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人能闻、受持、读颂、解说、书写《法华》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未来世当得作佛。”原经〈法师品〉前一段(注51)。
6。如何宣说《法华经》
佛既授记能持本经一句、一偈都可未来作...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448439.html
-
。 此经者即是此心。见性成佛道。无念即见性。…… ( 注 51)
无住这里引用《金刚经》的经文,反驳义解学者对经义 的理解,... 等。铃木原书出版于昭26年,后来收入《全集》。
(注 2)见《历代法宝记》,收于《大正大藏经》第51册 ( 以下简称“大”...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648444.html
-
(注13)同上,页787中。 51页 大悲,无有彼此的分别心,而离我执。 佛说佛性以除五过失的同时,可生五种功德:(1)正勤 心,(2)恭敬事,(3)般若(`prajna`),(4)阇那(...一切圣人四念处等诸法,皆取此性作境”。(注 51)(3)法身藏:“至得是其藏义”,由于一切圣人“信乐 正性”,“至得”法身常乐我净四德。(注52)(4) 出世藏 :“真实”是藏义。世间有为法可灭尽...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49.html
-
信入道”的“因缘”;并表示《华严经 》所说的“四谛”,包括“有作”和“无作”两种(注51)。 这里说明《华严经》的一乘教学亦有浅易、应机的一面,而 提出“一乘共教”一辞,可见“一乘共教”表义跟“...117~127. (注 2) 法藏:《华严经传记》卷3,《大正藏》卷51,页 163下。 “别教一乘”和“无尽缘起”为华严宗教 学的重要观念,前者显示《华严经》经教在佛说中 的特殊地位,后者突出...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
-
可以想像其被依赖和重视的程度了。由于其内容包含如来藏、 一乘、法身等重要大乘教义,自古以来有许多注疏(注51),现代西方 佛学学者也有专门的研究(注52)。除了经中传统的大乘教理是现代佛 学学者...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6.html
-
无常行中次有苦行,苦行中次有无我。又菩萨于是三昧不见此岸,不见彼岸。(注51)《文殊说般若经》中也说: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注52) 因此...,离诸喧闹。安一绳床,傍一余座。九十日为一期。结跏
--------------------
(注 51)《大智度论》卷四七,《大正藏》卷二五,页401中。
(注 52)《文殊说般若经》,《大正...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
-
hooks等等,挑 [15]同注9,页51。 [16]研究龙树及其中观学派的英文著作已有不少,兹条列两本以供参考 :1. David J. Kalupahana (1986), ...Politics of Feminism (pp.51-80).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aul, ...
陈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548488.html
-
,常和调适。[50] 六波罗蜜 见众生短命。 令我国土中众生寿命无量劫。 彼佛寿命无量无边,不可知其劫数多少,声闻菩萨及诸天人寿亦尔。[51] 六波罗蜜 见众生无有相好。 令我国土中众生...a4-20。 [50] 《无量寿经》,页270a14-15。并参《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道经》,页303c3-5。 [51] 《大宝积经》,〈无量如来会〉,页96a18-20。参《无量寿经》...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748512.html
-
向根脚下推穷,一味在宗师说处著到,纵说得盛水不漏,于本分事上了没交涉。古人不得已,见学者迷头认影,故设方便诱引之,令其自识本地风光,明见本来面目而已。 注51 那么究竟有什么方便善巧?有的,那就是参...纂《卍续藏经》第79册,页431。 注48《大慧禅师语录》卷4,页828下。 注49《大慧禅师语录》卷28,页932中。 注50《大慧禅师语录》卷28,页932上。 注51 《大慧禅师...
林义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2348659.html
-
如此思惟:“呜呼,大仙波婆离让我来问头及头裂之事,唯愿薄伽梵解释之,为我等去此执迷。” 51、薄伽梵曰:“尔应当知,痴即此头;慧、信、念、定即此头裂之所以。” 52、少年乃欢喜满足,将所带之皮置于...
(日)松本文三郎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034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