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42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人间佛教的反思

    的发展,切勿偏于信愿、偏于智证或偏于慈善心行。   5、治心与治境。在中国儒释道三教中,儒家长于治世,道家长于治身,佛家长于治心。这种文化传统的定位,使佛教的功能长期被局限于“治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150268.html
  • 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

    在其著述中几无明证,颇难索解。阪本幸男先生将染法缘起与法藏之师智俨的说法对勘,颇多启发。智俨在《华严经搜玄方轨》中说:「今以要门略摄为二:一约凡夫染法以辨缘起,二约菩提净分以明缘起」[5],又「第二...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450274.html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2)

    诸佛菩萨像乃至宗教仪式也被萨满教所吸收,[52][5] 不论是宫廷祭典或民间祭祀,都可见到佛教的影子,可见满洲人在接触到佛教信仰后并不排斥,反将其佛菩萨吸收过来成为众神之一。  在满洲人未入关以前,佛教...1996,页243。  [5][5] 陈垣《清初僧诤记》,收于张曼涛主编之《现代佛教学术丛刊.明清佛教史篇》(15),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页198。  [6][6] 圆悟禅师(1566-...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禅宗与佛学(3)

    过去政府对于僧道的措施,并不是严格的管理,只是严整的监督。   (5)住持和尚执行的任务:住持的职位上,是全寺首脑的住持,由他选拔僧众,分担各种执事的职务,但是却叫作请职,并非分派。请职,等于说以礼聘...正法眼藏,以继续慧命的事,唐、宋之间,有些得道高僧,自忖福德与智慧、才能和教导,不足以化众的。便往往谦抑自牧,避就其位了。   (5)禅堂的演变:元明以后,所谓禅寺的丛林,渐渐已走了样,同时其他各宗各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650302.html
  • 真言教义汇集 (上)

    、言语表达  2、手势表达  3、事相表达  4、六大表达  5、五轮宝塔表达  6、圣像表达  7、曼荼罗表达  因此若要了解真言密教就非得从密教精神表达之七种根本好好去研究不可,这就是密教优于显教...配九尊配普贤十大愿  1作礼---普贤--敬礼诸佛。  2出罪---文殊--忏悔业障。  3归依---观音--常随佛学。  4施身---弥勒--广修供养。  5发菩提心--宝幢--恒顺众生。  6随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250404.html
  • 唐仲容居士与《王恩洋先生论著集》

    文章在所难免,如我忘了交出《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960年作,约5千字)、《清福老和尚传》(约1.5万字),被他的弟子常念法师借去,不久常念往生,收不回来。其它可能还多。  编者匠心独运、构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150423.html
  •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

    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只有依人乘行果,实行人生佛教,也即依着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由此向上增进,方可进趣大乘菩萨行,大弘佛教。[5]同年10月...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湾稻香出版社,1989年,第205页。   [4] 参印顺:《太虚大师菩萨心行的认识》,同注2,第202页。   [5] 参太虚:《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见于...

    张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650435.html
  • 印光大师的普陀山胜缘

    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后大师作《临终三大要》编入《文钞》续编中,可参阅。  (5)勉居心诚敬 大师极重居心诚敬,在《复邓伯诚书一》中,大师说:“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550487.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1)

    好高骛远的感觉。乃至在止观的实践上,也多少存在一种过于庞大(无论是在理论内容或具体操作上),次第不明显,不知要从何下手,因此难以得力、得受用的问题[5] 。为此,本文首先拟就天台判教的角度,来理解天台圆...

    释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150524.html
  • 晦山和尚的生平及其《禅门锻炼说》

    ,自投黄鹤作天衣!”按宋天衣义怀禅师入寂于佛日,晦山盖有先知。(见塔铭)[5]。   谈晦山者爱与吴梅村并提。徐增《晦山和尚诗文集序》说:“晦山和尚,吴之娄东(今太仓)人,与吴祭酒生同邑,年相若,又...

    林元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55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