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至也,......天下之至道也......吾人非中庸,则何以生也”(注56)。 “以中庸几于吾道,故窃而言之”(注57)。 中庸乃“天下之至道”,宇宙之律则,亦为人类生命之源头,...六六六中。 (56)镡津文集卷第四,辅教编下?中庸解第五,大正藏卷五二,页六六六中。 (57)镡津文集卷第四,辅教编下?中庸解第五,大正藏卷五二,页六六六下。 (58)镡津文集卷...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1661493.html
-
影响。(57)而益州净众寺无相,实际上是新禅系的创建者。原籍朝鲜半岛的无相,亦称金和尚,以“无忆、无念、莫忘”统一佛教的戒定慧三学,称为总持门。《历代法宝记》载:
金和上每年十二月正月,与四...いて》,《真宗研究》,第21辑,1976年。(56) 冢本善隆《中国净土教史の研究》,326页,《冢本善隆著作集》第4卷,大东出版社,1976年。(57) 柳田圣山《初期禅宗史书の研究》,27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2561505.html
-
·清凉山志(卷一)[M].
[2]正藏经(第57册)·续高僧传(卷25)[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
[3]大藏经(第51册)·华严经传记(...
竹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5061596.html
-
Perception,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32,2004,pp57-79);他之后又将此文修改而发表了一篇论文:〈反省可能吗?—佛教自证说的意义〉余振邦译(香港:...
赵东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961641.html
-
二乘之法,却能不贪著涅槃的安乐境界而继续修行。即使心生贪著而退堕,终能凭借佛力教化而回归菩提大道[57]。这与上文所说,罗汉终将蒙佛开示而做佛的观点是一致的。 慧远又问,若说菩萨不取证小乘果位,那么...同上注,页139下。 [54] 同上注,页139中。 [55] 同上注,页139下。 [56] 同上注,页140上。 [57] 罗什言:“菩萨利根故,知涅槃寂灭相真实之法,虽有慈悲之力,不能自制...
吴 孟 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3361693.html
-
神即因之,不必实有其人也”( 俞樾语)(注 57)。由此可知,泗州大圣锁水母,是为观 音降水怪故事无疑,而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中的申阳公 之妹“泗州圣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0061819.html
-
这样?此外,林先生的“三段论式”也没有分清楚社会科学上对于自变项、依变项与中介变项的界定。[57] 如果把“历史的因果描述”视为是“实践”的一个部分,我愿意把我的话讲得更完整:“印顺法师的思想包含了...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引申之学术论辩》,收录于《继承与批判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台北现代禅出版社,二零零一年八月初版,页八十四。 [56] 编者按:“关连”通“关联”。 [57] 从我的文字很清楚...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3261854.html
-
所作业善”[51]、“当念其恩”[52]、“思念不厌”[53]等。 2敬送束修:“必供养师”[54]、“善承事”[55]等。 3.敏于受教:“所教随之”[56]、“必审于闻”[57]、“必爱于学”... [56] 后汉.安世高译:《尸迦罗越六方礼经》,页251中。 [57] 西晋.支法度译:《善生子经》,页254上。 [58] 同上。 [59] 同上。 [60] 同上。 [61]...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561949.html
-
镇海寺等10余处寺庙被确定为清算对象。其中,镇海寺在1947年时,还有庄子9处,耕地5320亩,信徒20余万,租额、布施颇多,就按民国二十九年(1940)的1名尼姑、57名喇嘛均算,也是一个相当富有的寺庙...
崔正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5461958.html
-
赐的自由而背离了上帝的旨意。 第二个故事即挪亚造方舟的故事,[57]与第三个故事即人造巴别塔的故事,[58]显然都表现了人具有创造性这一事实。但是,一方面,巴别塔故事再次突出了人可能滥用自由、狂妄...”了。 [56] 保罗·蒂里希用这个术语来表达与实然状态相对照的人的应然状态,或与“实存”相对照的人的“本质”。 [57] 见《创世记》6、7、8章。 [58] 见《创世记》11:1—9。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196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