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cus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meanings. In the 5th chapter “the meaning of the harmony between...,高雄:佛光文化事业,第四期,民国六十八年。) 15. [日]藤谷厚生:《华严三性说笔记(序说)》(《龙谷大学佛教学研究室年报》,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大学院纪要编集委员会,第5号,公元一九九二年三月。...
陈绍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760015.html
-
定位。因此,找出这个华严宗哲学首出的核心关切问题,就是切入华严宗哲学的关键角度。 《华严经》说辟卢遮那佛境界[5],从佛境界说整体世界,在说世界中说对世界的观门,在说观门中说修证工夫,在说修证工夫中...[5] 参见杨政河教授言:“从经文中,让我们会立即发现华严经并不像其他的大乘经典,都从宇宙的低层世界逐渐提升,到了最后才把成佛的果位烘托出来。因为华严经是一开始便把人类所要求的最高精神的理想对象__...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260021.html
-
如“五位百法”[4]之知识架构之提出者;或以识心主体的感知机转为分类,如“八识”[5]观念之知识架构之提出者;或以这整个现象知识之出现的哲学意义作区分,如“三自性”[6]知识架构之提出者。 作者以上...六版。 [4] 五位指: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其中心法分为八,心所有法分为五十一,色法分为十一,心不相应行法分为二十四,无为法分为六,共为百法。 [5] 八识指:眼、耳、鼻、舌...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560025.html
-
传译之《楞伽经》,以它的文字为基础,所展开的知识探究工程。实叉难陀版一般被认为文字较为流畅易懂,但也有因此被批评者[5]。由于作者其实是站在整个佛教哲学体系建构的用心上来研议《楞伽经》的,因此“流畅易懂...所引佛经原典极便于查察,更有注解语译便于协助理解,是以使用之为引文出处,以下引文皆以此书为据。 [5] 赖永海言:“义理方面较前两本更准确、完备,文字之表述也更加通畅、流利,受到佛教界的一致肯定和...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060030.html
-
137。 铃木大拙著〈大乘佛教与《楞伽经》〉郭昙昕译,《中国佛教》第23卷第5期,台北:中国佛教社,1979年2月,页21-26。 六、工具书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
-
.北京:中华书局,1982.242.
[4]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419.
[5] 清·孙诒让.墨经闲诂(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1.415...
何二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460034.html
-
[5]那么,禅宗与华严宗的本体论思维来自于哪里?这,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籍《大乘起信论》的深远影响。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即是建立在《起信论》的真如缘起上,而禅宗所要体证...理学家出入禅门、理学思想与禅学的交涉等问题,可以参考久须本文雄《宋代儒学□禅思想研究》,日本名古屋日进堂书店1980年版。
[5] 赖永海《佛学与儒学》,中国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23~...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新唯识论》P.239。 [4] 《新论.卷中后记》,《新唯识论》P.465。 [5] 《新唯识论》P.463。 [6] 《新唯识论》P.434-435。 [7] 这里略述缘生说(缘起论)的意义,主要...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560047.html
-
高雄州大岗山超峰寺派的兴起其实是划分了它源自台南开元寺正统派的旧传承以及以新道场、新发展为主轴的高雄大岗山超峰寺的新传承。[5]本文将主要阐述战后新、旧大岗山派的发展与台湾现代社会的关涉状况,因为这也是...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又往富春令陆元哲,创奉问津,将事传译。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余人,翻《十七地论》,适得五卷,而国难未静,侧附通传。[5] 此文中所说的《十七地论》即后来玄奘所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唐代遁伦在《瑜伽...正藏》卷50,429c。 [3] 同上。 [4] 关于“东土”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表示方向性的语词,待考。笔者倾向于后者。 [5]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大正藏》第50卷,第429页...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