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 217页 (注35)同前注。 (注36)同前注。 (注37)这两个人寻香蝶主人和属虚子,皆未见其它个人数据。 (注38)《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二,下。 (注39)同前注。 ...大藏经》第二十五册,页四四四,中。 (注36)见《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五册,页四四二,上、中、下。 (注37)见《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五册,页四四一,下。 (注38)同前注。 (注39)《卍续藏经》第...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273400.html
-
记也。 北宋初期,以智圆、择梧为代表的一批佛教律宗先觉者们,同气相交,同声相应,不仅成就了北宋初期一段律宗之佳话,而且在“至今东京三宗并盛”[37]的情形下,上承赞宁(919-1001),下传允堪...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中的“择悟”即应为“择悟”之误。 [36] “《律钞义苑》后序”, 《闲居编》卷第九,第899页上。 [37]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明律篇第四之三,(宋)赞宁 撰,范祥雍 点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1773495.html
-
法国学者认为成书最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中译本系法文本转译过来。《摩奴法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年四刷。 [4] 《四分律》卷37,《大正藏》22册,第830页。 [5] 季羡林等《大唐...律学讲录卅三种合订本》,第81页,佛陀教育基金会,中华民国八十二年版。 [9] 《四分律》卷37,《大正藏》22册,第833~834页。 [10] 《摩诃僧祗律》卷27,《大藏经》22册,第...
照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8.html
-
证得阿摩罗识而成佛。 唯识宗对“九识”说进行诘难,窥基批评真谛说:“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37]窥基之意,实质是肯定阿摩罗识,但不赞同立为第九识...真谛译,世亲著《摄大乘论释》,《大正藏》,第31卷,第266页上。 [35]《大正藏》第33卷,第942页下。 [36]《续藏经》第34卷,第720页至第721页。 [37]《成唯识论述记》卷三...
袁经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473511.html
-
者——般若与真谛,可从寂、用两个角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般若与真谛“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无心于彼此,异故不失于照功。是以辨同者同于异,辨异者异于同。斯则不可得而异,不可得而同也”。(37...》卷四五,页一五二下 (36)《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二下 (37)《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四下 (38)《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四下。 (39)《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四下 (...
觉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473654.html
-
苦灭道迹,如是 苦灭道迹如实知。 37 因此,对四圣谛的如实观察便是要对诸苦的自性、因缘、 因缘的灭除及趣灭之道要如实了知。由于苦是属于感受的范围 ,由此可知,四圣谛的观察便是以身心的感受作为...37《大正藏》册 2, 页95上。《会编》中册, 页 50。 38《大正藏》册 2, 页115下。《会编》中册, 页 164。 。 页139 此处观察眼、色、眼识等十八界,也就是观察根、境、识的...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373973.html
-
,国号大秦,改长安曰常安..自谓以火德承苻氏木行,服色如汉氏承周故事。」[37] 看来姚苌的野心不但打破父亲不统治中国的告诫,还企图统一南方,争中国统治的正统。盖汉人对「帝」的定义「德合天地」的前提是...----------------- [36] 《晋书.苻坚载记》,2928。 [37] 《晋书.姚苌载记》,2967。 [38] 唐修《晋书》,以阮孝绪的《七录》作为底本,以晋做正统,作〈载记〉...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673989.html
-
所了知者,是「诸法」的性、相等,非如颂文中如来所证得「果报」的性、相,两者有迥然的区别。因此,这个颂文并不能当作「十如是」成立的典籍依据。[37][37] 至于《妙法华》的译文中为何先译出「如是相」...caapi lak.sa.na^m caasya yaad.r~sa^m //(荻原本,页29) [37][37] 关于此颂的解释,本田义英提出两种看法,其一是将颂文中的“asya”视为中性单数属格,即“...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074004.html
-
别树一帜者矣﹗ 有部第三时期学说,即因发智心论之传承分合,极其变 化之观。关于发智,先有各地诵本,又有各家著书,如世友 之集论(注37)、妙音之生智论、法救之论等,皆引申发智之 说,时有异 ...说,尤可为长行非法 胜所作之据,四也。杂心论卷一附注云﹕诸师解心 论者不同,又云﹕法胜所释最略,上下文意矛盾, 即不可信。 (注 37)此即旧译颇须蜜所集论。所立各说勘与婆沙中世友 之言大致...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74032.html
-
为父重施义东城壕、城南两段廿亩地。」(注37)可见其新施土地和严氏宗族先前所施的土地是相邻毗连的。 前述严氏宗族中施地之地主如严僧安等人的名字,被冠以「施主」的头衔,重复出现在石柱南面上层上截的题记...───────────────────── 注37 同前书,页1058。 注38 同前书,页1053。 注39 同前书,页1054。 注40 同前书,页1053。 注41 同前书,页1057...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37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