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tremely attenuated way 'history of philosophy' is'philosophical' [26]. In effect the restriction ... of belief and practice as well assecular systems of a similar nature [30]. My proposal for a ...
Frank J. Hoffman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5772890.html
-
)《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一,上。 (注26)参考(注11),及第三章第三节注四十五的说明。 (注27)《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一,下。 (注28)同(注16)。 (注29)见《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二,下。 (注30)同前注。 (注31)《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二,下。 (注32)同前注。 (注33)同前注。 (注34)《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二,...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273400.html
-
如是立志参究,久之顿悟,则知即心是佛,与个无字,总成剩语。”[26]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回国后,开始挂锡于清拙住持的建仁寺。齐哲首先开法住持于京都真如寺,次迁甲斐慧林寺。后创建正法寺,为开山...至正十年(正平五年,1350),和无文元选禅师一起归国。住在关西,其“机锋孤俊,不假人情,痛斥禅徒学虚头无实解”,[30]大弘明本禅法。 明本的嗣法弟子都继承了隐遁清修的禅风,最初都不住持名山寺院...
纪华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473476.html
-
整体上说,律宗三家自唐代定宗,发展到五代至宋,后归于南山一门”[26] 经过北宋的发展,“南山宗”方真正实现了一支独秀。 一般学者在讲到入宋以后、北宋时期的南山四分律传承时,往往只是谈到昭庆允勘和...”[30] 而在上文引文中,智圆所称赞的《事钞》正是道宣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四分律行事钞》[31]。一般学者认为,《事钞》至允堪作《会正记》,其再传弟子元照著《行事钞资持记》,形成会正、资持两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1773495.html
-
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26]。因此,前五识与意识之关系没有割裂,五识现起之刹那即有意识之参与,否则连记忆保持也不可能。《解深密经》卷一云: ...就是“出自于关系范畴并通过时间的持存、相继和并存而体现出来的三条经验的类比原理,就是实体性、因果性、和协同性原理”[30]。 关于实体的持存性原理实际上是指“物质不灭”定理,所谓“实体”(...
养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573547.html
-
利乐有情的过程。所以,藏识也就是无量佛法所依处。别教后心从道种智而入一切种智,然而,“虽说中道一切种智,非初住发心即具一切种智,故非圆也。”[26]故显别与圆的差异。 正如藏教包括了阿含与部派佛教的...启发悟入一心三观,后被发扬为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这是三观说现实的师承。三观所对三谛,学者研究一般认为受了地论师的影响[30],从经典来看,则取自《璎珞》和《仁王》。同时,别教的判位,也主要来自这两个经典...
刘朝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273558.html
-
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26)事物的运动与静止,可谓是一体的两面,由于诸法是以现象的方式呈现,所以会造成有物流动的幻相,这个幻相的本质并不是一物由此至彼的迁移。...: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寻理即其然矣”。(30)“故《摩诃衍论》云: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一切无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有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31) “...
觉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473654.html
-
,其义等同于中国的「皇帝」。[23]尽管祭天是北方游牧民族共同的风俗习惯,[24] 但是当他们入主中原后,不是承袭先前「单于」或「可汗」的称号,[25] 就是采用中国「皇帝」的称号。少量的文献 [26...,23~62。 [25] 例如刘曜,「置单于台于渭城,拜大单于,置左右贤王已下,皆以胡、羯、鲜卑、氐、 羌豪桀为之。」见《晋书.刘曜载记》,2698。 [26] 例如汉初,单于以告知汉军设伏的...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673989.html
-
巧拙即离不同,是故此两不须观具,尚 不识具,况识空中?若不尔者,何名发心毕竟不别? 成正觉已何能现于十界身土?又复学者纵知内心具三 千法,不知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亦尔。( 26) 在...推演,则是理具性恶,此观念在 宋代知礼时发展至高峰。(28) ──────────── (26)大正46?289下~290上。 文中所引述的「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此「 遍」与「互遍...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874002.html
-
正法华经》中的例子不止一端,[26][26] 所以「诸法所由」对应于「诸法是何」大致没有问题。至于「从何所来」,可能是对「诸法所由」的补充说明,强调如来知一切诸法所从之处。「诸法自然」对应于「诸法如何」...「法貌」,《正法华经》中还有其它例子。[30][30] 「众相」当然是「法相为何」的对应词,「根本」应是为了补足四个音节的添译词。[31][31] 最后的「法自然」对应于「法性为何」,《正法华经》将“...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07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