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校考

    1369(河66),首残,起“夫说:如此之状……”,尾题“金光明经传”,存二十七行,字迹工整,后接抄经文;  20.北1424(海69),首题“忏悔灭罪金光明〔下残〕”,首部略残,尾题“金光明经传”,...

    杨宝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4066425.html
  • 巨赞法师对1948年台湾佛教的透视——以《台湾行脚记》为考察对象

    。1968年因心脏病宿疾过世,世寿66岁,戒腊四夏。[13]慎斋堂几经迁址,现在的慎斋堂在台中市北屯区山西路,但已非原址。当年的慎斋堂属于基隆月眉山派。[14]  巨赞法师访台中时,张月珠正在着手开办...

    王荣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3666491.html
  •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

    世,修学尤其困难,若求当生成就,必修念佛法门,先求往生西方,以期不退,始有成佛之望。   《雪公法语》   66.无上法门   “弥陀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066527.html
  •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

    。   64.待小人宜宽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65.不愧我心   岂能尽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66.论人论己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67.自反  ...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166528.html
  • 印度中期中观思想家的佛身──以月称和清辨为中心

    教化)故。”[66] 也就是说,第十地菩萨亦能如佛陀般,拥有化身,自在地教化众生。  安慧如此的解释,可以在许多的大乘经典里,得到印证。梶山教授说,高阶位的菩萨透过神变(vikurvā, ...将它归为清辨作品,Ruegg 教授亦然。参见山口(1975)pp. 59-66,Ruegg(1981)pp. 61-66。   [35] 江岛(1980)pp. 13-15、p. 35 n. 19。  ...

    释见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167008.html
  • 山西太原西山大佛——一个穿越千年的尘世梵歌梦

    。据古籍记载,西山大佛始凿刻于公元551年,像高约66米,仅次于四川乐山大佛,但凿刻时间比乐山大佛早160余年。  在被人誉为‘大肚崖’、‘石洞崖’的地方,文物工作者发现佛像露出的胸部高15.75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0567662.html
  • 上师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心动机是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别人怎么诽谤你也没有事。在上师三宝面前,在因果面前,自己是清白的。  66、你最执着的,就是对你伤害最大的,也是最能考验你的。他伤害你的时候,你如果不动心,能放下他,你...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2267681.html
  • 贡唐仓大师——金座法王历史回溯

    二十一年),66岁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布达拉宫圆寂,在达赖之下总理政事的第司(西藏老百姓称之为藏王)桑结嘉措企图专断西藏政教大权,秘不发丧。在康熙皇帝的严厉追究下,直到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才...

    贡唐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2967916.html
  • 释迦牟尼佛舍利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认定为“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又有“跪捧真身甘萨”等举世无双之造像。  3、四川峨眉山万年寺“上古佛牙”:这枚长42.66M米、宽约12址米、重6.5千克的大“佛牙”,光润如玉,  于金黄色中透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968067.html
  • 论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隋唐五代宗教政策研究之二

    处所度多少,委有司量定。”[1]卷5P66在对待佛教的政策方面,唐太宗与高祖时期相比也有变化。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因其疾病好转,则认为“岂非福善所感,而致此休征耶!”于是下诏:“京城及天下...

    王洪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536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