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学当中, 所谓在将来某个一定的时间会从历史之外在历史的向度上出现作为历史终结的终末这样的「将来之终末论」,主要有下列四项内容,死後的复活、神的最後审判、义人获得永生、物理世界的圣化[57],最主要的...」。 [56] W?rterbuch des Christentums (《基督教辞典》),Dusseldorf,1988,页311,Eschatologie条。 [57] W?rterbuch...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662083.html
-
唐朝阶段 53 第一节 前人对中国观音变女形因素之探讨 53 第二节 中国菩萨像演变女形之时代及原因 57 一.唐朝菩萨像已具女形 58 二.印度佛教女性观的演变 60 (一)印度文化轻视女性...
王俪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3262193.html
-
菩萨在菩萨道上之时空定位 52 (二) 文殊菩萨能入出“菩萨正性离生” 54 (三) 文殊菩萨以修习三昧进入淳熟菩萨位阶 55 第三节 文殊菩萨为超越二元对立之智慧者 57 (一) 佛教智能之...
陈渝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3562195.html
-
、大势为大趣、救治为救除之类是也。上读讫,谓行顗曰:‘既是圣言,不须避讳。’”[57]就是说,当公元679年,有人把“世尊”代以“圣尊”、“世界”代以“生界”以避“世”字的《最胜陀罗尼经》初译稿呈献给...。” [57] 彦宗:《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大正藏》第19册,第355页上-中。 [58] 玄奘所译各种佛教典籍凡涉及此菩萨时均用“观自在”的译名。 [59] 玄奘以后,各译经家普遍将该...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4162200.html
-
写下有名的〈参同契〉57;其中,“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两句,则和“触事而真”的本文主题相关。
“触目不会道”,眼睛所...引见《卍续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册138,页162a-b。
56 引见《大正藏》卷45,页161a。
57 〈参同契〉一文的名字,来自魏伯阳同名的一本书。林义正〈石头希迁的禅思想...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1562313.html
-
哲宗四帝,是知杨杰于元祐年间知润州,而《乾隆镇江府志》则载其年代为元祐三年 ( 1088 ),又其〈润州到任谢太皇太后表〉言己“已见耆年”[56] , 依《礼记》〈曲礼〉所云:“六十曰耆”[57] ,...库全书》,第1099册,页737c。 [56]) 见杨杰,《无为集》卷11,收录于《四库全书》,第1099册,页737c。 [57]) 见孙希旦撰,《礼记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页12...
蔡榮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5662349.html
-
了禅定。天神为使僧不再分心,向他说了此偈。僧听后很受感动,专心正念,修得正果。想到天神的帮助,又重复了那首偈陀。 偈陀57 此棚已破旧,僧欲建新棚; 此欲快破除,棚新必苦生。 五十八 华美...
释果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4762392.html
-
就能够确定佛法修学的偏正,由此就得中道实相的境界。如《中论疏》卷二所说: 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源。迷之即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十二部经如对白日。[57] ...寂灭无为而证“涅槃”。 [55]《中论》卷4,《大正藏》30,p36a。 [56]《三论玄义》,《大正藏》45,2c。 [57]《中论疏》卷2,《大正藏》42,20b。 [58]王恩洋《儒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0362458.html
-
不相蔽虧,使玩常习故者视之,震眩心目而不知……(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四月十五日州人罗愿记并书。(57) 按城阳院的藏经原是绍兴中里人余聪购置,主僧宗仁即欲建轮藏以贮佛经。因此,邑人强应周施钱千...》,第二十七页下至第三十页上。 (56)南宋中叶·韩元吉(一一一八至一一八七),《南涧甲乙稿》卷十六《景德寺五轮藏记》,《四库全书》第一一六五册,第十九页上至第二十一页上。 (57)南宋中叶·罗愿...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2062478.html
-
伴僧等皆立本座)。发乐音之后,唱礼师(光觉)出《四智赞》(三反,铙钵一双)。(57) 敦煌遗书中虽未说出具体的用乐,但既言“和声礼偈子”则必须用音声是无题的了,最后又谓“四时礼七佛”,此七佛,当指七...。 (56)参见慧皎,《高僧传》卷十三“经师篇”(中华书局,一九九二年)第四九七——五O九页。 (57)《大正藏·图像部》第十一册,第五五五页上——中。 (58)《大正藏》第十四册,第四一五页下...
李小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86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