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27 33) 其中,‘净明句论’是当今硕果仅存的中论注释之梵文原典(详见第三章)。为何会如此?山口益氏认为:因为月称论师的学风在后期印度佛教有相当的影响力,例如后期中观派之中观纲要书‘中...中论颂’注释本,二千一百偈,仅有藏译本。近代有德译与日译本刊行(注27)。罗什法师所传:‘(龙树)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注28)。此十万偈的‘无畏论’与现存西藏译本二千一百偈的关系如何...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342141.html
-
学者张履祥所言:“近世袁黄、李贽混佛老于学术,其原本于圣人之道不明,洪水猛兽,盖在于人之心术也。”(注: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卷27《愿学记》二。)袁黄的出名,其实就是他所作的《功过格》一类善书,而...》卷27《愿学记》二。按,陈龙正也载:“或曰:近见大族妇人,入寺拈香听经,拜高僧为师。”见陈龙正《几亭全书》卷22《政书?杂训》。)这种风气仅仅是儒、佛、道合流的综合反映,而其具体的表现,则为士人与...
陈宝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2342216.html
-
庙堂精选择,乃以师补处。宝庆元[年]有旨迁南山净慈”(注:《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4附《行状》,《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7套第1册第39页右。),更说明在宁宗时法薰之住蒋山(即钟山)也是由庙堂即朝廷敕差...:见《宋高僧传》卷16《允文传》、卷27《昙休传》,第396-397页、第687页。)。可见田汝成一系对大善寺所在地的记载确有淆乱。又,田汝成一系的记载说教院十刹中有松江延庆寺,这与嘉庆《松江府志》所...
刘长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242222.html
-
1992.375. [24] 释契嵩.镡津文集[M].四部丛刊本.卷4,中庸解第二. [26][33] 释契嵩.镡津文集[M].四部丛刊本.卷17,非韩上?非韩第一. [27] 释契嵩.镡津文集[M...解其讥者,而所以作也。然吾佛常以其法付诸国王大臣,而圣君贤臣者,盖吾教损益之所系也。”[27] 在《中庸解第二》中,契嵩又用儒家伦理的观点、方法和范畴来解说中庸。 夫中庸也者,不为也,不器也,明...
韩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642226.html
-
管理的篇目,(注:日本《养老令》中有《僧尼令》的篇目,该篇并非唐令之移植,而是根据唐《道僧格》所创。)据《唐六典》卷6记载,唐《开元令》共27篇,有关道教、佛教的法律规定散见于祠令、户令、衣服令、仪制...钻肤焚指,骇俗惊愚 凡僧尼,不得焚身、舍身。若违及所由者, 并依律科断(第27条) 部内有违法僧不举发 凡任僧纲,必须用德行能化徒众,道俗钦仰, 纲维法务者。所举徒众,皆连署牒官。...
郑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142233.html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刘勰.文心雕龙[M].四部丛刊本. [28]陈其泰.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29]蒋毅斌.宋儒与佛教[M].台北:东大图书...”的[27](《史传》)。《 佛祖统纪》中所反映的“信史”精神,是宋代僧人对儒家史学认识与取舍的结果,是我 国古代史学思想中的宝贵财富。 第三,注重史学中“通识”思想的运用。 “通识”是指史学研究...
韩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542306.html
-
[24][25][26][27][30][31][33][35][38][39][41][42]熊十力.新唯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5.373,374,46,270—271,271,360—...自然是不容已。他是法尔万德具足,无有所待的,如何可已?力用盛大,不容已故,即无竭尽”[26]、“不容已者,至真之极,德盛化神,如何可已?”[27] 三 事事无碍法界作为华严宗的最高境界,更具体的...
孟令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042370.html
-
来看,月称和清辨学说的微细差异并不冲突,都足以引导人证入真理,因此不严格区分二者而一并采纳。另一种可能的情形是,阿底峡重实修而轻宗义。他一再强调:应当修习从龙树传下来的要诀,切莫死守宗派的教义(注27)... 《龙树教学的研究》。东京:春秋社,1979,页389以下)。 (注26)参见(注2)引书,页214。 (注27)有的日本学者认为:阿底峡的《中观要诀开宝箧》中,夹杂着瑜伽行中观派的思想(《...
陈玉蛟(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242442.html
-
)太虚以为,“这种辩证法的世界观,要算西洋哲学中最能说明现变实事的了”(26),但“辩证法在演变的世界中发挥其矛盾对立的冲突性,主张争斗”(27),故只是病理性的。 比较起来,太虚对唯物史观批评更多... 27、同上,第407页。 28、《现代佛学》1957年第4期。
...
李广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4842526.html
-
当于士大夫之行事求之。”(27)如果撇开玄学对道家思想的发展不说,而专注玄学家们如何通过道家思想改造儒学,便可窥见玄学的盛行对于儒家思想能影响中国宗教发展具有了何种开启作用。 汉儒所阐发的儒家思想...),页580。 26、汤用彤著,《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页223。 27、同上书,页226。 28、关于玄学与儒家思想的关系,陈寅恪先生、唐长孺先生、汤用彤先生、余英时先生...
李兰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5142530.html