解说公案语句等弊病,[26]然而雪峰与云门师徒二人均是博通公案之能手。古人语句在实践、修证上之深意,本来即需深入探讨,问题在于是否能有真实的体会。按在唐末禅宗盛行时,已有云门文偃所指摘之情形。如...--------------
[26] 《景德传灯录》卷十九,同注2,页372、页374—376。
[27] 同注2,卷15,页283。
[2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眼文益一系,如《...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852285.html
-
无知不仅是造成生死的四种暴流(ogha)之一,[26]无知与欲爱(kaamaa)、生命存有(bhavaa,有)更并称为渗入生命的三大烦恼(aasava,漏)。[27]由上得知,无知的渗入生命,即是苦以及...、贪、嗔。 25 S. 45.8.5.它们为贪、嗔、无知(无明)、见解(见)、疑、骄慢。 26 S. 45.8.1.它们为感官之乐(欲流)、生命存有(有流)、见解(见流)、无知(无明流)。 ...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称“代岳”为“太山”的错误。 道宣《续高僧传》吸收了《历代三宝纪》的说法,并提到隋开皇年间[26]关中地区的民众曾成立学习《提谓经》的义邑,在家信众,每月持衣钵,经营斋会,以正律为规范,相互检束...牧田谛亮先生曾对后汉安世高所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与《提谓经》进行比较,认为有部分相似。[30]而《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在《出三藏记集》卷四被列入“失译”类,《历代三宝纪》卷四才录为安世高所译[3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事物,就能不著有无两边,达到“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26]的中道。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佛教流派都以中道为立宗根据,其核心是用“二谛”、“中道”这种否定逆推的思辨方式,以破除“...便是混元一气,乃人心也,心有所著,故生恍惚。心无所著,便是窈冥。老子先言有心之境,次明无心之道。”[29]又说:“无心非灭无也,谓无一切心,名曰无心。”[30]显然,这里也借用了佛教的观点,无心即指离...
刘固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65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