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9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土思想之考察

    云: “我(释尊)般泥日后,末时须赖终。生东可乐国,阿閦所山方。余三阿僧祇,行满大愿成,得佛除世邪,安隐度十方,自然为神将,号曰世尊王。始如阿閦佛,所度无有量”[51]。  同经异译本云: “我灭度...十五,一四O上—下。   [50] 大正十三,一O八上—中。   [51] 大正十二,五六中。   [52] 大正十二,六三上。   [53] 大正十一,八九二中。   [54] 大正十二,一五四下。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卷子中的写法,恰好一致。据牧田谛亮教授编写的“唐高僧传索引”,查得五停一语不见于其他任何禅法,而只见于僧稠一系[51];再加上“宗镜录”引文称稠禅云等点,证明此一文献确实是和稠公禅法有关系的。  ...51] “中国高僧传索引”第四卷(京都,一九七五)—“件名篇”,页九七二—九七七。   [52] “续高僧传”卷十九,页五八四上称:“及行之殁世,纲总徒众,甚有主持之功。……奉灵魄于终南山,……起塔于...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2)

    p. 255  起唯性起……纵诸缘互相资发。就此门中,缘起亦成性起……此二句即当依理成事门及理如事门……即是事如理遍门。起不异性故,随所依性廓周法界。”(注51)这一段话是从“法界观门”所展门。... [48] 参阅大藏经第四六册,页六八四上。   [49] 参阅十方大觉禅寺印“正法眼藏”,页十五中。   [50] 参阅十方大觉禅寺印“正法眼藏”,页十四中。   [51] 参阅大藏经第三九册,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2.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形。若夫取其净秽,众生之报也。本其无方,佛土之真也。岂曰殊域异处凡圣二土,然后辨其净秽哉”[51]。  由此可知,僧肇所谓如来之净土即以无方为体,并超越凡圣相对之无定真土。因众生之业报而有净土与秽土之...又谓:“佛土常净,岂待变而后饰”(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八上)。   [50]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中。   [5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中。   [52] 三报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的确,若仔细研读“维摩诘经”,“无相修行的方便法门”是经中之重要观念之一,如佛国品第一所云: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51]弟子品第三云: “法顺空,随无相,...  [50] 卍续藏一一O册四一六a下。   [51] 大正藏一四册五三八中。   [52]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O上。   [53]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一下。   [54]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五中。   [...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道融、厉精于淮北”(注49)。可能这种事实,还没有传到江南。这两个人“高僧传”内虽然都有列传,但都以“执笔承旨”,助译义解而闻名(注50)“晋书”说什公时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恐怕并不可靠(注51... 50) “传”卷六,页三六三中--三六四上。96页(注 51) 转引自“汤史”,页三○八。(注 52) “传”十一,页四○○中--下。(注 53) 同上,同页下。(注 54) 同上,页三九八下。(注...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日趋强盛,因此对内部思想统一的工作是刻不容缓的,中论便是这样的一本著作,如吕澄所云:“它是对部派偏执一边的说法给予彻底批判的。”(注51)换言之,其批判的对象就是部派佛教所建立的一切形式设定系统。但是,...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2)

     2.《杂阿含经》50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2册,No.99。  3.《别译杂阿含经》1卷(失译)大正藏第2册,No.100。  4.《增一阿含经》51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2册...探源》,p.127。  50 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524。  51 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p.129~130。  52 《大毗婆沙论》卷66﹙大正27,342c1ff...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略探闻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义

    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见《高僧法显传》(大正51,864b17~18)。  2 如《入阿毗达磨论》卷2(大正28,987c26~29)云:“非即语音亲能诠义,勿说火时便烧于口。要依语故,火等名生。由火...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智。  6. 无色界中无有见道。  不过,其中最普遍被认可的理由则是:  无色界奢摩他增故,要毗钵舍那增地能有见道。51  换言之,行者若入了深定是不能成就四善根的,由于没有四善根,当然也谈不上见道入...1. 《中阿含经》60卷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正藏第2册,No.26。  2. 《杂阿含经》50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大正藏第2册,No.99。  3. 《增一阿含经》51卷 (东晋?...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