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于戒等之德。贪为不舍于不利的,如是信为不舍于有利的。是故信行者为贪行者的同分。51 所以若约“性行”与“业处的抉择”来说,贪行者宜修“十不净”及“身至念”,目的在于破除对自身乃至于对事物的爱求。...经》60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2册,No.26。 2. 《杂阿含经》50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2册,No.99。 3. 《增一阿含经》51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2...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的刹那,即是初道(即入预流向圣道),此时名为“见证”,于其余道的刹那则为“修证” 51。 在此首先务必厘清的是,行舍智的见涅槃与初道的见涅槃,二者在汉译本中皆翻成“见”,不过,在南传巴利原典的用词却...“彼”,叶均与Bhikkhu BANamoli的翻译一致的认为是指前面所提到的“行舍 智”,若从原文的前后来看,确实是如此。 51 《清净道论》〈智见清净品〉(简体版) p.650。 52 P....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若以涅槃来说,由于涅槃是绝对符合以上的条件,所以它当然也可以作为无相三昧的所缘境。51再者,无相三昧也有依行相差别建立的,如《大毗婆沙论》卷104(大正27,538c6~9)说到: 空三摩地,有空... 44 “信有如前所辩三世,及有真实三种无为,方可自称说一切有。以唯说有如是法故,许彼是说一切有宗;余则不然,有增减故。”---《顺正理论》卷51(大正29,630c6~9)。 45 详见《顺正理论...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一百劫,如论中卷51中云: 问曰:何者是狭小道? 答曰:或有于一身中种善根,第二身成熟,第三身得解脱。若不以狭小道得者,名非时解脱。何者非狭小道?或有于六十劫而修方便,如尊者舍利弗;或有于百劫而修...三菩提。”51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认。 参考书目 一、原典 1 《杂阿含经》50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2册,No.99。 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27卷(后秦.鸠摩罗什译)...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347580.html
-
空性,非二,非不二,但众生不知,所以诸佛菩萨方便庄严六波罗蜜,教化众生令知此真实意义,51其中没有我、我所的自利义涵。在其他地方谈到菩萨自利,亦利益众生,是针对凡夫著于我、我所者而说菩萨道自利利他,...No.99。 2.《别译杂阿含经》16卷 (失译) 大正藏第2册,No.100。 3.《增一阿含经》51卷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正藏第2册,No.125。 4.《大方便佛报恩经》7卷 (...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娑婆救度众生。51从此而论,似乎在净土修学,不管在人事、环境等,都较秽土为优。但从另一角度考量,正因秽土有许多苦难,而成为有心向学菩萨道之行者的最佳历练场所。如各经典,乃至宣扬净土法门者,都赞叹在秽土修学...名著译丛》第51册,中和,华宇出版社,民国七十五年十二月初版。 (2) 《净土教概论》,《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52册,中和,华宇出版社,民国七十六年九月初版。 1 《十住毗婆沙论》卷5〈易行品〉至〈...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51)这种相即关系如何表示呢?田村用“充满”与“透彻”的字眼来说,以为极微的一念与三千的宇宙有互相透彻着。他并提出“力”的观念,以为天地万物与一物是力的互相涵摄的关系。他说:一念与三千的关系,便是...根本思想とその展开》,京都:平乐寺书店,一九七三。 (50)同上书。 (51)田村说:“一念可以指极小、极微的世界。它可以是物,可以是心,是时间的、空间的极微(介尔)的东西,不一定限于心。不过,就...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造论立量,迭相攻难,自此大乘遂渐分裂矣。(上见《多罗即他史》45、50、51、52页) 注释: (1)即唯识派。 (2)密宗受用女人,以为道助,非同俗人受室,故称手印即印契之意。 (3)持谓受...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147702.html
-
。 再总合上述的直接著作为762种,余下七宗里的246种著作间接或以上数经论作综讨论者至少尚有数十种至百种以上。也就是,诸宗的著述者确实以上述二十六部经、二十五部经及论共51部“文本”注12为主流地...
欧崇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547710.html
-
年间之鬻牒,约有三十七万张,(注 51 )可说已氾滥度至极。景帝为财政之需而鬻牒,此非创举。早在唐肃宗为得军需,应宰相之奏,纳钱给度。(注 52 )但景帝此举又落入历史循环,为财政而鬻牒,一些为逃避兵役...47 《明英宗实录》,卷二四三,页5281。注48 《明英宗实录》,卷二七五,页5836。注49 此课题笔者已处理,同(43),页12-15。注50 《明英宗实录》,卷206,页4422。注51...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