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 35b(本)
中.蜱肆經.昃五 88b(本)
3.
M. No.53
Atthanāgara(1, p.349...二53b;4a;52b;53a
Mahākotthita
35,191
(4,p.162)
辰二49a
Mahākotthita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2055325.html
-
内容分成十二种。十二部之名称,据《显扬圣教论》卷六所载,即: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议论(见《大正》31?508c)。又据南本《大般涅槃经》记载,十二部经之名称分别为:修多罗、祇夜、授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优波提舍(见《大正》12?693b)。 页31 夜”,两者均为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异,...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大正》31?508c)。又据南本《大般涅槃经》记载,十二部经之名称分别为:修多罗、祇夜、授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优波提舍(见《大正》12?693b)。 页31 夜”,两者均为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异,试说明于下。 “伽陀”即梵语gatha,巴利语亦同,又作伽陀、伽他、偈陀、偈他;义译为讽诵、讽颂、偈颂、颂、孤起颂、不重颂偈等。[13]之...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2.html
-
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大正藏》第30册。 25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大正藏》第30册。 26无着造、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大正藏》第31册。 27唐.玄奘译,《显扬圣教论》,《大正藏》第31册。 28后秦.鸠摩罗什译,《发菩提心经论》,《大正藏》第32册。 29唐.窥基撰,《因明入正理论疏》,《大正藏》第44册。 30唐.慧沼撰,《劝发菩提心集》,...
吕姝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658567.html
-
KOREA TIMES, 31 October 2001, at 2; "Attempt to abolish death penalty sparks debate." THE KOREA HERALD, 31 October 2001, at 2-3; Lee Chi-dong, "Controversy on Capital Punishment Rekindles." THE KOREA ...
Roger Goepper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2971833.html
-
,大正31, p.848中。 7.见于瑜伽师地论第一,大正30, p.279中。 8.见于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第十三,大正27, p.64上。 110页 「原子」概念,而部派佛教提出「极微」(`... p.4上。 16.见于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第一,大正31, p.695下。 17.见于阿毘达磨俱舍论第一,大正29, p.4上。 112页 「识」以外的所有其它心行都是「行蕴」。 部派佛教所...
张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071290.html
-
论师という呼称について》,《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第 31期 (1973 年)。 (注 2) 菩提流支本传参见道宣 (596 — 667);《续高僧传》卷 1,《大正藏》卷50,页428上—...─────────(注 26) 卷 1,《续藏经》卷 5,页 8 前下。 (注 27) 卷 1,《大正藏》卷 35,页 508 上—中。 (注 28) 有关菩提流支的一音教之说,参阅□本幸男,前...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2443060.html
-
其方便可生之义。(注 35)
佛性若依二种佛身而言,有法身的佛性和报身的佛性。法佛性与法身佛的法体无有差异,仅有隐显净秽的不同,如同矿中金与治炼出的黄──────────────注 31:... 31页
由上引句可见慧远的真识心,即是如来藏。 2. 佛果自体:“佛果自体,名为佛性,所谓法身。”从因位而言,佛性即是如来藏(真识心 ),而从果位而言,即是法身。慧远对法身的定义...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26、27]中生起。“慢”,得于四种邪见不相应心[24、25、28、29]中生起。嗔、嫉、悭、恶作四心所,可于二嗔恚相应心[30、31]中生起。昏沉、睡眠,可于五种有行心 [23、25、27、29、31] 中生起。“疑”,唯得于疑相应心[32]中生起。 在二十五个善心所中,从“信”到“心正直性”的十九个心所,名为“遍心善心所”,可于一切五十九个善心(八十九心中除十八无因心及十二不善心)中生起。...
叶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0239729.html
-
西夏与辽金间的佛教关系 陈爱峰 杨富学 作者提供(原刊《西夏学》第1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31~35页) 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 文章搜索 学科简介研究成员成果...。”[31] 2、光定四年(1214年),西夏右枢密使、吐蕃路都招讨使万庆义勇以书信约宋夹攻金朝,派去联络的,是蕃僧减波把波,他带着蜡丸书,前往西和州的宕昌寨进行联络。[32] 3、光定十二年...
陈爱峰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15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